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法又叫柯氏音法,也分為人工柯氏音法和電子柯氏音法。人工柯氏音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醫生、護士用壓力表與聽診器進行測量血壓的方法;電子柯氏音法則是用電子技術代替醫生、護士的柯氏音測量方法。目前聽診法測量血壓所用的血壓計由氣球、袖帶和檢壓計三部分組成。
示波法也叫振盪法,先把袖帶捆在手臂上,對袖帶自動充氣,到一定壓力(一般比收縮壓高出30~50mmHg)後停止加壓,開始放氣,當氣壓到一定程度,血流就能通過血管,且有一定的振盪波,振盪波通過氣管傳播到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能實時檢測到所測袖帶內的壓力及波動。]
>2. 測血壓需要做哪些准備
為了正確測量血壓,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很多在家測量血壓的人都想問這個問題,因為在家測量血壓方便,可以更好的避免「白大褂高血壓」的發生,也就是說可以避免醫院里穿白大褂的醫生心理緊張導致的血壓誤差。但是如果不注意測量方法,測量結果容易出現較大誤差。今天劉醫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准確、正確的測量血壓,以及在家測量血壓時應該注意什麼。
最好有家屬配合測量。三、科學測量,讀數准確正常情況下,正在服葯的高血壓患者需要監測血壓值的變化,有利於血壓的控制。對於初診高血壓患者(體檢後,報告顯示高血壓),一般建議在家連續測量一周,每天2輪,每輪2-3次。建議測量時間在晨起後一小時內,早餐和晚餐前,睡前一小時。測量時,應保持靜止狀態10分鍾以上,每次測量間隔應在1分鍾以上。每一輪測量的幾組數據的平均值通常作為這一輪的血壓值。平時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每周至少保留一天的測量記錄,有利於控制高血壓,及時解決問題。
3. 目前血壓主要測量方法有
高血壓有多種測量方法,其中診室血壓是我國目前診斷高血壓,進行血壓水平分級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
如有條件者應進行診室外血壓測量,用於診斷白大衣高血壓及隱蔽性高血壓,從而評估降壓治療的療效,輔助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治。
動態血壓監測可評估24小時內血壓晝夜節律,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等情況。家庭血壓監測可輔助調整治療方案,給予互聯網的遠程實時血壓監測是血壓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慮的患者不建議頻繁自測血壓,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在臨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採用隨時血壓測量和診室外血壓測量,後者包括了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監測。
血壓測量是了解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病導治療評估降壓效果以及觀察病情變化的主要手段,目前在臨床診療過程中一般有三種血壓測量的方法,即診所血壓、動態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
診室血壓一般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在診室按照標準的方法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臨床診療高血壓、分級常用而且比較客觀、傳統的方法的依據。
動態血壓由自動血壓測量儀器完成,採用的是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以避免白大衣效應,並且可以測量夜間血壓,動態血壓可以更客觀地測量血壓,還可以評估血壓的變異和晝夜節律。歐洲高血壓指南指出,對於初診初治的高血壓患者,在啟動降壓葯治療之前,首先應該進行動態血壓監測,而家庭自測血壓由被測量者自我完成。
4. 測量血壓的具體步驟
1、被測者在測壓前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測量時的室內溫度要適中,被測者的上臂要全部裸露,手掌向上平伸,上臂位置應和心臟位置在同一水平。
2、把血壓計中的袖帶纏繞在上臂,袖帶的下緣正臂彎處至少2~2.5厘米,這時要把聽診器胸件聽筒放在袖帶下方肘窩處肱動脈上。
3、要檢查一下打氣皮球的放氣旋鈕有沒有擰緊,然後開始充氣,氣囊內壓力漸漸升高,會壓迫上臂軟組織和肱動脈,當袖帶內壓力高於心收縮壓力時,肱動脈血液將會被阻擋,聽診器聽不到聲音。當摸撓動脈時也摸不出搏動,這時需再加壓約2.6~4KPa(20~30mmHg)。
之後打開放氣旋鈕,緩慢均勻地放氣,袖帶內壓力逐漸下降。當袖帶內壓力等於或低於收縮壓時,從聽診器可以開始聽到動脈搏動的嗒嗒聲。聽見第一次搏動音時,水銀柱的高度或彈簧計的指針所指壓力就是收縮壓。
4、連續慢慢放氣,袖帶內壓力繼續下降,當降至等於或稍低於舒張壓時,當搏動音突然明顯變弱時,此時水銀柱的高度或彈簧計指針所示的壓力為舒張壓。成年人等到聲音消失時,此時壓力為舒張壓;兒童適宜取聲音變弱時的壓力為舒張壓。
(4)三組血壓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建議初次測量左、右上臂血壓,以血壓高的一側作為血壓測量的上肢。
當左、右上臂血壓收縮壓差值>20mmHg時,建議進行四肢血壓測量。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建議測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測量應在卧位改為站立3分鍾內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血壓測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血壓
5. 測量血壓的方法
目前測量血壓常用的血壓計是台式水銀柱血壓計,它由血壓計、氣袖帶、橡皮球囊組成,測量時需配用聽診器進行測量。測血壓的部位,一般指測量人體兩人臂肱動脈的壓力。 測量血壓時要注意以下條件:情緒應穩定,應在安靜的室內休息10-15分鍾以消除疲勞、緊張等對血壓的影響,檢查前5分鍾內不要做體位變動;室內溫度應以20℃左右為宜,太冷、太熱對血壓高低都有影響;檢查血壓前半小時內,應避免進食,不吸煙、不飲酒,排空膀胱(解小便1次)。 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應分以下幾個步驟: 1、袖帶纏於上臂應平服緊貼,氣囊中間部位正好壓住肱動脈,氣囊下緣應在肘彎上2.5cm。 2、打開血壓計開關,快速充氣,待觸知橈動脈脈搏消滅後再加壓30mmHg(4kPa)。 3、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下肘窩處肱動脈上,然後放鬆氣閥,使壓力以每秒2-3mmHg的速度下降。 4、當水銀柱在下降過程中,從聽診器中聽到第一個心搏音時數值即為收縮壓;當聽診器里心搏音消失時的數值即為舒張壓。如果水銀柱到零位心搏音仍不消失,則以變音時數值為舒張壓。 5、放鬆氣囊閥門,使水銀柱回到零位,關閉血壓計開關,把所測的收縮壓/舒張壓數值記錄下來。 測量血壓時的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准確性,並應放置平穩,切勿倒置或震盪。 2、打氣不可過高、過猛,用後驅盡袖帶內的空氣,卷好。橡膠球須放於盒內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壓斷,凡水銀柱下有開關者,用畢應將開關關閉。如水銀柱里出現氣泡,應調節戒檢修,不可帶著氣泡測量。 3、如發現血壓計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使汞柱降至「0」點再測,心要時測雙上臂以資對照。 4、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盡量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5、對偏癱病人,應在健側手臂上測量。 6、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水銀不足,則測得血壓偏低。水銀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塞,空氣進出有困難,可造成收縮壓偏低、舒張壓力偏高現象。 7、為了避免血液流動作用的影響,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0」點應和肱動脈、心臟處在同一水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卧位時,和腋中線平。如果肢體過高,測出的血壓常偏低,位置過低,則測得的血壓偏高。 正常血壓:收縮壓
6. 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
1.測量部位:常在上肢肘窩的肱動脈處測量,也可取下肢腿窩動脈。
2.用物:血壓計、聽診器。
3.操作方法:
①測量前,讓病員休息15分鍾,以消除勞累或緊張因素對血壓的影響。
②讓病員取坐位或卧位,暴露右臂或左臂,將衣袖卷至肩部,袖口不可太緊,以免影響血流,衣著厚時應脫去一件,伸直肘部,手掌向上。
③放平血壓計,驅盡袖帶內空氣,平整無折地纏於上臂中部,松緊以妙人一指為宜。過緊可使血管在未注氣前已受壓,使測得的血壓偏低;過松可使氣袋呈氣球狀,
而使有效的測量面積變窄,使測得的血壓偏高。氣袋的中部應對著肘窩,使充氣時壓力正好壓在動脈上,袖帶下緣距肘窩上2-3厘米,將末端整齊地塞人里圈內,
開啟水銀槽開關。
④戴好聽診器,在肘窩內側處摸到肱動脈搏動點。將聽診器頭緊貼肘窩肱動脈處,輕輕加壓,用手固定,另一手關閉氣囊上氣門螺旋帽,握住輸氣球向
/袖帶內打氣至肱動脈搏動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後慢慢放開氣門,速度以每秒2-5mmHg,使汞柱緩慢下降,並注意汞柱所指的刻度。當袖
帶內壓力逐漸下降至和心收縮力相等時,血液即能在心臟收縮時通過被壓迫的動脈,從聽診器中聽到第一聲搏動,此時汞柱指的刻度,即為收縮壓。隨後波動聲繼續
存在並增大,當袖帶內壓力等於心舒張壓力時,搏動聲突然變弱或消失,此時汞柱所指刻度為舒張壓。
⑤記錄測量的數值,記錄採用分數式,即收縮壓/舒張壓mmHg。當口述血壓數值時,應先讀收縮壓,後讀舒張壓。
7. 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
測量血壓需要打開血壓儀,找准測量的位置,調整松緊度,進行兩三次的測量,取一個平均值,具體步驟如下:
1、需要打開血壓儀。
注意事項
首先需要測量血壓以便對血壓進行可靠評估,為後續治療提供指導。如果已經自行服用葯物,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停葯一段時間之後,進行測量血壓。比如在服用氫氯噻嗪,至少要在停用該葯 75 小時(約 3 天多)之後,再測量血壓。
8. 測血壓的測量方法有哪些
聽診法又叫柯氏音法,也分為人工柯氏音法和電子柯氏音法。人工柯氏音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醫生、護士用壓力表與聽診器進行測量血壓的方法;電子柯氏音法則是用電子技術代替醫生、護士的柯氏音測量方法。目前聽診法測量血壓所用的血壓計由氣球、袖帶和檢壓計三部分組成。
示波法也叫振盪法,先把袖帶捆在手臂上,對袖帶自動充氣,到一定壓力(一般比收縮壓高出30~50mmHg)後停止加壓,開始放氣,當氣壓到一定程度,血流就能通過血管,且有一定的振盪波,振盪波通過氣管傳播到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能實時檢測到所測袖帶內的壓力及波動。
>9. 怎麼測量血壓
平時我們去醫院或者社區診所都有免費量血壓這一項,一般警示牌標注35歲以上人群可以免費測量血壓。正常健康人的血壓在一天當中是不一樣的,白天血壓的波動在比較高的水平,晚上的時候開始逐漸下降,凌晨的時候上升。確診高血壓,是需要反復的測量血壓,如果顯示的數據結果總是高的話,那就是高血壓了。大家知道正確的測血壓方式嗎?分享給大家
一種測量方法是臂袖血壓計:先讓被測者安靜休息15分鍾以上,取坐位或平卧位,使手臂與心臟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掌心朝上,氣袖中部對著肱動脈(上臂的中上1/3內側)縛於上臂,氣袖下緣距離肘窩2~3厘米,松緊度以能放下被測者1~2根手指為宜;將聽診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動脈上(注意不能接觸氣袖,更不能塞於氣袖下),然後給氣袖充氣,待肱動脈搏動消失後,再將汞柱升高20~30毫米(或將汞柱升高到180毫米高度後試測,再酌情調整);慢慢放出氣袖中的空氣,使汞柱以大約2毫米/秒的速度緩慢下降,當聽到第一個動脈搏動聲時所示的壓力值即是收縮壓;繼續緩慢放氣,至動脈搏動聲剛剛消失時的壓力值即是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 一般以收縮壓90~139mmHg、舒張壓60~89mmHg、脈壓30~40mmHg為正常血壓
另一種測量方法是:使用電子血壓計。實質上測量的是上臂所縛的袖帶壓力,而並非血管壁壓力。按下開始鍵,開始自動測量:調整坐姿,將手掌向上,並保持手心、胸口在同一水平線上。按下開始鍵,機器將自動加壓,並逐步呈現數值。保持安靜,放鬆身體,測量過程中不要說話,移動身體。讀取數值,進行記錄機關。等待測量結束後,液晶屏幕上講顯示此次測量的數值,記錄數值並與上一次測量進行比較。
ASCOT-CAFE研究表明中心動脈壓(主動脈壓)比外周動脈壓(肱動脈壓)具有更好的臨床預測價值。中心血壓與上臂血壓是不一致的,中心血壓在反映靶器官血流動力學壓力上比肱動脈血壓可能更為准確,具有獨立於外周血壓的預測心血管事件的能力。
因此目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臨床醫師可以放棄臂袖血壓計,同時中心血壓的評估及其准確性必須進一步標准化,需要更多、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證據的支持。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建議在家中進行血壓的測量,最好是在每天的同一個時段,同一側肢體的同一個位置,而且還要是同一個體位下測量。
高血壓是什麼引起的?
1遺傳因素
大約60%的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2精神和環境因素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雜訊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
3年齡因素
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4生活習慣因素
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5葯物的影響
避孕葯、激素、消炎止痛葯等均可影響血壓。
嚴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者都是高血壓高危人群。
高血壓應該注意什麼?
高血壓患者應遵循醫囑服葯,定期測量血壓和復查
高血壓高危人群及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油脂攝入,做到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