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製作餃子皮
餃子是我們自古以來傳統節日的美食,主要是用麵粉製作成皮裡麵包上不同的餡料,口感非常好,而且營養價值豐富,而製作餃子的第一步就是餃子皮,製作餃子皮非常關鍵,需要和面和擀皮,在擀皮的時候也需要掌握一些竅門可以使餃子皮不爛,而且更好吃,可以在和面的時候加入蛋黃,或者是用冷水和面。
自製餃子皮竅門是什麼?
竅門1:食材選料。在北方多數以小麥粉為主,但是高筋麵粉或者餃子粉,一樣是做餃子的首先。原料選對了,離好吃就近了一步,因為餃子皮需要較好的延展性,高筋麵粉活性強,蛋白質含量高,所以筋度強。
竅門2:冷水和面。用冷水和面效果更佳,因為冷水能阻止麵粉中的蛋白質熱變性,所以形成了較多的的麵筋。冷水和面的特點是:不會膨脹糊化,故而面團結實,韌性強,拉力大。
做法:麵粉500克,分次少量加入冷水(大概230克),攪拌成疙瘩狀,也就是絮狀。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封上保鮮膜,餳面20分鍾。醒好面好繼續多揉一會,在分成劑子,擀皮。
竅門3:和面加料。麵粉加入適量的鹽,效果出奇的好。俗話說:「鹼是骨頭鹽是筋」,比如500克的麵粉,加入3克鹽,擀的餃子皮又薄又韌,煮時還不易破。還有另一招:「加雞蛋和面」。500克麵粉加一個雞蛋,好處是煮好的餃子皮柔軟,口感很好,冷了也不發硬。缺點是餃子皮微黃,有蛋黃的原因。
一、餃子皮怎麼做
因為用冷水和出來的麵皮兒更加有彈性,比較耐煮。避免了水餃在煮的過程中會破皮露餡兒。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控制在二比一。在面團和好之後還要醒面,醒面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即可,在此過程中需要附上保鮮膜,以防麵皮兒變干。醒好的面團需要繼續揉面,直至整個面團有光澤,不粘手,這和每個人揉面的手法和勁道有關。
二、餃子皮營養價值
可能平日里大家在食用餃子的時候會比較著重餡料的調制,也認為餃子的營養價值都集中在餡兒里,但實際上餃子皮兒的營養價值也是不容忽略的。製作餃子皮兒的原材料是麵粉,麵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酯和鈣鐵磷等礦物質元素。可以幫助我們身體補充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㈡ 製作餃子皮的各個步驟和過程
1、盆子里放入適量的高筋麵粉,超市裡散裝的麵粉,一般就是高筋麵粉。麵粉中加適量鹽,加鹽和面能讓麵皮勁道。
8、擀好後,就可以開始包餃子了。
想要做出好的餃子皮,和面的時候一定要加鹽和蛋清,水的溫度也要注意,面要反復揉才會勁道,擀餃子皮也要中間厚邊緣薄。
㈢ 餃子皮的配方比例
麵粉與水的比例是2:1。餃子皮具體做法如下:
需要提前准備好的材料包括:麵粉 600克、水 300克。
1、第一步准備好材料。
㈣ 餃子皮製作方法及材料
皮的做法
1.和面:最常見的是小麥粉,有的地方用蕎麥粉。用涼水。在盆中揉成面團後,放置20分鍾,讓面團「餳餳」(水充分的滲入麵粉顆粒)。如果水偏多,則和好的面偏軟容易包,但煮的時候易破;反之如果水偏少,面硬,擀皮費事,包亦費勁。好的口感一般要求面要和得硬一些,有軟餅硬餃子之說。
2.制皮:
【擀】:把餳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搓成直徑2-3厘米的圓柱形長條。把柱條揪(或切)成長約1.5厘米左右的小段——餃子。把餃子用手壓扁。再用擀麵杖擀成直徑適度(4-7厘米)的、厚約0.5-1毫米的、中心部分稍厚些的餃子皮。擀皮時,案板上要撒些乾麵(浮面),以防粘到板上。由於擀皮相當花時間,今日許多手工麵店都有出售機器做好的餃子皮。使用機制餃子皮通常須用手蘸水方能捏合。
【捏】:用擀麵杖擀餃子皮似乎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鄉村地區,大多採用手工捏的方法。捏時,先將餃子揉成扁圓形,然後一邊用雙手手指捏壓,一邊旋轉。捏成後,皮呈碗狀(而擀的皮呈平面狀),且所帶乾麵較少,所以更易包。缺點是捏皮比擀皮耗時多。
餡的做法
餃子餡主要分肉餡、素餡、葷素餡,買回來的肉餡做之前要先加少量水拌一下,然後加入蔥花,薑末,花椒面或五香粉,味精,鹽,少量醬油,料酒之類的,不嫌膩的話還可以加些植物油,但如果肉餡夠肥,就可以省了,之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後調節鹹淡。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香油,看個人口味了.攪好的肉餡稍放一會兒就可以包餃子了。還可以用這方法做牛肉餡羊肉餡等。
葷餡最好用排刀剁的方法,為什麼絞肉機絞肉餡味道遜色於排刀剁。因為肉類呈味物質存留在細胞內,手工剁肉,肉受到機械性擠壓不均勻,肌肉細胞破壞少,部分肉汁仍混合或流散於肉餡中,而機器絞肉餡,由於受到強力且發熱產生高溫使肉變性,細胞內呈味物質如氨基酸,肌苷酸隨血液大量流失。
素餡不能用排刀剁,改用刀切,刀剁將蔬菜葉綠素全剁到砧板上,刀切則減少許多,一般刀切下,維生素存留一半,而刀剁則存留不足25%,所以,刀切不宜太細小,如韭菜以0.5公分以上為宜。
水餃素餡一般用生肉,更營養衛生,益於身心。生肉餡需加高湯(或水)俗稱:打水,目的使肉餡鮮嫩,包出的餃體豐滿。有些人打肉餡不加水,煮出的餃子口感「乾柴」,有些肉頂破皮,加水量每斤3兩至半斤,肥餡略少,瘦肉餡略多。加水應在調味品加了以後,否則調料品不能滲透入味,水分也吸不進去。加水時逐步加,須一個方向攪,打好可放入冰箱凍一小時,使用時才加蔥花。 [8]
豬肉餡:
原料:豬肉500克 蓮花白1000克 薑末15克 蔥末30克 精鹽15克 胡椒粉5克 料酒25克 味精15克 香油25克 精煉油25克
製法:
1.豬肉去皮洗凈,切為細粒;蓮花白洗凈,切為細末,再用精煉油拌勻。
2.將豬肉粒用薑末、蔥末、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香油拌勻,再加入蓮花白和勻即成。
注意:
1.豬肉的肥瘦肉比例為4∶6。
2.蓮花白不能直接加入豬肉粒中,須先用油拌勻再加。
3.如果配料選用大白菜,須先將大白菜腌漬,擠出部分水分後再加入。
㈤ 餃皮的製作方法
每個牌子的麵粉的吃水量不同,因此和面團時候所加的水分也有些許差異,基本上,2杯麵粉要加將近1杯的水(要留約1/5杯,看情況再慢慢地補充)。冷水面是全部加冷水,而做燙面時,則2/3量的水是熱水,先均勻地淋入麵粉中,用筷子攪動,散熱後,再加入1/3量的冷水,用手揉成一團。一手拿捍面棍,一手拿小圓餅狀的面團,以順時鍾方向旋轉的方式慢慢桿成直徑約7公分的餃子皮。
拓展:
1、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
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南方有些地方過年時會打散雞蛋後加熱做外皮包上肉餡稱之為蛋餃。
2、折疊起源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葯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葯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另說:春秋時期的水餃在東夷地區薛國(今山東滕州)墓葬中發現,說明這種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於我國古代的東夷地區。
㈥ 餃子皮怎麼製作
餃子皮是比較常見的食物材料,估計很多朋友都做過,主要原料是麵粉,製作相對簡單,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餃子皮的做法。
方法
1和面
水龍頭開到一滴一滴狀,順時針絞動,將麵粉變成一個面團即可,和的稍微硬一點。
2揉面不停地揉至少十分鍾,讓面變得筋道。
3醒面
將揉好的面放在盆里,蓋上蓋子醒面,直到開始擀皮子為止。
4將醒好後的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力揉十分鍾。
要點:在面板上放點麵粉,揉起來更有勁。
5揉成團後,從中摳一個洞,轉著圈,揉細。
6
用刀一切為四,其餘放在盆里,蓋上蓋子待用。
7
將此條揉細揉長,揉到面棍的橫截面相當於一元硬幣大小即可。揉時板上灑點麵粉,防止粘在板上。
8
切面團。寬度兩厘米左右,關鍵是面棍在板上要一上一下的滾動。切完後就會形成這樣的排列。
9
壓面團。灑上麵粉,把每一個面團用手捏正,用靠手掌大拇指的那塊大肌肉往下一壓,即可。左邊的已捏正,右邊的已壓扁。 這樣就可以開始擀皮子了!
10
工具: 擀麵杖、蓖子(竹子編的,叫法不一,功能一樣,放餃子不容易粘底)。這時桌上有很多切好的小段,手搓成扁平狀,樣子有點像飛碟。用擀麵杖邊擀邊旋轉麵皮。拿擀麵杖擀的時候,注意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
㈦ 餃子皮製作方法及步驟
餃子皮製作方法:將中筋高筋麵粉中加入清水和面,攪拌成絮狀後揉成面團,將揉好的面團密封醒發30分鍾,將醒發好的面條揉成長條,分成等量的小劑子,用擀麵杖將劑子擀開,中間厚邊緣薄,餃子皮就製作好了。
作為一種帶餡麵食,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營養豐富: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可以提供多種營養。家人友朋聚會,有時候還喜歡多做幾種餡,對於攝入營養的多樣性更是錦上添花。
帶餡麵食還有個特點是容易消化,老少皆宜。餃子用各種肉類、蛋、魚、蝦和時令新鮮蔬菜做餡,一般都剁得很精細。
當然,不僅餃子餡營養豐富,餃子皮也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麵粉做的皮,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人們包餃子喜歡用精白粉,因為其蛋白質含量較高,形成的麵筋比較多。其實,傳統的標准粉營養價值更高,因為標准粉里含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微量元素。
此外,如果在餃子皮里加些粗糧面會健康。想要保證餃子皮有韌性,不易破皮,可以選擇豆面、小米麵或黑米面,不僅能增加B族維生素的攝入,而且粗糧中富含的纖維素也可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的濃度,有助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㈧ 餃子皮的製作方法
餃子皮的做法:
1、將2/3份量的麵粉放入容器中,用手挖一個凹槽,再將水慢慢倒入。
2、 用二手用力抓捏麵粉,揉成面團。
3、將面團用力來回揉捏,揉至表面光滑為止。
4、使用菜刀將面團分切成數塊,並搓成直徑約2公分的圓條狀。
5、將麵粉條再用菜刀分切成約2公分的小塊,整理成圓形後,用手掌將每一小塊壓成圓餅狀。
6、一手拿捍面棍,一手拿小圓餅狀的面團,以順時鍾方向旋轉的方式慢慢桿成直徑約7公分的餃子皮 和面後最好放30分鍾餳面,這樣面更勁道,面盡量和的稍軟一些,會好吃一些。
㈨ 做餃子皮步驟
餃子是中國的一種特色傳統食物,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餃子甚至有代替主食的地位,各色各樣的餃子也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喜愛。在家裡製作餃子的時候,主婦們通常會選擇在市場上直接購買餃子皮,回家後剁碎肉餡再來包餃子。其實餃子皮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也可以嘗試自己在家製作餃子皮。
一、餃子皮怎麼弄
1、和面:水龍頭開到一滴一滴狀,順時針絞動,將麵粉變成一個面團即可,和的稍微硬一點。
2、揉面:不停地揉至少十分鍾,讓面變得筋道。
3、醒面:將揉好的面放在盆里,蓋上蓋子醒面,直到開始擀皮子為止。
4、將醒好後的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力揉十分鍾。(要點:在面板上放點麵粉,揉起來更有勁。)
5、揉成團後,從中摳一個洞,轉著圈,揉細。
6、分成適當大小的楔子。將此條揉細揉長,揉到面棍的橫截面相當於一元硬幣大小即可。揉時板上灑點麵粉,防止粘在板上。
7、壓面團。灑上麵粉,把每一個面團用手捏正,用靠手掌大拇指的那塊大肌肉往下一壓,即可。左邊的已捏正,右邊的已壓扁。這樣就可以開始擀皮子了!
註:拿擀麵杖擀的時候,注意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
二、紅蘿卜餃子皮
材料:紅蘿卜150g,冷水150cc,中筋麵粉250g。
做法:
1、將紅蘿卜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汁備用。
2、取100cc紅蘿卜和中筋麵粉一起攪拌均勻成面團,再用保鮮模蓋上30分鍾靜置。
3、於桌上撒上材料外的中筋麵粉後,放上面團揉成長條狀分切約10g小塊,再分別桿成紅蘿卜水餃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