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筏板基礎的施工順序
筏形基礎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及基坑土方開挖→澆築熱層混凝土→綁孔鋼筋→支設模板→隱檢→澆築筏板基礎混凝上→筏板混凝土養護。
施工要點:
1、地基開挖,如有地下水,應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cm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2、梁板式筏形基礎當梁在底板上時,模板的支設,多用組合鋼模板,支承在剛支承架上,用鋼管腳手架固定,採用梁板同時澆築混凝土,以保證整體性。
3、基礎澆築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並不少於7d,必要時應採取保溫養護措施,並防止浸泡基礎。
筏形基礎應用范圍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❷ 筏板基礎施工步奏
基礎開挖-----基坑驗槽----墊層封閉-----分中放線-----砌築磚胎膜-----防水施工------防水驗收-----防水保護層施工------分中放線------擺底板鋼筋------剪力牆、柱插筋----隱蔽驗收-----模板支設(含後澆帶)------砼體澆築
❸ 基礎筏板同上平不同底的施工方法
基礎筏板面上平,底板下底面不平的施工方法:基礎基坑土方挖好後(還應超挖一點留出墊層厚度),按筏板底部的設計平面位置和剖面標高做造型墊層,然後可按軸線放線彈好柱子基線、牆基線及筏板邊線,下步就可綁扎筏板基礎鋼筋了。筏板基礎模板按設計尺寸安裝好,模板立面高度按筏板基礎頂面標高控制就行,最後將模板校直校正加固好。澆灌砼時,按筏板頂面標高控制好,刮平收平好,保證平整度,那麼筏板基礎面就是一個整體平面。
❹ 筏板基礎怎麼施工
1、在筏板基礎的平面布置時,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2、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4)筏板的施工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應用范圍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❺ 做筏板基礎的施工步驟,以及要注意的地方,越詳細越好,在此萬分感謝🙏
你所說的僅是筏板,還是樁筏基礎。如果僅筏板的話施工圖紙上設計無說明筏板的同一層縱筋那個方向在下應明確。這是平法圖集有明確規定,其次筏板封邊鋼筋構造型式明確。
❻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地坑開挖,如有地下水,應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基坑土方開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狀結構,如採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層,應採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並夯實。基坑開挖應連續進行,如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
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後澆縫帶,以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和便於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採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築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
混凝土澆築,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存有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
澆築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
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築,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後,再繼續澆築。
混凝土澆築振搗密實後,應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鐵抹子壓光。
基礎澆築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於7d,必要時應採取保溫養護措施,並防止浸泡地基。
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❼ 筏板基礎施工步驟詳細
工藝流程:
測量定位放線→墊層施工→測量定位放線→筏板基礎鋼筋綁扎→筏板基礎側模安裝→柱插筋→驗收→筏板基礎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養護
❽ 基礎筏板同平面不同底的施工方法
筏板鋼筋需要做變截面構造,詳見《11G101-3 獨立基礎 條形基礎 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第83頁 。
❾ 筏板基礎的施工程序是怎樣的越詳細越好
下面說的交籠統,詳看評論
主要就是鋼筋的
基礎底板及基礎梁鋼筋綁扎:
底板及地梁鋼筋綁扎施工工藝:
鋼筋定位放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底板下部及地梁鋼筋---水電工序插入---安放保護層墊塊---檢查驗收---安放馬鐙鐵---綁扎底板上部鋼筋---綁扎牆柱插筋---檢查驗收---拆除施工架---進行下道工序。
A.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算出底板實際需用的鋼筋根數,一般讓靠近底板模板邊的那根鋼筋離模板邊為50mm,根據彈在防水保護層上的鋼筋位置線鋪放鋼筋,本工程為雙層雙向鋼筋網,鋼筋縱橫交點均需用22#火燒絲成八字形綁扎牢固。
B.先鋪底板中集水坑、設備基坑的下層鋼筋,在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決定下層鋼筋南北方向鋼筋在下面。
C.火燒絲朝向要保證下層鋼筋的綁絲朝上,上層鋼筋的綁絲朝下,豎向鋼筋的綁絲朝內,不得倒向構件外。
D.底板下層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0mm,施工時採用大理石砂漿墊塊間距600mm梅花型放置。
E.在下層鋼筋上沿南北向間隔1200mm均勻排布已加工好的馬凳。
F.在馬凳上按照圖紙間距用粉筆畫出上層東西向每根鋼筋位置,按線排布鋼筋。
G.基礎梁很大,不能預制吊裝,所以現場綁扎,並且在綁完底板下層鋼筋後,搭設鋼管支撐架,由於基礎底板及基礎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層鋼筋直螺紋接頭位置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H.底板鋼筋綁紮好後,按照牆柱位置安放好牆柱豎向插筋。牆柱主筋插筋位於底板下層鋼筋之上,底板范圍內設三道箍筋定位,預留搭接部分綁扎一道水平筋固定,保證甩筋垂直、不移位。
5.5.2 暗柱鋼筋綁扎
施工工藝:
放暗柱位置線、中心線、控制線---浮漿剔鑿線---剔鑿浮漿---施工縫驗收---綁扎豎筋---豎筋上標出箍筋的位置線---綁扎箍筋及定位筋--墊塊綁扎---砼澆注時鋼筋復查維護
A.浮漿剔除、清理干凈,並用清水沖洗干凈並驗收合格。
B.檢查預留鋼筋的位置、間距、保護層的厚度等是否滿足圖紙要求。如有移位的鋼筋,按1:6的比例調整到正確位置後,方可進行鋼筋連接。
C.箍筋與主筋應垂直,彎鉤疊合處沿四角縱向鋼筋方向錯開設置,綁扎結向里,尾絲壓向內側,第一道箍筋距地50mm。
D.箍筋轉角與縱向主筋交叉處均用22#火燒絲牢固成八字綁扎。暗柱鋼筋四角鋼筋用兜扣。
E.以紅白相間的標識桿控制箍筋,保證箍筋間距均勻,定位箍筋位於模板上口50mm處確保主筋相對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如下圖。暗柱定位箍筋框形式見鋼筋加工內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