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癱患者中醫能治療好嗎
面癱的中醫治療主要就是口服中葯以及加用針灸、理療等來輔助治療。中葯的口服需要結合患者的體質、舌苔、脈象等進行辨證論治,不能盲目使用。
因為不同患者的症狀不一樣,體質不一樣,選擇的湯葯也是有所不同,比如說中葯牽正散加減就是用來治療面癱。除了口服中葯以外,也建議可以結合西醫的方法進行治療。面癱的發病機理就是病毒侵犯面神經導致,所以西醫上的治療主要就是抗病毒、營養神經、減輕面神經水腫等方法治療。患者本人也要注意清淡飲食,而且要情緒平穩,不要著急上火,多喝水,出門需要戴口罩,避風寒等。
B. 面癱的最佳治療方法
面癱的治療方法
局部消炎:促進局部炎症、水腫及早消退,並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葯物。
理療針灸: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葯水、眼葯膏等;患者自己對鏡子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鍾。
科學飲食:對於面癱的治療患者要注意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黃豆製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棗等。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葯,熱性食物,煙,羊肉、狗肉。
功能性鍛煉: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對於面癱的治療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C. 面癱針灸治療怎樣選穴處方
針灸治病取穴原則有3個:近部取穴,即選取病痛所在部位或臨近部位的腧穴;遠部取穴,是選取距離病痛較遠處部位的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是根據腧穴具有遠治作用的特點提出來的;辨證取穴,即隨證取穴或對證取穴,主要是依據辨證及腧穴主治作用提出的。
面癱的針灸選穴即依據以上3個原則,總結臨床眾多針灸治療面癱的處方選穴,不外以下4種方法。
(1)辨證取穴。即將面癱病症按中醫辨證分型,不同的證型,選取不同的腧穴處方。
(2)辨病與辨證取穴。即在診斷面癱病基礎上,確定一個或一組固定穴位,再根據患者不同兼證表現,辨證配穴。
例:迎香、陽白、地倉、頰車、風池、合谷為主穴;風犯少陽者加外關;風犯陽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膽濕熱加陽陵泉、行間;肝腎虧虛配太沖、太溪等。
(3)循經遠近取穴。本法即按面癱所病經脈遠近結合取穴,如面癱常病經脈為陽明、少陽,即取地倉、頰車、合谷(陽明經遠近結合)及翳風、風池、太沖(少陽經及其表裡經遠近配穴)。
(4)辨病取穴。此法以經驗為主,只要診斷為面癱病症,就取某些方穴治療,或為一組方,或為兩組方交替應用,穴位不予加減。
例如:陽白、下關、頰車透地倉、風池、足三里為一組;絲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陽透下關、完骨、合谷為一組。兩組交替,每日一次。
又如:面癱五透法,取太陽透頰車,地倉透頰車,四白透地倉,攢竹透魚尾,陽白透魚腰(或魚尾、攢竹)。
D. 面癱中醫怎麼治療
中醫治療面癱的措施包括:
1、針灸:大部分患者都知道患有面癱後,應盡快到針灸科進行扎針治療,可以適當改善病情;
2、葯物:葯物治療一般講究辨證論治,在面癱初期,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兩種證型,治療原則是以祛風散寒,疏經通絡為主。例如風熱型面癱一般採用大秦艽湯進行治療。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E. 面癱針灸治療
面癱可以通過針灸進行治療,在針灸治療面癱主要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採用局部取穴和循經取穴。
根據辨證論治,採用不同的針灸治療方案治療面癱,主要取陽白、四白、絲竹空、攢竹、迎香、地倉,頰車、水溝、風池、合谷,太沖等穴位,還可以配合放血療法,對面癱的恢復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注意麵癱的患者,在平時要注意麵部的避寒保暖,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飲食,同時還應當配合其他的方法,如理療以及營養面部神經的葯物等綜合一起治療。
對於面癱遷延不愈,治療效果差的,應當建議配合其他的葯一起口服。
F. 福州哪裡看面癱
能否將患者的 情況說得更詳細些.性別,得病多久了,平時體質如何,心態如何等等.可以私信給我.
一般這個病自己在家及時用葯並接受指導,就能夠治癒的.
以往有孕婦和幼兒及時治療後,都痊癒了.
G. 面癱最好的治療方法
面癱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吧,因為這個疾病也比較常見了,會出現嘴巴歪,眼睛斜的症狀,讓人們的面部變的非常怪異,對於他們的身心打擊都會很大的,但是也不用太擔心了,因為這個疾病如果能夠進行合理的治療,那康復的機會也是挺大的,那麼又該怎麼治療比較好呢?下面可以了解一下。
首先,患者就該注重飲食,多吃新鮮蔬菜、粗糧、大棗、瘦肉、黃豆製品等等,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服用期間,像大蒜、海鮮、白酒、濃茶、麻辣火鍋等這些都是禁忌。
其次,還應該適當的運動,加強身體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常聽輕快音樂,讓身心處在一個放鬆的狀況下,因為只有處於良好的狀態下,才能戰勝病魔。患者在平時還應該要注意休息,盡量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腦、電視等等,可以趁空閑的時候,用熱水泡腳,做做按摩。
另外,患者還應該注意頭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臉,遇到寒冷天氣時,適當的添加衣物,如果有時間還可以用毛巾熱敷臉,每晚3-4次,或者多做功能性鍛煉,如:抬眉、鼓氣、雙眼緊閉、張大嘴等,對病情都是幫助的。
最後,提醒大家面癱發生前,有大多數病人都存在身體疲勞、精神緊張、睡眠不足及身體不適等情況。所以想要恢復健康,最好辦法那就是平時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H. 治面癱中葯和針灸方法哪裡有
面癱的主要原因是面神經炎,是面神經的非細菌性非化膿性炎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因局部受風吹或著涼而起病,故通常認為可能是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因受風寒而發生痙攣,導致面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 面癱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針灸和理療等。輕、中度病例經積極治療,多可在1~2月內恢復。重症病例恢復多不完全。主要遺留的症狀為抬眉不完全或沒有恢復,口周圍肌包括提上唇肌、口輪匝肌及下唇方肌恢復不完全及留有後遺症:聯帶運動、攣縮、上瞼下垂、倒錯、鱷魚淚及面肌痙攣。在治療期間,病人在接受針灸、葯物等中西醫綜合治療的同時,回到家裡還應積極配合自我按摩和表情肌康復訓練,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面癱早日康復。
一、自我按摩
1.全面部按摩:病人先將兩掌心相互摩擦至掌心發熱,貼於兩側面頰,自下而上推擦至眉間,然後分開向兩眉梢,再經耳前向下至下頜。如此反復推擦數十次,至面頰部發熱為度。
2.穴位按摩:用較輕的手法按揉患側陽白、四白、太陽、迎香、下關、頰車、顴髎、牽正、地倉、承漿等穴,用較重的手法按揉頸部的風池穴,上肢的合谷及下肢的足三里、太沖等穴,每穴揉按0.5~l分鍾。
3.捏拿面部肌肉:一手固定健側面部,並稍向下用力使歪斜的口眼外觀得以糾正,另一手在患側面部按三線一圈進行面肌的捏拿。三線指承漿—翳風、地倉—聽宮、迎香—太陽三條線,捏拿時,拇食二指分別按在兩個穴位上,然後輕輕用力,慢慢向中間合攏,反復多次,直至木僵的面肌變得柔軟、潮紅。一圈是指用中指、無名指在患側眼眶周圍緩緩打圈,反復多次。
二、表情肌康復訓練
患側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後,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可明顯地提高療效。面癱時主要累及的表情肌為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提上唇肌、顴肌、提口角肌、口輪匝肌和下唇方肌。進行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訓練,可促進整個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在訓練時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擇下述的治療方法,每日訓練2~3次,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 抬眉訓練:患者上提健側與患側的眉目,有助於抬眉運動功能的恢復。
2. 閉眼訓練:患者開始時輕輕地閉眼,兩眼同時閉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閉合眼瞼,露白時可用示指的指腹沿著眶下緣輕輕的按摩一下,然後再用力閉眼10次,有助於眼瞼閉合功能的恢復。
3. 聳鼻訓練:有少數患者不會聳鼻運動,在訓練時應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 示齒訓練:患者口角向兩側同時運動,避免只向一側用力練成一種習慣性的口角偏斜運動。
5. 努嘴訓練:進行努嘴訓練時,用力收縮口唇並向前努嘴,努嘴時要用力。口輪匝肌恢復後,患者能夠鼓腮,刷牙漏水或進食流口水的症狀隨之消失。訓練努嘴時同時訓練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頦肌的運動功能。
6. 鼓腮訓練:鼓腮漏氣時,用手上下捏住患側口輪匝肌進行鼓腮訓練。患者能夠進行鼓腮運動,說明口輪匝肌及頰肌的運動功能可恢復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滯症狀消失。此方法有助於防治上唇方肌攣縮。
上面主要介紹了面癱的自我按摩及表情肌的訓練方法,此外,面癱的患者回到家裡,還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經常熱敷或用中葯煎湯熏蒸患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二是注意少看電視、電腦,以減少眼輪匝肌的負擔,保護眼睛;三是要少吃涼的東西,特別是冰鎮的食品。如此醫生全力盡心治療,患者積極配合,醫患互動定會提高面癱的治癒率,縮短治療的時間,使患者早日康復。
願所有面癱患者都康復,靚麗如初!
I. 福州哪裡治療面癱有效果,有經歷過或者身邊有發生過的人,給答案拜託拜託
好像就是在
南後街的瑞來春堂治的
,那個主任好像叫李黃彤。
J. 針灸可以治療面癱嗎
針灸可治療面癱,面癱主要治療方法是針灸治療,然而在面癱急性期不建議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因為這個時期神經刺激會導致面癱症狀加重。度過急性期後再針對面癱局部進行針刺調節則治療效果明顯,因此急性期之後盡早治療是面癱的治療原則,也是針灸治療的主要原則。
治療過程中主要以面部神經走向或對面部具體部位穴位進行針灸刺激為主要方式,比如口角歪斜患者可以在口角旁進行針刺;若眉毛上抬出現問題,在魚腰、攢竹等穴位進行針刺;若閉眼出現問題,可以在太陽穴、四白穴進行針刺,以上都是局部針灸改善方法。也可取廣為熟知的合谷穴,中醫講頭面合谷收,針對頭面部各種症狀都可應用合谷穴進行調節。總之,面癱急性期過後針灸是較為適用的治療方法。
面癱也稱面神經麻痹,是患者因外感寒氣,如吹風、吹空調,在身體比較虛弱時誘發面部神經症狀,以嘴角歪斜、眼角下垂、皺眉不能、鼓腮漏氣為主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