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指紋蠟印的實驗步驟與方法

指紋蠟印的實驗步驟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8 01:03:44

『壹』 趣味科學

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如圖 3,然後將這些窄條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綠色環中。

5. 取另一隻飲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長的蒴葉。

6. 將花籃釘在牆上,插入葉子、鮮花,壁掛式花籃就做成了。

8、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貳』 誰有簡單的科學小實驗的材料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1. 做測量實驗,體驗生活

學了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後,先估計一個雞蛋的質量,然後用天平進行測量,看你估計的是否准確。再用天平稱出10個雞蛋的質量,算出每個雞蛋的平均質量,與你估計的值進行比較。

2. 做慣性實驗,有驚無險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張硬紙片,再在紙片上放一個雞蛋,用手把硬紙片突然彈出去,雞蛋會安全地掉進玻璃杯。

3. 做慣性實驗,判斷准確

用生熟雞蛋各一個,分別放在桌面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旋轉,因為熟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轉平穩,而生雞蛋由於慣性,搖晃不定,很快停止轉動,由此可准確判斷生雞蛋熟雞蛋。

4. 做壓強實驗,直觀明了

用手捏雞蛋,由於雞蛋表面各處受力均勻,受到的壓強較小,雞蛋難以捏破,可是如果我們用同一隻手捏兩個雞蛋,由於雞蛋與雞蛋之間接觸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很容易把雞蛋捏破。

5.做大氣壓實驗,妙趣橫生

在瓶口比雞蛋稍小的廣口瓶瓶底鋪層沙子,將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後迅速放入瓶中,待會兒將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瓶口,過一會兒,由於大氣壓強的作用,熟雞蛋會被玻璃瓶吞進去。

6.做浮力實驗,生動有趣

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雞蛋沉入水中。然後逐漸向杯中放入食鹽,並不斷攪拌,可以看到雞蛋懸浮於水中任意位置。繼續向杯中放入食鹽,直到雞蛋漂浮於水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雞蛋在鹽水中的三種狀態。

生物實驗:

植物葉脈標本的製作方法

一、 實驗目的:

1、 學會製作葉脈標本
2、 培養動手能力和對生物課有興趣

二、 葯品:

NaOH(具強腐蝕性,使用時應特別小心)、Na2CO3、雙氧水(或漂白粉)、染料。

三、 器材:

燒杯、電爐、大號鑷子、牙刷、塑料盤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紙(或草紙)

四、 操作步驟:

1、 選材:選取葉質較厚、大小適中、葉面平整、葉脈豐富的葉片(如桂花葉、菩提葉),用清水洗凈備用。
2、 配製溶液:稱取35gNaOH和25gNa2CO3放入燒杯中,加入1L水混溶,使之溶解,製成溶液。
3、 加熱:把溶液放到電爐中加熱,近沸時把葉片浸入溶液內,此時把電滬溫度調低些,邊加熱邊攪拌;加熱時間長短要根據葉片而定,可以過兩三分鍾取一片子出來觀察,直至葉片變成褐色(或葉肉有脫落)即可。
4、 漂洗:停止加熱,用鑷子取出葉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凈(一般在兩次以上)
5、 刷洗:將葉片放在塑料盤子中,加入一層水,把牙刷打斜(與水平面大約成45度角),順葉脈輕輕地刷凈地肉,刷時注意:只向一個方向刷(絕對不能來回刷),以免將葉脈刷壞。刷時先從背面開始,刷凈背面再刷正面,主葉脈邊沿處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凈後放到吸水紙(或草紙)上晾乾。
6、 漂白:用20%的雙氧水(或漂白粉)漂白葉脈。
7、 染色繪圖:可以用紅葯水、紫葯水、品紅和染料等對葉脈進行染色,也可以在葉脈上繪圖。
8、 粘貼、過膠:晾乾後,可用紙粘住,過膠保存。

1 0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
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
講解:
由於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於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

瓶子賽跑
思考:裝有沙子和裝有水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一個高度滾下來,誰先到達終點?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兩個、沙子、水、長方形木板一塊、兩本厚書
操作:
1、用長方形木板和兩本書達成一個斜坡
2、將水倒入另一個瓶子中,將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兩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讓兩只瓶子同時向下滾動
4、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瓶子提前到達終點
講解:
沙子對瓶子內壁的摩擦比水對瓶子內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間還會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裝水的瓶子要慢。
創造:將瓶子里的物質換一換,再讓它們比比賽吧!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
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後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像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像雪一樣的固體。

空杯生煙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1、小木炭跳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化學吧,那麼你就自行動手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實驗的題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2、白糖變「黑雪」

白糖,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一種物質,它是白色的小顆粒或粉未狀,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卻能將它立刻變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請看下面的實驗吧。在一個200毫升的燒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幾滴經過加熱的濃硫酸,頓時白糖就變成一堆蓬鬆的「黑雪」,在嗤嗤地發熱冒氣聲中,「黑雪」的體積逐漸增大,甚至滿出燒杯。白糖頓時變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誰知道這里的奧妙在什麼地方?
答案

原來白糖和濃硫酸發生了一種叫做「脫水」的化學反應。濃硫酸有個特別古怪的愛好,就是它與水結合的慾望特別強烈,它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質中的水分它也不放過,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奪過來不可。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C12H22O11),當它遇到濃硫酸時,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奪走,可憐的白糖就剩下炭了,變成了黑色。濃硫酸奪過水為己有之後,並不滿足,它又施展另外一個本領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來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跑出來。
C+2H2SO4=2H2O+2SO2+CO2
由於反應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的跑出,所以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蓬鬆的「黑雪」。在濃硫酸奪水的「戰斗」中,是個放熱過程,所以發出嗤嗤的響聲,並為濃硫酸繼續氧化碳的過程提供熱量。
3、不用電的電燈泡

某中學的趣味化學表演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其中一個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根木桿上掛著一隻200瓦左右的電燈泡,這個燈泡發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來說,一般的電燈比起它來是望塵莫及的。然而這個電燈泡並沒有任何電線引入,因為它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泡。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不用電的電燈泡的秘密在那裡?
答案

原來,這個電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2H2SO4(濃)=MgSO4+ SO2+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4、凈水能手——明礬

說起明礬,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然而明礬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還是一個凈水能手呢!有一次,我們下鄉搞調查研究,在做午飯的時候,發現缸里的水太渾,不能用,正在為此而著急的時候,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來了,他看見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取出幾塊明礬,把它研成細未,然後撒在水缸里。不一會兒,缸里的水變得清澈透底了。這件事雖然時隔幾年,但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然而,我始終不明白是什麼道理,請讀者給我解釋一下。
答案
原來,水中的泥塵被明礬「捉」住以後,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麼,明礬為什麼能「捉」住水中的泥塵呢?這得先從水的混濁的本身談起。水中那些特別小的泥土和灰塵,由於重量很輕,所以它們不容易沉澱下去,在水中「游盪」,使水變得混濁。另外,這些微小的粒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它很喜歡從水中把某種離子拉到自己身邊來,或者自己電離出一些離子,從而使自己變成一個帶有電荷的粒子,這些帶電荷的粒子往往都帶有負電荷。因為同性電荷排斥,異性電荷吸引,所以這些都帶負電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們沒有機會結成較大的粒子而沉澱下來。明礬卻有使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來的奇特本領。,明礬一遇到水,就發生水解反應,在這種反應中,硫酸鉀是個配角,硫酸鋁是個主角。硫酸鋁和水作用後生成白色絮狀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所生成帶有正電荷的氫氧化鋁,一碰到帶有負電荷的泥塵顆粒,就彼此「抱」在一起。這樣,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來越大,終於雙雙沉於水底,水就變得情澈透明了。
簡單的說是鋁離子水解
5、石灰煮雞蛋

南京小學的校舍需要重新維修,工人師傅往一堆的響聲,好象開鍋似的。慧清和艷麗兩位同學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一邊議論。慧清說:「看這個熱乎勁,准能將雞蛋燒熟。」艷麗說:「根本不可能。」她倆為了弄個明白,就從家裡拿來一個雞蛋,埋到正在冒氣的石灰堆里,不大一會兒,只聽「啪」的一聲,雞蛋爆炸了。她們看到這種情形,更迦納悶了,她們想來想去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誰能給她倆解釋一下?
答案

道理很簡單。生石灰化學名稱叫氧化鈣,加水後變成熟石灰,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白灰。把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過程叫做「消化」這是一個放熱反應:
6、不安定的衛生球

說起衛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經常用它來殺死衣箱中的蛀蟲。然而,當你把它放到一個含有醋酸和小蘇打的水溶液里一它會怎樣呢?開始時,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過一會兒,它就不安靜了,卻在水裡上下跳動,好象得了癲狂症一樣。誰知道這是為什麼?
答案

經過這種化學反應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變成了一個個很小很小的小氣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衛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滿這種小氣泡。二氧化碳比水輕,要往水面上升,一旦衛生球粘住的這種氣泡達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樣,直往上升。當衛生球升到水面時,由於所受壓力的減小,附在衛生球上面的小氣泡破裂了,衛生球又恢復原來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於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夠的小氣泡時,又浮了上來。這樣循環往復,衛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來歷

城郊一片小麥田發生了蟲災,為了抗災滅蟲,農民噴灑一種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學農葯。這時,愛動腦筋的甲同學一本正經地問乙同學:「你說,這種農葯為啥叫『六六六』粉呢?」「這還不知道,因為在發明這種農葯的時候,科學家們實驗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學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學反駁說:「你說的不對,我聽別人說,這種農葯是用六百六十六種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這兩位同學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請讀者評一評,他倆誰講的對?為什麼?
答案
這兩位同學說得都不對。這種農葯是用一種叫作苯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和氯氣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從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六個氯原子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銨的妙用——防火布

親愛的同學,我將一塊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片刻之後,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將這塊經過化學處理的布用火柴點,不但點不著,而且還冒出白色的煙霧。請你們說說,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原來,經過這種化學處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滿了氯化銨的晶體顆粒,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它有個怪脾氣,就是特別怕熱,一遇熱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分解出兩種不能燃燒的氣體,一種是氨氣,另一種是氯化氫氣體。
NH4Cl—>NH3(氣)+HC1(氣)
這兩種氣體把棉布與空氣隔絕起來,棉布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當然就不能燃燒了。當這兩種氣體保護棉布不被火燒的同時,它們又在空氣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銨小晶體,這些小晶體分布在空氣中,就象白煙一樣。實際上,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戲院里的舞檯布景、艦艇上的木料等,都經常用氯化銨處理,以求達到防火的目的。
9、一個雞蛋的沉浮

在一個大燒杯中裝入稀鹽酸溶液,然後往燒杯中放一個新鮮雞蛋,它會馬上底。不一會兒,雞蛋又上升到液面,接著又沉入杯底,過一會兒雞蛋又重新浮到液面,這樣可反復多次。請大家分析一下,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由於雞蛋外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稀鹽酸時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氯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氣)十H20
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氣泡緊緊地附在蛋殼上,產生的浮力使雞蛋上升,當雞蛋升到液面時氣泡所受的壓力小,一部分氣泡破裂,二氧化碳氣體向空氣中擴散,從而使浮力減小,雞蛋又開始下沉。當沉入杯底時,稀酸繼續不斷地和蛋殼發生化學反應,又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氣泡,從而再次使雞蛋上浮。這樣循環往復上下運動,最後當雞蛋外殼被鹽酸作用光了之後,反應停止,雞蛋的上下運動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時由於杯中的液體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鈣和剩餘的鹽酸,所以最後液體的比重大於雞蛋的比重,因而,雞蛋最終浮在液體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親愛的同學,你想在一塊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嗎?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來雕刻這幅圖案。方法很簡單,在這塊玻璃上塗一薄層熔化的石蠟,待冷凝後,用針尖在石蠟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圖案。另外,拿一個鉛制蒸發皿,在蒸發皿內放入氟化鈣和硫酸,在蒸發皿的邊緣上墊一圈橡皮,然後把塗蠟的畫朝下放在蒸發皿上,微微加熱,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蠟,此刻,玻璃上的美麗圖案就雕刻出來了。你一定會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請你想一想,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紋來?
答案

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氫氟酸。因為氟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氟化氫和硫酸鈣,氟化氫氣體從溶液中揮發到玻璃上,又溶解於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氫氟酸,氫氟酸是不和石蠟發生反應的,可是它有個非常奇特的化學脾氣,就是專門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應,反應後生成水和氟化畦氣體,這種能「吃」玻璃的酸,人們稱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這樣,凡是沒有被石蠟遮蓋保護的玻璃表面即圖案部分)都被這種酸「吃」掉了一層,清除石蠟後,玻璃上的圖案就顯示出來了。其反應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氣)
11、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你一定以為這是在說笑話吧。不過,我說的完全是真事。冰塊可以燃燒,這會使人驚奇,而更使人驚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答案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12、銀中鑒銅

某工廠生產過程中需要高純度的銀絲。有一天,供銷員從外地購回一批銀絲,有一位技術員一看銀絲便說:「這銀絲不純,裡面摻銅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說法,認為裡面沒有銅,這兩種說法誰說的對呢?請讀者幫助他們用化學方法鑒定一下,看看這批銀絲里倒底有沒有銅?
答案

首先,取少量銀絲溶解在濃硝酸中。然後取此少量溶液加入過量的鹽酸中,這時如有白色沉澱生成,並濾去白色沉澱物。再向濾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藍色銅氨絡離子生成,證明有銅存在。反之,如果沒有深藍色的銅氨絡離子生成,就證明沒有銅。
13、神秘的圖畫
在一次趣味化學表演會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圖畫。他把一張白紙掛在牆上,然後拿起噴霧器把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噴灑在這張白紙上,轉眼之間,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深藍色的波濤里行駛著一艘紅褐色的巨輪。他的這一表演,使觀眾大吃一驚!明明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轉眼之間卻噴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親愛的讀者,你知道這位表演者所噴出的圖畫的秘密在什麼地方嗎?
答案

這是一種普通的化學反應。牆上掛著的那張白紙,已經由表演者事先處理好了,他在這張白紙上用一種淡黃色的亞鐵氰化鉀溶液先畫出洶涌澎湃的大海,再用無色透明的硫氰化鉀溶液在大海里畫出一幅巨輪,晾乾後,白紙上沒有一點痕跡。原來噴霧器中裝的是三氯化鐵溶液,當把三氯化鐵溶液噴灑在白紙上面時,在白紙上面同時發生兩種化學反應。其一是三氯化鐵和亞鐵氰化鉀反應,生成亞鐵氰化鐵(藍色),其二是三氯化鐵和硫氰化鉀反應,生成硫氰化鐵(紅褐色)。這樣,藍色的大海和紅褐色的巨輪就「噴」出來了。

『叄』 碘蒸氣法顯示指紋的具體方法

全世界幾十億人中,還沒有發現相同的指紋.。人出生後至6個月,形成完整指紋而至死不變。因此指紋顯示是刑偵破案的重要手段。

罪犯作案時留下的指紋印是無法用肉眼看出的,但指紋印上總會留下手指表面化的微量物質,如油脂、鹽份和氨基酸等。由於指紋凹凸不平,其微量物質的排列與指紋呈相同的圖案。因而只需檢測這些微量物質,就能顯示出指紋。

顯示指紋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碘蒸氣法:用碘蒸氣熏,由於碘能溶解在指紋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顯示指紋。這種方法能檢測出數月之前的指紋。

二、硝酸銀溶液法:向指紋印上噴硝酸銀溶液,指紋印上的氯化鈉就會轉化成氯化銀不溶物。經過日光照射,氯化銀分解出銀細粒,就會象照相館片那樣顯示棕黑色的指紋,這是刑偵中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檢測出更長時間之前的指紋。

三、有機顯色法:因指紋印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成份,因此採用一種叫二氫茆三酮的試劑,利用它跟氨基酸反應產生紫色物質,就能檢測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出一、二年前的指紋。

四、激光檢測法:用激光照射指紋印顯示出指紋。這種方法可檢測出長達五年前的指紋。

指紋檢查

試驗原理

碘受熱時會升華變成碘蒸氣。碘蒸氣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並形成棕色指紋印跡。

實驗用品

試管、橡膠塞、葯匙、酒精燈、剪刀、白紙。 碘。

實驗步驟

1.取一張干凈、光滑的白紙,剪成長約4 cm、寬不超過試管直徑的紙條,用手指在紙條上用力摁幾個手印。

2.用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試管中。把紙條懸於試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貼在管壁上),塞上橡膠塞。

3.把裝有碘的試管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微熱一下,待產生碘蒸氣後立即停止加熱,觀察紙條上的指紋印跡。

『肆』 (高中)化學趣味實驗。

1、彩色溫度計的製作
【實驗原理】
鈷的水合物在加熱逐步失水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因此可以根據溫度的變

化而呈現的顏色變化做成溫度計。

【實驗步驟及現象】

在試管中加入半試管95%乙醇和少量紅色氯化鈷晶體(CoCl2?6H2O),

振盪使其溶解,在常溫下呈紫紅色,加熱時隨溫度升高顏色呈藍紫色至純藍。
2、蘇打——酸滅火器

【實驗步驟及現象】
(A)如下圖所示,用一個大瓶子配上一個單孔膠塞並插上玻璃管。向瓶中
加入一些碳酸氫鈉溶液,取一支能裝入瓶內的試管,盛滿濃鹽酸後,將試管緩慢
放入瓶中,使試管能豎立起來,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膠塞。使用滅火器時,倒轉瓶
子並將玻璃管口指向火焰。小心!不要把管口對著別人或自己。
(B)向酸中加入洗滌劑以產生起覆蓋作用的泡沫。將瓶子對准火焰,迅速
倒轉瓶子,劇烈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則氣體的壓力將液體從管口壓出而滅
火。
3、魔棒點燈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4、建造一座「水中花園」
將硅酸鈉(Na2SiO3)溶於水中製成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水玻璃,輕輕將
鹽的晶粒,如鈷、鐵、銅、鎳和鉛的氯化物,鋁、鐵、銅和鎳的硫酸鹽,鈷、
鐵、銅和鎳的硝酸鹽,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搖混),則五彩繽紛的「花」
就慢慢地生長起來了。
5、噴霧作畫
實驗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顯血紅色,遇到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顯藍色,遇到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顯綠色,遇苯酚顯紫色。FeCl3溶液噴在白紙上顯黃色。
實驗用品
白紙、毛筆、噴霧器、木架、摁釘。
FeCl3溶液、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
實驗步驟
1. 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
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繪畫。
2. 把紙晾乾, 釘在木架上。
3. 用裝有FeCl3溶液的噴霧器在繪有圖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
6、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應原理:稀硫酸在加熱時成為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脫水性,使纖維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現黑色或褐色。洗去多餘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實驗步驟:用毛筆蘸取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畫花或寫
字。晾乾後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時間,用水洗凈,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或字跡。
7、蛋白留痕

取一隻雞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乾。用毛筆蘸取醋酸,在蛋殼上寫字。等醋酸蒸發後,把雞蛋放在稀硫酸銅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卻後剝去蛋殼,雞蛋白上留下了藍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跡,而外殼卻不留任何痕跡。
這是因為醋酸溶解蛋殼後能少量溶入蛋白。雞蛋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條件中發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質,這些物質中的肽鍵遇Cu2+發生絡合反應,呈現藍色或者紫色。
8、紫羅蘭的變色實驗
—— 酸鹼指示劑原理
這個季節正好是有紫羅蘭的時候,可以用紫羅蘭來做酸鹼指示劑啊。
實驗操作見新教材(人教版),很有意思的。這個實驗簡單實驗現象明顯。用菊花做的效果也不錯。
當初玻義耳可是通過偶然發現這個現象而提出酸鹼指示劑這個概念的哦。
9、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實驗原理
含碘食鹽中含有碘酸鉀(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質。在酸性條件下IO3-能將I-氧化成I2, I2遇澱粉試液變藍;而不加碘的食鹽則不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實驗用品
試管、膠頭滴管。
含碘食鹽溶液、不加碘食鹽溶液、KI溶液、稀硫酸、澱粉試液。
實驗步驟
1. 在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含碘食鹽溶液和不加碘食鹽溶液,然後各滴入幾滴稀硫酸,再滴入幾滴澱粉試液。觀察現象。
2. 在另一試管中加入適量KI溶液和幾滴稀硫酸,然後再滴入幾滴澱粉試液。觀察現象。
3. 將第3支試管中的液體分別倒入前2支試管里,混合均勻,觀察現象。
10、自製汽水
汽水是由礦泉水或經過煮沸、紫外線照射消毒後的飲用水,充以二氧化碳製成
的。屬於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飲料。工廠製作汽水是通過加壓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
溶解在水裡。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質量越好。市場上銷售的汽水,大約是
1體積水中溶有l體積~4.5體積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還加入適
量白糖、果汁和香精。
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時,可以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熱消渴。喝冰鎮
汽水時,由於汽水的溫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時,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比20 ℃時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從體內排出,能帶走更多的熱量,所以更
能降低腸胃的溫度。因此,千萬不能大量飲用冰鎮汽水,以免對腸胃產生強烈的冷
刺激,引起胃痙攣、腹痛,甚至誘發腸胃炎。此外,過量的汽水會沖淡胃液,降低
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殺菌作用,影響食慾,甚至加重心臟、腎臟負擔,引起身體不適。
在實驗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製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
積80%的冷開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後加入2 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
後,迅速加入2 g檸檬酸。並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
水裡。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後,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11、檢驗尿糖
〔實驗原理〕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多,則病情重。檢驗尿液中的含糖量,
可以用硫酸銅跟酒石酸鉀鈉與氫氧化鈉溶液配製成的叫做費林試劑的葯液來檢驗。
其反應原理與用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醛基相同。
〔實驗操作〕
①配製費林試液
取100 mL蒸餾水,加入3.5 g硫酸銅晶體(CuSO4?5H2O)製成溶液I;另取
100 mL蒸餾水,加入17.3 g酒石酸鉀鈉(NaKC4H4O6?4H2O)和 6 g氫氧化鈉製成溶
液II。將溶液I與溶液II分裝在兩只潔凈的帶密封塞的試劑瓶中,使用時等體積混
合即成費林試液。
②檢驗
用吸管吸取少量尿液(1mL~2 mL)注入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再用另一支吸管
向試管中加入3~4滴費林試劑,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沸騰,加熱後:(1)若溶
液仍為藍色,表明尿液中不含糖,用「-」表示;(2)若溶液變為綠色,表明尿
液中含少量糖,用「+」表示;(3)若溶液呈黃綠色,表明尿糖稍多,用「++」表
示;(4)若溶液呈土黃色,表明尿糖較多,用「+++」表示;(5)若溶液呈磚紅
色渾濁,說明尿糖很多,用「++++」表示。
12、蔬菜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原理】
澱粉溶液遇到碘會變成藍紫色,這是澱粉的特性。而維生素C能與藍紫色溶液中
的碘發生作用,使溶液變成無色。通過這個原理,可以用來檢驗一些蔬菜中的維生
素C。 【實驗步驟及現象】
在玻璃瓶內放少量澱粉,倒入一些開水,並用小棒攪動成為澱粉溶液。滴入2
~3 滴碘酒,你會發現乳白色的澱粉液變成了藍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
葉,留下葉柄,榨取出葉柄中的汁液,然後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藍紫色的液
體中,邊滴入邊攪動。這時,你又會發現藍紫色的液體又變成了乳白色。說明青菜
中含有維生素C。
13、鞭炮的製作
①配方 硝酸鉀3 g、硫磺2 g、炭粉4 g~5 g、蔗糖5 g、鎂粉l g~2 g混
合,點燃即爆炸。
②反應 反應以1硫2硝3碳的黑色火葯為基礎(實際質量配比是:硝酸鉀占
75%、硫佔10%、炭佔15%):2KNO3+S+3C == K2S+N2+3CO2
蔗糖作為氣體發生劑以增加響度,鎂則為發光劑。試驗可在一坩堝中進行。如
用硬紙做成筒殼,將原料填入並用導火索(30%硝酸鉀溶液浸過的紙卷)點燃,則
為爆竹。將若干小爆竹用導火索連接,即為鞭炮,是現代炸彈的前身。
14、固體酒精
酒精與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鈣只溶於水而不溶於酒精。當飽和醋酸鈣溶液注入酒精中時,飽和溶液中的水溶解於酒精中,致使醋酸鈣從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態的凝膠狀物質——「膠凍」,酒精充填其中。點燃膠狀物時,酒精便燃燒起來。
實驗用品
葯匙、燒杯、量筒、玻璃棒、蒸發皿、火柴。
酒精(質量分數95%以上)、醋酸鈣、蒸餾水。
實驗步驟
1. 在燒杯中加入20 mL蒸餾水,再加入適量醋酸鈣,制備醋酸鈣飽和溶液。
2. 在大燒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飽和醋酸鈣溶液,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燒杯中的物質開始時出現渾濁,繼而變稠並不再流動,最後成為凝膠狀。
3. 取出膠凍,捏成球狀,放在蒸發皿中點燃。膠凍立即著火,並發出藍色火焰。
15、一觸即發

〔實驗原理〕 乙炔通入銀氨溶液生成乙炔銀沉澱,乙炔銀乾燥後若受熱、摩擦或撞擊都會發生爆炸。

C2H2+2[Ag(NH3)2]OH→C2Ag2+2H2O+4NH3
加熱
C2Ag2====2C+2Ag

〔實驗操作〕
在大試管中裝入新制的銀氨溶液15 mL~20 mL,向其中通入乙炔氣體,立即反應生成灰白色的乙炔銀沉澱,繼續通入乙炔至反應完全後過濾,洗滌干凈濾渣,將濾渣分為綠豆大小的若干撮,放在一張濾紙上在陰涼穩妥處風干。將風干後的乙炔銀放在厚書本中,稍用力合上書本即發生爆炸;放在地面用鞋底輕輕一擦也發生爆炸;放在石棉網上微熱或用星火接觸也發生爆炸。

〔實驗成敗關鍵及注意事項〕

本實驗不難做,但實驗後的殘留物一定要及時處理掉以確保安全
16、電池的製作
一、伽伐尼電池
①方法
用一根5 cm銅絲和一條2 mm寬的鋅片,分別插到土豆或西紅柿內;再用耳機的兩端接觸銅絲和鋅片,便能清晰地聽到聲音。如果把12個土豆按上法每個都插入銅片和鋅片然後串聯,接上電鍵及1.5 V的小電珠;合鍵時電珠被點亮。
1780年義大利的伽伐尼從青蛙腿的觸電肌肉收縮發現了生物電,提出了原電池的
雛形。
②原理
銅鋅電池中銅為正極、鋅為負極,土豆汁或西紅柿汁為電解質溶液,起導電
作用。
17、自動長毛的鴨子:
用鋁皮剪成一個鴨子形狀(兔子、貓、老鼠……隨便啦),用棉簽沾上HgNO3溶液塗在鋁皮上,過幾分鍾後將鋁皮上的HgNO3搽干。接著就可以看見鋁鴨子自動長出白毛出來!
實驗原理:鋁為活潑金屬,但由於鋁表面有緻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鋁與空氣的反應。HgNO3溶液塗上去後,破壞了緻密氧化膜,同時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緻密氧化膜。Al可以持續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項:HgNO3為劇毒化合物,實驗時注意防護措施!
18、不用電的電燈泡
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 + 2H2SO4(濃)= MgSO4 + SO2 + 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19、燒不著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製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分子構成的,它含有碳、氫、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質。布條事先浸過30%的磷酸鈉溶液,晾乾後再浸入30%的明礬溶液中,再晾於,這樣,布條上就有兩種化學葯品,磷酸鈉和明礬,磷酸鈉在水中顯鹼性,而明礬在水中顯酸性,它們反應之後除生成水外,還生成不溶解於水的氫氧化鋁。所以實際上棉布條被一層氫氧化鋁薄膜包圍了,氫氧化鋁遇熱後又變成了氧化鋁和水,就是這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保護了布條,才免於火的襲擊。經過這樣處理過的棉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上都廣泛的應用。
20、紅糖制白糖
【實驗原理】
紅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質,要製成白糖,須將紅糖溶於水,加入適量活性炭,將紅糖中的有色物質吸附,再經過濾、濃縮、冷卻後便可得到白糖。
【實驗步驟及現象】
稱取5 g~10 g紅糖放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水,加熱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並不斷攪拌,趁熱過濾懸濁液,得到無色液體,如果濾液呈黃色,可再加入適量的活性炭,直至無色為止。將濾液轉移到小燒杯里,在水浴中蒸發濃縮。當體積減少到原溶液體積的1/4左右時,停止加熱。從水浴中取出燒杯,自然冷卻,有白糖析出。
21、自製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鹼指示劑。

實驗用品

試管、量筒、玻璃棒、研缽、膠頭滴管、點滴板、漏斗、紗布。

花瓣(如牽牛花)、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裡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稀鹽酸、稀NaOH溶液。

實驗步驟

1. 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後,各加入5 mL酒精溶液,攪拌。再分別用4層紗布過濾,所得濾液分別是花瓣色素、植物葉子色素和蘿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將它們分裝在3支試管中。
2. 在白色點滴板的孔穴中分別滴入一些稀鹽酸、稀NaOH溶液、蒸餾水,然後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觀察現象。
3. 用植物葉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蘿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實驗,觀察現象。
22、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23、白花變藍花

器具:鐵架台、鐵夾、蒸發皿、滴管
葯品:鋅粉、碘片、漿糊
方法:取一隻蒸發皿放入2克鋅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勻,在蒸發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紙花,白紙花上塗以麵粉漿糊。
一朵白紙花,現在我要「滴水生紫煙、紫煙造蘭花」。然後用膠頭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於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煙和白霧騰空而起,團團彩雲都搶著去擁抱白紙花,把白花染成蘭花,再熏染一二次,藍花更加鮮艷、逼真。
原理:干態下的碘片和鋅粉,常溫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劑後,立即劇烈反應生成碘化鋅並放出大量的熱,使未反應的碘升華成紫煙,水受熱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霧,碘和白紙花上的麵粉接觸顯蘭色,於是紫煙造出藍花。
24、琥珀」標本的製作
我們可以選用優質(特級)松香,自己動手製作一塊人造琥珀標本,花費不多,操作也不難。現將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把買來的優質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據昆蟲大小來決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塊),放在燒杯內,加少量酒精(它們的比例一般採用10:1),用酒精燈加熱,不斷地用玻璃棒攪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發就好了
然後,把要做標本的蝴蝶、甲殼蟲、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紙折好的小紙盒內(先在折好的紙盒內襯一層蠟紙)。紙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狀。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內。當松香凝結變硬以後,撕去紙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標本四周多餘部分,這是琥珀標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裡面的小昆蟲,其餘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裡面的小昆蟲,還必須經過酒精洗滌,晾乾,這樣整塊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蟲象冬眠般地睡在裡面,微細的結構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塊真的昆蟲琥珀一樣。裝在玻璃盒內,標本就製成功了。
25、製作不易生銹的鐵釘(帶有氧化膜)

材料:鐵釘
儀器: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試管
葯品: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固體,硝酸鈉,亞硝酸鈉,蒸餾水

步驟:
1、先用試管量取適量稀氫氧化鈉,把鐵釘投進,除去油膜
2、再用試管量取適量稀鹽酸,把鐵釘投進,除去鍍鋅層,氧化膜和鐵銹
3、稱取2g固體氫氧化鈉,0.3g硝酸鈉和一角匙亞硝酸鈉,在燒杯中溶於10ml蒸餾水
4、把鐵釘投入燒杯中,加熱至表面生成亮藍色或黑色的物質為止

原理:
亞硝酸根在中性和鹼性環境中有一定的氧化性,在強鹼溶液中,與鐵反應生成亞鐵酸鈉(Na2Fe2O4)和一水合氨,生成的亞鐵酸鈉不穩定,在亞硝酸根和鐵的作用下在鐵表面分解為緻密氧化膜。

注意:
NaOH有強烈腐蝕性,並且溶於水時放出大量熱。而亞硝酸鈉為劇毒物質,做完實驗要徹底把手洗干凈。
26、製作「葉脈書簽」

[實驗步驟]

(1)選擇外形完整、大小合適、具有網狀葉脈的樹葉, 這是成功的關鍵,葉脈不硬的就好象煮樹葉湯

(2)用水將樹葉刷洗干凈,放在約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煮沸。當葉肉呈現黃色後取出樹葉,用水將樹葉上的鹼液洗凈;

(3)將葉子平鋪在瓷磚或玻璃板上,用試管刷或軟牙刷慢慢刷去葉肉。將剩下的葉脈放在水中輕輕清洗,稍稍晾乾後,夾在書中壓平。
27、自燃——糖與氯酸鉀的反應

【實驗原理】

濃硫酸與糖反應時放熱,放出的熱量能促進氯酸鉀的分解,釋放出氧氣。氧氣又進一步氧化糖,糖的氧化放出大量熱,大到足以使糖燃燒產生火焰。

【實驗步驟及現象】
將糖粉與等量氯酸鉀混合均勻放進蒸發皿內,在混合物頂部輕輕地挖一凹痕,向凹痕中滴一滴濃硫酸,即發生自燃。
註:這個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28、指紋檢查

試驗原理

碘受熱時會升華變成碘蒸氣。碘蒸氣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並形成棕色指紋印跡。

實驗用品
試管、橡膠塞、葯匙、酒精燈、剪刀、白紙。 碘。
實驗步驟
1.取一張干凈、光滑的白紙,剪成長約4 cm、寬不超過試管直徑的紙條,用手指在紙條上用力摁幾個手印。
2.用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試管中。把紙條懸於試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貼在管壁上),塞上橡膠塞。
3.把裝有碘的試管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微熱一下,待產生碘蒸氣後立即停止加熱,觀察紙條上的指紋印跡。
29、乾洗劑
【處方及製法】
1,1,1-三氯乙烷60% 汽油20% 苯18% 油酸二乙醇酯2%
油溶性香料少量
將上列各組分放在燒杯或搪瓷杯等容器中混合均勻,裝瓶密封保存。
【用途及用法】
用於除去高檔毛料衣服的污垢,洗後無需漂洗,不留痕跡,對織物無損,衣服不變形,色澤不改變。洗的方法是用毛刷沾上乾洗劑,刷有污垢的地方,然後用擰乾的濕毛巾吸走灰塵及污垢。
30、用皂泡法檢驗硬水的硬度
【實驗步驟及現象】
將1 g普通的洗衣皂片溶解在100 mL酒精中,配成肥皂溶液。
取5 mL蒸餾水或軟化水注入試管,向水中加入一滴肥皂液,用塞子塞住試管口,用力振盪試管,若沒有出現皂泡,再加入一滴肥皂溶液並振盪。繼續滴加肥皂溶液並振盪直到有充足的皂泡產生。記錄產生充足皂泡所需的肥皂液的滴數。
用此方法便可檢驗不同硬水的硬度,例如:
(1)碳酸氫鈣的稀溶液
(2)碳酸鈣的懸濁液
(3)自來水
(4)雨水或儲存水
(5)礦泉水
(6)實驗室制備的硬水
31、火山爆發
〔實驗原理〕
高錳酸鉀與甘油混合激烈反應放出大量熱,使重鉻酸銨分解生成的固體殘渣隨生成的氣體噴出。
〔實驗操作〕
在木板中央堆一方泥土,上面放一坩堝,坩堝周圍用泥圍堆成一小「山丘」,丘頂坩堝上方為「火山口」。向埋在山丘內的坩堝中央堆放5 g高錳酸鉀和1g硝酸鍶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周圍堆放10g研細了的重鉻酸銨粉末。用長滴管滴加數滴甘油在高錳酸鉀上,人離遠點,片刻後可見有紫紅色火焰噴出,緊接著就有綠色的「火山灰」噴出。
32、自製豆腐
【實驗步驟及現象】
(A)浸泡:加 300 mL水浸泡 24 小時(若氣溫較高時,中間可更換一次水),使黃豆充分膨脹,然後倒掉浸泡水。
(B)研磨:將泡好的大豆放在家用粉碎機內,加入200 mL水,進行粉碎。
(C)制漿:將研磨好的豆漿和豆渣一並倒入放有雙層紗布的過濾器中抽濾,另取100 mL水,分多次沖洗濾餅,充分提取豆渣中的豆漿。濾液即為濃豆漿。
(D)凝固變性:將自製的濃豆漿(或直接用市售的袋裝濃豆漿)倒入一個潔凈的500 mL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至80 ℃左右,然後邊攪拌,邊向熱豆漿中加入飽和石膏水,直至有白色絮狀物產生。停止加熱,靜置片刻後,就會看到豆漿中有凝固的塊狀沉澱物析出。
(E)成型:將上述有塊狀沉澱物的豆漿靜置20分鍾後過濾,再將濾布上的沉澱物集中成一團,疊成長方形,放在潔凈的桌面上,用一個盛有冷水的小燒杯壓在包有豆腐團塊的濾布上,大約30分鍾後,即可製成一小塊豆腐。若用市售的濃豆漿為原料,製成的豆腐更為細嫩潔白。
(F)保存:為了使製成的豆腐保鮮而不變質,將新製成的豆腐浸於2%~5%的食鹽水中,放在陰涼處,可使豆腐數天內保鮮而不變質。
33、豆腐中鈣質和蛋白質的檢驗
用品:燒杯、漏斗、濾紙、鐵架台(帶鐵圈)、精密pH試紙。
草酸鈉、濃硝酸。

原理:豆腐中的鈣質與草酸鈉溶液反應便生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白色沉澱。
Ca2++Na2(COO)2-→Ca(COO)2↓+2Na+
蛋白質遇到濃硝酸,微熱後呈黃色沉澱析出,冷卻後再加入過量的氨水,沉澱就變成橙黃色。因為蛋白質分子中一般有帶苯環的氨基酸,濃硝酸和苯環發生硝化反應,能生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來檢驗蛋白質。
操作:
1.豆腐的酸鹼性試驗取200克豆腐放入燒杯中,加入20毫升蒸餾水,用玻棒攪拌,並搗碎到不再有塊狀存在。過濾,得到無色澄清的濾液和白色的濾渣。
用精密pH試紙測試豆腐濾液的酸鹼性(一般測得的pH值為6.2,顯弱酸性)。
2.豆腐中鈣質的檢驗取上述豆腐濾液2毫升於試管中,再滴入幾滴濃草酸鈉溶液,試管中立即出現明顯的白色沉澱。說明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而且能溶於水,不一定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
3.豆腐中蛋白質的檢驗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濾渣少許,放入試管中,再滴入幾滴濃硝酸,然後微熱,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濾渣變成黃色。冷卻後,加入過量的氨水,黃色轉變成橙黃色,這就是蛋白質的黃色反應。

注意事項:
1.在制豆腐濾液前,一定要把豆腐搗碎,才能使鈣離子溶解到水中。
2.由於豆腐中含有較多蛋白質,形成膠體,故過濾較慢。但蛋白質一般不易透過濾紙,所以濾液不會有黃色反應。
34、自製火柴
用品:點燃過的火柴梗(梗較長的)、研缽、蒸發皿、木夾、舊毛筆、酒精燈。
氯酸鉀、重鉻酸鉀、硫、鋅白、氧化鐵、玻璃粉、骨膠、紅磷、三硫化二銻、白堊。
原理:利用摩擦生熱,使火柴盒上的磷顆粒受熱後在空氣中著火,接著便引起具有氧化劑的火柴頭燃燒起來,並繼續燃燒著表面塗有蠟層的火柴梗。
操作:
l.配火柴頭葯 先將氯酸鉀、重鉻酸鉀、鋅白、氧化鐵粉、玻璃粉分別在研缽中研細,按表14-3的配方進行混和,用骨膠配成膠水後,把混和葯品調成較稠的薄糊狀。
在蒸發皿中熔化適量的石蠟,把火柴梗一端浸在液態的石蠟中(石蠟的溫度稍高些,避免沾上的石蠟過稠)迅速地蘸一下,長約2厘米左右。
將附有石蠟層的火柴梗逐一蘸取火柴頭葯,擱在一邊待干。
2.配火柴盒葯 按表14-4配方把紅磷、三硫化二銻、氧化鐵粉、白堊、鋅白、玻璃粉等分別在研缽中研細後,用稀骨膠調成糊狀,用毛筆均勻地塗在舊火柴盒邊(或另用一條硬紙),晾乾待用。
注意事項:
1.各種原料一定要分別研成細粉以利摩擦,但絕不能混和後研磨,以防爆炸。
2.火柴梗蘸蠟一定要均勻,只要塗薄薄的一層即可。
3.一定要等葯乾燥後再進行摩擦試驗。
如果你還想要我可以把WORD發給你(留郵箱或者QQ)

『伍』 世界上最簡單的科技小發明怎麼做

槍的故事——圓珠筆槍
造槍工藝流程:一支圓珠筆心(三分之一處有卡子的),用一枚橡膠蓋套上,再用一根硬鐵
絲、鐵絲或者銅絲磨平一頭,另一頭扭成一個回環,槍就做好了。子彈么,就是紙彈,用一小團紙醮水揉成剛好能夠摁進筆心裡的大小,用鋼針快速一推,叭!小小的濕紙團就發射出去,做得好的槍,一般射程大約有兩米,打前排同學的腦袋,那還是基本上一打一個准兒的。
降落傘
大家一定看到過飛行員穿著降落傘跳傘的鏡頭吧,降落傘在天上飄呀飄呀可真漂亮。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降落傘呢?
其實很簡單,准備手帕1條(或是拿塑料袋剪下一塊正方形),一些線和橡皮泥。先在手帕的四角綁上線(注意四條線必須一樣長),再讓四條線的另一端埋進大約50克的橡皮泥里,讓孩子抓住手帕的中心點往上拋,看看會怎樣?空氣會使你的降落傘鼓起來,飄呀飄地慢慢落回地面。如果降落傘垂直快速地落到地面,讓孩子減少橡皮泥的重量,或者在降落傘上方戳一個小洞再試試看,也許效果會好些!
再在降落傘的下面繫上一個很輕的小娃娃,用力往上拋,讓她做勇敢的飛行員,為我們表演跳傘!

玩撲克
准備1條干凈的毛巾和1副撲克。
先把毛巾鋪在桌上,拿出十張撲克,一張接一張面朝下排成一列。提醒孩子要細心,注意每張撲克要蓋住前一張的一半,毛巾可使撲克不易滑動。
再把第一張撲克輕輕往後翻,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張跟一張地翻過來,直到最後一張為止。這種現象叫做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僅撲克可以這樣玩,

麻將牌、積木也可以類似這樣玩:先一一豎著排好,之間空的距離小於麻將牌或積木的高度,再把第一個麻將牌或積木牌輕輕往後推,如果成功的話,其餘的立刻一個跟一個地倒下來,直到最後一個為止。
大家一定在電視里看到過很多人合作玩這種游戲,不斷變換出許多美麗的圖案。有可能的話讓孩子找幾個同伴,幫助孩子一起設計,這種游戲很能培養孩子的細心、恆心和合作精神!

糖的燃燒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燒嗎?什麼條件下糖才可以燃燒?
材料:糖1—2塊、火柴1盒、煙灰少許、盤子1個
操作:
1 將方糖放在盤子上,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2 在糖上放煙灰少許用火柴點燃,觀察糖是否燃燒
講解:
1 糖直接遇到火,是不容易燃燒的。
2 糖上放少許煙灰,利用煙灰燃燒溫度較高,達到燃點,糖就可以燃燒起來。
創造:知道用什麼方法使燃燒的火苗熄滅?試著製造個滅火器。

水制放大鏡
思考:水也能當放大鏡,你知道嗎?
材料:水、保鮮膜、大碗1個、彩色珠子
操作: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鮮膜封住碗。
2. 用手輕輕把碗口上面的保鮮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鮮膜成倒錐形。
3. 將水倒在保鮮膜上, 通過水看碗中的物體,觀察彩色珠子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講解:碗里的物品看起來大了不少,這是因為保鮮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鏡,而通過凸透鏡看到的物體往往會大於原有形態。

雲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雲是怎麼形成的嗎?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錐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塊、玻璃瓶(帶可旋轉蓋)
操作:
1 在瓶子蓋上戳個洞,在洞中插入吸管,並用橡皮泥將吸管周圍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搖晃均勻,然後把水倒出來。
3 靠近瓶口,點燃一根火柴。
4 吹滅火柴,把冒煙的火柴扔進瓶子中,讓煙進入瓶子。
5 迅速擰緊瓶蓋,通過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氣。
6 停止吹氣,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氣留在瓶中。
7 松開吸管,當空氣沖出瓶子時,瓶子中就產生了雲。
講解:
1、往瓶子中吹氣,增加壓力。
2、松開吸管後氣壓下降,空氣變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氣附著在煙中的塵粒上,凝結成極小的水滴,許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雲。
創造:你能用其它方法製作雲嗎?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燒手

光與彩虹
思考:你用什麼辦法能製作出與空中彩虹顏色一樣的彩虹?
材料:清水1盆、平面鏡1個
操作:
把鏡子斜插入水盆中,鏡面對這陽光,在水盆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講解:
將鏡子插入水中時,在對面的牆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創造:
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製造出美麗的彩虹?
變色的碘
思考:碘酒的顏色遇到燃燒的火柴時,會有變化嗎?
材料:帶蓋的玻璃瓶1個、碘酒1瓶、火柴1盒、水少許
步驟:
1 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二、三滴的碘酒,觀察顏色。
3 同時使用2—3根火柴,點燃後立即放入瓶中燃燒,並用瓶蓋蓋住瓶口。
4 搖晃瓶子,觀察顏色的變化。
講解:
1、液的顏色是棕色的。
2、火柴的煙霧可以使碘變成無色的碘離子,所以瓶子中的碘酒溶液會變成無色透明的水溶液
創造:火柴中含有一些易燃物質,當你點燃火柴時,除了火光,是否聞到異味呢?會帶來什麼樣的污染呢?

湯匙變磁鐵
思考:你知道金屬湯勺為什麼變成了磁鐵?
材料:金屬湯匙、磁鐵、鐵釘、曲別針
操作:
1、用金屬湯勺去吸鐵釘、曲別針
2、准備一支金屬湯匙,手裡拿一塊磁鐵慢慢地在湯匙上來回摩擦。
3、湯勺將鐵釘、曲別針吸起來了
4、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湯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講解:
構成湯匙的金屬物質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的小磁鐵,但由於它們的磁場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個湯匙也就沒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塊真正磁鐵的磁力將湯匙內部的小磁鐵的磁場強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湯匙就會表現出磁力。將湯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內部小磁鐵的排列又被破壞掉,湯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創造:你還能把什麼物品磁化,用來磁化的物品應該是什麼物質製作的?

會自動倒下的一摞硬幣
思考:橫放在桌上的一疊硬幣為什麼會自動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幣、磁鐵
操作:
1. 將十枚硬幣疊成整齊的圓柱形橫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鐵在硬幣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這疊橫放的硬幣
3. 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自動倒下
講解:
由於這疊硬幣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使其中每枚硬幣的上端都分別磁化,由於同性相斥,加上硬幣之間緊貼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這疊橫放在桌面上的硬幣就會自動倒下
創造:
你能用磁鐵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實驗嗎?

大力士——紙
思考:你能想像一張紙能夠舉起一本書嗎?你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嗎?
材料:紙、膠帶、1本書
操作:
1. 把紙放在兩本並排分開放的書上,使紙的中間部分懸空。把一本書放在紙的懸空處。
2. 把紙捲成一個紙卷,用膠帶粘好紙的邊緣處。
3. 把紙卷立起來,並在上面放一本書。
4. 思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
講解:
1. 一張紙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主要取決於紙張受力時的彎矩。彎矩即紙張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的點之間的距離。彎矩越大,紙張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紙上,則紙的受力點和受反作用力點幾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彎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豎直的紙卷上,紙的彎矩較大,因此承受的力較多。
創造:
想一想,把紙還可以折成哪些形狀,以便承擔壓力。

不同的承載量
思考:為什麼卡紙變形後,它的承載量會不同
材料:紙卡1張(30×20cm)、相同高的紙盒兩個、硬幣若干枚
操作:
1、 一張卡紙懸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紙盒上,紙上只能放兩枚硬幣。
2、 把紙卡折成波浪形狀,架在相同高的紙盒上,波浪形狀的卡紙上能放多枚硬幣。
講解:
波浪的卡紙比平整的卡紙承載的硬幣個數多。
創造:
怎樣變化卡紙,使卡紙上放的硬幣更多?

神奇墨水
思考:空無一字的白紙,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圖案就會顯現出來,你會製作這種隱形墨水嗎?
材料:毛筆1支、打火機1個、糖水1杯、白紙1張
操作:
1. 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字或畫圖
2. 晾乾後,看字形、圖案如何
3. 用打火機稍為烤一烤,觀察有什麼變化
講解:
1. 干後,字形、圖案會消失。
2. 火烤之後,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創造:試試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

蛋殼的堅固與脆弱
思考:你認為蛋殼是堅固的還是脆弱的,它在什麼時候容易破碎,什麼時候不容易破碎?
材料:杯子(與半個蛋殼直徑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個蛋殼2個、細鐵棒一根
操作:
1、蛋殼開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
2、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沒被砸破
3、蛋殼開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
4、拿一根細鐵棒離蛋殼10多厘米的高度豎直向下自由落到蛋殼上,蛋殼被砸破
講解:
1、鐵棒創擊蛋殼凹處,力量都由創擊點承受,容易創破。鐵棒創擊蛋殼凸處,力量分散,不容易創破。
2、一樣的材質,一樣的創擊力量,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空中跳動的乒乓球
思考:吹風機朝上方,對著乒乓球吹風,你認為乒乓球會被吹走嗎?
材料:乒乓球1個、吹風機1把
流程:
1、用一隻手握住吹風機,另一隻手將球放在吹風機的上方。
2、開動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
說明:
1、吹風機朝上對著乒乓球吹,由於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會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
2、冷風或熱風吹動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樣的。
延伸:
如果換成水流,代替氣流,乒乓球會怎樣呢?

誰的力量大
思考:燕尾夾和鎖頭哪一個重呢?兩者之間栓一條線繩轉轉看,誰的「力量」大呢?
材料:線繩1根、圓珠筆桿1支、金屬小扳手(比夾子重的金屬物品)1個、夾子1個
操作:
1、在圓珠筆桿中,穿一條約五十厘米長的線繩,線的一端拴上一個夾子,另一端則繫上一個比夾子重的金屬小扳手。
2、雙手手心相對夾住垂直的筆桿,金屬小扳手一端在下。
3、緩緩搓動筆桿,讓夾子作圓周運動,漸漸加速旋轉,看看有什麼現象。
講解:
1、小扳手是比夾子來的重。
2、當轉速加快時,會產生更大的離心力,而把金屬小扳手往上提升。
創造:
物體除了輕重差別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動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時和騎車時,雨點打在臉上,又什麼不同的感覺。

再現指紋
思考:用手指肚在紙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紙上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怎樣才能看見你留下的指紋?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蠟燭、白紙、火柴
操作:
1、在白紙上印上指紋。
2、看一看白紙上並沒有指紋的印跡。
3、用少量碘酒放進鐵盒裡。
4、點燃蠟燭,使碘酒在蠟燭上方加熱(一直加熱到碘酒變干,有紫紅色蒸氣放出時),將印有指紋一面的白紙對著蒸氣。
5、過一會兒,紙上就顯現出淺色的指紋。
講解:
1、紙上為什麼會顯出指紋來呢?原來,人的皮膚表面總有些油脂,對皮膚起保護作用,皮膚表面的指紋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紙上,油脂就被紙吸收,油脂在紙上分布也同樣是不均勻的,但和指紋上油脂分布情況相同。
2、碘酒受熱時會變成氣體,氣體受冷時又會直接變成固體,它在油脂里極易溶解,於是紙上就出現顏色深淺不一的指紋。

燭火熄滅了
思考:蠟燭除了用口吹熄外,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蠟燭1支、小蘇打若干、食用醋少許、火柴1盒、碗1個
流程:
1 將點燃的蠟燭在碗的中央滴上幾滴蠟油,將蠟燭固定在碗中
2 將蘇打粉放在蠟燭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於碗中
3 蠟燭熄滅了
說明:
1、食用醋加上小蘇打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2、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後,燭火會熄滅。
延伸:
想一想,燭火熄滅要有什麼條件?你知道還有哪幾種是熄滅蠟燭的方法嗎?

空中點燭
思考:火柴在蠟燭的上空點燃,蠟燭為什麼會燃燒呢?
材料:蠟燭、火柴
操作:
1、點燃一支蠟燭
2、燃燒一會兒的蠟燭頂端燒成了杯狀
2、將點燃的蠟燭吹滅
3、吹滅後的蠟燭冒出了青煙
4、用火柴點燃剛剛熄滅的蠟燭冒出的青煙時,蠟燭會立刻復燃
講解:
點著蠟燭後,可看到蠟燭頂端的蠟慢慢熔化,頂端明顯地燒成了杯狀,在「杯」中盛著熔成液狀的燭油。然後,燭油沿著燭芯爬升上去,在燭芯上端達到燃點而燒起來,在燃燒產生的熱量的作用下,燭油會汽化成「青煙」。顯然,「青煙」就是蠟的氣體狀態。
創造:你知道水的氣體狀態是什麼?你能用什麼辦法製造水蒸氣?

紐扣的出現與消失
思考:小朋友,當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時,看到的是筷子「折斷」的樣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材料:紐扣1枚、水少許、淺底盤1個、玻璃杯1個
流程:
1、將紐扣放在盤中。
2、杯子杯口朝上,壓在紐扣上。
3、往杯內倒入清水。
4、注入水後的杯子看不清紐扣。
5、加些水到盤子中,可以看得見紐扣。
說明:
1、當杯子漸漸注入水時,由於光線折射,紐扣的影像會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盤子中,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紐扣影像會重新出現。
延伸:
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空氣進入玻璃中,就會產生一些折射的現象,那麼,就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認識浮力
思考:當我們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樣漂浮著,我們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撐我們。但你可知道怎樣測量浮力嗎?
材料:1個彈簧秤、1把鎖、1個裝水的玻璃杯
操作:
1. 先把鎖掛在彈簧秤下,記錄彈簧秤的刻度。
2. 然後將彈簧秤掛的鎖放入水中,記錄此時彈簧秤的刻度。
3. 比較兩次記錄下的刻度,思考為什麼會不同。
講解:
1. 鎖浸在水中,會受到水對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兩次記錄的差值就是水對小銅鎖的浮力。
創造:
用彈簧秤再稱別的物體(比如小木塊,橡皮頭等),觀察不同的物體的浮力大小。

冰塊融化後會怎樣
思考: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個冰塊,然後倒滿水。當冰融化後,杯內的水會溢出來嗎?
材料: 1塊冰塊、2個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盤上放置一個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塊冰。
2.往杯中倒滿水,使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
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融化後,水會不會溢出 杯子。
講解:
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質量變輕,自然會浮在水面上。當冰塊融化時,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體積,因此,水不會溢出。
其實冰塊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個冰塊的水的體積。

自動旋轉的奧秘
思考:裝滿水的紙盒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空的牛奶紙盒、釘子、60厘米長的繩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釘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個孔
2、一個孔在紙盒頂部的中間,另外四個孔在紙盒四個側面的左下角
3、將一根大約60厘米長的繩子系在頂部的孔上
4、將紙盒放在盤子上,打開紙盒口,快速地將紙盒灌滿水
5、用手提起紙盒頂部的繩子,紙盒順時針旋轉
講解:水流產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紙盒的四個角均受到這個推力。由於這個力作用在每個側面的左下角,所以紙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創造:
1、如果在每個側面的中心扎孔,紙盒會怎樣旋轉
2、如果孔位於每個側面的右下角的話,紙盒將向哪個方向旋轉

小船與船漿
思考:看過劃船嗎?親自動手劃過船?知道船在水上為什麼會向前移動嗎?
材料:剪刀1把、紙板1塊、橡皮筋1條、臉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長約12厘米×8厘米的硬紙板
2. 一端剪成尖形為船頭,另一端中央剪下約5厘米的缺口為船尾
3. 剪一塊約3厘米×5厘米的紙板坐船漿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處,並將船漿綁好
5. 將紙板槳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動
6. 若把紙板槳順時針轉緊橡皮筋,小船向後移動
說明:
1、橡皮筋扭轉的方向不同,船行駛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紙船運動的力量,是來自橡皮筋扭轉的能量。
延伸:
仔細觀察劃船的動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麼關系呢?

水的壓力
思考:你們知道水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嗎?
材料:1個裝牛奶的矩形豎直紙盒、1卷膠帶、1個釘子、水若干、平盤
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釘子在任意一個側面戳三個孔。三個孔的位置分別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膠帶把三個孔封住。
3. 將紙盒中加滿水。
4. 將平盤放在有孔的側面的下方,將膠布撕開。觀察三個孔的噴水有什麼不同。
講解:
1. 實驗發現,從底部流出的水噴射得最遠,其次是中部的水,噴得最近的是從頂部噴出的水。
2. 水的壓力由深度決定,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水越潛,壓力就越小。
創造:
如果你會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壓力。使頭位於水深不同的位置,你會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壓力是不同的。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側壁劃上幾條刀痕後再裝滿水,水為什麼水不會從刀痕處流出來?
材料:塑料瓶一個、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個、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側壁用刀子平行於側壁劃幾條刀痕(要將側壁劃透),再用橡皮筋將這個塑料瓶在刀痕處攔腰箍緊.在塑料瓶蓋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與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與瓶口相對齊,然後往漏斗內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裝滿水為止,此時塑料瓶的刀痕處不出水.將漏斗舉高,就可見刀痕處有水流出來.
講解:一個容器里的液體,對容器底部(或側壁)產生的壓力,可以遠大於液體自身的重量
注意:使用刀子危險請家長幫助

筆帽潛水員
思考: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們來做一個「潛水員」的玩具吧!
材料:塑料筆帽1個、橡皮泥1塊、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橡皮泥粘到筆帽底部。(筆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滿水,把筆帽放進瓶子,擰緊瓶蓋。
3 用力擠壓瓶子,觀察筆帽沉下瓶底。
4 松開手,筆帽又回到瓶子頂部。
講解:
1 筆帽里的空氣使它漂浮。
2 水壓進筆帽,筆帽很重並下沉。
3 水流出筆帽,筆帽變輕並上升。
創造:你能製作一個不同的潛水玩具嗎?2010-08-29 18:14
教你只做四個東西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1.橡皮筋動力小車:橡皮筋兩根,一次性筷子10雙(含備用),易拉罐一個,剪刀一把,美工刀,鐵絲5CM,飲料瓶蓋,強力膠
A:將易拉罐罐體剪下來,並利用剪下的鋁板經過繪畫,裁剪,得到一個螺旋槳葉片,並在螺旋槳葉片中間鑽取一個與鐵絲直徑略小一點的空,將鐵絲牢牢固定在孔上,然後將靠近葉片中心月1CM 的地方將鐵絲打一個結扣(就是把鐵絲擰一下),然後穿過飲料瓶蓋,穿過後再打一個結扣,這樣一來兩個結扣便將瓶蓋牢牢困死在他們(結扣)之間,然後將剩餘的鐵絲彎成一個鉤子
B:用兩根筷子在桌面上擺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兩根筷子為腰,將兩根筷子的交點稱為頂點,兩根筷子的腳成為底點,用強力膠粘合頂點,分別在兩根筷子底點上再粘合兩根一半長度的筷子,同樣再粘合他們的頂點,之後想一個二面角,然後再用一根筷子粘合兩個頂點
C:在第一回的等腰三角形底點上安裝一個帶軸承的輪子,在頂點安裝一個輪子,然後再在頂點上的筷子處於一半筷子頂點處連接橡筋,並將帶著瓶蓋的螺旋槳葉片安裝在一半筷子的頂點,調整相近長度將橡筋鉤掛在鐵絲鉤上
D:轉動葉片上發條,松動後,車子自行奔跑!
2。動力形。比上面簡單!輪胎3個,電池盒一個,馬達一個,導線兩根,筷子2雙,軸承一個(自行車輻條即可),強力膠,
A:在筷子的一端粘合另一雙筷子的1|3,呈現出中垂線的樣子,將軸承穿上兩個輪子並固定在短筷子上,再在長筷子中間用強力膠將電池盒站在中間,並引出兩根導線
B:在長筷子的另一端將剩下的一個輪子插在馬達的中軸上,將馬達用強力膠粘合在長筷子另一端,即簡單三輪筷子賽車,
C:電路連接:很簡單,轉上電池後,將兩根導線直接與馬達的兩個電片接上就行了(保證接觸良好就行),如果接上後發現車子倒退著走,那就將導線的位置顛倒一下就行了!

『陸』 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這個不錯
糖是畫家
因為小石頭今天又沒畫好畫,被小朋友們嘲笑了。「我為什麼畫不好畫呢?」
「只要努力會成功的。」哥哥鼓勵小石頭。「我現在就介紹給你會畫畫的糖,去看一看?」
怎麼做呢?
必備用品:方糖、碟子、水、藍色彩筆、紅色彩筆。
1.准備兩塊方糖,在其中一塊上用藍色彩筆用力點,另一塊用紅色彩筆用力點。

2.倒些水把碟子底部全部弄濕,然後放上被點過顏色的方糖,進行觀察。

為什麼會那樣呢?
隨著方糖的溶化,在碟子上出現漂亮的圖像。
在水中滴入墨水時會看到墨水向四面蔓延。這種現象叫做擴散。糖能成畫家也是由於擴散現象。糖遇到水慢慢溶化時,點在上面的墨水也遇水蔓延,所以形成了畫。
我們之所以能夠聞到香水味、煙味、臭味,都是「擴散」在起作用。即作為「味源」的物質移動到我們鼻子的緣故。在生活中,我們常誤認為沒有空氣就沒有味覺,其實空氣反而是味覺擴散的障礙物。在真空狀態下,最容易擴散。

『柒』 請教DNA指紋鑒定的實驗怎麼做,急

一般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完成:

1、將送檢的各種生物學檢樣,如毛發、血痕、精斑、人體組織或白骨等,把其中所含的DNA 提取出來。

2、選用與探針配對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在長鏈DNA 位置上加以切割,使分子量很大的DNA 長鏈切短成許多長度不同的小片段。

3、在膠板尺寸較長的凝膠電泳儀中,對酶解完全後的DNA 片段進行電泳,各酶切片段就會按其長度大小在電場中進行分離。

4、先用鹼性溶液使凝膠板中分離開的雙鏈DNA 片段變性為單鏈片段,然後將凝膠板夾在尼龍膜中,使這些單鏈DNA

片段印潰(blot-ting),轉移並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龍膜上。

5、讓放射性DNA探針與尼龍膜上的單鏈DNA片段進行分子雜交。

6、用放射性膠片與尼龍薄膜疊放,尼龍膜上的放射性探針便會發出X 射線使膠片曝光,從而使雜交有探針的長度不同的DNA片段位置顯影在膠片上。這樣的特徵DNA片段條狀圖譜,便是所謂的DNA指紋。

再附送一點DNA的科普知識:

1 DNA指紋圖的建立及發展

近百年來的研究認為,任何遺傳分析都是以遺傳標志為基礎的,而任何一個遺傳標志的價值又在於其變異 性(即多態性)的大小。有關遺傳多態性的研究對促進人類學、遺傳學、免疫學以及法醫學的發展, 以及對闡明某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乃至協助診斷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的研究都是利用各種外部表現型、生理缺陷型、同工酶、多態蛋白等作為遺傳標志,用間接分析來推論相應的遺傳基因。

70年代末,限制性內切酶和重組體DNA技術的出現以及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對遺傳標志的研究轉向DNA分子本身。由於各種遺傳信息都蘊藏在DNA分子上,生物個體間的差異在本質上是DNA分子的差異,因此DNA被認為是最可靠的遺傳標志。某些DNA序列的差異可通過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的改變來反映,此即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其產生是由於點突變、DNA重排、插入或缺失引起的〔1〕。隨著對RFLP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基因組中最有變異性的一類序列——高變異DNA序列,使DNA遺傳標志的發展和應用得到了一次飛躍。
1980年,Wyman和White描述了第一個多等位性的具有高度多態性的人類DNA標志。不久,在胰島素基因(Insulingene)的5′端區域、致癌基因(C-Haras I Oncogene)的3′端分別發現了相同的高度可變的標志(hypervariable marker)。在α-球蛋白(α-globin)基因群周圍還發現了其它三個標志〔2〕。1982年,Bell等〔3〕證實:這些高度多態性區域串聯著重復的短序列單位,重復單位數目的差異導致了這種高度的可變性,由於這些結構特徵,人們稱這些區域為小衛星(minisatellite)或高度可變區域(hypervariable)或可變數目的串聯重復(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1985年,Jeffreys 等〔4〕用肌紅蛋白基因第一內含子中的串聯重復序列(重復單位含33bp)作探針,從人的基因文庫中篩選出8個含有串聯重復序列(小衛星)的重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這8個小衛星重復單位的長度和序列不完全相同,但都有相同的核心序列(core sequence)即GGCCAGGA/GGG。他們先後用兩個多核心小衛星(poly coreminisate
-llite)33.6和33.15探針進行southern雜交,在低嚴謹條件下雜交得到了包含10多條帶的雜交圖譜,不同個體雜交圖譜上帶的位置就象人的指紋一樣千差萬別,Jeffrey稱之為DNA指紋(DNA fingerprint)〔5〕,又名遺傳指紋(genetic fingerprint)。
RFLP DNA指紋分析技術由於方法繁雜、周期長、實驗條件高等缺陷而無法大范圍推廣。1990年,Williams等〔6〕首次報道了AP-PCR技術,Welsh和McCelland〔7〕亦獨立地進行了這方面的工作,從而使DNA指紋技術應用更加廣泛。AP-PCR技術是採用隨意設計的1個或2個引物,對模板DNA進行PCR擴增,一般先是在低嚴格條件,即在高Mg2+濃度(大於傳統PCR Mg2+濃度1.5mmol/L)、較低退火溫度(36℃~50℃)下進行1~6個循環的PCR擴增,隨後在嚴格條件下進行PCR擴增,產物經2%瓊脂糖凝膠電泳或6%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離,可得到DNA指紋圖譜。其基本原理是:在低嚴格復性條件下,引物與模板DNA非完全互補序列形成錯配,錯配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模板鏈延伸,合成新鏈,當在一定距離內模板DNA另一單鏈也發生引物錯配時,即可對兩錯配引物間的DNA進行擴增。但是此種錯配並非隨機發生,引物和模板間,特別是在引物3′端必須存在一定的互補序列,即可產生不同的擴增片段或組合,通過DNA指紋圖譜,可得到配對DNA樣品中的差異片段,用於克隆、測序、染色體定位和基因片段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我國楊建廠等〔8〕利用PCR的原理成功地建立了一種全新的DNA指紋檢測技術,稱之為隨機引物PCR人DNA指紋檢測技術(arbitrarily primed PCR human DNA fingerprinting,APHDP),此外還開發出處理DNA指紋數據應用軟體,應用於個人識別、遺傳素質與疾病的相關特徵研究等。

2 DNA指紋技術所用的探針

自DNA指紋技術建立以來,這一技術迅速在動植物的進化關系、親緣關系分析以及法醫學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也正是由於DNA指紋技術在核酸分析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因而許多學者圍繞此技術所用的探針作了大量的工作,除Jeffrey等〔5〕的探針外,用人工化學合成或從生物組織中提取後再擴增的辦法生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探針。迄今,在DNA指紋技術中所用的探針大概有probe33.15、33.6〔5〕、bacteriophage MB〔9〕、pig repetitire clone p83、PGB 725、poly(GT) containing 18.1、(GTG)5/(CAC)5〔10,11〕、(CAC/TA)4及(GT)12等。同時,在探針的標志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它們的結構可大致分為小衛星探針和簡單重復序列探針,簡單重復序列包括微衛星探針(microsatellite probe)和寡聚核苷酸探針。小衛星探針的核心序列為33bp,常定位在人常染色體前的末端(proterminal)區域,微衛星探針則在10~20bp之間,而寡聚核苷酸探針在10bp以下,普遍散布在人類整條染色體上,或者在基因間區域或者位於內含子內。
1988年,我國伍新堯等〔12〕根據DNA指紋是人基因組中重復序列的RFLP的原理和人與鼠的髓鞘鹼性蛋白(MBP)基因cDNA同源序列性高於90%的事實,選用鼠MBP cDNA3′端的一段序列(非表達區高度重序列,與人基因組中該類重復序列幾乎完全同源),長度為0.81kb的片段作探針,檢測用HaeⅢ酶解的人DNA限制性片段(RF),在人群中可分出22條譜帶,受檢 的30例無血緣關系的個體之間沒有兩個人的譜帶是完全相同的,顯示這一方法的高度個體特異性,這是國內首次用自已的力量找到DNA指紋的探針。

3 DNA指紋的應用3.1 法醫學方面 同以往的血型測定法相比,DNA指紋技術在法醫學領域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已成為鑒定犯罪、親子鑒定和確定個體間親緣關系的工具〔5,13〕。隨後,國內學者李伯齡〔14〕、姜先華〔15〕、伍新堯等〔12〕也先後對此項技術進行了研究,並應用於實際案件的鑒定中,解決了過去無法解決的疑難案例,如微量血痕、部分腐敗的碎屍塊的個人認定等。
3.2 在動植物科學中的應用
3.2.1 生物種群學研究 利用DNA指紋圖可以估算連鎖不平衡,比較等位基因的頻率,還能估計不同個體之間的重組率,在種群學研究上有助於建立某一個體在種群中的地位和關系,特別是對真菌的種群研究,有很多真菌可以通過有性和無性的方式繁殖,但是何時以何種方式繁殖,程度如何,並不清楚,而利用DNA指紋圖就能區分以有性和無性方式產生的後代,並能確定某一區域真菌的自然分布〔1,16〕。
3.2.2 測定物種之間的遺傳距離、物種分類鑒定 Jeffreys等〔5〕認為在一個群體的不同成員間拷貝數的串聯重復序列(VNTR)由於多態性程度高,在遺傳分析中尤其適合作為多態性標志,簡單重復的不穩定性可導致VNTR長度的迅速變化,根據家族中或育種群體中VNTR的分離重組頻率,可以測定出遺傳距離,可用統計學公式確定個體間的親緣關系:D=2Nab/(Na+Nb),,D值越大,親緣關系越近,遺傳距離就越小;D值越小,親緣關系越遠,遺傳距離就越大。為此,運用DNA指紋技術可檢測不同物種、同種及同種不同個體的親緣關系,用於物種分類鑒定,也可用於雜交後代親本決定,雜交後代群體分開,檢測近等基因系(或同類系)種的多態性,並對檢測基因進行定位。Welsh等〔7〕對布氏疏螺旋體菌株的DNA指紋進行分析,發現這種lyme病的病原菌實際上是由三個不同的種群組成。羅超權等〔12〕運用AP-PCR鑒定弓形蟲蟲株,在國內開創了運用DNA指紋技術作生物分類的先例。
3.3 在流行病學方面的運用 由於DNA指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能反映基因組的變異性;②具有高度的變異性;③具有簡單的穩定的遺傳性;④DNA指紋譜具有體細胞穩定性。所以,它同一般的流行病學方法相比較而言,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使其成為流行病調查的一種有效工具。Jan DA等〔17〕,Denise Chevrel-Dellagi等〔18〕運用IS6110序列作探針對結核病分支桿菌株進行DNA指紋分析,調查國際間結核病的種型、分析流行情況,改進了控制結核病的方法。而ZhenHua Yang等〔19〕從67個病人中分離出結核病分支桿菌株進行DNA指紋分析,發現分離到PTBN12型時易查明流行環節,從而為快速進行疾病控制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在我國,童笑梅等〔20〕採用隨機擴增多態DNA指紋圖技術對醫院內感染的14例新生兒進行病原流行病學分析,發現患兒體內攜帶的與醫務人員鼻中攜帶的華納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紋圖完全一致,從而證明此次感染的病原菌為華納葡萄球菌,傳染源是攜帶病菌的醫務人員。郭永建等〔21〕在6個月內對121名產科新生兒中的30名檢出的31株銅綠假單胞菌進行RAPD指紋圖譜分析和血清學分型,結果表明,銅綠假單胞菌在產科新生兒中暴發流行,0∶6/R∶1型為暴發流行性菌株,對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型、精確確定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4 疾病診斷及治療 鑒於DNA指紋所具有的上述特點,故DNA指紋廣泛應用於一些疾病的診斷及治療。Morral〔22〕等發現CF基因9號外顯子側翼含有一小衛星區,且此等位基因2.6帶常與△F508連鎖,相伴率為50.6%、41.6%,△F508是最主要的致病突變,可疑患者電泳圖只要發現2.6等位基因,就可對此病進行初步診斷。現已在Wilson病、外周神經纖維瘤、成人多束腎、多巴性肌緊張、Frecbreich共濟失調、Kallmunm綜合征性連鎖、視網膜病等基因內或旁側發現有高度的小衛星區域,從而可進行基因診斷。Okamoto R〔23〕用DNA指紋法預測慢性粒cell性白血病骨髓移植術後復發,取得了成功。
3.5 腫瘤的研究 腫瘤是多因素、多階段的變化過程,病因復雜、變化多樣,但歸根到底還是在DNA的變化上。一般說來,癌組織、轉移灶與正常組織或外周血細胞DNA指紋有差別,常見的是某條帶或幾條帶的缺失,某一條或某幾條帶密度降低,或者癌組織中出現新的帶。Thein等〔24〕用33.6和33.15為探針研究患者DNA指紋譜變化,發現胃腸腫瘤患者癌組織DNA指紋譜全有改變,並認為體細胞突 變還有種屬特異性。劉霜等〔25〕應用RAPD(隨機擴增多態性DNA)分析技術對6例肝癌患者的癌組織與非癌組織進行分析,發現所有肝癌組織基因組DNA的RAPD指紋圖譜均存在差異,其中3例配對肝癌基因組中均存在一相同的0.9Kb的隨機擴增片段。楊建廠等〔8〕用APHDFF技術對28例確診為鼻咽癌病人血DNA指紋圖的檢測,發現有3條DNA片段出現的頻率明顯低於健康人群。王黛等〔26〕用LE11.8、MYO和Mb探針,經Southern雜交法檢測12例兒童急性粒cell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細胞的基因重排,結果發現初始或復發與完全緩解時的DNA指紋圖相比,譜帶有增加或減少,從而認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兒的白血病細胞存在基因重排。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180448.html
回答者: xy_vanilla - 舉人 四級 8-11 13:31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太多了,朋友!我問的,你還沒答完整。但還是謝謝你們啊!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100% (3) 不好
0% (0)
相關內容
• DNA指紋的應用及相應的案例
• 關於奧運會
• 人體有多少的"身份證"
• DNA指紋技術,用酶切成片段,所用的酶是什麼酶
• 同卵雙生的兄弟DNA應該是一樣的,若他們死了可以通過...
查看同主題問題:技術應用 指紋 原理
其他回答 共 3 條
DNA指紋技術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種新技術.它是從分子水平區別不同種類生物之間以及同種生物之間差異的重要手段.它在法醫學鑒定、物種起源進化研究、動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紋資料庫的建立、畜牧科學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診斷、親子鑒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本文簡要闡述DNA指紋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
回答者: 水心雨君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8-11 13:33
dna指紋:指具有完全個體特異的dna多態性,其個體識別能力足以與手

指指紋相媲美,因而得名。可用來進行個人識別及親權鑒定

DNA指紋的識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4年英國萊斯特大學的遺傳學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將分離的人源小衛星DNA用作基因探針,同人體核DNA的酶切片段雜交,獲得了由多個位點上的等位基因組成的長度不等的雜交帶圖紋,這種圖紋極少有兩個人完全相同,故稱為"DNA指紋",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紋一樣是每個人所特有的。DNA指紋的圖像在X光膠片中呈一系列條紋,很像商品上的條形碼。DNA指紋圖譜,開創了檢測DNA多態性(生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群在DNA結構上存在著差異)的多種多樣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串聯重復序列分析、RAPD(隨機擴增多態性DNA)分析等等。各種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態性為基礎,產生具有高度個體特異性的DNA指紋圖譜,由於DNA指紋圖譜具有高度的變異性和穩定的遺傳性,且仍按簡單的孟德爾方式遺傳,成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遺傳標記。
DNA指紋具有下述特點:1.高度的特異性:研究表明,兩個隨機個體具有相同DNA圖形的概率僅3×10-11;如果同時用兩種探針進行比較,兩個個體完全相同的概率小於5×10-19。全世界人口約50億,即5×109。因此,除非是同卵雙生子女,否則幾乎不可能有兩個人的DNA指紋的圖形完全相同。2.穩定的遺傳性:DNA是人的遺傳物質,其特徵是由父母遺傳的。分析發現,DNA指紋圖譜中幾乎每一條帶紋都能在其雙親之一的圖譜中找到,這種帶紋符合經典的孟德爾遺傳規律,即雙方的特徵平均傳遞50%給子代。3.體細胞穩定性:即同一個人的不同組織如血液、肌肉、毛發、精液等產生的DNA指紋圖形完全一致。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將DNA指紋技術應用於法醫鑒定。1989年該技術獲美國國會批准作為正式法庭物證手段。我國警方利用DNA指紋技術已偵破了數千例疑難案件。DNA指紋技術具有許多傳統法醫檢查方法不具備的優點,如它從四年前的精斑、血跡樣品中,仍能提取出DNA來作分析;如果用線粒體DNA檢查,時間還將延長。此外千年古屍的鑒定,在俄國革命時期被處決沙皇尼古拉的遺骸,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區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機毀人亡的已故美國商務部長布朗及其隨行人員的遺骸鑒定,都採用了DNA指紋技術。
此外,它在人類醫學中被用於個體鑒別、確定親緣關系、醫學診斷及尋找與疾病連鎖的遺傳標記;在動物進化學中可用於探明動物種群的起源及進化過程;在物種分類中,可用於區分不同物種,也有區分同一物種不同品系的潛力。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種上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DNA指紋圖譜法的基本操作:從生物樣品中提取DNA(DNA一般都有部分的降解),可運用PCR技術擴增出高可變位點(如VNTR系統,串聯重復的小衛星DNA等)或者完整的基因組DNA,然後將擴增出的DNA酶切成DNA片斷,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按分子量大小分離後,轉移至尼龍濾膜上,然後將已標記的小衛星DNA探針與膜上具有互補鹼基序列的DNA片段雜交,用放射自顯影便可獲得DNA指紋圖譜。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分離,鑒定和純化DNA片段的常規方法。利用低濃度的熒光嵌入染料-溴化乙錠進行染色,可確定DNA在凝膠中的位置。如有必要,還可以從凝膠中 回收DNA條帶,用於各種克隆操作。瓊脂糖凝膠的分辨能力要比聚丙烯醯胺凝膠低,但其分離范圍較廣。用各種濃度的瓊脂糖凝膠可以分離長度為200bp至近50kbp的DNA。長度100kb或更大的DNA,可以通過電場方向呈周期性變化的脈沖電場凝膠電泳進行分離。
在基因工程的常規操作中,瓊脂糖凝膠電泳應用最為廣泛。它通常採用水平電泳裝置,在強度和方向恆定的電場下進行電泳。DNA分子在凝膠緩沖液(一般為鹼性)中帶負電荷,在電場中由負極向正極遷移。DNA分子遷移的速率受分子大小,構象。電場強度和方向,鹼基組成,溫度和嵌入染料等因素的影響。

『捌』 小學教育:簡單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玖』 最簡單的科技小製作方法

空氣動力船:

步驟一:准備礦泉水瓶、電池盒、馬達、金屬夾子、雪糕棒、小木棒、風扇葉、雙面膠、白乳膠。

『拾』 如何解決指紋打卡的煩惱。

先用熱蠟印出你的指紋,再倒個石膏手指模把指紋填上,得到自己的手指指紋模,交給同事幫你打

閱讀全文

與指紋蠟印的實驗步驟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