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用碘量法測定過氧化氫的濃度具體操作步驟
步驟如下:
1、加入定量KBr,用鹽酸酸化。
2、加入KI,立即水封,陰暗處反應一段時間。
3、用標准硫代硫酸鈉滴定至淺黃色後,滴加可溶性澱粉溶液,以藍色退去為滴定終點。
反應方程式:
2Br-+H2O2+2H+====Br2+2H2O
Br2+2I-====2Br-+I2
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使過氧化氫完全反應,記錄數據,進行計算。
(1)鹽酸氧化性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碘量法滴定方法
1、直接滴定法--碘滴定法
I2 是較弱的氧化劑,凡是E0'( E0 ) < 的物質都可用標准溶液直接滴定:
S、S2O3、SO3、As2O3、Vc等
滴定條件:弱酸(HAc ,pH =5 )弱鹼(Na2CO3,pH =8)性溶液中進行。
若強酸中: 4I + O2(空氣中) + 4H= 2I2 + H2O
若強鹼中: 3I2 + 6OH=IO3+ 5I + 3H2O
2、間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I-是中等強度的還原劑。主要用來測定: E0'( E0 ) <的氧化態物質:
CrO4、Cr2O7、H2O2、 KMnO4、IO、Cu、NO、NO
例:Cr2O7+ 6I+14H +6e = 2Cr +3I2 +7H2O
I2 + 2 S2O3= 2 I + S4O6
在一定條件下,用I-還原氧化性物質,然後用 Na2S2O3標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此法也可用來測定還原性物質和能與 CrO4定量生成沉澱的離子)
間接碘量法的反應條件和滴定條件:
1、酸度的影響-- I2 與Na2S2O3應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進行反應。
若在鹼性溶液中:S2O3+ 4I2 + 10 OH= 2SO4+ 8I + 5H2O
3I2 + 6OH=IO3+ 5I + 3H2O
若在酸性溶液中:S2O3+ 2H= 2SO2 + Sˉ+ H2O
4I + O2 (空氣中) + 4H= 2I2 + H2O
2、防止 I2 揮發
加入過量KI(比理論值大2~3倍)與 I2 生成I,減少 I2揮發;
室溫下進行;
滴定時不要劇烈搖動。
3、防止I 被氧化
避免光照--日光有催化作用;
析出 I2後不要放置過久(一般暗處5 ~ 7min );
滴定速度適當快。
2. 物質 氧化還原性 酸鹼性 的判斷方法 (要很詳細具體的)
氧化還原反應
[編輯本段]規律
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大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有例外,如氧氣生成臭氧,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還包括其他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換。)
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大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例外如次氟酸分解:2HFO==2HF+O2,化合價沒有變化)
歸中反應,岐化反應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
概念
反應的本質是化合價有變化,即電子有轉移和偏移。氧化數升高,即失電子的半反應是氧化反應;氧化數降低,得電子的反應是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的物質還原對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還原劑,其產物叫氧化產物;化合價降低的物質氧化對方,自身被還原,因此叫氧化劑,其產物叫還原產物。即:
還原劑
+
氧化劑
--->
氧化產物
+
還原產物
一般來說,同一反應中還原產物的還原性比還原劑弱,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劑弱,這就是所謂「強還原劑制弱還原劑,強氧化劑制弱氧化劑」。
總結: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得電子,化合價降低,有氧化性,被還原,生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失電子,化合價升高,有還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產物。
記法:氧化還原不可分,得失電子是根本。失電子者被氧化,得電子者被還原。
失電子者還原劑,得電子者氧化劑。氧化劑
還原劑,相依相存永不離。
#氧化還原反應的兩個性質:還原性:失電子的能力;氧化性;得電子的能力
酸:解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
例如:H2SO4(硫酸),HCL(鹽酸),HNO3(硝酸)
鹼:解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鹼
例如
:NaOH(氫氧化鈉),KOH(氫氧化鉀),NH4OH(氨水)
鹽:解離時生成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鹽
例如:Na2CO3(碳酸鈉),CuSO4(硫酸銅)
,NH4NO3(硝酸銨
酸鹼鹽的通性
酸的通性:
有腐蝕性,溶液呈酸性,能與活潑金屬,鹼,某些鹽和金屬氧化物反應
與排在氫之前的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鹼的通性:
有腐蝕性,溶液呈鹼性,能與某些金屬,酸,某些鹽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鹽的通性:
有些鹽有微弱的腐蝕性,溶液的酸鹼度根據鹽的性質判定,能與某些酸,鹼,鹽反應
還能和其他某些化合物反應
3. 檢驗兩種物質的氧化性的方法
1.根據物質的活動性順序進行判斷
①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判斷: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其還原性就越強;金屬的位置越靠後,其陽離子的氧化性就越強。(注意:上面說的陽離子中Fe有+2、+3兩種價態,其中+2價按正常位置排列,但+3鐵的氧化性在Cu2+、Hg2+之間,即:氧化性Cu2+ < Fe3+ < Hg2+)
②根據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對應的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就越弱;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對應的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就越弱。對單質而言,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弱,對於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對於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弱,對於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
2.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判斷:
例如:已知2FeCl2+Cl2=2FeCl3;2FeCl3+Cu=2FeCl2+CuCl2;則Fe3+、Cl2、Cu2+ 中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Cl2>Fe3+>Cu2+
3.根據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難易程度(或劇烈程度)的不同進行判斷:
氧化還原反應越容易進行(表現為反應所需條件越簡單),則氧化劑的氧化性和還原劑的還原性就越強。
4.根據使其它物質被氧化或被還原價態的不同進行判斷
5.根據元素的價態判斷:
物質中元素具有最高價,則該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質中元素具有最低價時,該元素只有還原性;物質中元素具有中間價時,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一般,對於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正價的鹵素相反)。
例如:氧化性:Fe3+>Fe2+,H2SO4(濃)>H2SO3,(特例:HClO > HClO3 > HClO4) 還原性:Fe>Fe2+,S2->S>SO2
6.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強或溫度越高或濃度越大,則氧化劑的氧化性和還原劑的還原性就越強,反之則越弱。
如:①溫度:氧化性 熱的濃H2SO4>冷的濃H2SO4
②濃度:氧化性 濃HNO3>稀HNO3;濃H2SO4>稀H2SO4 還原性 濃鹽酸>稀鹽酸。
③酸鹼性:如KMnO4 溶液的氧化性隨溶液的酸性的增強而增強。一般來講 KMnO4、KCr2O7、KClO3 氧化HCl中的Cl-,不能氧化NaCl中的Cl_。NO3-在酸性條件下有強氧化性,氧化SO32- 、S2- 、Fe2+、I_ 。SO32- 、S2-在H+不共存。
當不同的氧化劑(或還原劑)作用於同一還原劑(或氧化劑)時,氧化產物(或還原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進行判斷,條件越簡單,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
4. 高一化學問題,鹽酸在不同反應中可以表現出氧化性,還原性和酸性,怎麼判斷感激不盡。嚴謹邏輯一點。
氧化性和還原性不說了。酸性:是通過形成鹽表現出來的(成鹽)。下面舉例
①Zn+2HCl = ZnCl2+H2↑中,HCl表現氧化性(H化合價降低)和酸性(形成對應的鹽ZnCl2);
②MnO2+4HCl═MnCl2+Cl2↑+2H2O中,HCl表現還原性(Cl化合價升高)和酸性(形成對應的鹽MnCl2)
5. 如何標定氫氧化鈉溶液及鹽酸溶液(定溶)
鹽酸標定
鹽酸標定
一、配製:
0.02mol/LHCl溶液:量取1.8毫升鹽酸,緩慢注入1000ml水。
0.1mol/LHCl溶液:量取9毫升鹽酸,緩慢注入1000ml水。
0.2mol/LHCl溶液:量取18毫升鹽酸,緩慢注入1000ml水。
0.5mol/LHCl溶液:量取45毫升鹽酸,緩慢注入1000ml水。
1.0mol/LHCl溶液:量取90毫升鹽酸,緩慢注入1000ml水。
二、標定:
1、反應原理: Na2CO3-+2HCl→2NaCl+CO2++H2O
為縮小批示劑的變色范圍,用溴甲酚綠-甲基紅混合指示劑,使顏色變化更加明顯,該混合指示劑的鹼色為暗綠,它的變色點PH值為5.1,其酸色為暗紅色很好判斷。
2、儀器:滴定管50ml;三角燒瓶250ml;135ml;瓷坩堝;稱量瓶。
3、標定過程:
基準物處理:取預先在瑪瑙研缽中研細之無水碳酸鈉適量,置入潔凈的瓷坩堝中,在沙浴上加熱,注意使運動坩堝中的無水碳酸鈉面低於沙浴面,坩堝用瓷蓋半掩之,沙浴中插一支360℃溫度計,溫度計的水銀球與坩堝底平,開始加熱,保持270-300℃1小時,加熱期間緩緩加以攪拌,防止無水碳酸鈉結塊,加熱完畢後,稍冷,將碳酸鈉移入乾燥好的稱量瓶中,於乾燥器中冷卻後稱量。
稱取上述處理後的無水碳酸鈉(標定0.02mol/L稱取0.02-0.03克;0.1mol/L稱取0.1-0.12克;0.2mol/L稱取0.2-0.4;0.5mol/L稱取0.5-0.6克;1mol/L稱取1.0-1.2克稱准至0.0002克)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入新煮沸冷卻後的蒸餾水(0.02mol/L加20ml;0.1mol/L加20ml;02mol/L加50;0.5mol/L加50ml;1mol/L加100ml水)定溶,加10滴溴甲酚綠-甲基紅混合指示劑,用待標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暗紅色,煮沸2分鍾,冷卻後繼續滴定至溶液呈暗紅色。同時做空白
4、計算:
C=m/(V*0.0529)
C(HCl)——鹽酸標准溶液量濃度 mol/L
m——無水碳酸鈉的質量(克)
V1——滴定消耗HCl ml數
V2——滴定消耗HCl ml數
0.05299--與1.000鹽酸標准溶液相當的以克表示的無水碳酸鈉的質量。
5、注意事項:
1、在良好保存條件下溶液有效期二個月。
2、如發現溶液產生沉澱或者有黴菌應進行復查。
氫氧化鈉標定
氫氧化鈉(NaOH)的標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標准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2.掌握鹼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劑的滴定終點的判斷。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強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氣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應方程式: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由於碳酸鈉的存在,對指示劑的使用影響較大,應設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將NaOH先配成飽和溶液(約52%,W/W),由於Na2CO3在飽和NaOH溶液中幾乎不溶解,會慢慢沉澱出來,因此,可用飽和氫氧化鈉溶液,配製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澱後,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釋至所需濃度即可。此外,用來配製NaOH溶液的蒸餾水,也應加熱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標定鹼溶液的基準物質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鄰苯二甲酸氫鉀(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氫鉀,滴定反應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 C6H4COONaCOOK + H2O
計量點時由於弱酸鹽的水解,溶液呈弱鹼性,應採用酚酞作為指示劑。
三、儀器和試劑
儀器:鹼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錐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試劑:鄰苯二甲酸氫鉀(基準試劑)、氫氧化鈉固體(A.R)、10g/L酚酞指示劑:1g酚酞溶於適量乙醇中,再稀釋至100mL。
四、操作步驟
1. 0.1mol/L NaOH標准溶液的配製
用小燒杯在台秤上稱取120g固體NaOH,加100mL水,振搖使之溶解成飽和溶液,冷卻後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閉,放置數日,澄清後備用。
准確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層清液5.6mL到1000毫升無二氧化碳的蒸餾水中,搖勻,貼上標簽。
2. 0.1mol/L NaOH標准溶液的標定
將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加入乾燥的稱量瓶內,於105-110℃烘至恆重,用減量法准確稱取鄰苯二甲酸氫鉀約0.6000克,置於250 mL錐形瓶中,加50 mL無CO2蒸餾水,溫熱使之溶解,冷卻,加酚酞指示劑2-3滴,用欲標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紅色,半分鍾不褪色。同時做空白試驗。
要求做三個平行樣品。
五、結果結算
NaOH標准溶液濃度計算公式:
CNaOH = m/【(V1-V2)× 0.2042】
式中:m---鄰苯二甲酸氫鉀的質量,g
V1---氫氧化鈉標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空白試驗中氫氧化鈉標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2042---與1mmol氫氧化鈉標准滴定溶液相當的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的質量,g
6. 鹽酸為什麼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Cl-有很強的氧化劑,容易被氧化,是還原劑,H+有很強的還原性。鹽酸是無色液體(工業用鹽酸會因有雜質三價鐵鹽而略顯黃色),為氯化氫的水溶液,具有刺激性氣味,一般實驗室使用的鹽酸為0.1mol/L,pH=1。
由於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作用形成鹽酸小液滴,所以會看到白霧。鹽酸與水、乙醇任意混溶,濃鹽酸稀釋有熱量放出,氯化氫能溶於苯。
一元酸只有一個酸離解常數,符號為Ka。它能夠度量水溶液中酸的強度。於鹽酸等強酸而言,Ka很大,只能通過理論計算來求得。向鹽酸溶液中加入氯化物(比如NaCl)時pH基本不變,這是因為Cl-是鹽酸的共軛鹼,強度極弱。
所以在計算時,若不考慮極稀的溶液,可以假設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與原氯化氫濃度相同。如此做即使精確到四位有效數字都不會有誤差。
7. 怎麼看鹽酸既有酸性還有氧化性和還原性
鹽酸HCl的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比如與活潑金屬反應,氧化金屬,H+還原成H2
還原性是Cl-比如與MnO2反應,還原MnO2,Cl-被氧化成Cl2
8. 判斷某酸在反應中顯酸性、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方法是什麼
看化合價:酸性化合價沒變,顯氧化性即被還原得電子化合價降低,顯還原性即被氧化失電子化合價增加。(王後雄主編的一本化學參考書上將其總結為:得降還氧,失升氧還。很好記)
一、2HCL+Zn=Zncl2+H2(氣體)鹽酸化合價沒變,故顯酸性
二、2FeS+6H2SO4= Fe2(SO4)3+2S+3SO2+6H2O 硫酸中三個硫的化合價由正六降低到正四,具有氧化性,被還原,得電子。而硫化鐵的硫由負二升為零價,被氧化,具有還原性
例子就到這兒!你在找些方程式用這種方法分析一下,會發現氧化還原反應其實很簡單!
得降還氧,失升氧還: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具有氧化性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具有還原性
我當時正好買了那本參考書,覺得這章就學了這,但差不多能解決所有類似的問題!君請試試!
9. 鹽酸的氧化性
鹽酸氧化性不強,它就是相當於H+離子的氧化性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會背吧,鹽酸只能與氫前面的反應,硝酸可以和銀反應
2HCl+Fe→FeCl2+H2
H+離子的氧化性比三價鐵離子還要弱,所以生成2價鐵
10. 硫酸,鹽酸,硝酸,磷酸怎樣分別定性檢驗用量不限
檢驗他們的酸根離子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1、加鹽酸酸化(除去銀離子,碳酸根,亞硫酸根的干擾,不能用硝酸,硝酸會氧化亞硫酸根得到硫酸根)
2、加入bacl2,生成白色沉澱,則可認為是有硫酸根!
氯離子的檢驗:
未知液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產生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證明含有cl-
3、硝酸根離子的檢驗:
原理:硝酸根離子有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能使亞鐵離子氧化成鐵離子,而自己則還原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跟許多金屬鹽結合生成不穩定的亞硝基化合物。它跟硫酸亞鐵反應即生成深棕色的硫酸亞硝基鐵:
3fe2++no3-+4h+=3fe3++2h2o+no
feso4+no=fe(no)so4
實驗室里常利用這個反應檢驗硝酸根離子,稱為棕色環試驗。這種簡單亞硝基化合物只存在於溶液內,加熱時,一氧化氮即從溶液內完全逸出。
亞硝酸根離子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要區別這兩種酸根離子可以用濃磷酸,亞硝酸根離子能顯現深棕色而硝酸根離子卻不能。
准備和操作:往試管里注入3毫升1摩/升的硝酸鉀溶液和3毫升1摩/升的硫酸亞鐵溶液,振盪試管,混和均勻。斜持試管,沿試管壁慢慢注入濃硫酸3毫升(圖7-97),使密度較大的濃硫酸沉入試管的底部,跟硝酸鉀和硫酸亞鐵的混和溶液分成兩層。稍待片刻,把試管慢慢豎直,不久,兩層液體間就有一個棕色的環生成。
注意事項:硫酸亞鐵必須是新制備的,硫酸必須是濃的。操作時不能把溶液沖渾。
其它實驗方法:適用於固態的硝酸鹽或相當濃的硝酸鹽溶液。把少量的硝酸鹽晶體或濃溶液置於試管內,然後加入少量濃硫酸(1∶1)。再向試管內加入一小塊銅片。給試管加熱,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則證明含有硝酸根離子。
cu
+
2no3-
+
4h+
=
cu2+
+
2no2↑
+
2h2o
磷酸根離子的檢驗:
加ag+
黃色沉澱,再加硝酸沉澱溶解。
化學上一般方法:磷酸根與鉬酸銨生成磷鉬酸銨黃色沉澱,不溶於酸,再用聯苯胺或氯化亞錫還原成磷鉬藍,可由此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