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T如何診斷脾大
CT橫斷面上脾周肋單元超過5個,應考慮為脾大,這是反應脾臟前後徑的;另外,若在肝臟下緣已經消失的層面仍可見到脾臟,也應認為脾大。註:肋單元是指脾周相貼的肋骨或者肋間隙的橫斷面,一個肋骨或者肋間隙的橫斷面就是一個肋單元。
㈡ 脾腫大的測量方法和分度標准
脾大分度標准觸診是確定脾大的一個簡便方法。正常情況下,左側肋緣下不能觸及脾臟。當內臟下垂、左側胸腔積液或氣胸時,偶爾於肋緣下可觸及脾下緣。臨床常用的脾大分度標准為:
(1)輕度腫大:深吸氣時,脾緣不超過肋下2cm。常見於急性感染、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結締組織病等。
(2)中度腫大:脾腫大超過肋下2cm至臍水平線以上為中度腫大。常見於慢性溶血性貧血、肝硬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感染等。
(3)高度腫大:脾緣超過臍水平線以下或超過前正中線,也稱巨脾。常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黑熱病、血吸蟲病肝硬化及類脂質沉積症等。
測量方法
為確切記錄脾腫大情況,體檢應對腫大的脾臟進行測量,其測量方法為:
(1)第1線(又稱甲乙線):測量左側的鎖骨中線與肋緣交點至脾臟最遠點的距離。輕度脾腫大僅作第1線測量。
(2)第2線(又稱甲丙線):測量左側的鎖骨中線與肋緣交點至脾臟最遠點的距離。
第3線(又稱丁戊線):測量脾右緣與前正中線的距離。若腫大脾超過前正中線,則測量脾右緣與前正中線的最大距離,並以「+」表示;未超過前正中線者,應測量脾右緣與前正中線的最短距離,並以「-」表示。
㈢ 什麼是CT檢查
CT只是一種檢查機器,或說是方式,可以全身檢查,也可以部分檢查。
CT機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它是由X光機發展而來的。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准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光機。
一般來說,CT對所有器質性疾病都可以進行檢查,尤其對密度差異大的器質性佔位病變都能檢查出來並做出定性診斷。但最適於CT檢查的病是腦部疾病,其中對腫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檢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實質臟器的佔位病變,如肝、脾、胰、腎、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對乳腺、甲狀腺等部位的腫塊也能顯示並做出診斷;再其次則是對胸腔、肺、心腔內的腫塊,脊柱、脊髓、盆腔、膽囊、子宮等部位的腫塊檢查。CT對一些彌漫性炎症及變性性病變的檢查效果稍差,如對肝炎,CT檢查無多大價值,對胃腸道內病變的檢查,CT不如內窺鏡。
CT對腫瘤、腫塊、出血等易於查出;但病變太小,尤其小於6毫米的病變,CT則難查出。
CT機屬於放射線檢查機器,所以有一定的放射線損傷,但人體所受的X線很少,每次檢查所受的放射線僅比一般X光檢查略高一點,一般不能引起損傷,但盲目的多次CT檢查是不好的。
懷孕期間,做腹部CT檢查要慎重,做其他部位檢查時,也應對腹部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X線對胎兒造成影響。
樓主比較瘦,可能是內分泌的原因,比如甲狀腺機能抗進,也可能是胃腸功能的原因。建議不要做CT。而是先到內科詢問一下醫生。找出大概原因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㈣ 肝/脾CT值的基本內容
目前脂肪肝的檢測手段眾多,但專家指出,能夠准確判斷脂肪肝程度及逆轉變化的,是「肝/脾CT值」,屬於「上腹部常規CT平掃」中的一項數據。
數據顯示:0.7<肝/脾CT值≤1則為輕度脂肪肝,0.5<肝/脾CT值≤0.7為中度脂肪肝,肝/脾CT值≤0.5為重度脂肪肝。患者若想准確獲得自己脂肪肝的輕重程度,可以在體檢過程中請醫生出具這一數據。
㈤ 脾臟大小,b超和ct的結果不同。怎麼確定
CT看脾主要靠主觀感覺,一般是5~7個「肋單位」(不是肋間),說的是脾臟的橫徑,有些人的脾臟薄一點,也就寬一點了。B超的話主要看測量數據,比較客觀,但是因為每個醫生測量時的角度都有些差異,所以測出來的值也就有點出入。你這個情況沒什麼問題,不要太擔心。
㈥ 脾ct檢查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備呢
CT檢查是常見的檢查項目,身體很多部位都可以檢查。但是,在檢查過程中,需要了解許多注意事項。只有提前掌握知識,檢查才能順利、准確地進行。
建議大家保持心情放鬆,不要對CT檢查過於緊張和焦慮。很多人認為CT檢查有輻射,檢查後身體會受到傷害。況且他們對這個檢查了解不多,不知道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引起疼痛。因此,人們在考試前過度緊張和焦慮,人們的情緒變化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如果還在檢驗過程中,沒有高度配合會干擾檢驗結果。所以要提前了解檢查過程,注意重點,保持心情放鬆,懂得具體配合,才能讓檢查更順利。從以上內容可以發現,CT檢查的很多要點都要很好的理解。通過相關檢查項目,可以更充分地判斷健康狀況,然後得出結論後才能治療症狀。否則,如果我們有不良症狀,我們就找不到原因,這將推遲疾病的治療。知道這些注意點自然可以讓檢查更加順利。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CT檢查。例如,孕婦、嬰兒和患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不應進行CT檢查
㈦ 肝、膽、脾如何檢查
肝臟可以通過檢查血液生化和肝功能來分析
此外,影像學方面,B超是肝、膽、脾常用的檢查方法,價廉、無創,使用廣泛
其他的還有CT和磁共振,CT有X線輻射,磁共振的價格偏高
建議先行血液生化和肝功能檢查,如果有異常,再進行B超檢查,發現病變後再以CT或磁共振進一步診斷
最後,穿刺活檢取病理分析是診斷的金標准!
㈧ 脾圍要怎麼量
綜述:脾圍指腰圍到臀圍之間的圍度,也有人叫肚圍。教科書中橫檔的位置,外單中浪下一英寸的位置,南方褲子紙樣的術語。打牛仔褲或水洗褲時,一般小襠可以按臀圍*0.045。
大襠按臀圍*0.1做參考,脾圍尺寸按臀0.5+臀圍*0.13;脾圍跳檔檔差與臀圍的/2跳檔是相同的。脾圍一般放鬆量為整圈加大一公分,測量部位正常是浪下1英寸。
脾大的測量方法是公衛醫師實踐技能腹部體格檢查中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第一測量:又稱甲乙線。左鎖骨中線上,肋緣至脾臟下緣之間的距離。
第二測量:又稱甲丙線。左鎖骨中線與肋緣交點至脾臟最遠點之間的距離。
第三測量:又稱丁戊線。脾臟右緣距前正中線之間的距離。脾臟向右越過前正中線,測量為正值,反之為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