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螢石ct6c重安裝方法

螢石ct6c重安裝方法

發布時間:2025-08-21 03:43:46

⑴ 4 鑒定方法

4.1質量

4.1.1方法原理

實測被測樣品的質量,以克(g)表示。

註:國際珠寶業通常用克拉(ct)作為珠寶玉石的計量單位,1g=5ct,即1ct=200mg。本標准規定在使用克拉時必須在克的後面加括弧表示,如:2.000g(10.00ct)。

4.1.2儀器

電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樣品質量<100g時,所用衡器感量不大於1mg;樣品質量>100g時,所用衡器感量不大於1g。

4.1.3操作步驟(電子天平)

a.電子天平預熱,穩定至零位。

b.將樣品清洗後輕放至樣品台。

c.穩定後讀數。

4.2密度

4.2.1方法原理

在本標准中,密度(p)是指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單位為g/cm3

4.2.2儀器

電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感量小於等於1mg。

4.2.3操作步驟

a.調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b.根據樣品選擇所需要的液體介質。

c.分別測量樣品在空氣中的質量(m)和在液體介質中的質量(m1)或直接測量其兩者之間的差值(m—m1)。

d.代入密度計算公式。

4.2.4結果的表示

樣品的密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n——樣品的折射率。

N——周圍介質的折射率(空氣的N≈1)。

採用近紅外光做光源,測得拋光良好樣品平面的反射率值,計算或儀器自動換算成折射率值。

4.3.2.2儀器

反射型寶石折射儀,精確度為±0.005,測量范圍為1.300~2.999。

4.3.2.3操作步驟

a.清洗或擦拭被測樣品表面。

b.將樣品的拋光平面朝下,水平放於折射儀測試窗口上,將樣品罩蓋於樣品上。

c.水平旋轉樣品一周,從讀數盤上讀出樣品折射率值(單折射)或最大、最小的兩個折射率值(雙折射)。

d.被測樣品的拋光平面必須大於測量窗口,而且光潔度較好,否則影響測量精度。

4.4吸收光譜

4.4.1方法原理

觀察樣品在可見光(700~400nm)照射下所產生的黑色譜線或譜帶。

4.4.2儀器棱鏡式分光鏡或光柵式分光鏡。精密度:±2nm。

4.4.3操作步驟

a.根據樣品情況選擇反射光或透射光。

b.將樣品固定,使光斑位於待觀察處。

c.調節分光鏡鏡頭高度與傾斜角度,使樣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進入鏡筒。

d.調正標尺,觀察光譜,調節狹縫旋鈕,使光譜清晰。

e.讀出吸收譜線或吸收譜帶所在區域波長(線)或波長范圍(帶)。

註:a.樣品太小時,吸收光譜不易測定。

b.樣品為不透明時,吸收光譜無法觀察。

c.在本標准中,所列光譜數據為整數。

d.由於樣品產地、顏色等因素的變化,不是所有同類樣品都能見到標準的吸收光譜。

e.本標准中所列吸收帶數據是指該譜帶近於中間的值;吸收線數據指常見典型值。

f.在實測樣品的吸收光譜數據與標准數值不符時,不作為重要鑒定項目。

4.5光性特徵

4.5.1方法原理

絕大多數珠寶玉石為晶質體,少數為非晶質體。按光學特徵,晶質體珠寶玉石分成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在正交偏光鏡下,非晶質體寶石和各向同性的晶質體,任意方向轉動360°,均為全黑(全暗、全消光),為光性均質體(簡稱均質體);各向異性的晶質體寶石除垂直光軸方向外,轉動360°出現4次明,4次暗,為光性非均質體(簡稱非均質體);各向異性晶質集合體的珠寶玉石,任意方向轉動360°,有些晶體明,有些晶體暗,綜合表現為半明。由於應力作用及其它作用,有些珠寶玉石呈異常消光。

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鏡)和消色板可以確定各向異性晶質體寶石的軸性(一軸晶,二軸晶)和光性(正光性,負光性)。

4.5.2儀器

偏光鏡和偏光顯微鏡。

4.5.3操作步驟

a.使儀器上下偏振片處於正交位置(全黑)。

b.把樣品置於樣品台上(透明度差的珠寶玉石無法觀察)。

c.轉動樣品或載物台,觀察樣品的明暗變化,確定樣品為光性均質體或光性非均質體(在油浸槽中觀察效果更佳)。

d.如須測定樣品的軸性和光性,要先找出光軸所在位置,即干涉色最高位置,將干涉球置於樣品之上,根據干涉圖形態確定軸性(即一軸晶、二軸晶),再用消色板判斷樣品的光性(正光性、負光性)。

4.6多色性

4.6.1方法原理

在光性非均質體的有顏色的寶石晶體中,由於晶體各個方向質點排列差異,所以不同方向上光的偏振吸收不同,選擇吸收也不相同,具有多色性的特點。非均質體有色寶石可有二色性或三色性,強度分為強、中、弱。光性非均質體的無顏色寶石不具多色性。

4.6.2儀器

二色鏡。

4.6.3操作步驟

a.樣品要求為有顏色的晶體,有一定的透明度。

b.使用自然光或白熾燈光。

c.將樣品置於二色鏡前適當位置。

d.轉動樣品和二色鏡,使樣品至少兩個垂直方向都得到觀察。

e.觀察二色鏡中出現顏色的變化(有顏色深淺的變化或色彩的變化)。

4.7放大檢查

4.7.1方法原理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樣品表面和樣品內部所呈現的各種現象。主要有原始晶面、晶紋、色帶、色塊、雙晶紋、解理、斷口、包體、生長紋、雙折射線等。

4.7.2儀器

寶石顯微鏡,放大鏡。

4.7.3操作步驟

a.將樣品擦洗干凈,置於放大鏡或顯微鏡下。

b.用反射光觀察樣品的表面特徵,用透射光觀察樣品的內部特徵。

c.記錄觀察現象,以作判斷依據。

4.8紫外熒光

4.8.1方法原理

當紫外光照射到某些樣品時,激發樣品產生的一種發射可見光現象。有些樣品無此現象。按發光強度及是否發光分為:強、中、弱、無。某些珠寶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後,仍繼續發出可見光,稱為磷光。

4.8.2儀器

紫外熒光儀,長波365nm,短波254nm。

4.8.3操作步驟

a.在未打開紫外燈開關之前,將樣品放在樣品台上。

b.分別按長波和短波按鈕,觀察樣品的熒光反應。

c.如需觀察磷光性,關閉開關,繼續觀察。

4.9鑽石熱導性

4.9.1方法原理

物體傳導熱的能力為熱導性。鑽石的熱導性為最高,據此設計的鑽石熱導儀成為鑒別鑽石的方法之一。

4.9.2儀器

熱導儀。

4.9.3操作步驟

a.打開熱導儀開關,預熱。

b.將樣品置於樣品台上,根據室溫和樣品大小,調至適當位置。

c.用針頭垂直接觸樣品。

d.鳴響並指向鑽石區,判斷為鑽石。

4.10濾色鏡檢查

4.10.1方法原理

某些顏色相近的樣品具不同光譜特徵,所以在透過特定波長的濾色鏡下呈現某種顏色。如染色的綠色翡翠濾色鏡下常呈紅色,而天然綠色翡翠濾色鏡下無變化。

4.10.2儀器

查爾斯濾色鏡。

4.10.3操作步驟

a.將樣品置於自然光或其他白光下,用反射或透射光均可。

b.光源強度適中,且需靠近樣品。

c.手持濾色鏡靠近眼睛,離樣品約30cm處觀察樣品的顏色。

4.11摩氏硬度

4.11.1方法原理

用被測樣品對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礦物硬度計進行刻劃比較。此方法有微損,不作常規重要鑒定項目。

4.11.2測試標准

礦物硬度計,共分10級: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長石7.石英8.黃玉9.剛玉10.金剛石

4.11.3操作步驟

a.選擇被測樣品的尖銳位置。

b.在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礦物硬度計平面進行刻劃,刻劃硬度的測試由低到高依次進行。

c.觀察硬度計平面有無刻痕,輕擦平面,以防被測樣品的粉末留在硬度計上,使判斷失誤。

d.若硬度計平面有劃痕,則樣品硬度大於硬度計。再依次測試更高一級的硬度計,直至介於兩個硬度級別之間或相當於某一硬度計為止。

4.12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

4.12.1方法原理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是以朗伯—比爾定律為基礎,通過測定樣品在某一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的吸光度,對該物質中的某些成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4.12.2儀器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4.12.3測量條件

溫度:5~40C,且相對穩定。

相對濕度:≤80%。

樣品:潔凈,透光度好。

4.12.4操作步驟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波長范圍:200~1100nm(根據測試樣品而定)。掃描時間、光通量等設置。

c.將樣品固定在樣品台上。

d.開始掃描。

e.圖譜判讀,與標准圖譜對比分析。

4.13紅外光譜分析

4.13.1方法原理

紅外光譜是根據組成物質的離子基團在紅外光范圍內(遠紅外:50~400cm-1,中紅外:400~4000cm-1,近紅外:4000~7500cm-1)的吸收譜帶,對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3.2儀器

a.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儀。

b.光柵紅外光譜分析儀。

4.13.3測量方法

a.粉末制樣法:微損,適用於玉石和未加工的寶石原料。

b.反射紅外光譜:無損,適用較大且具拋光平面的樣品。

c.透射紅外光譜:無損,適用於薄至中等厚度的寶石原料或成品。

d.顯微紅外光譜:微區透射、反射均可測定。

4.13.4測量條件

溫度:5—40℃。

相對濕度:≤80%。

樣品:潔凈,盡可能減少有機物污染及手污。

4.13.5操作步驟(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掃描次數、解析度、掃描范圍等)。

c.背景掃描。

d.樣品測量。

e.圖譜處理、分析、判讀、對比。

4.14無損化學成分分析

4.14.1方法原理

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或電子探針進行化學成分分析。

X射線熒光光譜是通過X射線管發出的初級X射線激發樣品中的原子,產生的熒光X射線通過探測器的測量。根據各種元素特徵X熒光譜線的波長和強度進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電子探針是運用電子束激發樣品的熒光X射線,通過X射線分光光度計測定各種元素所產生的熒光X射線的波長和強度,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4.2儀器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

電子探針分析儀。

4.14.3測量方法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4.14.4操作步驟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時間、解析度、掃描范圍等)。

c.樣品測量。

d.數據處理並計算結果。

⑵ 玉的鑒定方法

這就是看真假這是比較簡單的鑒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貼在臉上,覺的很冰涼,過兩三秒有不涼說明是真的。因為玉石傳熱快散熱也快!如果貼在臉上不涼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鏡要10倍或30倍的來看裡面的晶體,看看有沒有像蜘蛛網的小裂縫,還有就是顏色是不是在裂縫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樣因為晶體比較細膩,顏色比較統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蒼蠅翅,有的像一點點沙星,還有像玻璃碎的一樣、因為翡翠晶體不夠細膩顏色不統一有很多種顏色在同一塊玉上面。
3;就是破壞的鑒定,拿火燒。就是燒黑了、燒焦了、燒黃了、有臭味。黑和黃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來的顏色不一樣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來燒會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
假的就沒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
)
鑒別玉的優劣鑒別玉的優劣,英美珠寶協會有「色、透、勻、形」四個標准。我國則有六條標准,即「色、透、勻、形、敲、照」。
1.色
不論哪一種顏色的玉,玉色一定要鮮明。「白如割脂」,「黃如蒸粟」,「綠如翠羽」,「黑如墨光」,是古人對玉色的絕好概括。有雜色的、發暗的、不屬佳品。在各種顏色中,玉以綠色為佳。紅、紫二色的價值又為綠色的五分之一。含四色的玉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稱為「福祿壽」。
2.透
透明似玻璃者稱翡翠玉,此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者稱為中級玉或普通玉。清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者才稱為翡翠玉,現在翡翠玉泛指透明的玉,以透明而帶綠者居多。
3.勻
指色澤均勻。玉的色澤貴在均勻,如含綠色但色澤不均勻則價值很低。
4.形
愈大愈值錢,愈厚愈值錢。
5.敲
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這些裂紋一般不易觀察到,敲一敲,可由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的存在與否。
6.照
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在燈光下(忌較強燈光)用10倍放大鏡一照,便可一覽無遺。
此外,在購買玉時,還要注意看工藝。玉製品造型講究精巧別致,形象生動,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紋飾古樸典雅。帶顏色的,要因色生巧。淺平雕刻、雖平面如鏡,其景物卻要遠近相宜。鏤空的,要剔透玲瓏,惟妙惟肖。
購買玉器時,切忌在較強的燈光下進行。因為燈光的照射容易使玉失去原色,甚至會掩飾一些瑕疵。所謂「燈下美玉」就是這個道理。

⑶ 工業粉塵都有什麼危害

粉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類物質狀態,比如社會大眾關注的PM2.5,其實也是粉塵范疇內的一種顆粒物,它的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微米。
不過,職業衛生工作者只關注生產性粉塵,也就是工礦企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粉塵。
按粉塵的性質分為:無機粉塵(礦物性粉塵、金屬性粉塵、人工合成的無機粉塵);有機粉塵(動物性粉塵、植物性粉塵、人工合成的有機粉塵);混合性粉塵。
總粉塵指可進人整個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的粉塵。
呼吸性粉塵指可到達肺泡區的粉塵。
石棉也被納入粉塵范疇,是一種具有纖維狀結構的硅酸鹽礦物,分兩大類:蛇紋石類(溫石棉);閃石類,石棉纖維是指直徑<3μm,長度)5μm且長度與直徑比>3:1的纖維。
就粉塵檢測而言,有更加具體的定義。
總粉塵=用總粉塵采樣器,按標准測定方法,從空氣中採集的粉塵。GBZ/ T 192.1-2007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
呼吸性粉塵=用呼吸性粉塵采樣器,按標准測定方法,從空氣中採集的粉塵。GBZ/T192.2-2007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
分散度高、表示小粒徑的粉塵占的比例大,分散度低、表示小粒徑的粉塵占的比例小。常用的粉塵分散度測定方法,用顯微鏡直接觀察測得的投影粒徑計算數量分散度。分散度越高說明粉塵進入肺泡的可能越高,但此指標很少用。GBZ/T 192.3-2007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3部分:粉塵分散度。
粉塵致矽肺病的能力除與能進入肺泡的可能性大小有關外,還與另外一個指標緊密相關,那就是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其檢測方法GBZ/T 192.4-2007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4部分:游離二氧化硅含量。
石棉的檢測方法為GBZ/T 192.5-2007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5部分:石棉纖維濃度。
有關粉塵的接觸限值,可見於GBZ 2.1職業接觸限值 化學性有害因素。由於去年開始,職業衛生標委會開始修訂GBZ 2.1,估計很快頒布,本日誌的討論內容引自徵求意見稿。
大多數粉塵的限值標准有兩種,一種是總粉塵PC-TWA,一種呼吸性粉塵PC-TWA。對這類粉塵,應首先選擇測定呼吸性粉塵的TWA,條件不具備的也可測定總粉塵的TWA。
PC-TWA是評價勞動者接觸水平和工作場所環境衛生狀況的主要指標。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如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定期危害評價、系統接觸評估,或因生產工藝、原材料、設備等發生改變需要對工作環境影響重新進行評價時,尤應著重進行TWA的檢測、評價。
個體檢測是測定TWA比較理想的方法,能較好地反映勞動者個體實際接觸水平和工作場所衛生狀況,是評價化學有害因素職業接觸的主要檢測方法。
定點檢測也是測定TWA的一種方法。定點檢測除反映勞動者個體接觸水平,也適用於評價工作場所環境的衛生狀況。
粉塵尚未制定PC-STEL,一般採用超限倍數2控制其短時間接觸水平的過高波動(漂移)。即使當日TWA實測水平沒有超過PC-TWA值,其短時間接觸水平也不應超過其超限倍數值2。
當實測的粉塵的短時間接觸水平達到其PC-TWA值的2倍時,一個工作日內的這種短時間接觸的總時間不應超過30min。
對於每日接觸時間超過1h但不足8h或每周工作時間不足40h的,以8h或40小時計。
每日接觸時間不足1h的,可根據2倍PC-TWA進行評價。
粉塵的接觸限值有49種,既有總塵又有呼塵標準的有15種:白雲石粉塵、大理石粉塵、滑石粉粉塵、煤塵、凝聚SiO2粉塵、石膏粉塵、石灰石粉塵、石墨粉塵、水泥粉塵、碳化硅粉塵、矽塵、螢石混合型粉塵、雲母粉塵、珍珠岩粉塵。從限值表中看出,如果這個粉塵來源於地球構造(土壤、石塊),先做游離SiO2,如果其含量≥10%,則歸為矽塵。比如穀物、硅藻土、滑石粉、麻塵、煤塵、水泥、稀土等7種粉塵中可能含有土壤,要做游離SiO2檢測,只有當含量<10%,才使用這個本身名稱的粉塵的限值,否則是矽塵。
容易被搞混的是其他粉塵的概念,它指游離SiO2低於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質,而尚未制定容許濃度的粉塵。
很多機構在識別其他粉塵的時候,一開始就寫其他粉塵四個字,並沒說明理由,建設單位與安監部門不知其性質,建議寫清楚來源。
游離SiO2的含量在判別粉塵的性質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如果10%≤free SiO2≤50%,總塵PC-TWA為1,呼塵為0.7;50%<free SiO2≤80%,總塵PC-TWA為0.7,呼塵為0.3; free SiO2>80%,總塵PC-TWA為0.5,呼塵為0.2。其他類型的粉塵大多總塵在2-8之間。由此可見,對矽塵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
在自然界中,游離SiO2分布很廣,在16km以內的地殼內約佔5%,在95%的礦石中均含有數量不等的游離SiO2。石英中的游離二氧化硅達99%,故常以石英塵作為矽塵的代表。
游離二氧化硅按晶體結構分為結晶型、隱晶型和無定型三種。
結晶型游離SiO2的硅氧四面體排列規則,如石英、鱗石英,存在於石英石、花崗岩或夾雜於其他礦物內的硅石。可導致肺癌。
隱晶型游離SiO2的硅氧四面體排列不規則,主要有瑪瑙、火石和石英玻璃。
無定型游離SiO2主要存在於硅藻土、硅膠和蛋白石、石英熔煉產生的二氧化硅蒸汽和在空氣中凝結的氣溶膠中。
但尷尬的是游離SiO2的檢測方法常用的焦磷酸法是一個化學方法,其原理是硅酸鹽及金屬氧化物能溶於加熱到245-250℃的焦磷酸中,游離SiO2幾乎不溶,而實現分離,然後稱量,計算其在粉塵中的百分含量。這個方法有幾個缺點,一是溫度很難控制,二是如果有金屬顆粒物比較大,難以溶解,三是不能區分游離性與非游離性的二氧化硅。盡管如此,因為其方法與所需設備簡單,被廣泛使用。樣品最好使用分子篩篩除掉顆粒較大的顆粒物。
其他方法紅外分光光度法與X線衍射法,也有優缺點,雖然理論上比焦磷酸法准確,很少使用。
粉塵所致疾病比較多,成分不同所致疾病不同。
塵肺病:
1.矽肺
2.煤工塵肺
3.石墨塵肺
4.碳黑塵肺
5.石棉肺
6.滑石塵肺
7.水泥塵肺
8.雲母塵肺
9.陶工塵肺
10.鋁塵肺
11.電焊工塵肺
12.鑄工塵肺
13.根據《塵肺病診斷標准》和《塵肺病理診斷標准》可以診斷的其他塵肺病
其他疾病:
1.棉塵病
2.金屬及其化合物粉塵肺沉著病(錫、鐵、銻、鋇及其化合物等)
3.硬金屬肺病
4.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除此之外,有些粉塵有刺激作用,如工業酶混合塵、聚乙烯粉塵、鋁塵、木粉塵、桑蠶絲塵等。
報告書常見毛病是描述粉塵對健康影響的時候,沒針對性。把教科書上的所有內容一股腦粘貼過來。

此外,還有其他化學物質組成的粉塵,如鉛塵、葯物性粉塵、銻塵等,這些粉塵有的有單獨的限值,如鉛塵、銻,還有絕大部分是沒限值的,比如葯物粉塵。葯物性粉塵是特殊性粉塵,有些葯物是抗癌的腫瘤葯物,其細胞毒性非常強,對這類粉塵要控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密閉化生產,高水平個人防護。其他毒性不強的粉塵或者惰性粉塵,有些職業衛生工作者把它們歸類為其他粉塵看待。
粉塵作業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
6.1游離二氧化硅粉塵
6.1.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1.1.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a)活動性肺結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間質性肺病;
d)伴肺功能損害的疾病。
6.1.1.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難、氣短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1.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1.2.1目標疾病:
a)職業病:矽肺(見GBZ 70);
b)職業禁忌證:同6.1.1.1。
6.1.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心電圖、肺功能;
2)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6.1.2.3健康檢查周期:
a)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2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1年1次;
b)X射線胸片表現為觀察對象者健康檢查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矽肺患者,按6.1.2.3a)執行;
c)矽肺患者原則每年檢查1次,或根據病情隨時檢查。
6.1.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1.3.1目標疾病:職業病:矽肺。
61.3.2檢查內容:同6.l.2.2。
6.1.4離崗後健康檢查(推薦性)
6.1.4.1檢查對象:接觸矽塵工齡5年以上的矽塵作業人員。
6.1.4.2目標疾病:
職業病:矽肺。
6.1.4.3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
6.1.4.4檢查時間:接觸矽塵工齡在10年(含IO年)以下者,隨訪10年,接觸矽塵工齡超過10年者,隨訪21年,隨訪周期原則為每3年1次。若接觸矽塵工齡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塵濃度達到國家衛生標准可以不隨訪。
6.2煤塵
6.2.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2.1.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同上
6.2.1.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難、氣短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2.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2.2.1目標疾病:
a)職業病:煤工塵肺(見GBZ 70);
b)職業禁忌證:同6.2.1.1。
6.2.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心電圖、肺功能;
2)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6.2.2.3健康檢查周期:
a)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3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2年1次;
b)X射線胸片表現為觀察對象者健康檢查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煤工塵肺患者,按6.2.2.3a)執行;
c)煤工塵肺患者每1-2年檢查1次,或根據病情隨時檢查。
6.2.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2.3.1目標疾病:職業病:煤工塵肺。
6.2.3.2檢查內容:同6.2.2.2。
6,2.4離崗後健康檢查(推薦性)
6.2.4.1檢查對象:接觸煤塵5年以上的煤塵作業人員。
6.2.4.2目標疾病:職業病:煤工塵肺。
6.2.4.3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
6.2.4.4檢查時間:接觸煤塵工齡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隨訪10年,接觸煤塵工齡超過20年者,隨訪15年,隨訪周期原則為每5年1次;若接塵工齡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塵濃度達到國家衛生標准可以不隨訪。
6.3石棉粉塵
6.3.1石棉粉塵分類
6.3.2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3.2.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a)活動性肺結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間質性肺病;
d)伴肺功能損害的疾病。
6.3.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難、氣短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2)選檢項目:肺彌散功能。
6.3.3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3.3.1目標疾病:
a)職業病:
1)石棉肺(見GBZ 70);
2)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見GBZ 94)。
職業禁忌證:同6.3.2.1。
檢查內容:
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狀;
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心電圖;
2)選檢項目:側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CT檢查、胸腔穿刺和病理檢查、肺彌散功能、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健康檢查周期:
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2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1年1次;
X射線胸片表現為觀察對象者健康檢查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石棉肺患者,按6.3.3.3a)執行;
石棉肺患者每年檢查1次,或根據病情隨時檢查。
6.3.4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3.4.1目標疾病:
職業病:
a)石棉肺;
b)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6.3.4.2檢查內容:同6.3.2.2。
6.3.5離崗後健康檢查(推薦性)
6.3.5.1檢查對象:石棉作業人員。
6.3.5.2目標疾病:同6.3.4.1。
6.35.3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
2)選檢項目:側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
6.3.5.4檢查時間:接觸石棉粉塵工齡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隨訪10年,接觸石棉粉塵工齡超過10年者,隨訪21年,隨訪周期原則為每3年1次;若接塵工齡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塵濃度達到國家衛生標准可以不隨訪。
6.4其他致塵肺病的無機粉塵
註:根據職業病目錄,系指炭黑粉塵、石墨粉塵、滑石粉塵、雲母粉塵、水泥粉塵、鑄造粉塵、陶瓷粉塵、鋁塵(鋁、鋁礬土、氧化鋁)、電焊煙塵等粉塵。
64.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4.1.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a)活動性肺結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間質性肺病;
d)伴肺功能損害的疾病。
6.4.1.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難、氣短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4.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4.2.1目標疾病:
a)職業病:炭黑塵肺、石墨塵肺、滑石塵肺、雲母塵肺、水泥塵肺、鑄工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見GBZ 70);
b)職業禁忌證:同6.4.1.1。
6.4.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心電圖、肺功能;
2)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6.4.2.3健康檢查周期:
a)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4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2-3年1次;
b)X射線胸片表現為觀察對象者健康檢查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塵肺患者,按6.4.2.3a)執行;
c)塵肺患者每1-2年進行1次醫學檢查,或根據病情隨時檢查。
6.4.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4.3.1目標疾病:職業病:炭黑塵肺、石墨塵肺、滑石塵肺、雲母塵肺、水泥塵肺、鑄工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
6.4.3.2檢查內容:同6.4.2.2。
6.4.4離崗後健康檢查(推薦性)
64.4.1檢查對象:接觸粉塵5年以上的粉塵作業人員。
6.4.4.2目標疾病:炭黑塵肺、石墨塵肺、滑石塵肺、雲母塵肺、水泥塵肺、鑄工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
6.4.4.3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喘息、咯血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後前位X射線高仟伏胸片或數字化攝影胸片(DR胸片)。
6.4.4.4檢查時間:接觸粉塵工齡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隨訪10年,接觸粉塵工齡超過20年者,隨訪15年,隨訪周期原則為每5年1次;若接塵工齡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可以不隨訪。
6.5棉塵(包括亞麻、軟大麻、黃麻粉塵)
6.5.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5.1.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a)活動性肺結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伴肺功能損害的疾病。
6.5.1.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發熱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胸部X射線攝片、肺功能。
6.5.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5.2.1目標疾病:
a)職業病:棉塵病(見GBZ 56);
b)職業禁忌證:同6.5.1.l。
6.5.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發熱等症狀;
b)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肺功能;
2)選檢項目:胸部X射線攝片。
6.5.2.3健康檢查周期:
a)勞動者在開始工作的第6-12個月之間應進行1次健康檢查;
b)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4-5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2~3年1次;
c)棉塵病觀察對象醫學觀察時間為半年,觀察期滿仍不能診斷為棉塵病者,按6.5.2.3b)執行。
6.5.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5.3.1目標疾病:
職業病:棉塵病。
6.5.3.2檢查內容:同6.5.2.2。
6.6有機粉塵
註:如動物性粉塵(動物蛋白、皮毛、排泄物)、植物性粉塵(燕麥、穀物、木材、紙漿、咖啡、煙草粉塵等)、生物因素如黴菌屬類、黴菌孢子、嗜熱放線桿菌、枯草桿菌等形成的氣溶膠。
6.6.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6.6.1.1目標疾病:
職業禁忌證:
a)致喘物過敏和支氣管哮喘;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間質性肺病;
d)伴肺功能損害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6.6.1.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花粉、葯物等過敏史、哮喘病史、吸煙史、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及有無喘息、氣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噴嚏、流涕等症狀;
b)體格檢查:
1)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2)鼻科常規檢查:重點檢查有無過敏性鼻炎;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血清ALT、血嗜酸細胞計數、肺功能、胸部X射線攝片; 2)選檢項目:有過敏史或可疑有過敏體質的受檢者可做非特異性氣管激發試驗(氣道高反應性激發試驗)。
6.6.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6.6.2.1目標疾病:
a)職業病:
1)職業性哮喘(見GBZ 57);
2)職業性急性變應性肺泡炎(見GBZ 60);
b)職業禁忌證:伴肺功能損害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6.6.2.2檢查內容:
a)症狀詢問:重點詢問有無反復抗原接觸史,發熱、無力、咳嗽、胸悶、氣短、進行性呼吸困難,體重下降等症狀;
b)體格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注意肺病濕性羅音的部位和持續性)、心血管系統;
c)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1)必檢項目:心電圖、肺功能、胸部X射線攝片;
2)選檢項目:肺彌散功能、血氣分析。
6.6.2.3健康檢查周期:
a)勞動者在開始工作的第6-12個月之間應進行1次健康檢查;
b)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I級,4-5年1次;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Ⅱ級及以上,2-3年1次。
6.6.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6.6.3.1目標疾病:
職業病:
a)職業性哮喘;
b)職業性急性變應性肺泡炎。
6.6.3.2檢查內容:同6.6.2.2。

閱讀全文

與螢石ct6c重安裝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口服甲潑尼龍治療間質性肺炎方法 瀏覽:300
男生洗頭脫發治療方法 瀏覽:191
圓周不均布4孔位置度檢測方法 瀏覽:740
螢石ct6c重安裝方法 瀏覽:161
不屬於相關法的心理學研究方法 瀏覽:655
水殺菌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 瀏覽:854
砂鍋熬粥不糊鍋解決方法 瀏覽:913
花種植方法圖解 瀏覽:149
高粱米面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09
如何增加音樂的方法 瀏覽:499
潔爾陰泡騰片使用方法 瀏覽:787
寶馬x1全車不通電解決方法 瀏覽:721
補水噴霧器使用方法 瀏覽:888
去掉手機垃圾的方法小妙招 瀏覽:38
暖風爐安裝方法 瀏覽:489
春風帶我去散步教學方法設計 瀏覽:522
蒙牛奶粉鑒別方法 瀏覽:825
臉部青春痘治療方法 瀏覽:676
大眾前攝像頭安裝方法 瀏覽:220
房間快速除味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