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韭菜跟蔥的種植方法跟季節。
種殖韭菜採用播種法較佳,播種適期11月到次年3月,生性強健,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粘質壤土為佳,排水及日照需良好。先將種子以苗床集中育苗,長出後再移植菜圃栽培。種植株距約25公分,每穴植入2-3株。成長後割取地面上部莖葉食用,但以七葉最佳,否則過老。割取地切口再經培育40天左右,又可再收割,持續的循環採收多次,直至植株老化再重新播種育苗。
蔥的種植方法和季節:
1.栽培季節春播大蔥可採用冬性強、耐抽苔、抗病、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用於春播種植,可於3月下旬播種、育苗,6月栽植,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採收。
2.播種育苗選擇未種過蔥蒜類、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壤土作苗床地,翻耕細耙,每分面積(約67平方米)苗床地潑施腐熟人糞尿100~150千克,下滲後做成1米寬高廂,溝寬30~40厘米,廂面整細耙平,每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大田需用種子100克左右。種子拌適量細砂或細土,均勻撒播床面,覆土或泥灰1~2厘米,以蓋沒種子為宜,然後床面覆蓋稻草或薄膜增溫保濕,促進種子發芽。種子萌芽出土後,及時於傍晚揭草或揭膜。當蔥苗高達6~10厘米及15~20厘米時,分別進行間苗、拔草,間拔瘦弱苗和過密苗,留苗距2厘米左右。當苗高30~40厘米時,即可安排種植至大田。
3.整地施基肥大蔥忌連作,蔥地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1~2年內未種過蔥蒜的地塊。大蔥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又要培土軟化,整地時要深耕細耙,南北向作廂,廂寬60~90厘米,溝寬30~40厘米。廂中開定植溝,溝寬20厘米,深13~17厘米,其中一邊溝壁宜垂直,以免栽後蔥苗彎曲不正。種植溝內畝施有機肥3000~5000千克,或菜餅100千克,復合肥100千克及生物肥料1千克作基肥,與土充分混合,整細、鋤松。
4.定植與管理定植前1~2天,將苗床澆透水,留苗高25~30厘米,剪去頂端葉片,並將大、小苗分級起苗。定植時,按株距3~5厘米將大小一致的蔥苗排在定植溝內,盡量使蔥葉著生方向與行向垂直,然後覆土,以埋沒鱗莖、露出蔥心(分叉處)為度。栽植後澆清水糞,使蔥根與土壤密接。大蔥苗恢復生長後,於7月開始追肥,畝施人糞尿750~1000千克,或復合肥30~50千克,促進蔥苗生長。在大蔥生長盛期,畝用50%鋅硫磷350~500克,兌水500~700千克灌根,殺死蔥蛆,間隔40天左右再灌根一次;用40%樂果1000倍液與馬拉硫磷1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薊馬。在陰雨、高溫天氣,大蔥銹病及紫斑病發生嚴重,須噴銅氨合劑,將碳酸氫氨550克,硫酸銅100克,拌勻後在塑料袋內悶24小時後,加水250千克,噴灑防治。8~9月間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1500千克,或復合肥40~60千克,促進蔥苗旺盛生長。生長期間,結合培土2~3次,第一次培土在生長盛期之前,培土厚7~10厘米;第二次培土是生長盛期之後,填平定植溝;第三次培土高13~17厘米,培成高壟。培土需在清晨或陰天進行,每次培土都不能埋沒蔥心,土粒也不能落入蔥心,以免引起腐爛或妨礙生長。雨後或灌水後,如土壟崩塌,須及時補培。蔥白形成期,畝施復合肥40~50千克及磷、鉀肥10~20千克。乾旱時要注意勤澆水。
5.採收當蔥白長度達到25~35厘米、直徑達1.2厘米以上時,即可分批採收上市。畝產可達2500~4500千克。
❷ 紅花石蒜(彼岸花)球種在北方的養殖方法
種植時間:
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如此輪回。
養殖方法:
1、光照:
石蒜花喜歡散射光,不喜歡強光,所以光照不要太強,花友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一點,可以在北陽台,或者相對背陰的地方養護。
2、土壤:
石蒜花對土的要求很低,即便是北京地區園土地栽也可以很好的生長,不過它畢竟是南方花,所以土要酸性土,有點砂質性的,透氣透水的那種。
3、澆水:
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其根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適量水份供給,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花朵容易維持。
4、溫度:
多數石蒜花品種喜愛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達1℃,不影響石蒜生長。
5、花後處理:
石蒜在開花後應剪去花葶,以減少養分的損失。
6、深度:
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
(2)麻花球的製作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5月份種植的話,當年不能開花。
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白色。向後開展捲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
播種法:一般只用於雜交育種。由於種子無休眠性,采種後應立即播種,20℃下15天後可見胚根露出。
自然環境下播種,第一個生長周期只有少數實生苗抽出一片葉子,苗期可移植1次。實生苗從播種到開花約需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