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種蒜頭的方法 和步驟
第一步驟、如何挑選大蒜種子
1.在地里挑選大蒜種子,一般要選擇根系大的,蒜瓣飽滿,尤其是個頭大的大蒜最好,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就要挑選普通個頭大蒜,為確保出苗後長勢都比較均勻。
需要注意的是收獲的時候,盡量的把根系留著,為了後來晾乾大蒜根系營養縮回蒜種上,也防止傷害了蒜種的根部。涼干蒜時,盡量不要烈日炎炎下暴曬,防止傷到了蒜種。
2、集市上挑選大蒜種子
這個問題不一樣,集市上的蒜種都是大小不一,良莠不齊,有時品種不一。這時就需要注意了,大蒜種類根據蒜皮的顏色來分為紅蒜、紫蒜、白蒜,還有一種是獨頭蒜,就是一頭蒜是一瓣蒜,特別的辣。
在挑選大蒜種子時,盡量的挑選一種大蒜種子,這樣容易便於管理。也是可以挑選幾類大蒜,種植時要注意分開種。挑選大蒜種子時一定不要有腐爛的、發芽的、生根的、枯萎的,要要挑選沒有損傷的蒜頭,別挑選蒜瓣種子。
第二步驟、大蒜育苗
南方種植大蒜一般都是在九月份中旬就開始育苗的,育苗時選擇種子要健壯、潔白的硬實蒜瓣進行種植,種植前要將種子的蒜盤及外皮除去,然後種入澆透水的土中,深度3~4厘米左右,間距約在5~10厘米左右,保持土壤的濕潤,大概1周內就會發芽。注意各個蒜瓣的背面應朝向同一個方向,這樣發芽後葉片生長方向基本都是一致的。苗高一般在5厘米的時候,可追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機肥(農家肥),以氮肥為主。
第三步驟、大蒜田間管理
①莖葉在生長期一般盆土的表面略干後再進行澆水,避免浸澇而導致腐爛。若要採收蒜薹和蒜頭,則從開始抽薹時起應適當增加澆水量以保持土壤的濕潤,收獲前再控制澆水。
②一般每採收1次葉片要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比如農家肥人畜糞便)。待莖葉老化而不適合食用的時候就可以拔除了。若要採收蒜薹和蒜頭則需要繼續的正常管理,每1~2周就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注意增加磷鉀肥。
第四步驟、大蒜的採收
植株高約在20厘米的時候可採收蒜葉,一般將較小的植株留下來繼續生長,將較大的植株拔出;還可以在晴天用刀將植株割下,留下地面上約3~5厘米的部分,切口晾乾後再正常管理。採收蒜頭的,待植株葉片大部分自然的乾枯、假莖變軟時再將蒜頭挖出,在涼爽通風處晾乾以便於保存。
Ⅱ 種蒜的詳細過程
1)生育過程:大蒜田間栽培是用種蒜,屬無性繁殖。一般可將大蒜的生長過程劃分為萌芽期、幼苗期、鱗芽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長期、鱗莖膨大期及休眠等6個時期。
大蒜生育過程長短,因播種期不同有很大差異。春播大蒜生育期短,90~100天,而秋播大蒜生育期長達220~240天。大蒜的萌芽期從解除休眠下地播種至初生葉展開,一般約需10~15天。幼苗期由初生葉展開到生長至不再分化葉片為止,秋播大蒜為5~6個月,春播蒜僅25天左右。花芽及鱗芽分化期是由花芽、鱗芽分化開始到分化結束,生產上稱為「分瓣期」,一般需10~15天。蒜苔伸長期是指蒜苔開始伸長致蒜苔甩尾採收的一段時間,此期是鱗芽的膨大前期,持續時間約30天。鱗芽膨大期是從鱗芽分化結束至鱗莖(蒜頭)收獲,此期持續需50~65天,其中前30天與蒜苔伸長期相重疊。大蒜鱗莖成熟,即蒜頭採收後即進入休眠期,一般約需60天左右。休眠期的長短與品種有關,一般早熟品種的休眠期約65~75天,而晚熟品種休眠期僅35~45天。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大蒜在不同的生育過程中,對所需外界環境條件各不相同。
①溫度
大蒜喜好冷涼的環境條件,其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蒜瓣萌芽的最低溫度為3~5℃,12℃以上發芽迅速加快,20℃左右為發芽最適溫度。幼苗生長的適溫為14~20℃,幼苗具有4~5葉時,能耐~16℃以上的低溫,蒜苔伸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5~20℃,鱗莖膨大期適溫為20~25℃,如果溫度過高,鱗莖停止生長,轉入休眠狀態。
大蒜也屬綠體春化型。一般蒜萌動到幼苗期,如遇0~4℃的低溫,經過30~40天即通過春化階段。
②光照
大蒜為長日照植物,在12小時以上的日照和15~20℃的溫度下,莖盤上的頂芽即轉向花芽分化迅速抽苔。
蒜苔的發育,除受溫度、光照影響外,還與營養條件有關。如種瓣太小,土壤瘠薄,播種過晚,密度過大,肥水不足等,都有可能形成無苔蒜或獨頭蒜。另外大蒜頭的形成要求長日照。一般品種在短日照下,只分化新葉而不能形成鱗莖。但亦有早熟的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太嚴格。
③水分
大蒜葉片屬耐旱生態型,但根系入土淺,吸收水分能力弱,所以在營養生長前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過干。特別是在花莖伸長和鱗莖膨大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過干。特別是在花莖伸長和鱗莖膨大期,需要較多的水分,要求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到鱗莖發育後期,應控制澆水,降低土壤濕度,以促進鱗莖成熟和提高耐藏性,以免因高濕、高溫、缺氧引起爛脖(假莖基部)散瓣,蒜皮變黑,從而降低品質。
④土壤營養
大蒜對土壤種類要求不嚴格,但根系弱小,以富含腐殖質而肥沃的壤土最好。疏鬆通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土壤,適於鱗莖生長發育,使蒜頭大而整齊,品質好、產量高。砂質土栽培大蒜辣味濃,質地松,不耐貯藏。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6~7,過酸根端變粗,停止延長生長,過鹼則種瓣易爛,小頭和獨瓣蒜增多,降低產量。
大蒜喜氮、磷、鉀全效性有機肥料。增施腐殖肥料,可提高大蒜產量。一般每667m2施肥量,氮8.6kg,磷7.4kg,鉀8.6kg。幼苗初期,主要*種瓣內貯藏的養分,對土壤中的三要素吸收量很少。
到了花期伸長期和鱗莖膨大中期,根莖葉生長繁茂,同化和吸收機能進入盛期,總的吸收量逐漸達到最高值。到鱗莖膨大後期,植株趨向成熟,莖葉逐漸乾枯,根系老化,對土壤營養吸收能力則相對減弱。在鱗莖膨大期應適量追施氮肥,過多則易導致鱗莖散裂。如果土壤中含硫較多,可以增加鱗莖中硫化丙烯的含量,辣味增強。
3.主要栽培技術
(1)播種期
適時播種是獲得蒜苔和蒜頭雙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季節的確定,要根據大蒜不同的品種,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
我國出口大蒜產區均為秋播。秋季播種大蒜,幼苗有較長的生長期。與春播大蒜相比,蒜頭和蒜苔產量都較高。因此,凡是幼苗能露地安全越冬的地區和品種,都應進行秋播。在秋播地區,適宜播種的日均溫度為20~22℃。越冬前幼苗長出3葉以上,一般5~6片真葉為宜。一般華北地區的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南方地區在9月上中旬播種,東北、西北、高寒地區可行春播。秋播不可過早,否則植株易衰老,蒜頭開始肥大後不久,植株枯黃,產量下降:亦不可過遲,否則蒜苗生長期短,影響蒜頭產量。春播大蒜應盡量提早,只要土壤表層解凍,可以操作,即應播種。
(2)土壤選擇與栽培制度
①土壤選擇
大蒜雖然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除了鹽鹼沙荒地外,都能生長。但是由於大蒜根系淺,吸收能力弱,因此,對土壤也有一定要求,才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大蒜適宜種植的土壤是有機質含量富足、肥沃而質地疏鬆的沙質壤土。沙土保肥保水力弱,生產的蒜頭小,但辣味強。粘重土壤生長的蒜頭小而成尖型。由於大蒜對土壤水分要求較嚴格,既怕土壤乾旱又怕水澇漬害,因此,選擇的地塊要具備灌溉和排水的條件。
②栽培制度
大蒜忌連作,也忌與其他蔥屬植物重茬。否則,根系發育不良,易爛根,引起植株生長勢衰弱,或者幼苗出土後,葉逐漸乾枯,或易患病害,降低產量和品質。大蒜對前茬作物的選擇不太嚴格。秋播大蒜,以豆類、瓜類、茄果類、馬鈴薯、玉米和水稻等茬口較好。大蒜的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殘留肥較多,而且根系分泌有殺菌素,可以防止後作的各種病害,是後作的良好前茬。
大蒜頭除了作蔬菜之外,也是一種良葯。一瓣大蒜放在口中一嚼,就能消滅口腔中的病菌。大蒜還可以防治病蟲害,將大蒜頭搗爛加水,將這些水液噴灑在棉花上可以殺死棉蚜,而且效果很好。
原來,在大蒜頭中含有一種植物抑菌劑——大蒜素,它殺菌的能力幾乎是青黴素的100倍!那些害人的葡萄珠菌、鏈球菌、傷寒、痢疾桿菌遇到1/80000的大蒜素就再也施展不出它的魔力。把大蒜搗爛,榨出汁水來,只消三分鍾,就能把培養的細菌全部消滅。
另外,大蒜還能降低膽固醉,保持冠狀動脈的暢通,抵禦癌症。
現代研究證實大蒜的醫療活性成分主要是:含硫有機化合物、活性酶、硒化合物、肽類。其中含硫有機化合物在活性酶的作用下代謝產生的大蒜辣素是大蒜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分。了解大蒜的葯用成分和大蒜葯效成分的生成過程對於我們食用大蒜和選用天然大蒜制劑是非常有用的。
新鮮大蒜本身是不含大蒜辣素的,但大蒜的細胞質里含有一種名為蒜氨酸的含硫有機化合物,細胞壁里含有一種蒜酶,當新鮮大蒜細胞破裂後,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產生大蒜辣素、阿霍烯等一系列含硫代謝產物。其中大蒜辣素就是產生蒜辣味的成分,有較強的辛辣刺激味。科學研究證實:大蒜辣素有很強的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抗凝血、抑制腫瘤細胞、降血糖、保肝、防癌的作用。
科學研究還證實:大蒜是一種富含硒的食物,大蒜里的含硒化合物可以用於防癌、抗癌;大蒜里還含有多種活性酶,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特異性催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歧化分解,具有抗衰老的功能。大蒜中還含有多種肽類物質,是一類抗腫瘤的活性成分。
通過這些大量的研究,大蒜神秘的防病治病的功效機理,就這樣逐漸被揭示。
人們喜愛大蒜和天然大蒜制劑的熱潮席捲全球。在英國大蒜制劑每年的銷售量在一億片左右;美國每年消費價值一億美元以上的大蒜制劑;在德國葯物銷售量最大的就是大蒜制劑。據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網站上公布的信息,1998-1999年大蒜制劑在全美保健葯品銷售榜上排列在人參、銀杏葉制劑等10個品種中的第一位。
19世紀巴期德首先發現大蒜的抗菌活性。我國學者50年代開始,研究證實大蒜對多種致病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大腸矸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因此,大蒜被譽為天然廣譜植物抗菌葯。即使現在有了青、鏈、氯、金黴素等各種作用強大的抗菌素。但是大蒜不產生抗葯性、與黃連素或磺胺類葯物無交叉感染,因此仍有其獨特地臨床應用價值。
大蒜的抗真菌作用更為突出和重要,幾乎無任何毒副作用。新疆葯品檢驗所研究證實:凍干蒜粉片對白色念珠菌有肯定的抑製作用,對新型隱球菌的最小殺菌濃度優於制黴菌素;對新型隱球菌感染皮膚有明顯治療作用。北京-患白血病兒童合並黴菌性肺炎。當使用其它葯物均無效時,凍干蒜片不僅治癒黴菌感染,其體質和血液病都有好轉。上海-老年糖尿病人腳趾黴菌感染,使用多種葯物經年不愈,向新疆醫保公司索要凍干蒜片口服痊癒。
陸軍155醫院採用大蒜素治療白血病合並口腔炎取得良好的療效。
大蒜制劑的抗病毒作用也十分重要。1:25大蒜稀釋液能完全抑制巨細胞病毒(Ad 169毒株)生長,並且對正常細胞的生長無明顯影響;0.015mg/ml大蒜烯可殺滅皰疹單病毒。實驗顯示:大蒜成份抗病毒作用的順序分別為大蒜?gt;大蒜辣素>烯丙基甲基硫代亞磺酸酯。凍干蒜粉片在腸內可完全釋放出這些成分。
Ⅲ 種植大蒜的步驟和方法
首先把大蒜泡濕,再把大蒜掰成一瓣一瓣的。
種蒜的土要松軟,把大蒜整齊的一排一排尖朝上插入土裡,每個蒜間距約10公分左右。
種入蒜的每排土要比兩邊土層低一些,這樣有利於儲存水。
Ⅳ 如何讓農田種大蒜
大蒜應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播種期8月到9月中旬,作青蒜栽培的應提早到8月中旬前播種,作蒜頭和蒜苔栽培的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播種。播種前應施足基肥,一般畝施腐熟豬、羊、鴨糞等農家肥2000千克以上,過磷酸鈣30千克,硫酸鉀5千克,酸性土壤還應增施生石灰50~70千克,以調節土壤酸鹼度。翻耕後耙細做畦,畦寬1.4米(連溝)。播種前用50%撲草凈粉劑100克沖水噴灑畦面防除雜草。
大蒜田間栽培是用種蒜,屬無性繁殖。一般可將大蒜的生長過程劃分為萌芽期、幼苗期、鱗芽花芽分化期、蒜苔伸長期、鱗莖膨大期及休眠等6個時期。
大蒜喜好冷涼的環境條件,其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蒜瓣萌芽的最低溫度為3~5℃,12℃以上發芽迅速加快,20℃左右為發芽最適溫度。幼苗生長的適溫為14~20℃,幼苗具有4~5葉時,能耐~16℃以上的低溫,蒜苔伸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5~20℃,鱗莖膨大期適溫為20~25℃,如果溫度過高,鱗莖停止生長,轉入休眠狀態。因為大蒜愛冷,所以要在進入10月才可以種。
適時播種是獲得蒜苔和蒜頭雙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季節的確定,要根據大蒜不同的品種,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
Ⅳ 種大蒜的過程圖片 步驟
大蒜,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有的花友喜歡在家種植大蒜,這不僅可以賞葉還可以吃蒜苗。那麼盆栽大蒜的種植是怎樣的呢
盆栽大蒜的種植:
其實種植過程非常簡單,只需要簡單幾步,就可以完成盆栽大蒜。我們需要准備的材料有健康的大蒜若干瓣、花盆一個,土壤。
1、將花盆裡裝70{bf}的土,不要太滿,因為後面我們還需要種大蒜,流出大概蒜瓣的高度 1厘米就可以了(參考步驟2的圖)。
2、將大蒜掰開,把蒜瓣芽點朝上,整齊的排列齊。
3、在大蒜上覆蓋厚度約1厘米的土壤。有花友會問,需要用什麼土,對於土,沒有過高的要求,不管是園土,還是泥炭土,還是營養土都可以的,當然肥沃的土壤可以讓蒜苗長勢更強壯。
4、澆透水,放在陰涼處等待發芽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簡單,發芽後,可以放在光照好的地方養護,日常管理也非常簡單,幹了澆水,就可以了。
最後說一下吃蒜苗,花友就可以割掉蒜苗吃了,底部留1厘米左右就可以了,蒜苗還會繼續長出來的。
Ⅵ 種大蒜的方法和步驟
種大蒜的方法和步驟是:
一、選種
選擇根系發達且蒜瓣飽滿的種子,蒜的個頭越大越好,種植面積較大的話,則要選擇普通個頭的蒜,這樣在出苗後長勢會更加勻稱。種子若是有發芽的、枯萎的,那就要直接去掉,要選擇飽滿、無損傷的蒜頭。
二、整地
大蒜生長對於土壤要求不高,但為了產量更高,最好是在疏鬆、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里種植。種植前深耕土地,深耕20-25cm左右就行,土地中不能有石塊、枯枝等雜物。整地後作畦,長度在1m左右,寬度可在4m,不過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三、種植
使用個頭大且色澤好的蒜頭,人工進行扒皮和掰瓣,把蒜頭的托盤和莖盤去掉,使用飽滿的種子,先晾曬一到兩天,這樣能夠提高發芽率。把種子放到澆透水的土中,深度差不多3-4cm就行,間距要適合,大概在5-10cm之間。
種植時蒜瓣的背面方向要相同,這樣到了後期葉片生長的方向也是相同的。播種後覆蓋上1cm厚的土壤,不要讓強光照射。
四、養護
當蒜苗生長到5cm的時候,可以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此時施肥以氮肥為主。在蒜苗生長期間,發現土壤乾燥後就要進行澆水,它生長需要水分的維持,但也不能大量的澆水,不然會出現水澇腐爛的情況。另外,還要做好除草工作,及時除草可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而且還能預防雜草和蒜苗爭搶養分。
Ⅶ 玉米地能套種小根蒜嗎
玉米地一般不套種小根蒜,有馬鈴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術是一種科學的間作套種模式,採用這種種植模式,馬鈴薯畝產一般在2500千克左右,間作的玉米一般畝產能達到600千克以上,大白菜的畝產也達到了6000千克以上。
一、間作套種時間及模式
每年4月20日進行玉米育苗,5月15日移栽,7月末收獲;4月末種植馬鈴薯,7月10日前收獲完;7月15日之前在馬鈴薯地種秋白菜,同時在粘玉米地每兩株玉米的中間點播白菜,也可以等粘玉米和秸稈收獲後,進行大白菜移栽(馬鈴薯地可多留一些健壯的白菜苗),10月1日之後收獲大白菜。馬鈴薯和粘玉米要覆膜,採用90厘米大壟雙行技術進行栽培。兩行玉米間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兩行馬鈴薯間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
二、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1. 育苗
(1)品種選擇:墾粘一號。
(2)種子處理:在播種前10~15天,選擇晴天,把種子攤在乾燥向陽的地上或席上,連續曬2天,可以提高出苗率並能將出苗時間提前。種子包衣或拌種,可選用35%的多克福種衣劑,按葯種比1︰70進行種子包衣。
(3)育苗方法:一般在4月18~20日育苗。床土配製,通常用三分之一腐熟細碎的優質農家肥和三分之二的園田土(大豆、雜豆及蔬菜茬土都可以,忌在有長期殘留農葯的地塊取土)混拌均勻即可。將配製好的營養土裝入營養缽(12厘米×12厘米),澆透水,然後每個營養缽播1~2粒芽籽,覆土2厘米,上蓋薄膜防止跑墒,加快出苗速度。
2. 移栽
(1)精細整地:在前一年秋季進行秋翻,耕翻深度22~25厘米,第二年春節進行耙耮,按種植要求的壟距進行起壟鎮壓,然後覆膜。
(2)適時移栽:要在氣溫穩定大於10℃以上,處在「冷尾暖頭」的天氣時進行移栽。此時,苗齡20天左右,幼苗3~4葉,第一層次生根已經形成。鐵力市當地一般在5月15日左右。
(3)平衡施肥:有機肥和無機肥要配合使用,有條件的農戶最好每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酵素有機肥200公斤或每畝施含量在40%以上的玉米專用肥22~25公斤做基肥,盡量少使用化肥,這樣對產量、土壤、環境、食品安全都是有利的。另外,在拔節期每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
(4)移栽:用小四輪拉一個拖斗,鬥上放水桶,斗前下方安放兩個開溝器,放水管的頭安在開溝器的後面,隨開溝隨灌水,然後將玉米苗放在溝內覆土,每畝保苗4500株左右。
3. 田間管理
(1)玉米螟防治
①赤眼蜂防治:於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間放蜂1次或2次,每公頃放蜂22.5萬頭。
②BT乳劑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心葉末期(5%抽雄)用每畝150~200克的BT乳劑製成顆粒劑,撒放或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
(2)中耕管理:由於覆膜雜草較少,不用鏟蹚,但壟溝和苗眼的草要及時除掉。
(3)去除分櫱:分櫱與主莖爭奪養分和水分,影響產量,要及時去掉分櫱,以利於主莖生長。
4. 收獲
粘玉米在乳熟末期粘而香,品質佳,適口性好,是最佳採收期。
三、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
1. 品種選擇:早大白或紅土豆。
2. 種薯處理:在播種前20~30天將種薯散放在室內平鋪2~3層,見散射光,經常翻動待芽變綠或紫,當長至0.5~1厘米時,准備播種,種植前2~3天切塊,每塊至少留有一個健壯芽。
3. 精細整地:於前一年秋季進行秋翻,耕翻深度22~25厘米,在第二年春節進行耙耮,之後起壟覆膜。
4. 適時播種:播種時期要視當時土壤溫度情況而定,在10厘米的土層,溫度達到8~10℃即可播種,鐵力市當地大約在5月1日左右播種,然後進行覆膜。
5. 合理施肥:施肥種類以農家肥為主,以化肥為補充。施肥方法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為原則。農家肥最好用腐熟的豬、牛、馬糞,每畝5000公斤。化肥可根據茬口、地力等情況適當調整,每畝施尿素7~8公斤、二胺7~8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追肥中有機肥以人糞尿為主,化肥以氮肥為主。
6. 中耕除草:馬鈴薯出苗後及時劃膜,以免苗被烤傷,同時除掉壟溝和苗眼處雜草。
7. 及時灌水:苗期和現蕾期如果乾旱,要及時灌水。
8. 病蟲害防治:晚疫病用克露、殺毒礬、金雷等殺菌劑防治。蚜蟲用溴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蟲用辛硫磷乳油防治。
9. 割秧晾曬:莖葉變黃轉枯時,進行割秧促進後熟,晾曬幾日後即可收獲。
四、秋白菜栽培技術要點
1. 品種選擇:龍白7號或紅心白菜。
2. 及時整地:馬鈴薯收獲後就要及時整地起壟,地面要平整,以利於白菜播種、灌溉及田間管理。
3. 合理施肥:大白菜生長迅速,必須適時大量施肥,為其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這是生產的基礎。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兩種。基肥是基礎肥,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疏鬆和通氣等性能;追肥起補充肥效的作用。
(1)基肥:基肥以腐熟的人糞、禽糞和廄肥、堆肥等混合肥料最好,在每畝施肥2000公斤以上的地塊上,用全面鋪肥揚肥法,在整地前均勻揚開,然後整地起壟;在每畝施肥不足2000公斤的地塊上,結合整地破壟夾肥,把糞濾在壟溝里,然後合上壟。
(2)追肥:定苗以後至蓮座期前,要進行第一次追肥,追肥量每畝用尿素10公斤,在壟幫距根6~8厘米處刨垵施入,然後覆土。如果土壤乾旱,要灌一次小水。蓮座期結束至進入結球前期,為能結成大而堅實的葉,要追第二次肥,每畝用尿素3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方法同第一次追肥,應結合灌水進行施肥。
Ⅷ 大蒜的種植方法
大蒜的種植方法如下:
1、選地整地
大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較豐,選擇地勢平坦的地塊種植。種植前先要對地塊進行整地,先將土壤進行深耕20-25cm,再細耕將土塊耙細、耙平,無明顯的石塊或土塊,再做畦。
2、選種
選擇個頭較大、色澤較好的蒜頭,採用人工扒皮掰瓣,去除蒜頭的托盤和莖盤,對蒜瓣進行分級,選擇粒大、外表純白、無損傷、無光皮的蒜瓣做種。
3、播種
播時間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左右。播種前要曬蒜瓣1~2d。要在畦面開溝播種,溝深4-5cm,株行距20×16cm,每溝播種1-2粒種子,播種後蓋上一層1cm後的薄土,再澆水使土壤濕潤。
4、田間管理
大蒜時需水量較大的作物,整個生育期要澆水四次;大蒜施肥的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配方施少量的化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另外還要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避免雜草搶占養分,還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8)玉米地種蒜的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大蒜生長習性:
1、溫度: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4-5葉期耐寒能力最強,時最適宜的越冬苗嶺。
2、光照: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無論是南北方還是不同的蒜種都得保證日照時數在這個范圍之內,蒜頭才能生長膨大。
3、水分:喜濕怕旱。但給大蒜澆水在量上和時間上要控制好不然會產生蒜蛆或者土嚷過黏腐爛等問題。
4、土壤和營養: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大蒜對土壤肥力要求不是特別高但是施肥得施對時期,因為大蒜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不同有的時期是不需要養分的。
Ⅸ 大蒜種植方法過程
大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料。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那麼大蒜怎麼種植才好呢?又如何挑選大蒜的種子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種植大蒜方法和步驟及大蒜種植技術要點吧.
u=3249789539,793986062&fm=173&app=49&f=JPEG.jpg
第一步驟、如何挑選大蒜種子
1.在地里挑選大蒜種子
一般要選擇根系大的,蒜瓣飽滿,尤其是個頭大的大蒜最好,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就要挑選普通個頭大蒜,為確保出苗後長勢都比較均勻。
需要注意的是收獲的時候,盡量的把根系留著,為了後來晾乾大蒜根系營養縮回蒜種上,也防止傷害了蒜種的根部。涼干蒜時,盡量不要烈日炎炎下暴曬,防止傷到了蒜種。
2.集市上挑選大蒜種子
這個問題不一樣,集市上的蒜種都是大小不一,良莠不齊,有時品種不一。這時就需要注意了,大蒜種類根據蒜皮的顏色來分為紅蒜、紫蒜、白蒜,還有一種是獨頭蒜,就是一頭蒜是一瓣蒜,特別的辣。
在挑選大蒜種子時,盡量的挑選一種大蒜種子,這樣容易便於管理。也是可以挑選幾類大蒜,種植時要注意分開種。挑選大蒜種子時一定不要有腐爛的、發芽的、生根的、枯萎的,要要挑選沒有損傷的蒜頭,別挑選蒜瓣種子。
第二步驟、大蒜育苗
南方種植大蒜一般都是在九月份中旬就開始育苗的,育苗時選擇種子要健壯、潔白的硬實蒜瓣進行種植,種植前要將種子的蒜盤及外皮除去,然後種入澆透水的土中,深度3~4厘米左右,間距約在5~10厘米左右,保持土壤的濕潤,大概1周內就會發芽。注意各個蒜瓣的背面應朝向同一個方向,這樣發芽後葉片生長方向基本都是一致的。苗高一般在5厘米的時候,可追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機肥(農家肥),以氮肥為主。
第三步驟、大蒜田間管理
1.莖葉在生長期一般盆土的表面略干後再進行澆水,避免浸澇而導致腐爛。
若要採收蒜薹和蒜頭,則從開始抽薹時起應適當增加澆水量以保持土壤的濕潤,收獲前再控制澆水。
2.一般每採收1次葉片要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比如農家肥人畜糞便)。
待莖葉老化而不適合食用的時候就可以拔除了。若要採收蒜薹和蒜頭則需要繼續的正常管理,每1~2周就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注意增加磷鉀肥。
第四步驟、大蒜的採收
植株高約在20厘米的時候可採收蒜葉,一般將較小的植株留下來繼續生長,將較大的植株拔出;還可以在晴天用刀將植株割下,留下地面上約3~5厘米的部分,切口晾乾後再正常管理。採收蒜頭的,待植株葉片大部分自然的乾枯、假莖變軟時再將蒜頭挖出,在涼爽通風處晾乾以便於保存。
大蒜的生長習性
1、溫度:
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在4-5片葉子時期耐寒能力是比較強的,這時適宜的越冬苗嶺。
2、光照:
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
3、水分:
喜濕怕旱
4、土壤和營養: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
以上對於大蒜的方法和步驟及大蒜種植技術要點,都是常年的在農村每年種植,得出的一點經驗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