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鐵路道岔用支距尺測量支距的方法(圖示)
附帶曲線直股支距法整正時,支距點的間距按5m進行設置,支距值可根據道岔型號進行查表,查表的數據是按線間距5m計算的。現場操作中一般線路股道間距不會是整5m,需進行修正。
❷ 切線支距法的測設方法
其測設步驟如下:
1)根據曲線樁的計算資料pi(xi,yi)從ZY(YZ)點開始用鋼尺或皮尺沿切線方向量取Pi點的橫坐標xi得垂足Ni;
2)在垂足點Ni用方向架(或經緯儀)定出切線的垂線方向,沿此方向量出縱坐標yi,即可定出曲線上pi點位置。
3)校核方法:丈量所定各樁點間的弦長來進行校核,如果不符或超限,應查明原因。
❸ 求護錐個支距公式
x2+(y-R)2=R2。
把半徑R的圓放入直角坐標系中,軸為其切線,y軸過圓心。則圓R表達式為:x2+(y-R)2=R2設圓上有一點A(xa,ya),ya為其支距,代入展開得:xa +ya -2yaR+R2 R2其中品數值很微小,在本計算中可以忽略。
切線支距法坐標 切線支距法測設圓曲線測設數據計算表曲線樁號(m)說明: 1、 先根據ZY至QZ及QZ至YZ點間中樁的個數在表格之間內插出行數。
❹ 求教道岔後支距怎麼量
附帶曲線直股支距法整正時,支距點的間距按5m進行設置,支距值可根據道岔型號進行查表,查表的數據是按線間距5m計算的。現場操作中一般線路股道間距不會是整5m,需進行修正。查表時,曲線始點至轍叉理論尖橫距A可查出,但轍叉理論尖不易確定,一般以叉跟為起點進行放線,用A-轍叉跟距的數值便可確定出ZY點的支距位置,再根據查出的曲線始點至終點的橫距x,便可定出YZ點的支距位置。垂直直股按修正的支距值量出附帶曲線各點的具體位置,進行撥順即可。
❺ 工程測量用到的公式
上面的朋友,你的提問范圍有點太廣,范圍不能作為一提問了?我只能對你進行如下回答:
1、路橋工程施工有關工程量的計算公式,可參閱交通部頒布《路橋工程師計算手冊》附錄中很清晰;
2、建築工程施工有關工程量的計算,可參閱相關建築手冊
3、測量中,各種儀器常用計算,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廣啊,呵呵,所有的儀器(GPS)除外,全站儀,水準儀,都是統一的測量理論計算,對公路工程放樣,直線也好,圓曲線也好,緩和曲線也好,這些坐標計算公式大致如下
直線:X=X0+COSα*L (X為基準點坐標X,α坐標方位角,L為與計算點間的直線距離)
Y=Y0+SINα*L (X為基準點坐標Y,α坐標方位角,L為與計算點間的直線距離)
圓曲線:X=X0+COSα*L (X為圓心點坐標X,α坐標方位角,L為與計算點間的直線距離)
Y=Y0+SINα*L (X為圓心點坐標Y,α坐標方位角,L為與計算點間的直線距離)
偏角計算公式β=90*L/π*R
緩和曲線:切線支距法計算公式:《見公路工程測量手冊》
❻ 什麼支距什麼是斜支距十萬火急!
切線支距法是以曲線的起點或終點為坐標原點,原點至交點的切線方向為X軸,坐標原點至圓心的半徑為Y 軸,曲線上任一點P即可用坐標值X和Y來設置的一種計算方法。
❼ 鐵路道岔支距計算公式是什麼
支距計算公式:
❽ 切線支距法的基本原理
切線支距法是以曲線的起點或終點為坐標原點,原點至交點的切線方向為X軸,坐標原點至圓心的半徑為Y 軸。曲線上任一點p即可用坐標值x和y來設置。
一、切線支距的計算
x=R sinφ
y=R(1-cosφ)
φ=l/R×(1800/π)
二、切線支距法的測設方法
其測設步驟如下:
1)根據曲線樁的計算資料pi(xi,yi)從ZY(YZ)點開始用鋼尺或皮尺沿切線方向量取Pi點的橫坐標xi得垂足Ni。
2)在垂足點Ni用方向架(或經緯儀)定出切線的垂線方向,沿此方向量出縱坐標yi,即可定出曲線上pi點位置。
3)校核方法:丈量所定各樁點間的弦長來進行校核,如果不符或超限,應查明原因。
切線支距法簡單,各曲線點相互獨立,無測量誤差累積。但由於安置儀器次數多,速度較慢,同時檢核條件較少,故一般適用於半徑較大、y值較小的平坦地區曲線測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