Ⅰ 身份證號最後一位數字稱之為校驗碼,校驗碼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
按照相關規定,身份號是由17個數字和1個數字校驗碼組成的。而最後一位校驗碼,就是檢查身份證是否正確的主要依據。它的計算方法,主要是由前17位乘以不同的系數,最後的總和除以11。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的余數,就是校驗碼。
那麼我們在反推的時候,就可以用身份證號乘於系數,當最後得出的余數和末尾校驗碼不同時,就代表這個身份證,是一個假的身份證,不符合我們國家的標准。另外,余數對應的數字不同,並不是說余數就一定是最後一位身份證號碼。
看到整個計算過程,我們會發現,想要得出校驗碼,並非一件易事。不過在計算中,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最終的除以為什麼是取11,而不是其他數字。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結合校驗碼的功能,11是最容易檢測出問題的存在。同時,它可以覆蓋到大多數身份證,方便進行校驗。畢竟一個國家人口眾多,校驗碼要做到盡可能覆蓋所有人。
Ⅱ 檢驗碼的計算方法求助
校驗碼的計算方法如下:
1、從代碼位置序號2開始,所有偶數位的數字代碼求和。
2、將步驟a的和乘以3。
3、從代碼位置序號3開始,所有奇數位的數字代碼求和。
4、將步驟b與步驟c的結果相加。
5、用大於或等於步驟d所得結果且為10最小整數倍的數減去步驟d所得結果,其差即為所求校驗碼的值。
檢驗碼的結構:
如右圖所示,EAN-13商品條碼是表示EAN/UCC-13商品標識代碼的條碼符號,由左側空白區、起始符、左側數據符、中間分隔符、右側數據符、校驗符、終止符、右側空白區及供人識別字元組成。
左側空白區:位於條碼符號最左側與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區域,其最小寬度為11個模塊寬。
起始符:位於條碼符號左側空白區的右側,表示信息開始的特殊符號,由3個模塊組成。
左側數據符:位於起始符右側,表示6位數字信息的一組條碼字元,由42個模塊組成。
中間分隔符:位於左側數據符的右側,是平分條碼字元的特殊符號,由5個模塊組成。
校驗符:位於右側數據符的右側,表示校驗碼的條碼字元,由7個模塊組成。
Ⅲ 計算方法、步驟
(一)建立水文地質概念模型
解析法對水文地質條件限制較多,有嚴格的理想化要求,而實際水文地質條件往往十分復雜,為了能夠用解析法計算,必須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合理的簡化和概化,經過簡化和概化後的水文地質條件稱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它是對地下水系統的定性描述。
1.分析疏幹流場的水力特徵
礦床的疏幹流場,是在天然流場背景下,疊加人為開采因素演變而成的,因此分析疏幹流場各種水力特徵時,均應以天然條件為基礎,充分考慮開採的影響。
(1)區分非穩定流與穩定流
一般,疏干排水時,礦區地下水多為非穩定狀態,但當疏干排水量小於地下水補給量時,可出現穩定狀態。
礦山開采初期(開拓階段),開拓井巷不斷發展變化,疏干漏斗的外邊界不斷擴展,礦坑涌水量以消耗含水層儲存量為主,該階段疏干場一般為非穩定流,礦山開采後期(回採階段),疏幹流量主要受流場外邊界的補給條件所控制,在補給條件不充分的礦區,疏幹流場以消耗含水層儲存量為主,仍為非穩定流,在補給條件充足的礦區,或具定水頭補給邊界的礦區,礦坑涌水量(或疏乾量)被補給量平衡,一般出現相對的穩定流,礦坑涌水量預測可以穩定井流理論為基礎。
(2)區分層流與紊流
礦區地下水在疏干條件下與天然運動狀態相比,在大面積內仍為層流,僅在疏干工程附近常出現紊流,故達西定律(直線滲透定律)仍然是建立確定性模型的基礎。
一般,常以抽(放)水試驗為依據,用單位涌水量(qi)法對層流、紊流進行判別,計算式為:
承壓水
圖13-7 水位降深為Sk的Q-t曲線
Ⅳ crc校驗碼計算方法是什麼
已知信息位為1100,生成多項式G(x) = x3+x+1,求CRC碼。
M(x) = 1100 M(x)*x3 = 1100000 G(x) = 1011
M(x)*x3 / G(x) = 1110 + 010 /1011 R(x) = 010
CRC碼為: M(x)*x 3+R(x)=1100000+010 =1100010
其原理是:CRC碼一般在k位信息位之後拼接r位校驗位生成。編碼步驟如下:
(1)將待編碼的k位信息表示成多項式 M(x)。
(2)將 M(x)左移 r 位,得到 M(x)*xr 。
(3)用r+1位的生成多項式G(x)去除M(x)*xr 得到余數R(x)。
(4)將M(x)*xr 與R(x)作模2加,得到CRC碼。
(4)終檢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CRC校驗碼計算詳解:採用CRC進行差錯檢驗,生成多項式為G(X)=X4+X+1,信息碼字為10110,則計算出的CRC校驗碼是:A. 0000 B. 0100 C. 0010 D.1111
符號表示假定:多項式和多項式的系數排列均用相同的符號表示,如
G(X)= X4+X+1
G(X)=10011
已知條件如下:
原碼字記做M(X),即:M(X) = 10110
生成多項式記做G(X),即:G(X) = 10011
G(X)的最高階數記做r,此處r = 4
Ⅳ 首部檢驗和怎麼計算
IP首部校驗和的計算方法:
把校驗和欄位清零,對每16位(2位元組)進行二進制反碼求和, 反碼求和的意思是先對每16位求和,再將得到的和轉為反碼。
IP數據報校驗只對首部進行校驗,不對數據部分進行校驗。把首部看成16位為單位的數字組成,依次進行二進制反碼求和,再把結果依次存入校驗和欄位中即可。
(5)終檢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將發送的進行檢驗和運算的數據分成若干個16位的位串,每個位串看成一個二進制數,這里並不管字元串代表什麼,是整數、浮點數還是點陣圖都無所謂。將IP、UDP或TCP的PDU首部中的檢驗和欄位置為0,該欄位也參與檢驗和運算。
對這些16位的二進制數進行1的補碼和(one's complement sum)運算,累加的結果再取反碼即生成了檢驗碼。將檢驗碼放入檢驗和欄位中。
其中1的補碼和運算,即帶循環進位(end round carry)的加法,最高位有進位應循環進到最低位。反碼即二進制各位取反,如0111的反碼為1000。
Ⅵ 良率的計算公式怎麼算
良率又稱合格率,合格率計算公式:合格產品數÷產品總數×100%
由於在生產線上每一工序都可能產生缺陷,一些缺陷可以通過返工修復成為合格的,因此最終的合格率不能反映中間工序返工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提出了流通合格率的概念。
一批產品生產出來後,經過規范檢測,檢測出來的合格產品占產品總數百分之幾,就叫產品合格率。
(6)終檢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的方法:
1、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品質管理就是不折不扣的按制度執行的過程。
2、抓好生產過程的「三檢」 雖然說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但作為生產部門的協助部門,品管部有義務也有責任在生產過程對品質進行控制,其重點抓好 「三檢」:首檢、巡檢、終檢。
3、建立和完善品質標准,推進標准化作業對新產品接到新圖紙時予以建立,老產品制定計劃逐步完善。每完成一份品質標准就及時將資料下發到各相關單位。同時培養檢驗員按品質標准進行檢驗的習慣,逐步改變憑經驗而非憑標准進行檢驗控制的習慣,以減少人為失誤。
4、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共同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我們要充分利用日事清的看板功能,團隊領導可以建立公共看板規劃團隊整體目標及具體行動,並可以在卡片上分配給具體負責人。
Ⅶ 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的計算方法
(6760-398-291)/6760=89.8%
Ⅷ 路基彎沉值的計算方法
1、路基彎沉值是根據相關的公式計算的,路基彎沉值一般在290(1/100mm)左右,一般不會大於290,計算公式是LR=720N
*AC*AS。
2、彎沉值就是荷載對路基/路面作用前後,路基/路面發生變形的大小,用1/100毫米作計算單位。計算彎沉值表示的是,在某一路段,按20米的間距,用一定軸載的車輛(一般用後軸6噸或10噸車輛)對路基/路面作用前後,產生的殘余變形量的加權平均值。
3、計算彎沉值與路基/路面的設計強度有直接的關系,計算彎沉值越小,則強度越高。公路改造前,對原有公路進行彎沉測量,可以了解原有公路的路況,並作為設計的指導資料;公路修建中或竣工後,彎沉測量可以檢驗路基/路面的施工是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
4、設計彎沉值即路面設計控制彎沉值。是路面竣工後第一年不利季節,路面在標准軸載作用下,所測得的最大回彈彎沉值,理論上是路面使用周期中的最小彎沉值。是路面驗收檢測控制的指標之一。計算公式是Ld=600N
*AC*AS*
Ab。《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5、檢測計算彎沉值:通過對路基、路面和原有老路進行彎沉檢測,並通過計算整理所得到的代表值。其作用主要是評定路基路面狀況和作補強設計之用。
Ⅸ 檢驗試驗費的計算方法
材料費=∑(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
材料單價={(供應價格+運雜費)×[1+運輸損耗率(%)]}×[1+采購保管費率(%)]
在新版(2014版本)建築工程施工管理中檢驗試驗費屬於企業管理費,不屬於材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