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灸能提升臉部皮膚嗎
中醫以為,人之所以能生龍活虎,離不開血和氣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陰陽均衡,人才安康而無疾。
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耗費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養,各種皮膚問題就會顯現。
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系,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
而艾草為純陽性,能夠疾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的散發生機與魅力。
一、艾灸美容功效
1.面部排毒祛濕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氣、濕氣、提升面部肌膚免疫力、抵抗力,排除毒素(如黑頭、斑痕、青春痘)。
2.面部皮膚方面
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延緩衰老。
3.眼部方面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二、面部艾灸常用手法
【溫和灸】:溫和灸或者也叫懸灸,也就是用手持艾條,不藉助任何艾灸工具,左手按住穴位,右手手持艾條對准穴位,在皮膚上方2-3cm位置熏烤。不移動位置,如果感覺很燙,則適當的離皮膚遠一點。
【雀啄灸】:顧名思義,雀啄就是小鳥啄食的意思,雀啄灸的方式,就是模仿小鳥啄食而來,點燃後,對准穴位,垂直上下移動,移動速度適中即可,彷彿小鳥啄食一般。當與離皮膚很近,皮膚感到很燙時候就提高度,稍息1-2秒,再次下移即可。
【迴旋灸】:迴旋灸能艾灸到的皮膚范圍比較大,點燃後,在穴位上方2-3cm附近順時針畫一個圓,再逆時針畫一個圓,反正就是作用畫圈圈的意思。以上操作手法基本。
三、艾灸面部美容的具體方法
1、治眼瞼下垂用艾條點燃後,在上眼瞼至前額部來回懸灸,至局部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施灸20分鍾左右。施灸時小心艾灰掉落燙傷皮膚。每晚1次,10次為1個療程。
2、治雀斑以艾條點燃後,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處,使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施灸時,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傷皮膚,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經活血防治雀斑。
3、治痤瘡將艾條點燃後,在面部顴骨、下關、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約1~2厘米,每穴灸2分鍾,至局部皮膚紅暈出現為度。
4、治黃褐斑卧前取1支艾條,點燃後在面部黃褐斑局部施灸,艾條距皮膚2~3厘米,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自覺有溫熱感,施灸10分鍾左右,施灸時小心艾灰掉落燙傷皮膚。
5、治面部皺紋多患者仰卧,將鹽末填平臍孔,切取0.3厘米的鮮姜1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後置於臍上,薑片上置中艾炷(如黃豆大)點燃施灸。如局部感到灼熱而不能忍受時,可將薑片稍向上提起片刻,再放下施灸,反復操作,至艾炷全部燒完再換一艾炷,至局部皮膚產生潮紅為度,每晚1次。益氣健脾,養血容顏。
6、治面部虛胖每晚臨睡前,將艾條點燃,端坐床前,分別灸足三里、天樞、中脘穴,每穴懸灸5分鍾左右,局部出現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感。益氣健脾,養血容顏。
7、臉頰、腦門子上老長痘痘,口臭、糞便乾燥堅持每一天艾灸雙側內庭、天樞3分鍾。
8、不用唇彩,雙唇仍然鮮亮每一天睡前灸神闕、關元各10分鍾,再艾灸血海3分鍾。
9、留住烏黑秀發的秘密,每一晚泡腳後艾灸雙側太溪和湧泉2-3分鍾,從內部來為頭發補充營養。
10、讓皮膚潔凈而清爽,每一天敲打膽經,艾灸太沖,皮膚變得潔凈,面貌頓時清爽。
11、怎樣擁白里透紅好膚色堅持每一天早上7-9點艾灸足三里3-5分鍾,不必選用任何極其昂貴的打扮用品,皮膚照樣可以白里透紅。
12、怎麼改善粗糙、愛起疙瘩的皮膚要想皮膚細膩平滑有彈性,別只盯著化妝櫃,堅持每一天前9-11點艾灸兩側列缺3-5分鍾,半月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13、怎麼對付「黑頭」每一天艾灸雙側陰陵泉10分鍾,晚睡前艾灸雙側足三里3-5分鍾,臉就變得光潔無瑕。
14、跟「黑眼圈」說再會事情學習壓力大,一不小心熬夜就會也現熊貓眼」,這時候只要每一天艾灸雙側肝俞、膈俞、太溪3-5分鍾,睡前艾灸雙側三陰交3分鍾,就能夠跟黑眼圈拜拜。
15、簡單消除眼袋、臉浮腫的好方法每一晚睡前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10分鍾,,再艾灸陰陵泉3-5分鍾,會很快消除眼袋和浮腫。
16、嘴唇發干老脫皮怎麼辦這是陰虛火旺,要補陰。身體上有個穴位叫「三陰交」,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艾灸此穴補陰可以事半功倍。它在內腳踝尖向上四橫指。
面部艾灸注意事項
1.面部溫灸順序:額頭→太陽穴→眼部(瞳子廖、承泣、四白)→臉頰→鼻翼→嘴周→頜尖→頸部→耳周。
2.艾灸時間:面部10分鍾,眼部時間3分鍾。
3.灸材選擇:因面部皮膚較為嬌嫩,因此需選用高比例的艾條,實際比例應達到20:1及以上。
4.切忌用卷制松軟的艾條,一定要緊致,否則容易掉灰和燙傷,後果很嚴重。
② 美容艾灸熏臉怎麼做
艾灸適當的穴位,通過艾條熏燒的作用刺激這些穴位,就能夠起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生成的作用,相信大家堅持時間長了,就能看出效果了,艾灸能使面部皮膚光潔柔嫩,更加富有彈性。
整體調節取全身穴位,分別是足三里、關元、曲池、合谷、三陰交。這些穴位可以調補肝腎,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使機體代謝功能旺盛,這樣就能夠延緩衰老,推遲皮膚老化的問題了。
局部調節的穴位主要是針對面部的,有頰車、下關、陽白、印堂。局部穴位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狀態,還能夠有效的防止出現皺紋,消除褐色斑,使自己更加美麗。
如果使用艾條懸起灸,可取局部穴位2—3個,每次灸10一15分鍾,以溫和灸為主,隔日1次,灸量不宜過大,局部皮膚有微熱感即可。全身取穴每次2—3個,每穴灸15一20分鍾,隔日或每周1次。長期堅持,可獲良效。
也可以採取艾炷隔蒜灸,取局部穴位2—3個,每穴灸5—7壯,隔日1次。適用於面部有粉刺、痤瘡者。
如果使用溫灸器灸,取腹部穴位,每次灸30分鍾,隔日或每周1次。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什麼灸法都要注意安全哦!
③ 艾灸可以直接用於面部嗎
現在很多人的一個誤區就是艾灸要盡可能地熱,越熱越有效。艾灸時故意將艾條壓下,以抑制灼痛感。其實不是艾灸而是燒烤,曲解了艾灸的初衷。
艾灸只有保溫不熱,才能把艾灸的葯力送入體內。艾灸處一旦發燙,身體本能地開始與之對抗,皮膚表面就會抵抗艾熱。這時身體會調動附近所有的水和液體來抵消熱量,這樣身體的水分就會被消耗掉,很容易生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艾灸後會口乾舌燥,頭暈耳鳴的原因。歸根結底,方法不對。

艾灸可廣泛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等疾病。就中醫而言,對風寒濕痹、脾胃虛寒、氣滯氣滯、上實下虛、暈厥、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④ 如何用艾灸面部
一般是用專用的溫灸棒,配合專用的艾條來做的。就是用溫灸棒在面部來回轉動。具體的你可以參考下我的空間,裡面有詳細的操作步驟。
http://hi..com/%D1%F4%B9%E2%BD%A1%BF%B5%D3%C3%C6%B7/blog/item/1d6bf42c5a91a83d349bf79d.html
⑤ 艾灸法怎麼操作
操作方法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製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後,在身體相應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一、艾條的製作方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
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圖147。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是用葯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圖148。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圖149。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3.艾卷灸:
(1)艾條灸。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葯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圖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圖151。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4.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圖152)。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葯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禁忌症與注意事項:
⑥ 面癱怎麼用艾灸
艾灸管事,十八年的面癱艾灸效果比較好,艾灸完臉部有螞蟻爬行的感覺,好象是血管通暢了
⑦ 人體艾灸學點陣圖面部有哪幾個穴位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開5分,鼻唇溝內。
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於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太陽穴
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移1寸凹陷處。
主治:醒腦明目,袪風鎮痛,清堵除煩。適用於頭痛頭暈、偏頭痛、神經衰弱、感冒、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重按較痛,有時向四周發散。
下關穴
位置:顴弓下緣,下顎切跡之間的凹陷處,閉口取穴。
主治:下顎關節炎、面頰肌膚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四白穴
位置:四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有面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頭痛眩暈。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
名解:四白。四,數詞,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圍空間。白,可見的顏色、肺之色也。四白穴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本穴快速氣化成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承泣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性溫熱,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時,因吸收脾土之熱而在本穴快速氣化,氣化之氣形成白霧之狀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見,故名四白穴。
⑧ 艾灸美容技法圖解的目錄
上篇艾灸美容法基礎知識
第一章艾灸療法和艾灸美容法簡述
一、艾灸療法
二、艾灸美容法
第二章艾灸美容法的特點
一、簡單易學
二、工具簡單
三、治療范圍廣泛
四、療效快捷
五、安全可靠
六、輕松舒暢
第三章艾灸美容法的功效
一、溫散寒邪活血行氣
二、補虛強壯回陽固脫
三、清熱瀉火消瘀散結
四、補益中氣升陽舉陷
五、調整陰陽平衡五臟
六、疏風解表溫肌祛邪
七、溫通經絡除邪止痛
八、強壯臟腑防病保健
九、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第四章艾灸美容法的作用機制
一、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二、增強機體的血流速度
三、調整內分泌系統
四、延緩機體衰老
五、延緩骨質疏鬆
六、緩解類風濕關節炎
七、具有鎮痛作用
八、降低血壓
九、治療血脂異常
十、阻抑肺纖維化
第五章艾灸美容法的治療范圍
一、祛黃氣美面上容顏
二、消皸裂令肌膚滋養
三、升中氣補陽健體魄
四、止瘙癢涼血祛風邪
五、淡色斑滋陰降火邪
六、減痹痛溫經通脈絡
七、散癤腫通絡消瘀滯
八、除肢痛溫經消寒濕
九、消炎症散結清血熱
十、清疹疥清熱解病毒
十一、拔瘡疹除濕泄火熱
十二、防未病培元健體魄
第六章艾葉的選用
一、艾葉的性狀
二、艾葉的化學成分和作用
三、艾葉的性味和功效
四、艾葉的選擇
第七章艾灸美容的原料
一、艾絨
二、艾炷
三、艾條
第八章艾灸美容體位和程序及時間和療程
一、艾灸美容法的體位
二、艾灸美容法的程序
三、艾灸美容的時間
四、艾灸美容法的療程
第九章艾灸美容法的補瀉和艾炷的選擇
一、艾灸的補瀉
二、艾炷的選擇
三、艾炷的標准
四、艾灸的壯
第十章艾灸美容法的種類
一、艾炷灸
二、艾條灸
三、溫灸器灸
四、其他艾灸方法
第十一章艾灸美容常用經穴
一、艾灸美容常用經絡
二、艾灸美容常用穴位
第十二章艾灸美容法的程序和灸後處理
一、施灸程序
二、灸後處理
第十三章艾灸美容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一、禁忌
二、注意事項
下篇艾灸美容臨床證治
第一章直接損美性疾病
一、面色蒼白
二、面肌痙攣
三、面神經麻痹
四、甲癬
五、手癬
六、足癬
七、雞眼
八、毛囊炎
九、面部癤腫
十、乳腺炎
十一、流淚症
十二、上瞼下垂
十三、斜視
十四、丹毒
十五、落枕
十六、扁平苔蘚
十七、銀屑病
第二章間接損美性疾病
一、手足厥冷
二、乳腺增生
三、腮腺炎
四、扁桃體炎
五、耳聾
六、中耳炎
七、過敏性鼻炎
八、慢性喉炎
九、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十、頸椎病
十一、肩關節周圍炎
十二、網球肘
十三、郁證
十四、外陰白斑
十五、外陰瘙癢
十六、子宮脫垂
十七、帶下病
十八、便秘
附錄
一、《針灸集成》53禁灸穴
二、《針灸大成》禁灸穴歌

⑨ 如何用艾灸面部,臉部穴位怎麼艾灸
艾灸可以用在臉部。
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臉部有以下好處:
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眼部方面:清熱明目,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⑩ 艾灸用於面部的作用
增強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