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種草方法步驟

種草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2-05-02 19:48:52

㈠ 怎樣在家裡後院種草

1、選擇品種

在種植草坪之前,先要對種植地進行調查,根據氣候環境和草坪用途來選擇合適的草種,要因地制宜的進行種植,選對了草種相當於就成功了一半。我國各地氣候差異比較大,南方溫暖濕潤,適合種植暖季型草坪,而北方寒冷乾旱,以冷季型草坪為主,不過也可以進行混播,能讓草坪綠期更長,效果更好。

㈡ 草坪磚怎樣種草

1、草坪磚基礎處理

基礎處理的好壞是草坪磚在今後使用過程中是否平整的關鍵。在基礎處理時,按照施工順序,具體步驟如下:先下挖1.0m深,原土夯實,然後回填土夯實,每次回填10cm,邊回填,邊夯實。

夯實50cm以後,鋪30cm鵝卵石,再回填、夯實20cm農田種植土,找平,然後鋪2cm細沙(粒徑為0.05~0.1mm),以利於鋪裝草坪磚找平,最後鋪裝草坪磚。

2、草坪床的准備

土壤是草坪生長的基礎,草坪的使用和生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壤的物理、化學特性。草坪磚孔內因為環境獨特,要回填營養土,保證草坪以後的正常生長。

將農田耕作土、腐殖質土(森林土)、土壤改良劑、FeSO4、發酵好的羊(牛、豬、雞)糞按照一定比例均勻拌好,回填到草坪磚孔內。然後灑水沉降,再回填到離草坪磚表面有2~3cm為止。在播種前,撒施殺蟲劑辛硫磷和殺菌劑多菌靈來防治土壤及肥料中的病蟲。

3、草種的選擇

草種的選擇影響到將來草坪的品質、持久性、對雜草抑制及病蟲害抗性等,是草坪建植成敗的關鍵。草種選擇以抗旱、抗寒、抗病蟲害、耐鹽鹼、耐瘠薄、耐踐踏、綠期長、成坪快、繁殖力強、坪質佳為主的冷季型草坪草種。

可選擇多年生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麥草,以多年生草地早熟禾為「建坪草坪」,多年生黑麥草為「保護草坪」,進行混播。

4、草坪種植

將選擇的多年生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麥草均勻混和,人工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草坪磚孔內,用手背把種子壓實,使種子緊貼土壤,再覆蓋0.5~0.8cm的細沙(粒徑為0.05~0.1mm),澆水養護。播種量控制在20g/m2,其中草地早熟禾8g,黑麥草12g。

(2)種草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養護管理:

1、澆水新播種的草坪,由於種子小,覆土淺,加之氣溫高,出苗後易乾枯死亡。所以每天澆水2次,採用噴灌或微噴,早、晚各1次,保持坪床濕潤,直至成坪。

成坪後,減少澆水次數,每天早晨噴水1次,濕潤深度要增加,以滿足草坪對水分的需要,促進根系生長發育。草坪出芽30d後,可根據土壤墒情確定澆水時間和澆水量。

2、修剪草坪修剪能夠控制草坪的生長高度,使草坪經常保持平整美觀,以適應人們遊憩的需要。修剪還可以抑制雜草開花結籽,使雜草失去繁衍後代的機會,並逐漸消除。

在草坪生長至7~9cm時,進行第1次修剪,留茬高度3~5cm。修剪時間一般選擇上午10:00以後。如不及時修剪,黑麥草於翌年4月上旬出現拔節、抽穗。

3、追肥草坪在生長過程中,僅靠底肥是不夠的。草坪在生長過程中,土壤養分不斷消耗,為保證草坪生長旺盛,增加土壤養分,應及時追肥。追肥多以氮肥為主,如尿素、硝銨、二銨等,以促進其莖葉繁茂;使用磷肥增加草坪抗病和防病能力。

一般每平米草坪施氮肥20~30g,鉀肥10~20g,磷肥15~25g,每年施4~5次,追肥應在雨前或澆水前,施後及時澆水,防止燒苗。

4、除雜草在草坪的養護管理中,雜草的危害將成為影響草坪生長的關鍵。少量雜草發生時,可採用人工挖除的辦法。大量發生時,可使用草坪專用除草劑進行防除,「消雜」可以防除草坪內出現的一年生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

草坪中的闊葉車前、蒲公英、田薊等惡性闊葉雜草可使用「惡闊凈」進行防除。

5、病蟲害防治草坪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適時使用殺蟲劑、殺菌劑。

如何種植「牧草之王」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栽培方法

1、挑選土地;種植苜蓿要選擇土層深厚、疏鬆透氣灌溉排水方便地塊,發生積水易導致根部腐爛,喜中性或微鹼性土壤 ,不適合酸性土壤種植,在鹽鹼地上也能良好生長。

2、精細整地;播種前要精細整地,徹底清除雜草,這是苜蓿播種成功的首要條件,春季播種時,要把上一年作物收後淺耕滅茬,除草保墒,然後深翻土壤,秋季播種時要在作物收後深耕整地,苜蓿的種子不耐鹽,播種前要對土壤灌水洗鹽或者雨後播種。

3、種子處理;種子要經過精選,曬干,播種前可將農葯、除草劑、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製,保證種子在幼苗期免受到病蟲害、雜草的危害。

4、播種時間;苜蓿可以春播、夏播、秋播,春季播種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播種,這時土壤剛剛解凍濕度大,利於幼苗生長;夏季一般在六至七月份播種,這時氣溫高雨水多,苜蓿幼苗生長很快,雜草也多,易發生病蟲害危害;秋季一般在雨季後播種,這時溫度適宜,雜草長勢緩慢。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播種。

5、播種方法;苜蓿一般採用條播,苜蓿生長期間通風透光,便於中耕、施肥、以及澆水、排水,一般在草地補種或者改良草場時採用撒播方法播種,也可以與其它禾本科牧草混播。

6、播種;奔波每畝用種子0.8到1.1kg,鹽鹼地播種要適量增加播種量,乾旱地區水分不足地方播種不可過密,過密會影響幼苗生長發育,嚴重影響產量;由於苜蓿的種子很小,播種時要濕土淺播,干土播種稍深。

田間管理

1、施肥;播種的地塊土壤含氮量低,播種時要加入尿素作為種肥,幼苗期或返青後,要及時追施氮肥,成株後需要大量的磷肥,播種前鑰匙足底肥,每畝施過磷酸鈣30kg,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500kg,攪拌均勻後同時施入,另外推廣使用的細菌肥料,如增產菌、噴施寶等對苜蓿生長都有很好的幫助。

2、防治除草;田間長草要經常清除,特別是苜蓿返青後、幼苗期要及時除草,施肥和灌溉澆水都要在每次收割之後進行,使用化學葯劑除草,要在收割前兩至三周進行,避免造成家畜中毒。

3、灌溉澆水;苜蓿生長快,產量高,需要的水分也很大,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灌溉澆水可採取溝灌、噴灌,苜蓿返青後,收割後都要及時澆水,低窪的地塊要雨後要及時排水,苜蓿的根系不耐水淹,如排水不及時,易造成植株死亡。

4、病蟲害防治;種植苜蓿易發生病蟲害,發生病害化學葯劑防治、提前收割、及時摘除病葉等方法防治,播種前要挑選抗病性強的品種,播種時對種子進行葯劑拌種,可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

5、及時收割;種植苜蓿一年可收割三至四次

㈣ 草皮 種植怎樣種草皮草皮 種植

一、播種法

1、一般多數草坪都可以在春天播種或秋天播種,在深秋播種的草坪出苗比較整齊,如果草坪需要大面積進行種植,應採用條播、機播的方式進行種植,小面積即可採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進行。

2、草皮播種好之後,應適當進行鬆土,再用木磙鎮壓,為了提高種子出苗率,應在上面覆蓋一層稻草,以免水分加快流失,在播種前應掌握熟練的撒播技術,從而保證下種均勻,另外,後期管理也比較繁瑣。

㈤ 植樹有哪些步驟

正確的植樹的步驟:

第一,挖坑。

根據根系的長、寬挖大小適宜的樹坑。深度一般是50厘米為宜。挖坑時需要將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黃土分倒在坑兩側。

第二,回填。

種樹前在坑內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況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

樹苗要扶正,填土後,繞樹踩實。在填一層土,盡量讓樹坑比地面低一此,便於日後澆水養護。

第四,覆土、保墒。

將樹苗栽好後,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

拓展內容:

植樹指種植樹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植樹的傳統,涌現出了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植樹以清明時節為最佳,此時氣候溫暖,春雨飛灑,利於樹苗成活。

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3月12日為中國的法定植樹節。

由於現在大氣污染嚴重,所以人們以植樹來"綠化"。因為樹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作用。而且能抵擋風沙。還可以美化環境。現在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

㈥ 水土保持種草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

1. 1 確定人工種草地的位置

1. 1. 1 特種經濟草生產基地。包括葯用、蜜源、編織、造紙、漚肥、觀賞等草類,應根據各種草類的生物生態學特點與適應性,分別選用相應立地條件安排種植。

1. 1. 2 飼草基地,應以飼養牧畜為主,有以下兩種情況:

( 1) 割草地,主要選距村較近和立地條件相對較好的退耕地或荒坡。

( 2) 放牧地,主要選離村較遠和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荒坡或溝壑地。

1. 1. 3 種籽基地。應選用地面坡度較緩、水分條件較好、通風透光、距村較近、便於田間管理的土地。

1. 2 確定人工種草地的面積

1. 2. 1 特種經濟草地面積,應根據以草為原料的工、副業發展規劃,以及所需草類的單位面積產草量確定。如產品在市場適銷對路並有競爭能力,規劃中應滿足其種草面積需要。

1. 2. 2 飼草基地面積,應根據畜牧業發展規劃和天然草場與人工草地的單位面積產草量及載畜量,用天然草場與人工草地二者共同滿足牧畜飼草需要確定。

1. 2. 3 種籽基地面積,應根據各類草籽的需用量和單位面積產籽量確定。力爭就地解決草籽,除特殊優良草種外,一般不從外地調運。

1. 3 人工種草防治水土流失的重點位置包括以下方面:

a) 陡坡退耕地,撂荒、輪荒地;

b) 過度放牧引起草場退化的牧地;

c) 溝頭、溝邊、溝坡;

d) 土壩、土堤的背水坡、梯田田坎;

e) 資源開發、基本建設工地的棄土斜坡;

f) 河岸、渠岸、水庫周圍及海灘、湖濱等地。

2 設計

2. 1 草種

2. 1. 1 選作水土保持草種應抗逆性強,保土性好,生長迅速,經濟價值高。

2. 1. 2 適地適草,應符合以下要求:

( 1) 根據地面水分情況,可分別選種以下草類:

① 乾旱、半乾旱地區選種旱生草類。其特點是根系發達,抗旱耐干,如沙蒿、冰草等。

② 一般地區選種中生草類,其特點是對水分要求中等,草質較好,如苜蓿、鴨茅等。

③ 水域岸邊、溝底等低濕地選種濕生草類,其特點是需水量大,不耐乾旱,如田菁、蘆葦等。

④ 水面、淺灘地選種水生草類,其特點是能在靜水中生長繁殖,如水浮蓮、茭白等。

( 2) 根據地面溫度情況,可分別選種以下草類:

① 低溫地區選種喜溫涼草類,如披鹼草等。其特點是耐寒、怕熱,高溫則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② 高溫地區選種喜溫熱草類,如像草等。其特點是在高溫下能生長繁茂,低溫下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 3) 根據土壤酸鹼度,可分別選種以下草類:

① 酸性土壤,pH 在 6. 5 以下,可選種耐酸草類,如百喜草、糖密草等。

② 鹼性土壤,pH 在 7. 5 以上,可選種耐鹼草類,如芨芨草、蘆葦等。

③ 中性土壤,pH 在 6. 5 ~7. 5 之間,可選種中性草類,如小冠花等。

( 4) 根據其他生態環境,可分別選種以下草類:

① 在林地、果園內蔭蔽地面,選種耐陰草類,如三葉草等。

② 風沙地選種耐沙草類,如沙蒿、沙打旺等。

2. 1. 3 不同氣候帶、不同生態環境的主要水土保持草種見附錄 C ( 資料性附錄) 。

2. 2 種草方式

2. 2. 1 直播。是種草的主要方式,分條播、穴播、撒播、飛播幾種。

( 1) 條播,適應地面比較完整,坡度在 25°以下,一般用牧畜帶犁沿等高線開溝,或牧畜帶耬完成。南方多雨地區,犁溝可與等高線呈 1% 左右的比降。根據不同的草冠情況和種草的目的,可分別採取不同行距,以最大草冠能全部覆蓋地面為原則,放牧草地應採取寬行距 ( 1. 0 ~1. 5 m) 條播。

( 2) 穴播,適應於地面比較破碎,坡度較陡 ( 有的達 25°以上) ,以及壩坡、堤坡、田坎等部位,或播種植株較大的草類時採用。沿等高線人工開穴,行距與穴距大致相等。相鄰上下兩行穴位呈 「品」字形排列。

( 3) 撒播,化草場進行人工改良時採用。一般應選抗逆性較強的草種,特別注重選用當地草場中的優良草種,並在雨季或土壤墒情較好時進行。

( 4) 飛播,地廣人稀種草面積較大時採用,可參照 GB/T 15162 執行。

2. 2. 2 混播,是直播中的特殊形式,在直播的幾種方式中採取兩種以上的草類進行混播,加速覆蓋,增強保土,並促進草類生長,提高品質。

一般以禾本科牧草與豆科牧草混播、根莖型草類與疏叢型草類混播較好,其配合比例見表3 -2。

表 3 -2 單位: %

2. 2. 3 其他種植方式。

( 1) 移栽,主要用於補植。一般可利用定苗時分株移栽; 有條件的先覆膜育苗,然後移栽。

( 2) 插條,有的草類 ( 如葛藤、小冠花等) 可插條繁殖。

( 3) 埋植,有的草類 ( 如蘆葦、象草、小冠花等) 宜埋植繁育。

2.3 播種量設計

2.3.1 在選用國家或省級牧草種籽標准規定的一、二、三級種籽基礎上,進行下述播種量設計。

2.3.2 理論播種量設計。當種籽的純凈度和發芽率均為100%時,所需播種量為理論播種量,以kg/hm2計。

(1)理論播種量可按公式(3-1)進行計算: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系列標准宣貫教材

式中:R———理論播種量,kg/hm2;

N———單位面積播種籽數,粒/hm2;

Z———種籽千粒重,g。

(2)種籽千粒重,可取有代表性的種子1000粒,稱其重量測定。如是大粒種籽,可改為百粒重,並將計算公式(3-1)相應地修改為公式(3-2):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系列標准宣貫教材

式中:Z———種籽百粒重,g。

R———理論播種量,kg/hm2;

N———單位面積播種籽數,粒/hm2

2.3.3 實際播種量的設計

(1)實際播種量可按公式(3-3)計算: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系列標准宣貫教材

式中:A———實際播種量,kg/hm2;

R———理論播種量,kg/hm2;

C———種籽的純凈度,%;

F———種籽的發芽率,%。

(2)種籽純凈度可取有代表性的種籽樣品,在除去雜質和其他種籽前後分別稱重確定,並按公式(3-4)計算: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系列標准宣貫教材

式中:C———種籽純凈度,%;

Wc———純凈種籽重量,g;

Wy———樣品重量,g。

2.4 種籽發芽率

可取100粒種籽,放在有濾紙或沙的培養皿中,加少許清水,保持20~25℃溫度和充足的光照,進行發芽試驗,在規定時間內檢查發芽籽數,並按公式(3-5)計算: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系列標准宣貫教材

式中:F———種籽發芽率,%;

QF———發芽種籽數,粒;

QX———試驗種籽數,100粒。

3 施工

3.1 耕前土壤及表面處理

3.1.1 酸性鹼性及鹽漬化嚴重的土壤,均應進行相應處理,滿足牧草及飼料作物生長的需要。一般鹽鹼地可採用灌水洗鹽鹼、排鹽鹼;酸性土壤施石灰改良;鹼性土壤施石膏、磷石膏、明礬、綠礬、硫黃粉改良。

3.1.2 有地表積水的應開溝排水。

3.1.3 耕作及基肥施用應符合以下要求:

(1)在耕作前或耕作過程中,有條件的應施基肥,有機肥施加量為20000~30000kg/hm2

(2)土壤耕作視具體立地條件及有關技術要求,應採用常規耕作或少耕。

要求土塊細碎,地面平整。

3.2 種籽處理

3.2.1 破除休眠應符合以下要求:

(1)對豆科牧草的硬實種子,通過機械處理、溫水處理或化學處理,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種子發芽率。

(2)對禾本科牧草種子,通過曬種處理、熱溫處理或沙藏處理,可有效地縮短休眠期,促進萌發。

3.2.2 清選去雜應符合以下要求:

(1)採用過篩、風選、水漂、清選機破碎附屬物等對雜質多、凈度低的播種材料在播前應進行必要的清選,提高播種質量。

(2)對有長芒和長棉毛的種子,將種子鋪於曬場上,厚度5~7cm,用環行鎮壓器進行壓切,而後過篩去除,也可選用去芒機去除芒和長棉毛。

3.2.3 有條件時可采適量肥料拌種進行播種,有利幼苗生長。

3.3 播期

3.3.1 不同草類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各有不同的最佳播種期。一般可根據當地實踐經驗確定。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應通過試驗(在春夏之間2~3個月時期內,每5~10天播種一次),分別觀察出苗和生長情況,確定最佳播期。

3.3.2 春播地面溫度回升至12℃以上,土壤墒情較好時進行。地下根莖埋植應在春季解凍後、植物萌芽前進行。

3.3.3 春旱不宜播種時,可以夏播,並選在雨季來臨和透雨後進行。地下根莖插播應在抽穗以前進行。

3.3.4 北方秋播不宜太晚,出苗後應有一個月左右的生長期,利於越冬。

3.4 包衣拌種及根瘤菌接種

3.4.1 可將粘合劑與根瘤菌劑(禾本科牧草無需根瘤菌)充分混合,用包衣機將混合液均勻噴在所需包衣的種子上,也可用手工混合均勻,手工包衣。常見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瘤菌,見附錄D.1。

3.4.2 可噴入細粉狀的乾燥劑、肥料、滅菌劑和殺蟲劑等材料(豆科牧草接種根瘤菌後就不加殺菌劑),迅速而均勻地混合,直到有初步包衣的種子均勻分散開為止。豆科牧草種子根瘤菌接種包衣配方,見附錄E.1。

3.4.3 低溫鼓風快速乾燥,溫度宜在40℃以下;手工包衣的種子宜隨包隨播,不得進行乾燥也不能保存,且不用於飛機播種。

3.5 播種深度

3.5.1 大粒種籽應深些(3~4cm),小粒種籽可淺些(1~2cm)。

3.5.2 禾本科草類種籽應深些,豆科草類種籽可淺些。

3.5.3 土壤墒情差的應深些,土壤墒情好的可淺些。

3.5.4 土質沙性大的可深些,土質粘重的可淺些。

3.5.5 無論哪種情況,播後都應鎮壓。

4 管理

4.1 田間管理

4.1.1 鬆土、補種,播種後地面板結的,應及時鬆土,利於出苗;齊苗後,對缺苗斷壟地方應及時補種或移栽。

4.1.2 中耕除草,齊苗後一月左右,宜中耕鬆土,抗旱保墒,結合除去雜草,利於主苗生長。

4.1.3 二齡以上草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應清理田間留茬,進行耙地保墒;秋季最後一次性茬割後,應進行中耕鬆土。

4.1.4 種子田和經濟價值高的草類,有條件時可適時灌水、施肥,促進生長。

4.1.5 應有專人看管,防止人畜踐踏。發現病蟲獸害時,應及時防治,勿使蔓延。

4.1.6 每年汛後和每次較大暴雨後,應派專人檢查。發現整地工程損毀或其他問題,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4.1.7 應根據不同多年生草類的生理特點,每4~5年或7~8年,進行草地更新,重新翻耕、整地、播種。

4.2 收割利用

4.2.1 收割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根據不同草類的生長特點和經濟目的,分別確定其收割時間,劃分收割區,各區分期進行輪收。

(2)立地條件較好、管理水平較高、草類再生能力較強的,每年可收割2~3次;立地條件較差、管理水平較低、草類再生能力較弱的,每年只收割1~2次。

(3)豆科牧草應在開花期收割,禾本科牧草應在抽穗期收割。收割時期最晚應在初霜來臨25~30天以前。

(4)以收籽為目的的應在種籽成熟後收割,以收草為目的的應在秋後收割。

(5)雨後不宜收割。

4.2.2留茬高度應根據不同草類、不同條件分別採取以下不同的留茬高度:

(1)高大型草類留茬高10~15cm,稠密低草留茬高3~4cm。一般草類的留茬高5~6cm。

(2)第二次刈割留茬高度應比第一次高1~2cm。

4.3 種籽採收

4.3.1 採收時間

(1)一年生草類在當年秋末種籽成熟後,二年生草類在次年種籽成熟後,多年生草類可在2~5年內隨不同結籽期在種子成熟後採收。

(2)草籽成熟後容易脫落的應及時採收。采種應在種籽蠟熟期和完熟期進行,不得在乳熟期采青。

(3)對於豆莢易爆裂的豆科草類,應避開在雨天收采。

4.3.2采後工作

(1)種籽採回後,應及時脫粒,曬干,含水量應小於13%。

(2)清選、分級、貯藏,應嚴防種籽混雜,確保種籽的純凈和質量。

4.4 合理放牧利用

4.4.1 應制定合理放牧強度,以不破壞牧草再生能力為原則。

4.4.2 宜實行劃區輪牧。

4.4.3 放牧時間,以秋冬為宜。

二、理解與實施

本節對荒地治理技術中水土保持種草措施的實施作了全面、詳盡的規范,水土保持種草的工作程序為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具體為:

規劃:確定人工種草地的位置和面積。

設計:草種選擇,種草方式,播種量設計,種籽發芽率計算。

施工:耕前土壤及表面處理,種籽處理,播期確定,播種深度確定。

管理:田間管理,收割利用,合理放牧利用。

在水土保持種草實施中,首先應根據各類荒地的不同立地條件和當地支柱產業發展需要,選定人工種草地的位置和面積。在此基礎上,完成人工種草的設計,即確定草種、種草方式、播種量及計算種籽發芽率,以人工種草設計來指導人工種草地建設的施工。對人工種草地的管理應涵蓋草地田間管理、收割利用和合理放牧利用等三方面內容。

此節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1)刪除第8、第9、第10三條,因為在新標准中的第1、第2、第3條中已作過規定。

(2)施工中(原標准中為第13條,新標准中為第10條),為使本條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將原標准中「13.1精細整地的全部內容」替換為新標准中的「10.1耕前土壤及表面處理」,將原標准中「13.2種籽處理」替換為「10.2種籽處理」。為完善水土保持種草施工過程,補充增加「10.4包衣拌種及根瘤菌接種」。

三、示例

以貴州省黔西南州山區人工草地建設為例:

黔西南州位於貴州省西南部,全州山嶺縱橫、河谷深切。按高程劃分,海拔高度800~1400m的低、中山地面積最廣,約佔全州土地總面積的71%,丘陵、河谷盆地及台壩面積佔27%。山地面積中,土山約佔48%,土石山約佔24%,石質山約佔28%。

1.規劃

對本地區的草山草坡面積、原生植被、土壤類型等進行一次詳細調查,因地制宜,作出規劃。土層厚,水源條件好,地勢平坦,連片面積大,坡度小於25°的天然草山草坡,應進行全墾種植優良牧草,辦規范的示範牧場。25°坡地退耕後,實行改良建半人工草地供放牧利用。

2.設計

(1)草種選擇。海拔800m以上的地區應選擇冷季型品種,禾本科牧草品種有,多年生黑麥草、雞腳草、飼用高羊茅、絨毛草等;豆科牧草品種有,紫花苜蓿、白三葉、紅三葉等。海拔800m以下的地區應選擇柱花草、木豆和蘇丹草、皇竹草、臂型草等亞熱帶牧草品種。

(2)種草方式。多年生牧草種子籽粒小,播種量小,為了播種均勻,應在種子中加入適量的磷肥和細土製成丸衣撒播或條播,才能保證播種均勻,出苗整齊,牧草生長健壯。撒播適宜大面積草場播種,但蓋土不均勻,種子出苗不整齊,在操作中要盡量克服這一缺點。條播中刈割草地行距為15~30cm,種子地行距45~60cm,播種方法有單播和混播。留種地為單播,刈割草地或放牧草地採用混播。刈割草地混播多選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中的上繁叢生類品種為主,比例為1∶2。放牧草地混播多選用下繁草,豆科與禾本科的比例也為1∶2。

(3)播種量設計。牧草的播種量主要由種子的大小和品質來決定,種子籽粒大的播種量大一些。當某品種牧草的發芽率和純凈度都是100%時,規定播種量每公頃為15kg,但另一批同品種牧草發芽率為85%,純凈度為90%,每公頃實際播種量應為19.6kg。

(4)種籽發芽率計算。播種前,對所選定的品種應作1次發芽試驗。其方法是:隨機抽取100粒種子,均勻地撒在用吸水性好的草紙墊好的器皿或碟子中,加上適量的水,置於常溫(15℃~30℃)室內,保持墊紙濕潤,種子在一定時間內即可發芽。15天左右即可全部清點發芽的數量,發芽總數佔100粒供試種子的比例就叫發芽率。種子發芽率的高低,對確定播種量,保證草地全苗及牧草增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3.施工

(1)耕前土壤及表面處理。25°以內的天然草地,灌叢、蕨類、蒿類、茅類等靠根莖、種子繁殖的野生雜草再生能力很強,地面處理要全墾,深耕耙細泥土,徹底清除雜草根莖和亂石等雜物。翻耕整地時間,以七、八兩月為最佳時期。這段時間晴天多,溫度高,雜草種子也未成熟,有利於徹底消滅雜草。處理地面時,要合理安排好機耕道、防護林及灌排溝渠。25°以上的坡地為防止水土流失不宜全墾,可在初冬季節採用人工清除法,把雜草和枯枝全部除掉。待春季野生植物根部萌發新芽時實行重牧。

(2)種子處理。牧草的很多病害,如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銹病、黑粉病,豆科牧草的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都是由種子傳播。所以在播種前應對牧草種子進行必要的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1%的石灰水或50倍的福爾馬林液浸種1~2小時,也可用50℃的溫水浸種3小時。通過消毒處理可杜絕或減少病害的發生。

(3)播期確定。四季均可播種。但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帶種植熱帶牧草以春季為佳,海拔800m以上的地區種植冷季型牧草應以秋播為主。

(4)播種深度。播種深度原則上在干土層之下,覆土厚度視牧草種類及其萌發頂土能力而異,豆科牧草種子覆土淺,禾本科牧草覆土稍深。

4.管理

(1)田間管理。防止雜草入侵,包括精選種子、建立雜草種子檢疫制度、清洗播種材料、施用腐熟肥料、鏟除非耕地上雜草等。中耕鋤草,採用正確的輪作,進行合理的耕作制。用鋤、鏟、三齒耘鋤和機械牽引器具等工具進行鏟除。把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播種出苗前後中耕,中耕深度宜淺,不宜超過播種深度。灌溉或雨後要及時中耕或耙耱,以破除板結,保蓄水分。

(2)收割利用。在這一地區,豆科牧草一般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刈割較好。留茬高度一般為3~5cm,一般刈割2次為宜。

(資料參考:李興淳.淺談山區人工草地建設與牧草栽培技術.貴州畜牧獸,2002,(3):37~38.)

㈦ 四季青草籽種植方法,怎樣種草花

四季青草籽種植方法:

1、播種時間

四季青在我國很多地方種植也是非常廣泛的,一般選擇在每年的7-12月份進行種植的。這段時間溫度也較為涼爽,因此是很適合四季青的生長。

2、種子質量

種子質量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選擇優質的種子購買,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要選擇正規的商家購買,確保購買的種子質量有保障。

3、播種方法

四季青草坪種子都是採用撒播的播種形式,由於種子細小不易撒播均勻,我們可以採用多次撒播的方式以達到更均勻的效果,一般把種子分成三到四份,撒播三到四次就可以了,撒播可以人工撒播也可以採用播種機進行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一些。

㈧ 如何在家種草

在家種草的方法如下:
用噴壺噴上水,表面覆蓋上薄膜、置於太陽下曬。
發芽關鍵在於控制好溫濕度;每天要噴水一次,待出芽後就可揭去薄膜了。
草的品種很多:雜交狼尾草、皇竹草、菊苣、高丹草、紫花苜蓿、朝牧一號、墨西哥玉米、蘇丹草、甜高粱、桂牧一號、草木犀、沙打旺、俄羅斯飼料菜、黑麥草;建議狼尾草、高丹草、玉米草可作為首選品種,產量最高!配合菊苣、苜蓿等。

㈨ 怎樣在假山上種草

在室內假山上種草的方法:

在假山找一個平面出來,然後鋪一定厚度的泥土;

將假山草種子均勻的拌入泥土中,撒播假山平面中,保持濕潤,約1周便可出苗,生長適宜溫度為19-25度,假山草適應性強,各種土壤均可生長,最適宜富含腐殖質的粘性土壤,可修剪;
每天都要澆一下水,初期太陽好的需要用東西擋一下陽光,不然會容易曬死草苗。
在假山上宜種植假山草。假山草,多年生草本,植株低矮,側根發達,幾種分布表土15厘米以內,主莖短,多匍匐莖,侵佔性強,成坪快。掌裝三出復葉。性喜溫暖,適應性強,耐熱,耐寒,耐蔭,耐貧瘠,忌積水,莖葉可食用(清炒、做湯)。也可以在假山上種植點其它蕨類植物的。

㈩ 在上水石假山上怎麼種草

1、在假山找一個平面出來,然後鋪一定厚度的泥土。

2、將假山草種子均勻的拌入泥土中,撒播假山平面中,保持濕潤,約1周便可出苗,生長適宜溫度為19-25度,假山草適應性強,各種土壤均可生長,最適宜富含腐殖質的粘性土壤,可修剪。

3、每天都要澆一下水,初期太陽好的需要用東西擋一下陽光,不然會容易曬死草苗。

4、假山是園林中以造景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築的山。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構成園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劃分和組織園林空間,布置庭院、駁岸、護坡、擋土,設置自然式花台。

5、可以與園林建築、園路、場地和園林植物組合成富於變化的景緻,藉以減少人工氣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園林建築融匯到山水環境中。因此,假山成為表現中國自然山水園的特徵之一。

閱讀全文

與種草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
設置左邊距20像素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1
金枝玉葉怎麼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45
轉碼器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03
機器人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61
沙煲鍋使用方法 瀏覽:756
正確的卸妝方法 瀏覽:862
土豆第一次種植方法 瀏覽:801
有什麼方法糾正nl不分 瀏覽:992
頸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301
寶寶思維訓練方法 瀏覽:965
第四單元數學比較大小的解決方法 瀏覽:776
高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典例分析有解析嗎 瀏覽:966
真假錢的辨別方法視頻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