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簫的吹奏方法
簫基本吹奏方法
一,演奏姿勢
吹蕭首先要講究正確的姿勢,這不僅僅是演奏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適應人體本身的生理特點。演奏姿勢分立式和坐式兩種。一般在台上獨奏和個人基本功練習時採用立式。要求演奏者身體站穩後、兩腿直立,兩腳分開呈八字形,一腳稍在前,一腳稍在後,同時身體重心要偏重於前面的腳,腰部要直,胸都要挺、頭正、肩平、雙眼平視,兩時自然下垂,雙臂張開45度左右,蕭管朝前與上身形成七。角,風門正,下唇貼在吹口內側四分之一處。坐式的上身與立式相同,座位的高低要適當;座位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兩腳。
二,持簫按孔法
持蕭按孔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指肚按孔法。「一般用第一節指肚與第二節指肚的中間部位按孔,具體情況可變。兩手的手指要求自然彎曲,另一種是指尖按孔法,這種按孔法手指的彎曲度較大。我主張用指肚按孔法,不管採用哪種按孔法,原則上是以自然、舒服、靈活、松馳為標准。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別按放在第一、二、三孔上,大拇指第一節指肚托住蕭身二、三音孔的背面。小指自然貼放在蕭身上,與其它手指相配合,時起時落。左手無名指,食指的指肚分別按放在第四、五音孔上,中指按放在食指與無名指之間的蕭管上,大拇指第一節指肚按住蕭管背面的第六音孔,小指輕放在蕭身上用右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別按放在第一、二、三、四孔上,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放在第五、六、七孔上,大拇指按放在蕭管背面的第八孔上,小指自然輕放在蕭身上。
三,呼吸方法
節奏蕭的呼吸方法是指吹奏中氣息的運用。正確運用呼吸方法對於吹好蕭來講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對,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正確的呼吸方法除了能吹好蕭外,還能鍛煉吹奏者的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的能力,橫嗝膜的運動也能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強對食物的消化作用,總之對身體健康有益。
呼吸方法通常分為三種:
1.胸式呼吸法
它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間肌參與進行的呼吸形式,有似平時的呼吸方法,這種方法吸氣時橫隔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動地幫助完成呼吸動作,吸氣量受到限制,同時由於肋骨支撐,肋間肌的伸縮力受到制約,缺乏彈性,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感到疲勞和緊張。
2.腹式呼吸法
又稱丹田式呼吸法,它主要依靠橫膈膜和胸廓下的腹肌和腰肌的運動來完成,它的特點是整個腹腔向外擴張,腹部的肌肉靈活,富有彈性,吸氣量較大,但因胸部沒有充分的運動,整個腹部運動量過大,容易使人疲勞。
3.胸腹式呼吸法
它是由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自然結合而成的。這種方法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深呼吸。吸氣時,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但氣要歸丹田,呼氣時要求意守丹田,提氣自然,使胸腹恢復自然狀態。
以上三種呼吸方法,我認為對蕭演奏者來講最適合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其次是腹式呼吸法。
下面我們具體來講講胸腹式法的要領、體會與運用。
初學者先找到深呼吸的感覺,吸氣的過程要饅一些,讓自己感受到氣慢慢地吸人胸腹部,包括腰部,如同日常生活中聞花香或吸新鮮空氣時的感覺,開始體會時先用鼻吸氣,等掌握方法後,再用鼻口同時吸氣,吸氣時雙肩不可上聳,胸腹不要擠壓。吹奏時的呼氣要求腹肌、橫膈膜等肌肉均有控制地收縮,使氣息有控制地向外緩慢而均勻地呼出,只有這樣用氣呼吸才能自如,氣息才能悠長。
吹奏中的呼氣可分為兩種:
1.平吹(緩吹):吹奏時)氣流速度較為緩慢而平穩,氣束稍粗,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較小,較放鬆。
2.超吹(急吹):吹奏時,氣流速度較急促有力,氣束稍細,呼吸肌肉組織的收縮力較大,較用力。
分析如下:
吹洞簫的口型,形象概括,就是念「嗚」字時候的口型,同時口腔里的感覺像含著半口水,注意狀態的自然,不要刻意想舌頭或者嘴唇。
標准口型有些像微笑,抿著,把氣流收成一束,緩緩均勻地從口中吹出。一般沒基礎的要把每個音階 ,吹響吹好至少得練個把月吧。簫的發音有些難度,掌握不好口型都吹不響的。簫的用氣比笛子難。中間的介面是用來調節音高的,也有方便攜帶的作用。FG兩調都比較常用,F調低沉一些。
(2)簫演奏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⑶ 《張維良+-+簫吹奏法》,《《洞簫入門一點通》》,《簫速成演奏法》求資源
就算有也是盜版啊兄弟
這幾本書都不貴
去買正版吧
要想學習 就要投入
⑷ 吹簫的技巧
1.把簫當成一種樂器來學習(就跟二胡啊笛子啊什麼的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我的理解;學什麼東西都是手藝 不分高雅與低俗 首先就是學 學好再去談藝術 我沒有把樂器唱歌當成藝術 就是好玩 聽的舒服 玩的舒服就ok了 學樂器跟學木匠學制衣一樣 就是別的手藝可以當飯吃 學簫純愛好 出發點不一樣。
2. 多學習樂理知識,不要因為很難而自己是初學者就不看。
我的理解;這是實話,不學樂理就會進步 難 !我很笨 樂理學了很久都不是太懂 好不容易懂了簡譜 會了對我的幫助有多大我自己知道 幾年前見到一個大叔 四十來歲 吹了十多年的笛子 音準都沒有 完全亂吹 吹的歌曲 怎麼聽怎麼別扭 還好能聽出來是什麼歌 畢竟吹了這么多年了。學樂理吧!
3. 不要被一些品牌所迷惑---他們只是工具,而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門如何演奏簫的藝術。
我理解;品牌是打出來的,能成為品牌,一定是製作者的多年努力。但是不是說都好, 尤其是竹製樂器,好的樂器製作要好 音程 音準 八度好 是製作的事 音色來自於竹材本身 製作再好音色不佳 白搭!
4.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基本功練習,他們往往並不簡單,或者可以引申出許多高級的技巧。
理解;基本功也叫童子功,台上十分鍾 台下十年功 。沒有基本功 像我一樣(我沒有基本功,想吹什麼就吹什麼。)要進步 難! 能和令狐沖一樣的際遇怕是少!要想走的遠 底子要實在!
5. 家裡一堆簫,並不代表你會吹好簫。
理解;這話好像不太對,張維良 肯定家裡一堆簫 吹不好嗎?到什麼程度用什麼樂器 !器為我用!當然錢多例外!
6. 學簫並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練習和保持謙虛。
理解;堅持就是勝利!
7. 光看各種教材,是學不了簫的。
理解;教材一定要看,那是你的老師。修行在個人!
8. 浮躁的人說:XXX人吹得不行,應該跟XXX人學。----是你自己不行了吧。
理解;能浮出水面的都是高手
9. 浮躁的人說:我要最好最漂亮的簫,一般的簫音色出不來。---我看你永遠都沒機會出來了。
理解;中國人 就愛個面子!可以理解。所以現在的笛簫 怎麼漂亮怎麼來!但是把面子當成唯一。杯具了!
10. 簫只是一種樂器是一個工具,你心裏面有沒有音樂?
理解;心裡沒有音樂而學樂器,不可能吧?
11. 學習簫的方法之一:一開始就正確的吹奏。
理解;什麼是正確的吹奏?找個老師!要不就會走彎路。
12. 看得懂的樂理請仔細看,看不懂的,請硬著頭皮看。
理解;其實樂理很簡單,邊練習邊學樂理 。不要硬著頭皮看 ,看了也不懂!需要那麼累嗎?
13. 別指望看一遍就能記住什麼,請看第二遍,第三遍,並在簫上練習。
理解;一首曲子用心練一千遍 你成高手了!
14. 多聽多看高手的演奏和音樂,再來認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學會簫了。
理解;把你的音樂做成音頻或視頻 和高手比一下 自己看去。
15. 記住:不止有簫能表現音樂。
(誰都知道!)
16. 沒有什麼比親自去寫一首去扒一首去編一首進步更快的了。
理解;你要真這樣做了,進步不是一點點。
17. 請熱愛簫,熱愛音樂,愛你的親人。
⑸ F調簫的吹奏指法!
如果你手中有一支F調的簫,嚴格地說,要想演奏其他調的曲子,只要按照其調性換用該調的指法就可以,如在6孔簫上,要想吹奏G調的曲子,那麼只能採用筒音作4(這時第4孔以下音孔全開時所發的音就為1,1=G)、而不能再用筒音作5(這時第3孔以下音孔全開時所發的音就為1,1=F)的指法了,但不知你所用的簫是幾孔簫。
⑹ 太平簫的演奏方法
演奏時,多採用坐姿,管身斜置,下端管口置於右腳旁。兩手伸直按孔,右手在下,中指、 拇指按第一、二兩孔,左手在上,中指、拇指按第三、四兩孔。下唇堵住上端管口,嘴含吹 口,氣流從氣道進入沖激發音孔下端分氣閥,使管內氣柱振動而發音。筒音為g,音列按五 聲音階排列:c1、d1、e1、g1,按第三孔、開第一、二、四孔可發a?1音,運用超吹 ,音域g—a2。此外,還有筒音e或a的太平簫。音色與洞簫相似,柔和而深沉。常用於獨 奏。擅長演奏委婉抒情、憂郁傷感的曲調。傳統樂曲有《孤兒調》、《散心調》、《情歌調 》和《古歌調》等。
⑺ 求洞簫視頻教學下載
這個不錯。
你也可以到雅虎視頻中搜索「簫 演奏」字樣即可。
http://video.cn.yahoo.com/
http://tvix.cn/play.php?v=fDzTlnfU84g&c=&page=175
⑻ 八孔簫的吹法 初學者
八孔蕭的吹法:
一、姿勢
持簫姿勢原則順人體自然,雙手持簫按孔一般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南管古老方式剛好相反,何者在上獨自練簫無妨,對將學八孔簫或兼吹笛則有關,樂團中習慣相同會方便些。
因為八孔簫的最下孔是開在稍側面,換手就需重開孔,吹笛是橫吹,就有左右問題。按孔手指以最輕松能蓋滿音孔為原則,下方的手最好稍稍斜度向上,根據最下孔以指臉蓋孔,依序上來越高手指更接近指中蓋孔,將有助於按孔的靈活度。也有助於大型簫的吹奏。
為維持換氣的順暢,身體要維持挺直腰桿,不管是坐姿或立姿或慢步間吹奏,維持直立的腰身,以利呼吸換氣自然平順,若是坐姿時切忌躺住椅背及蹺腳,必須坐於前方椅子三分之一處,以利身體自然垂直,不必過度緊綳,輕松直立便是。
雙肩也必須放鬆,隨樂曲而姿體語言而無妨,切莫高聳雙肩,增加身體無謂的負荷。雙臂隨著按簫的手指而自然垂於兩方,簫與身體成約45度角,若南管則略仰於45度,南管簫有鳳簫之名,吹簫者雙臂象其鳳翼。
二、換氣
吹簫首重換氣方式,因為若換氣不適當會影響身體健康,民間傳說吹簫致吐血的故事,筆者認為有可能。若方法錯誤,又是憂郁性格而寄情簫聲,吹簫會有持續性停不住的情形,不覺中長時間對健康會是慢性的大損害。
一般人呼吸都以胸部的肺部呼吸,吹簫或其他吹管樂器,含歌唱,都需要練習含腹部的呼吸,胸部呼吸的容量有限,吹簫容易疲勞與頭暈,一方面是會有氣不夠的感覺,對肺部也會有損害。
吹簫以腹部呼吸為先,就是深呼吸及下腹的呼吸方式為首,胸腹同時使用為輔,的呼吸方式,一般的吹奏都以下腹部作為換氣空間,必要的長樂句段落需要一氣呵成時需胸腹同時使用。
腹式呼吸在打坐或練功都有用到,在吹簫的練習上,可以透過哈氣法練習,就是練習在鏡子前哈氣,可以看到霧氣的現象就是腹部哈出來的氣,熟練了哈氣的換氣方式,用來吹簫練習時,先吹筒音,將洞簫尾端接近鏡子,吹出簫聲後,鏡子也會有霧氣,那就是腹部的氣出來了。
用鏡子來檢驗自己的方法有沒正確,是筆者個人的體驗方式,可謂簡單確實。當已經能將腹部之氣呼出,要吸進腹部乃簡易自然之事,因為那裡空間已經被擠壓沒氣了,只要一吸便深入腹部,因此先有正確的呼氣法也是方式之一。
確定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請旁人注意吹簫時的身體變化,吹簫時肚子是慢慢消下去,吸氣時腹部是凸出,而不是只有胸部在變化。
至於吸氣是由鼻子吸氣或嘴巴吸氣,若是自己練簫修身養性,以鼻子吸氣是最好方式,若為演奏或錄音,則需要練習鼻口同時進氣的功夫,迅速又減少換氣聲音。
大部分的人吹簫都會有喉嚨的異聲,這情形有些人即使非吹管樂器,例如拉胡琴也會有,都是身體沒有完全放鬆,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自己吹簫的用力點,多餘的緊張盡量消除,就像高聳的雙肩一班。
三、口風
洞簫音色的關鍵性影響在口風,口風氣息的控制是吹簫最重要且最基礎的技巧,吹簫的功力在這上面可以看出來,因為口風與氣息的控制能力演變的技巧很多。
例如強弱音的控制,簫聲音色的改變,乃至循環換氣都與口風有關,筆者個人認為在口風控制上,每支簫多少都需要經過適應期,以達到駕馭自如,在經驗上,每次吹簫也都有口風的適應期,尤其隔一陣子沒吹簫,一開始吹就需要經過口風適應期,大約十分鍾到半小時。
(8)簫演奏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吹唐式吹口在口風控制上需要讓出氣扁平,吹高音更扁細,讓氣束壓力強,而不是加大力氣吹出來,而是嘴唇控制松緊,低音時下嘴唇稍後,讓上嘴唇相對在前,口風松,簫音就低濃。
吹南管簫的口風屬於橢圓氣束,尤其高音時,變得細窄時可以是小音量的高音,也可以是大音量的高音,完全是口風對氣息的控制。
洞簫吹奏音階約有三個八度音,音孔只有一組八度音,八度音階的變化在於口風的松緊與氣息的強弱變化。基本上高音需要的氣息強,口風要細緊,低音要鬆口風要弱的氣息。根據這個原理若吹高音需要更大力氣,在實際上是口風縮小,讓氣流加大,並不是維持原來口風加大力氣吹氣,這樣會很累,方法是錯誤的。
洞簫的音階雖然分有:五孔、六孔、七孔、八孔等,在音律上有分為傳統音律與現代音律兩種,日本尺八與國樂簫都已經是十二律制音階,只有南管簫維持傳統模式。
⑼ 洞簫演奏技巧
發音要靠勤練,嘴唇不要太緊張,吹氣的時候有如發「弗」這個音。詳細的可以上優酷網查看張維良教授的洞簫視頻教學,很實用的,裡面有講具體怎麼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