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心室腔容積的方法

測量心室腔容積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3 06:55:42

1. 什麼叫心室容積

心室容積就是心室腔的容量。

2. 左心房容積計算公式

左心房容積計算公式:心臟指數(升/分鍾/平方米)=[ 心率(次/分鍾)x 每搏指數(毫升/平方米)]/1000。

連續測出3個心搏舒張末左室內徑(LVDd),舒張末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後壁厚度(PWT),得出平均值,然後採用Deiereux的心室重量(LVM)校正公式:LVM(g)=0.8×10.4〔(IVST+PWT+LVDd)3-LVDd3〕+0.6。

進一步計算左心室重量指數(LVMI)。

LVMI(g/m2)=LVM/BSA(體表面積)。

LVH診斷根據:左心室重量指數(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

心臟:

心臟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女性的心臟通常要比男性的體積小且重量輕。人的心臟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

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臟在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心臟

3.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時間:
地點:
參加人員:
一.監護儀意義和作用
1. 監護儀是一種以測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參數,並可與已知設定值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
2.監護儀能24小時連續監護病人的生理參數,檢出變化趨勢, 指出臨危情況,供醫務工作者應急處理和進行治療的依據,使並發症減到最少達到緩解並消除病情的目的。
3.監護儀可選的參數:心電、呼吸、血壓(有無創和有創兩種)、血氧飽和度、脈率、體溫、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二、心電監護儀外觀
(一)各種感測器介面
(二)前面板按鍵功能
(三)主屏標准界面各種波形及信息
三、心電監護功能
可選用3導聯、5導聯或12導聯(需要選配E8模塊),監護參數包括心率(HR)、ST段測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開始心電監測前要有20秒的穩定時間,心率計對心率變化的響應時間小於10秒,心率計算式對12個R波間隔時間進行平均,參數顯示刷新間隔為1秒。
(一)准備
1)皮膚准備:皮膚是不良導體,皮膚准備十分重要,皮膚應無破損,無任何異常部位,必要時剃除毛發,擦洗皮膚,用電極片上的備皮紙去掉死皮。
2)將導線與電極片相連。
3)將電極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4)確認監護儀電源接通。
(二)電極片的安放部位
1)三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右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左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肢左上連接軀乾的部位
F/L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2)五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右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右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N/R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F/LL(左腿)電極——右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右髖部
C/V(胸部)電極——心電圖胸導聯的位置
(三)ECG設置菜單
1)心率來源
可設置為ECG、SPO2、自動、同時。

4. 衡量心臟能力的指標是什麼

在心臟內的單方向流動是怎樣實現的?②動脈內壓力比較高,心臟怎樣將血液射入動脈的?③壓力很低的靜脈血液是怎樣返回心臟的?

現以左心室為例,說明心室射血和充盈的過程,以便了解心臟泵血的機制。

室壁心收縮和舒張,是造成室內壓力變化,從而導致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產生壓力梯度的根本原因;而壓力梯度是推動血液在相應腔室內之間流動的主要動力,血液的單方向流動則是在瓣膜活動的配合下實現的。還應注意瓣膜的作用對於室內壓力的變化起著重要作用,沒有瓣膜的配合,等容收縮相和等容舒張相的室內壓大幅度升降,是不能完滿實現的。

心臟泵功能的評定

心臟泵功能是正常或是不正常,是增強或減弱,這是醫療實踐以及實驗研究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指標來測量和評定心臟功能,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心臟的輸出量

心臟在循環系統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泵出血液以適應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不言而喻,心臟輸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臟功能的基本指標。

1.每分輸出量和每搏輸出量一次心跳一側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稱每捕輸出量,簡稱搏出量。每分鍾射出的血液量,稱每分輸出量,簡稱心輸出量,等於心率與搏出量的乘積。左右兩心室的輸出量基本相等。

心輸出量與機體新陳代謝水平相適應,可因性別、年齡及其它生理情況而不同。如健康成年男性靜息狀態下,心紡平均每分鍾75次,搏出量約為70ml(60~80ml),心輸出量為5L/min(4.5~6.0L/min)。女性比同體重男性的心輸出量約低10%,青年時期心輸出量高於老年時期。心輸出量在劇烈運動時可高達25~35L/min,麻醉情況下則可降低到2.5L/min。

2.心指數心輸出量是以個體為單位計算的。身體矮小的人和高大的人,新陳代謝總量不不相等,因此,用輸出量的絕對值作為指標進行不同個體之間心功能的比較,是不全面的。群體調查資料表明,人體靜息時的心輸出時,也和基礎代謝率一樣,並不與體重成正比,而是與體表面積成正比的。以單位體表面積(m2)計算的心輸出量,稱為心指數;中等身體的成年人體表面積約為1.6~1.7m2,安靜和空腹情況下心輸出量約5~6L/min,故心指數約為3.0~3.5L/min·m2。安靜和空腹情況下的心指數,稱之為靜息心指數,是分析比較不同個體心功能時常用的評定指標。

心指數隨不同重量條件而不同。年齡在10歲左右時,靜息心指數最大,可達4L/min·m2以上,以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到80歲時,靜息心指數接近於2L/min·m2.肌肉運動時,心指數隨運動強度的增加大致成比例地增高。妊娠、情緒激動和進食時,心指數均增高。

(二)射血分數

心室舒張末期充盈量最大,此時心室的容積稱為舒張末期容積。心室射血期末,容積最小,這時的心室容積稱為收縮末期容積。舒張末期容積與收縮末期容積之差,即為搏出量。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估計約為145ml,收縮末期容積約75ml,搏出量為70ml。可見,每一次心跳,心室內血液並沒有全部射出。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稱為射血分數。健康成年人搏出量較大時,射血分數為55%~65%。

在評定心泵血功能時,單純用搏出量作指標,不考慮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是不全面的。正常情況下,搏出量始終與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相適應,即當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增大時,搏出量也相應增加,射血分數基本不變。但是,在心室異常擴大、心室功能減退的情況下,搏出量可能與正常人沒有明顯判別,但它並不與已經增大的舒張末期容積相適應,射血分數明顯下降。若單純依據搏出量來評定心泵血功能,則可能作出錯誤判斷。

(三)心臟作功量

血液在心血管內流動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心臟作功所供給的;換句話說,心臟作功所釋放的能量轉化為壓強能和血流的動能,血液才能循環流動。

心室一次收縮所作的功,稱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動能和壓強能來表示。心臟射出的血液所具有的動能在整個搏功中所佔比例很小,可以略而不計。搏出血液的壓強能可用平均動脈壓表示,約相當於;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1/3。由於心室充盈是由靜脈和心房輸送回心的血液充盈心室造成的,計算心室收縮釋放的能量時不應將充盈壓(可用左室舒張末期壓或平均左房壓表示,約為0.8kPa[6mmHg])計算在內.搏功單位為g~m。搏功乘以心率即為每分功,單位為kg~m/min。計算左室搏功和每分功的簡式如下:

搏功(g~m)=搏出量(cm3)×(1/1000)×(平均動脈壓~平均左房壓mmHg)×(13.6g/cm3)

每分功(kg~m/min)=搏功(g~m)×心率×(1/1000)

設搏出量為70ml,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平均左房壓6mmHg,心紡75次,代入上式,求得左心室搏功為83.1g~m;每分功為6.23kg~m/min。

右心室搏出量與左心室相等,但肺動脈平均壓僅為主動脈平均壓的1/6左右,故右心室作功量也只有左心室的1/6。

用作功量來評定心泵血功能,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心臟收縮不僅僅是排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這部分血液具有適用高的壓強能(以及很快的流速)。在動脈壓增高的情況下,心臟要射出與原先同等量的血液就必須加強收縮;如果此時心肌收縮的強度不變,那麼,搏出量將會減少。實驗資料表明,心肌的耗氧量與心肌的作軾量是相平行的,其中,心輸出量的變動不如心室射血期壓力和動脈壓的變動對心肌耗氧量的影響大。這就是說,心肌收縮釋放的能量主要用於維持血壓。由此可見,作為評定心泵血功能的指標,心臟作功量要比單純的心輸出量,更為全面。在需要對動脈壓不相等的各個人,以及同一個人動脈壓發生變動前後的心臟泵血功能進行分析比較時,情況更是如此。

心臟泵功能的調節

機體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 發生和發展了一套逐步完善的循環調節機構,使循環功能適應於不同生理情況下新陳代謝的需要。這種調節是在復雜的神經和體液機制參與下,通過對心臟和血管活動的綜合調節而實現的(整體調節機制將後述)。本節主要從心臟本身來闡述控制心輸出量的因素的作用機制。

心輸出量取決於心率和搏出量,機體通過對心率和搏出量兩方面的調節來調節心輸出量。

(一)搏出量的調節

心室肌的收縮是面臨著動脈壓(後負荷)的阻擋進行的。等容收縮相內,心室肌收縮首先引起室內壓升高,只有當室內壓升高到超過動脈壓時,心肌纖維才能縮短,心室容積才能縮小,血液才能射出。由此可見,在心率恆定情況下,心室每次收縮的射血量取決於心肌纖維縮短的程度和速度,這決定了心肌收縮產生張力(表現為心室內血液的壓力)的程度和速度。凡是能影響心肌收縮強度和速度的因素都能影響搏出量,而搏出量的調節正是通過改變心肌收縮的強度和速度來實現的。

1.心肌收縮的「全或無」現象 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一樣,收縮反應是由肌膜的興奮通過興奮~收縮耦聯觸發引起的;但是,從整塊肌肉來看,在骨骼肌,一個細胞產生的興奮不能擴布到另一個細胞,只有在支配一個肌細胞有神經纖維發放神經波動時,才會出現收縮效應;若發放沖動的神經纖維數目增加,可以引起更多的肌細胞興奮和收縮,整塊肌肉的收縮增強。因此,如果骨骼肌作單收縮,其收縮強度的改變可以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單個肌細胞收縮強度的改變,另一原因是參與收縮活動的肌細胞數目發生變化。心肌則不同,相鄰的心肌細胞是由閏盤的特殊結構和特性,興奮可以通過它由一個心肌細胞傳播到另一個心肌細胞。因此,整個心室(或整個心房)可以看成是一個功能上互相聯系的合胞體,產生於心室某一處的興奮可以在心肌細胞之間迅速傳遞,引起組成心室的所有心肌細胞幾乎同步收縮。從參與活動的肌細胞數目上看,心肌的收縮是「全或無」的。這就是說,心肌據要麼不產生,一旦產生則全部心肌細胞都參與收縮。由此可見,心肌收縮的強度,不象骨骼肌那樣可以因參加活動的細胞數目的不同而改變;各個心肌細胞收縮強度的變化是整塊心肌收縮強度發生的唯一原因。所以搏出量的調節可以從單個心肌細胞收縮功能調控的角度來探討。

2.搏出量的調節搏出量和搏功的調節,是心臟生理中最基本最重要地課題之一,從世紀末、本世紀初以來,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50年代中期,Sarnoff對這些研究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之後,將搏出量和搏功的調節歸納為:①由初長度改變引起的異長調節,以及②由心肌收縮能力改變引起的等長調節等方式。

(1)異長調節:前已述,控制骨骼股收縮強度和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肌肉本身的初長度,而初長度是被動地由該肌肉收縮前所隨的負荷(前負荷)所決定的。前負荷和初長度對肌肉收縮強度和作功能力的影響是雙相的,構成的長度~張力曲線類似拋物線,在前負荷和初長度達最適水平之前,肌肉收縮強度和作功能力隨前負荷~初長度的增加而增加;超過最適水平,收縮效果將隨前負荷~初長度的繼續增加而降低。
後負荷對搏出量的影響:已知,離體肌肉的後負荷對收縮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心室而言,動脈壓起著後負荷的作用,因此,動脈壓的變化將影響心室肌的收縮過程,影響搏出量。在心率、心肌初長度和收縮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動脈壓增高,等容收縮相室內壓峰值必然也增高,從而使等容收縮相延長而射血相縮短,同時,射血相心室肌纖維縮短的程度和速度均減小,射血速度減慢,搏出量因此減少。應該看到,後負荷對心肌收縮活動的上述影響,是一種單純機械效應,並不是某種功能調節機制進行調節的結果。從心肌收縮釋放的能量的分配比例上,可以很容易理解這個問題。當心肌收縮能力不變時,收縮釋放的能量是恆定的。如果室內壓力升高,表示心肌產生張力消耗的能量相對增加,用於心肌纖維縮短將相對減少;如果肌肉作等長收縮,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用於產生張力。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由於動脈壓影響了搏出量,又常常繼發地引起一些調節機制的活動。如上述,動脈壓的突然升高首先導致搏出量減少,結果造成心室內剩餘血量增加,充盈量增加,後者又再引起異長調節機制的調節,搏出量可以恢復正常水平,即通過異長調節可以使動脈壓增高所招致的搏出量減少的現象得到糾正。但是,既然通過異長調節,搏出量已經恢復原有水平,那麼,心室的充盈一不是將同時恢復原水平,異長調節的作用被取消,搏出量不是又因高動脈壓狀態的存在而減少了嗎?這就是說,搏出量是否會出現時而降低、時而恢復的現象?許多實驗都證明,隨著搏出題的恢復,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確實也恢復到原水平,但此時,搏出量仍然維持高水平,並不出現再次減少的現象。進一步分析發現,後一情況的出現乃是心肌收縮能力增強所致。盡管此時產生的張力隨負荷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縮短的程度不但可以不降低,反而可能增加。至於這種情況下心肌收縮能力為什麼增強,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神經機液機制調節的結果。

綜上所述,心室後負荷的本身直接著搏出量,隨後通過異長和等長調節機制,使前負荷和心肌收縮能力與後負荷相匹配,從而使機體得在在動脈壓增高的情況下,能夠維持適當的心輸出量。這種情況對於機體是有重要生理意義的。但也應看到,此時搏出量的維持,是心肌加強收縮的結果,如果動脈壓持續增高,心室肌將因處於收縮強狀太而逐漸肥厚,即發生了病理性改變,隨後將導致泵血功能減退。

(二)心率及其對心輸出量的影響

健康成年人的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鍾75次(正常范圍為每分鍾60~100次)。不同生理條件下,心率有很大變動,可低到每分鍾40~50次,高達每分鍾200次。

心輸出量是搏出量與心率的乘積,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但這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心率增加過快,超過每分鍾170~180次,心室充盆時間明顯縮短,率盈量減少,搏出題可減少到僅有正常時的一半左右,心輸出量亦開始下降。當心率增快但尚未超過此限度時,盡管此時心室充盈時間有所縮短,但由於回心血量中的絕大部分是在快速充盈期內進入心室的,因此,心室充盈量以及搏出量不致於減少或過分減少,而由於心庇護增加,每分鍾的輸出量增加。反之,如心率太慢,低於每分鍾40次,心輸出量亦減少。這是因為心室舒張期過長,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再延長心舒時間也不能相應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可見,心跳頻率最適宜時,心輸出量最大,心率過快或過慢,心輸出量都會減少。

心率受自主神經的控制,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時,心率增快;迷走神經活動增強時,心率減慢。影響心率的體液因素主要有循環血液中的腎上腺和去甲腎上腺素,以及甲狀腺素。此外,心率受體溫的影響,體溫升高1℃,心率將增加12~18次。

(三)心臟泵功能的貯備

心臟的泵血功能能夠廣泛適應機體不同生理條件下的代謝需要,表現為心輸出量可隨機體代謝增長而增加。健康成年人靜息狀態下心率每分鍾75次,搏出量約70ml,心輸出量為5L左右。強體力勞動時,心率可達每分鍾180~200次,搏出量可增加到150ml左右,心輸出量可達25~30L,為靜息時的5~6倍。心臟每分鍾能射出的最大血量,稱最大輸出量。它反映心臟的健康程度。由上可以看出,在平時,心輸出量產是最大的,但能夠在需要時成倍地增長,表明健康人心臟泵血功能有一定的貯備力量。心輸出量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稱為泵功能貯備,或心力貯備。健康人有相當大的心力貯備,而某些心臟疾患的病人,靜息時心輸出量與健康人沒明顯差別,尚能夠滿足靜息狀態下代謝的需要,但在代謝活動增強時,輸出量卻不以相應增加,最大輸出量較正常人為低;而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心臟的最大輸出量遠比一般人為主,可達35L以上,為靜息時的8倍左右。

5. 心臟左房容積指數如何測量計算

心臟左房容積指數計算:心臟指數(升/分鍾/平方米)=[ 心率(次/分鍾)x 每搏指數(毫升/平方米)]/1000。

連續測出3個心搏舒張末左室內徑(LVDd),舒張末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後壁厚度(PWT),得出平均值,然後採用Deiereux的心室重量(LVM)校正公式:LVM(g)=0.8×10.4〔(IVST+PWT+LVDd)3-LVDd3〕+0.6。

進一步計算左心室重量指數(LVMI)。

LVMI(g/m2)=LVM/BSA(體表面積)。

LVH診斷根據:左心室重量指數(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

決定心臟指數的兩個因素

心率: 每分鍾心臟跳動的次數。

心率是每分鍾心臟跳動的次數. 通常由竇房結的電活動決定。自主神經系統調控著竇房結的放電頻率。

決定心率的四個因素:

自有節律:其他因素缺失時,心臟組織自有的放電頻率。

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心率。

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心率。

葯物:心率的增加和降低可受葯物影響。

6. 心功能檢查FS、EF是什麼意思

一、心彩中的FS :

1、中文名稱:左心室縮短分數。

2、計算公式:

(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即(LVDd-LVDs)/LVDd。

其中LVDd,LVDs分別表示左心室舒張末期和收縮末期的內徑。

3、正常值參考:FS=25-35%。

二、心彩中的EF:

1、中文名稱:射血分數

2、臨床意義:射血分數 ,就是所謂的ejection fraction,用於判斷心臟功能,其中LVEF<40%為收縮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准,也是二尖瓣狹窄的手術適應症。

3、正常值參考:EF>50%

(6)測量心室腔容積的方法擴展閱讀:

左心室壁內縮短分數(FS)在高血壓和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

糖尿病與高血壓是常見的相關疾病,兩者合並存在時血管並發症的發生增加,致殘和病死率電增高。

採用一種合理的方法早期發現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以早期干預治療可望減低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降低住院率、致殘率和病死率,節約醫療成本。

採用傳統方法評價無症狀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腔內收縮功能常常正常,甚至超過正常,尤其在左心室壁增厚時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左心室幾何構型異常(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經常發生)患者左心室腔內射血分數(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縮短分數(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不能正確反映左心室的收縮能力,因此Shimuzu等認為這些指標對高血壓患者的預後沒有預測價值。

應用左心室壁內縮短分數與室壁內收縮末應力(end―systolic stress,ESS)的關系證實無症狀高血壓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已有下降,並能預測出隨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FS(左心室縮短分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f(射血分數)

參考資料來源:知網空間官網——左室壁內縮短分數評價收縮功能及其與舒張功能相關性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測量心室腔容積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開單控接線安裝方法 瀏覽:308
水電瓶充電樁安裝方法 瀏覽:535
香格里拉紅翡翠入門鑒別方法 瀏覽:944
豐鼻翼方法有哪些 瀏覽:739
總氮分析儀監測方法 瀏覽:93
元分析方法書 瀏覽:675
癲癇發作的治療方法 瀏覽:912
如何用紙做股方法 瀏覽:461
如何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瀏覽:15
液壓卡盤安裝方法 瀏覽:618
殺手離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72
cf260指紋考勤機使用方法 瀏覽:494
肥胖人的測量方法 瀏覽:625
鋼筋吊籠的計算方法 瀏覽:806
數學應用題計算方法 瀏覽:160
ifiserror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976
快速去除鏈子上黃油的方法 瀏覽:444
如何強化自信的方法 瀏覽:178
紋身貼的使用方法 瀏覽:743
有名氣的狗狗訓練的方法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