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臟的叩診方法是什麼樣的
(一)叩診的意義:
叩診的目的在於確定心臟及大血管的大小、形狀及其在胸臟內的位置。心臟及大血管為不含氣器官,叩診時呈絕對濁音(實音),而心臟被肺復蓋部分則叩診呈相對濁音。因相對濁音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和形狀,所以叩診相對濁音界較絕對濁音界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二)叩診的順序:
叩診時,病人應採取仰卧或坐位,姿勢要端正,以避免因體位而影響心臟叩診的准確性。一般常用指指叩診法,將左手中指橫置於肋間,也可與肋間垂直。叩診應依一定順序進行。心左界的叩診法:一般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內。先觸及心尖搏動,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由外向內沿肋間進行叩診。心尖搏動不清楚者,可從左腋前線第五肋間處開始叩診,依次按肋間上移,叩診每一肋間的清音變濁音並作記號,直至第二肋間。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左界。然後左側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從肝濁音界的上一肋間開始自外而內,依次按肋間上移至第二肋間,叩出每個肋間由清音變濁音處,並做上記號,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右界。再用硬尺平放於胸骨上(不能用軟尺斜放或隨胸壁的曲度而屈轉測量),測出各肋間的濁音界距前正中線的距離,並記錄之。
(三)正常心濁音界(相對濁音界)
正常人心濁音界隨年齡、體型而異。一般左心界在第二肋間幾乎與胸骨左緣相合,距前正中線約23;第二肋間距前正中線約3.5~4.5cm,此處相當於心腰部,如超出此范圍則表示心腰部擴大;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約5~6cm;第五肋間距前正中線約7~9cm,正常不超過鎖骨中線(正常成人前正中線至左鎖骨中線的距離為8~10cm)。心右濁音界相當於胸骨右緣、正常人心臟左、右相對濁音界至前正中線的平均距離。
正常心臟相對濁音界
右(cm)肋間左(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V7-9
(記錄時應註明鎖骨中線距前正中線的cm數)
心界的組成部分
心左界起自至第二肋間處相當於肺動脈段;向左下延伸至第三肋間處,相當於左心房的心耳部;再向下一肋間則為左心室。心右界起自右第一肋間相當於上腔靜脈;向下一肋間延伸除心尖部分為左心室外,余均為右心室組成,心上界相當於第三肋間下緣的水平。第一、二肋間水平的胸骨部分濁音區稱為心底部濁音區,相當於大血管投射在胸壁上的范圍。主動脈結與左心室緣之間的輕度凹陷部分稱為心腰部。
(四)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心濁音界的大小、形態、位置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除由於心臟各房室肥厚或擴大而出現不同部位的心濁音界增大外,附近臟器、組織如肺臟、縱膈、胸腔等病變也可引起心濁音界的改變。
1.心濁音界增大
(1)心濁音界向左下增大左心室增大時,心左濁音界常向左下增大,使心濁音界呈靴形,稱為主動脈型,可見於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高血壓病等。
(2)心濁音界向左增大右心室增大時,除心右濁音界可增大外,由於心臟沿長軸作順鍾向轉動,故左側心濁音界增大更為顯著。
(3)心腰部濁音界向左增大左心房顯著擴大時,胸骨左縫第三肋間心濁音界增大,可見於較重的二尖瓣狹窄。本病除在左心房擴大外常伴有肺動脈擴張及右心室肥厚,心濁音界外形呈梨形,稱二尖瓣型。
(4)心底部濁音界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縱膈腫瘤及心包大量積液時,心底部濁音區增寬。
(5)雙側心濁音界增大常見於全心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積液等。心包積液時,相對濁音界與絕對濁音界等同;心濁音界並隨體位改變而變化。坐位時,心濁音區呈三角燒瓶形;仰卧時,心底濁音區明顯增寬。
2.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心包積氣、左側氣胸、肺氣腫等可使心濁音界顯著縮小或消失。
3.心濁音界位置的改變
心臟位置移位可影響心濁音界變化,原因與心尖搏動移位的原因基本相同。
心濁音界向病側移位如肺不張、肺組織纖維化及胸膜粘連增厚等。
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如一側胸腔積液、氣胸。
心濁音界向左上移位當腹內壓力升高時,因橫膈位置抬高可將心臟推向左上方,如腹水、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
② 腹部評估的方法和步驟
(一)視診
被評估者應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充分暴露腹部。評估者立於被評估者右側,自上而下視診,有時為觀察細小隆起或蠕動波,評估者應將視線低於腹平面,從側面呈切線方向觀察。腹部視診內容如下:
1.腹部外形健康成年人平卧時,腹部兩側對稱。腹部平坦即前腹壁與肋緣至恥骨聯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若腹部呈圓形輕微隆起,可高出肋緣至恥骨聯合水平面,稱腹部飽滿,見於小兒和肥胖者;如前腹壁稍內凹,低於肋緣至恥骨的水平面,稱腹部低平,多見於老年人和消瘦者。這些都屬於正常范圍,如腹部外形明顯隆起或凹陷才有病理意義。
(1)腹部膨隆:仰卧時前腹壁明顯高於肋緣至恥骨聯合的水平面,稱腹部膨隆。生理情況下見於妊娠、肥胖等;病理情況下見於腹水、氣腹及鼓腸等。腹部膨隆可分為全腹膨隆和局限性膨隆。
1)全腹膨隆:腹外形可呈球狀或蛙腹樣,主要為腹腔內容物增多,常見的原因有:①腹腔積液:仰卧時液體積聚於腹腔兩側,呈蛙腹狀;立位時腹水積於恥區,呈懸垂腹,可伴有臍突出。常見於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腹膜轉移癌、腎病綜合征和結核性腹膜炎等。為了動態觀察腹水的增減,應定期測量腹圍大小,方法是被檢查者取仰卧位,空腹及排尿後,用軟尺測量經臍繞腹一周的長度,每次測量均應在同樣條件下進行。②胃腸脹氣:由於胃腸道大量積氣,引起全腹膨隆,呈球形,兩側腰部膨出不明顯,外形不隨體位變化,多見於腸麻痹、晚期肝硬化等。③巨大腹塊:巨大卵巢囊腫患者仰卧位時可見腹部中央膨隆,立位時膨隆以臍為中心,但臍本身不突出。④氣腹:腹部呈均勻性膨大如球形。見於胃腸穿孔、人工氣腹等。
③ 為什麼要畫右側鎖骨中線叩診,意義在哪裡直接測量不可以么
正常人趕上界是膈,不好觸診,叩診音會有沉悶到清濁
肺下屆聽診更好一些
肝上界與膈穹的位置一致,約在右第5肋間(相當於叩診的相對濁音界),肝臟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體位的改變和呼吸而上下移動。肝右端圓鈍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肝下界一般不超出肋弓。正常情況下在肋緣下摸不到,而小兒多可在肋緣下觸及。
正常肺下界及其改變:叩診肺下界時,一般先叩右側、後叩左側,在平靜呼吸時,自上而下沿鎖骨中線、腋中線、肩胛下角線等各垂直線進行叩診。除在右鎖骨中線上叩診音由清音先變為濁音(稱肺肝界,即肝上界),後由濁音變為實音處為肺下界,在其他垂直線上由清音變為實音處,即為該垂直線上的肺上界。
正常人肺下界的位置,右肺下界在鎖骨中線上第六肋間隙;腋前線上第七肋間隙;腋中線上第八肋間隙;腋後線上第九肋間隙;肩胛下角線上第十肋骨。臨床檢查時常簡用鎖骨中線、腋中線及肩胛下角線的位置(第六、八肋間隙、第十肋骨)。左肺下界除鎖骨中線的下端因受心臟濁音區及胃泡鼓音區的影響,不易確定外,其它均與右肺相同。
肺下界的改變:在生理情況下瘦長體型者其肺下界可低一肋;兒童及矮胖者可升高一肋;妊娠末期,兩側肺下界上升。病理情況下,兩側肺下界下降常見於腫氣腫;兩側肺下界上升常見於腹內壓升高,如高度腹水、氣腹、鼓腸及巨大腹腔腫瘤;一側肺下界上升,見於同側肺不張、胸腔積液、肝、脾腫大、膈下膿腫等。
④ 正常心臟叩診的怎樣描述
執業醫師考試體格檢查考官問答http://hi..com/boechina/blog/item/da053dfa5ee3c31ea8d311fd.html2006-12-04 03:04①如果聽診血壓時聲音減弱與消失的數字較大,該如何記錄(報告)?(1分)答:應記錄為140-150/80-90mmhg②肱動脈(測量血壓時)的正確位置是什麼?(坐、卧位)(1分)答:坐位時平第4肋軟骨,卧位時平腋中線。③為什麼聽診器頭不能塞入袖下?(1分)答:聽診器塞在袖帶里,使袖帶更緊迫,壓力加大導致誤差,會真正給予肱動脈的壓力減小導致測得血壓較真實的更高。①兩側瞳孔不等大(一側縮小)有什麼臨床意義?(1分)答:中樞神經和虹膜的神經支配障礙②兩側瞳孔(針尖瞳)說明什麼問題?(1分)答:見於虹膜炎、有機磷中毒、毛果芸香鹼葯物反應③兩眼輻輳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慮什麼?(1分)答:動眼神經損害①發現淋巴結腫大應如何描述?(1分)答:部位、大小、質地、數量、活動度、有無粘連、壓痛、局部皮膚變化②肺癌、乳癌各易轉移至何處淺表淋巴結?(1分)答:肺癌:右側鎖骨上窩或腋窩淋巴結群;乳癌:腋窩、鎖骨下,胸骨旁淋巴結。③頸下部淋巴結腫大破潰常見於什麼疾病?(1分)答:淋巴結核、腫瘤轉移、淋巴瘤①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考慮什麼?(1分)答:淋病、梅毒、盆腔腫瘤 ②滑車上淋巴結腫大常見於什麼病?(1分)答:非霍傑金淋巴瘤③發現淋巴結腫大應如何描述?(1分)答:部位、大小、質地、數量、活動度、有無粘連、壓痛、局部皮膚變化①甲狀腺兩側對稱性腫大。考慮什麼問題?如果一側腫大有結節。又考慮什麼問題?(1分)答:雙側腫大考慮單存性甲狀腺腫,如有結節考慮結節性甲狀腺腫,②甲狀腺腫大時,任何從體征上區別甲亢與單純性甲狀腺腫?(1分)答:因單存性甲狀腺腫多不伴甲亢體征,所以可從有無眼突、手顫相鑒別③氣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麼病變?(1分)答:左側甲狀腺腫大、左側胸腔積液、氣胸①為什麼不能同時觸診兩側頸動脈?(1分)答:暈厥②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周圍血管檢查有何異常?(1分)答:槍擊音③有水沖脈者應考慮什麼問題?(1分)答:脈壓差增大,見於主動脈關閉不全、甲亢、嚴重貧血①扁平胸、桶狀胸、雞胸各見於什麼病變?(1分)答:扁平胸見於消耗性疾病如結核、腫瘤;桶狀胸見於肺氣腫、慢阻肺②正常呼吸頻率是多少?呼吸頻率增快考慮什麼問題?(1分)答:12-20次/分;呼吸頻率增快見於運動時、缺氧下、心衰③什麼是陳-施(Cheyne-Stokes)呼吸?見於什麼情況?(1分)答:又稱潮式呼吸,見於呼吸中樞興奮性降低,如腦出血、腦炎、腦腫瘤①一側胸部呼吸運動較對側減弱,考慮什麼?(1分)答:胸膜炎、胸腔積液、胸膜粘連、肺不張、肺炎、肺纖維化等②一側胸部語顫增強常見於什麼病?(1分)答:大葉性肺炎實變期、空洞型肺結核、壓迫性肺不張③一側胸部語顫減弱常見於什麼病?(1分)答:肺氣腫、支氣管阻塞如支氣管肺癌、氣管結核;大量胸腔積液、積氣等①肺部叩診有幾種方法?講一下正確做法。(1分)答:直接和間接叩診②右胸部清音區叩診明顯變濁,考慮什麼疾病?還要做什麼體檢鑒別?(1分)答:肺炎、肺結核、肺腫瘤、胸腔積液、胸膜腫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檢查鑒別胸膜病變③肺下界移動度范圍正常值是多少?減少說明什麼問題?(1分)答:6-8cm,減少見於肺氣腫、肺不張、肺纖維化、氣胸、胸水等①正常人肺部聽診有何正常變異?(1分)答:(略)②胸腔積液時患側胸部聽診有何改變(體征)?(1分)答:呼吸音減弱③大片狀肺炎時該部聽診有何異常?(1分)答:肺泡呼吸音增強①心前區膨隆常見於什麼疾病?(1分)答:提示心臟增大,多見於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後心臟病②右心室增大時,心尖搏動有何變化?左心室增大時,心尖搏動有何變化?(1分)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動向左側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可達腋腫中線。③主動脈瓣區膨隆常提示什麼問題?(1分)答:高血壓心臟病。①心尖搏動最強點在第4肋間鎖骨中線外,考慮什麼情況?(1分)答:右心室增大②心尖搏動觸不到,有什麼可能?(1分)答:胸避過厚,③如何辨別收縮期震顫和舒張期震顫?(1分)答:可通過心尖搏動觸及胸避的時間確仍為收縮期的開始。④心前區觸到舒張期震顫即肯定有器質性心臟病,對不對?(1分)答:對①心臟叩診的正確順序是什麼?(1分)答:(略)②什麼叫梨形心?提示什麼病變?(1分)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狹窄③什麼叫靴形心?提示什麼病變?(1分)答:主動脈型心,提示主動脈關閉不全、高血壓心臟病①如果心尖部聽到舒張期雜音,還要注意什麼?(1分)答:應區分雜音的時項,早、中、晚,雜音的性質,②什麼是三音心率?包括哪些?如何區別?(1分)答:(略)③什麼是奔馬律?說明什麼問題?(1分)答:見於心肌病、心衰 ①腹部膨隆可見於什麼情況?(1分)答:腹腔腫瘤、腹水、腹腔積氣②腹部凹陷可見於什麼情況?(1分)答:消耗性疾病,腫瘤③門脈高壓、下腔靜脈阻塞、上腔靜脈阻塞在腹壁靜脈曲張有何不同?(1分)答:(略)①反跳痛檢查如何操作?(1分)答:(略)②炎性包塊和腫瘤性包塊各有什麼特點?(1分)答:活動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壓痛,質地、光滑程度,邊界情況等 ③液波震顫檢查什麼?腹腔內有多少液體可查出液波震顫?(1分)答:檢查有無腹水,超過3000-4000ml可查出。①肝上下徑正常值是多少?(1分)答:9~11cm②右肋緣下觸及肝緣時要注意哪些內容?(1分)答:肝緣聚肋緣的距離,肝臟表面質地、光滑度、有無結節、壓痛、①脾臟腫大應如何分度?各提示什麼病變?(1分)答:小於肋下2cm為輕度,肋下2cm致臍中線間為中度,大於臍中線或前正中線為高度②Murphy征陽性,提示什麼?(1分)答:(略)①胃泡鼓音區(Traube區)消失說明什麼問題?答:胃泡鼓音區上界為隔肌及肺下緣,下界為肋弓,左界為脾臟,右界為肝左緣,長徑為5-13cm,橫徑為2.7-10cm,若鼓音區明顯縮小提示重度脾臟增大,胸腔積液,肝左葉增大等。②什麼叫移動性濁音?代表什麼?(1分)答:有腹水③一側肋脊角叩擊痛考慮什麼?雙側肋脊角叩擊痛考慮什麼?(1分)答:有腎炎、腎結石、腎結核等①怎樣才算腸鳴音消失?(1分)答:3-5分鍾聽不到腸鳴音②如何區別動脈性和靜脈性血管雜音?(1分)答:動脈雜音常在腹中線或腹部一側,分收縮期及舒張期;靜脈常在臍周或上腹部,為連續性嗡鳴音③腹中線部位聽到動脈性血管雜音要考慮什麼?如何進一步檢查?(1分)答:腹中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狹窄肱二頭肌反射中樞為頸髓5—6節。膝腱反射反射中樞為腰髓2—4節①什麼叫上運動神經元?什麼叫下運動神經元?(1分)答:下運動神經元:指脊髓前角細胞,腦神經運動核及其發出的神經軸突,是接受錐體束,錐體外系統和小腦系統各方面來的沖動的最後共同通路。損傷後特點:癱瘓肌肉張力降低(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縮,無病理反射,肌電圖示神經傳導速度異常和失神經支配電位。上運動神經元:(略)②一側大腦中動脈出血時,對側肢體會怎樣?為什麼?(1分)答:(略)③檢查神經反射時應注意事項答:檢查者叩擊力量要均等,兩側要對比腹壁反射意義: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別見於同平面胸髓病損。(1分)雙側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見於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側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見於同側錐體束病損。角膜反射臨床意義:直接或間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經病變。(1分)直接反射消失、間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經癱瘓。(1分)兩側角膜反射同時消失,提示深昏迷。提睾反射意義:雙側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節病變。(1分)一側反射消失或減弱,提示錐體束損害。(1分)①淺反射除上述三種外,還有哪兩種?答:跖反射、肛門反射②試述腹壁反射的傳導徑路。答:(1分)①Kernig征與Lasegue征(直腿高舉試驗)體檢操作時有什麼不同?(1分)答:略②舉出兩種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陽性的疾病。(1分)答: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①一側錐體束征陽性考慮什麼?二側錐體束征陽性考慮什麼?(1分)答:(略)②正常人能否出現Babinski征(+)?(1分)答:1歲半前兒童可出現,余為異常。③當一側肢體錐體束征(+)時,還需做什麼體征檢查?(1分)
⑤ 2017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哪裡找
2017年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doc
一、職業素質
(一)醫德醫風
(二)溝通能力
(三)人文關懷
二、病史採集
(一)發熱
(二)皮膚黏膜出血
(三)疼痛
頭痛、胸痛、腹痛、關節痛、腰背痛。
(四)咳嗽與咳痰
(五)咯血
(六)呼吸困難
(七)心悸
(八)水腫
(九)惡心與嘔吐
(十)嘔血與便血
(十一)腹瀉與便秘
(十二)黃疸
(十三)消瘦
(十四)無尿、少尿與多尿
(十五)尿頻、尿急與尿痛
(十六)血尿
(十七)抽搐與驚厥
(十八)眩暈
(十九)意識障礙
三、體格檢查
(一)一般檢查
1.全身狀況
生命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發育(包括身高、體重、頭圍)、體型、營養狀態、意識狀態、面容、體位、姿勢、步態。
2.皮膚
3.淋巴結
(二)頭頸部
1.眼
外眼檢查(包括眼瞼、鞏膜、結膜、眼球運動)、瞳孔的大小與形狀、對光反射(直、間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體。
3.頸部
甲狀腺、氣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視診
(1)胸部的體表標志
包括骨骼標志、垂直線標志、自然陷窩、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圍
(3)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律
2.胸部觸診
胸廓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診
叩診方法、肺界叩診、肺下界移動度。
4.胸部聽診
聽診方法、正常呼吸音、異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檢查(視診、觸診)
6.心臟視診
心前區隆起與凹陷、心尖搏動、心前區異常搏動。
7.心臟觸診
心尖搏動及心前區異常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
8.心臟叩診
心界叩診及左鎖骨中線距前正中線距離的測量。
9.心臟聽診
心臟瓣膜聽診區、聽診順序、聽診內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變、額外心音、心臟雜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檢查
(1)脈搏
脈率、脈律。
(2)血管雜音
靜脈雜音、動脈雜音。
(3)周圍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視診
(1)腹部的體表標志及分區
(2)腹部外形、腹圍
(3)呼吸運動
(4)腹壁靜脈
(5)胃腸型和蠕動波
2.腹部觸診
(1)腹壁緊張度
(2)壓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觸診及測量方法
(4)腹部包塊
(5)液波震顫
(6)振水音
3.腹部叩診
(1)腹部叩診音
(2)肝濁音界
(3)移動性濁音
(4)肋脊角叩擊痛
(5)膀胱叩診
4.腹部聽診
(1)腸鳴音
(2)血管雜音
(五)脊柱、四肢、肛門
1.脊柱檢查
(1)脊柱彎曲度
(2)脊柱活動度
(3)脊柱壓痛與叩擊痛
2.四肢、關節檢查
3.肛門指診
(六)神經
1.神經反射
(1)深反射
跟腱、肱二頭肌、膝反射。
(2)淺反射(腹壁反射)
2.腦膜刺激征
頸強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
四、基本操作
(一)手術區消毒、鋪巾
(二)手術刷手法
(三)穿、脫手術衣
(四)戴無菌手套
(五)手術基本操作
切開、縫合、結扎、止血。
(六)清創術
(七)開放性傷口的止血包紮
(八)膿腫切開術
(九)換葯與拆線
(十)吸氧術
(十一)吸痰術
(十二)胃管置入術
(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四)導尿術
(十五)動、靜脈穿刺術
(十六)胸腔穿刺術
(十七)腹腔穿刺術
(十八)腰椎穿刺術
(十九)骨髓穿刺術
(二十)脊柱損傷的搬運
(二十一)四肢骨折現場急救外固定技術
(二十二)心肺復甦
(二十三)簡易呼吸器的應用
(二十四)穿、脫隔離衣
五、輔助檢查
(一)心電圖
1.正常心電圖
2.竇性心動過速
3.竇性心動過緩
4.房性期前收縮
5.心房顫動
6.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7.室性期前收縮
8.室性心動過速
9.心室顫動
10.房室傳導阻滯
11.左、右束支傳導阻滯
12.左、右心室肥厚
13.急性心肌梗死
(二)X線平片影像診斷
1.正常胸片
2.肺炎
3.浸潤型肺結核
4.肺癌
5.心臟增大
二尖瓣型、主動脈型和普大型。
6.氣胸
7.胸腔積液
8.正常腹平片
9.消化道穿孔
10.腸梗阻
11.泌尿系統陽性結石
12.長骨骨折
13.肋骨骨折
(三)X線胃腸道造影影像診斷
1.食管靜脈曲張
2.食管癌
3.消化性潰瘍
4.胃癌
5.結腸癌
PT、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
5.痰液病原學檢查
6.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檢查
7.胸水常規及生化檢查
8.腹水常規及生化檢查
9.肝功能
10.腎功能
11.血清電解質
12.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13.血脂
14.心肌損傷標志物
CK、CK-MB、肌鈣蛋白。
15.血、尿澱粉酶
16.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
17.甲狀腺功能
18.乙肝病毒免疫標志物
19.自身抗體(ANA、RF、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雙鏈DNA抗體)
20.血氣分析
21.腫瘤標志物
AFP、CEA、CA19-9、CA125。
19.血、尿hCG檢測
六、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統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支氣管哮喘
3.支氣管擴張
4.肺炎
5.肺結核
6.肺癌
7.呼吸衰竭
8.血胸和氣胸
9.肋骨骨折
(二)心血管系統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冠心病
4.高血壓
5.心臟瓣膜病
6.結核性心包炎
(三)消化系統
1.胃食管反流病
2.食管癌
3.胃炎
4.消化性潰瘍
5.消化道穿孔
6.胃癌
7.肝硬化
8.肝癌
9.膽石病、膽道感染
10.急性胰腺炎
11.潰瘍性結腸炎
12.腸梗阻
13.結、直腸癌
14.腸結核
15.結核性腹膜炎
16.急性闌尾炎
17.肛管、直腸良性病變
18.腹外疝
19.腹部閉合性損傷
肝、脾、腸、腎損傷
(四)泌尿系統(含男性生殖系統)
1.急性腎小球腎炎
2.慢性腎小球腎炎
3.尿路感染
4.尿路結石
5.前列腺增生
6.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
(五)女性生殖系統
1.異位妊娠
2.急性盆腔炎
3.子宮頸癌
4.子宮肌瘤
5.卵巢癌
6.卵巢囊腫蒂扭轉或破裂
(六)血液系統
1.缺鐵性貧血
2.再生障礙性貧血
3.急性白血病
4.淋巴瘤
5.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七)內分泌系統
1.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2.單純性甲狀腺腫
3.糖尿病
(八)神經系統
1.腦出血
2.腦梗死
3.蛛網膜下腔出血
4.急性硬膜外血腫
(九)運動系統
1.四肢長管狀骨骨折
2.大關節脫位
(十)風濕免疫性疾病
1.系統性紅斑狼瘡
2.類風濕關節炎
(十一)兒科疾病
1.肺炎
2.腹瀉
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4.小兒常見發疹性疾病
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紅熱
(十二)傳染病
1.病毒性肝炎
2.細菌性痢疾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艾滋病
(十三)其他
1.軟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
2.急性乳腺炎
3.乳腺癌
4.一氧化碳中毒
5.急性有機磷農葯中毒
⑥ 心濁音界的叩診方法
1,叩診採用間接叩診法,受檢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板指,板指與肋間平行放置,如果某種原因受檢者取坐位時,板指可與肋間垂直,必要時分別進行坐、卧位叩診,並注意兩種體位時心濁音界的不同改變。叩診時,板指平置於心前區擬叩診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關節活動均勻叩擊板指,並且由外向內逐漸移動板指,以聽到聲音由清變濁來確定心濁音界。通常測定左側的心濁音界用輕叩診法較為准確,而右側叩診宜使用較重的叩診法,叩診時也要注意根據患者胖瘦程度等調整力度。另外,必須注意叩診
時板指每次移動距離不宜過大,並在發現聲音由清變濁時,需進一步往返叩診幾次,以免得出的心界范圍小於實際大小。
2,叩診順序:通常的順序是先叩左界,後叩右界。左側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開始,由外向內,逐個肋間向上,直至第2肋間。右界叩診先叩出肝上界,然後於其上一肋間由外向內,逐一肋間向上叩診,直至第2肋間。對各肋間叩得的濁音界逐一作出標記,並測量其與胸骨中線間的垂直距離。
⑦ 口腔科的叩診考試,要不要有支點
牙醫/助理醫師考試的復習要點
(也有很多,而不是一棒子)
註:當執行在口腔的任何操作時,首先要注意消毒概念。在所有的人都應該有一個醫生檢查,已經傷害了愛情的概念,操作前應檢查調整牙科椅的位置,然後洗手是(跟老師說,除了檢查等,一般不要求洗手,但上調就能得分),在考場率考官是非常主觀的,隨意的,經常操作估分准確度非常低,所以得到在考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事跡,注重細節,認真,對檢查者。 (來源:收集中國醫學資格考試網)
第一個測試站無菌
手,戴手套:
之前,你洗你的手必須首先去除指甲切斷污垢。用清水洗凈雙手,塗抹你的手用肥皂。其次是搓手掌,手背,手指,指尖,然後流水沖洗雙手,用無菌巾。與右側的手套的左手手套折疊部分,戴在右手提起第一;然後有手套的手插入左套筒的折疊部分,戴在左手。手套折疊部分打開後蓋手術衣的袖口。洗手套滑石粉外。戴手套的手不應該接觸受污染的區域。洗手
1。取下珠寶和手錶在手,打開水龍頭,濕手。
2。接入解決方案或抗菌洗手液。
3。採用「六步法」洗手,每步清洗至少五次,充分搓洗15秒以上。
4。流水。
5。檫紙巾關閉水龍頭或肘部。
6。檫干你的手。
6步「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是被檫掌掌手指交錯第二步,手掌掌心檫第三步是手指交錯,掌心檫掌,雙手互換第一。第四步是手互握,互檫背第五步是擦你的指尖在掌心,兩手互換第六步是旋轉拇指在他的手中掉
口腔粘膜消毒手掌:
選擇消毒劑是:1%碘,氯己定0.1%,有0.5%的有效碘聚維酮碘溶液常用消毒劑
葯物和濃度:(註:最常用的消毒劑:1%聚維酮碘0.1%1%碘洗畢泰語)
①1:1000新潔爾滅;
②:1%碘酊消毒後用70%酒精曬脫碘後;
③0.1%洗必泰溶液泰;
④0.5%碘伏;
⑤75%的酒精;
⑥3%過氧化氫
消毒前用干棉球手術面積擦拭,再用消毒劑。為中心向外到手術部位的清潔(做口腔粘膜活檢,葯物不宜用有色的消毒劑,以免影響染色
病人椅子的位置調整:
①調節椅背,等等與患者以支持腰部,以確保病人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肩胛骨平齊的上邊緣的後緣。
②患者頭部應穩定在治療椅,移動病人的頭部,以防止意外傷害是設備口腔組織。當③檢查上頜的牙齒,你應該調整座椅位置,背部和頭部微微後仰,這樣當病人口中,上頜牙列和地平面45°角進行檢查。 BR />④檢查下頜牙時,患者頭頸部,使軀干在一條線上,當下頜與地面平行病人口腔牙列。
⑤避免過多的病人口中的長軸,面部肌肉過緊,防止和阻礙口腔檢查。
使用口鏡:
①反射並聚焦光線的學科領域,增加照明
②反映的主題區域的圖像,並可以適當擴大學科領域
③分心。透露或緊迫的面頰,嘴唇,舌頭和其他軟組織
④口鏡柄敲擊目的
探頭:..
①發現輔助牙體缺損;
②以檢查O齲齒,咬合淺齲;感覺
③探索腔來檢測受影響的地區,發現敏感區;
④探測牙周袋用鈍探頭
鑷使用:夾,擦洗考點或塗葯,牙齒松動,測量和鉗柄敲擊
>一般檢查包括口腔檢查;頜面部檢查;脖子。檢查;顳下頜關節檢查和考核
從目視檢查的方法唾液腺;觸診;敲擊;探測;咬診所;嗅覺診斷等
順序:右上→左上→左→右視診:
應該是在一個特定的順序,檢查主訴的網站,那麼全面的檢查的其他部分。是頜面部對稱,有無畸形,腫脹,腫塊,等等,牙齒顏色,排列,數目,形狀,齲齒,殘根殘冠等,牙齦顏色,形狀和紋理,比如是否有變化。
1探測。
探測方法和支點:取探頭拿筆鄰牙或對側牙為支點
探測序列:以前的後牙後,首先經過上牙和下牙,後的第一個平面頜面臨。
握筆式握改進探頭,用中指或無名指靠在相鄰的牙齒,第一主訴牙和牙科檢查可疑,然後按一定的順序檢查。第一探頭頜面檢查再訪鄰面,然後探索頰舌。當被迫溫柔的探測,不得使用暴力。小彎探針可以檢查是否牙齒鄰面齲。
主要用於探索性齲齒,牙周袋,瘺管病變,范圍反映情況。註:(1)一個堅實的支點,(2)鄰面齲進士,選鈍牙周探針(3)探測齦溝或牙周袋,竇選擇偏鈍軟慢順勢竇探頭。
探測:
探測方法:有支點(握筆方法)探測,口外支點,探頭應平行於口腔或牙齒的長軸,靠近的頂部牙齒表面,避免牙垢,袋子的底部直接並投入力量要輕,探頭移動到提插。
2叩診:患者應檢查前
明確表示,在檢查過程。打擊樂應該選擇有一定的重量平頭設備,如金屬口鏡柄,您不能使用一次性器械。
敲擊法:口鏡垂直挖掘從嘴唇和舌頭表面的側切削刃和頜面部牙或牙齒敲擊的柄端。第一個呼叫控制,然後叩齒牙敲擊,敲擊牙兩到三次,每次。沖擊力不能超過正常牙齒的耐受性。
敲擊法:
①與手持式裝置,如口鏡的側扁,平端鑷子柄敲擊牙齒;
②可以分為水平和垂直的敲擊敲擊;
③先叩正常對照牙再敲牙齒;
④敲擊後迫使第一道曙光。
縱向叩擊痛提示急性根尖周炎。
水平或橫向根尖區叩擊痛側牙周膜炎。
裝備選擇:鑷子,金屬拉手口鏡結束
敲擊動作:垂直敲擊敲擊冠:根尖周組織炎症,打擊樂層次:敲擊順序牙周膜的一面:首先敲正常牙,後叩牙齒,第一個水龍頭,沒有反應,然後逐漸加力。
敲擊反應說明:記錄有「+ + + + + +」表示
3
觸診檢查。當患者做咬頜運動,觸摸你的手指兩側比較咀嚼肌的力量。當患者閉眼,下眼瞼用手指分開兩側對比肌肉。當
頜面部觸診應檢查眼眶,顴骨,上頜骨,鼻,下頜支,下頜角和下頜體。檢查其對稱性,有無鼓脹,缺陷,有壓痛。
做雙下巴診所舌部時,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病變觸診兩側。了解病變等的范圍和性質。在用雙手下頜關節協商的底部雙重診斷埠。
心尖觸診,捫壓牙齦與你的手指。檢查是否有炎性滲出物齦溝,頂生或無波動和壓痛感。
臉及頸部淋巴結檢查時,患者取坐位,坐落在醫生或病人的右後方的前方。患者頭低到部分考試的前側,盡量放鬆肌肉。外科醫生的手指緊貼檢查部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深層滑動觸診順序為:枕部,耳前,耳,下臉頰,臉頰,下巴,下巴往下,來回沿胸鎖乳突肌頸部前三角的邊緣,直到鎖骨上窩,仔細檢查頸部深及淺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觸診應注意的地方的位置,大小,數目,硬度,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有波動感和皮膚有無粘連基地等,應特別注意對側對比。
技巧:使用醫生和患者的手指觸覺反應加起來檢查病變。
檢查站點:頰頜下或頦下,顳下頜關節,牙周病和根尖病變。
檢查位置:查爾斯頜下或頦下淋巴結腫大患者頭部略向下彎腰彎那麼。
觸診內容:臉頰和嘴腫瘤地板,用雙手觸診,用一隻手,顳下頜關節,中指用雙手貼於耳屏前,患者頜下或頦下淋巴結觸診,使它確實開閉動作,牙周病和根尖周病,鑷子牙齦,牙齦根尖手指捫存在波動。
4寬松度。
設備選項:
鑷儀器放置網站:抓住前牙切嵴對咬合裂齒鉗後。
檢查以下內容:輕輕頰舌或近及遠動搖。
結果判斷:判斷松動牙周組織的嚴重程度,正常的生理牙齒松動是0.5毫米左右。
(1)以毫米為單位牙齒松動幅度
1度松動:松動度小於一毫米
2度松動:松動在1-2毫米
3度的范圍內松:大於2mm
(2)在計算冠松一次:頰(唇)舌(齶)方向松動
第二學位:頰(唇)舌(齶)松開方向,伴隨著近及遠在松動的方向。
三度:頰(唇)舌(齶)方向松動,附近並垂直於放鬆和寬松的方向遠遠的方向
⑧ 人體健康指標有何數值
體格檢查1.
血壓;2.
眼:眼球運動、調節反射、對光反射(直、間接)、輻輳反射;3.
淺表淋巴結;4.
頸部(甲狀腺、氣管)。胸部5.
胸部視診:(1)
胸部的體表標志:包括骨骼標志、垂直線標志、自然陷窩、肺和胸膜的界限;(2)
胸壁、胸廓與乳房;(3)
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律。6.
胸部觸診:胸廓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7.
胸部叩診:叩診方法、肺界叩診、肺底移動度;8.
胸部聽診:聽診方法、正常呼吸音、異常呼吸音、?音、胸膜摩擦音;
9.
心臟視診:心前區隆起與凹陷、心尖搏動、心前區異常搏動;10.
心臟觸診:心尖搏動及心前區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11.
心臟叩診:心界叩診及鎖骨中線測量;12.
心臟聽診:心臟瓣膜聽診區、聽診順序、聽診內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變、額外心音、心臟雜音、心包摩擦音);13.
外周血管檢查:(1)
脈搏:脈率、脈律;(2)
血管雜音及槍擊音:靜脈雜音、動脈雜音、射槍音;(3)
毛細血管搏動征與水沖脈。腹部14.
腹部視診:(1)
腹部體表標志及分區;(2)
腹部外形;(3)
呼吸運動;(4)
腹壁靜脈;(5)
胃腸型和蠕動波。15.
腹部觸診:(1)
腹部緊張度;(2)
壓痛及反跳痛;(3)
肝脾觸診及測量方法;(4)
腹部包塊;(5)
液波震顫;(6)
振水音。16.
腹部叩診:(1)
腹部叩診音;(2)
肝濁音界;(3)
移動性濁音;(4)
脊肋角叩擊痛;(5)
膀胱叩診。17.腹部聽診:(1)
腸鳴音;(2)
血管雜音。神經18.
深反射(跟腱、肱二頭肌、膝反射)、淺反射(腹壁反射);19.
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20.
錐體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
專科體檢就不寫了哈
⑨ 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體格檢查方法一般分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四種。
(一)視診
視診是檢查者用眼睛觀察患者局部或全身體格徵象的一種方法。局部視診可了解患者身體各部位的改變,如皮膚顏色、胸廓外形、呼吸節律、心尖搏動部位等;全身視診可了解患者一般狀況,如發育、營養、意識狀態、面部表情、體位步態等。視診檢查方法簡便易行、適用廣泛,常能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二)觸診
觸診是檢查者用手對被檢查部位觸摸,通過手的感覺進行判斷的一種方法。由於手指指腹對觸覺較敏感,掌指關節部掌麵皮膚對震動較敏感,常用這些部位進行觸診檢查,如體表溫度、濕度,肺部語音震顫,腹部包塊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1.觸診檢查方法
(1)感覺觸診法:通過手掌感觸被檢查部位的體表震動,如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心尖搏動、震顫等。
(2)淺觸診法:檢查者在被檢查部位通過手指柔和的滑動或輕輕地按壓進行觸摸和感知,適用於淺表組織和病變的檢查,如淋巴結檢查、淺表軟組織或血管、關節、腹部有無壓痛等。
(3)深觸診法:檢查者用手由淺入深、逐漸加壓達到深部臟器觸診目的,主要用於檢查腹腔病變和臟器情況。根據檢查目的和手法不同,深觸診法又分為:①滑動觸診法:主要用於檢查腸管和包塊。檢查者右手四指並攏,囑被檢查者呼氣時逐漸向深部按壓,觸及包塊或臟器後,用手帶動皮膚在其上滑動觸摸。②沖擊觸診法(浮沉觸診法):在大量腹水時,觸診肝、脾、包塊等需要沖擊觸診。右手三指並攏,垂直放在檢查部位,用指腹迅速沖擊腹壁(指腹不離開腹壁)感知腹腔內的器官或包塊。③深壓觸診法(插入觸診法):用於確定深部壓痛點。用示指和中指兩指並攏,垂直慢慢向深部施壓,確定局限性壓痛的部位。④雙手觸診法:右手置於檢查部位,左手置於被檢查臟器的後面,向右手方向推壓。常用於肝、脾等腹腔臟器或腫物的觸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觸診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應向患者講解檢查目的,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配合檢查。
(2)檢查者手應溫暖,手法輕柔,淺觸診檢查應在深觸診檢查前進行,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
(3)根據檢查部位不同,囑患者採取不同體位。
(4)觸診檢查時應注意病變的部位、性質及其特點。
(5)檢查時可邊和被檢查者交談邊檢查,以分散其注意力,減少腹肌緊張,必要時要指導被檢查者進行呼吸配合。
(三)叩診
叩診是用手指叩擊被檢查部位,使之震動而產生聲響,依據震動和聲響的特點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的一種方法。用手或叩診錘直接叩擊被檢查部位,觀察反射情況和有無疼痛等也屬於叩診檢查。
1.叩診檢查方法根據叩診手法不同分為直接叩診和間接叩診。
(1)直接叩診法:檢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無名指的掌面直接拍擊患者的被檢查部位,以了解被檢查部位的拍擊反響(聲音改變)和指下的震動感,判斷病變情況;適用於胸部和腹部的病變,如胸膜粘連或增厚、氣胸、大量胸腔積液或腹腔積液等的檢查。
(2)間接叩診法:檢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為板指,平貼叩診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彎曲,以中指指端叩擊左中指末端指關節處或第二指骨的遠端,叩擊方向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圖1-1);叩擊後右手中指應立即抬起,每次叩2~3次,叩擊力量應均勻,輕重適當。叩診時應以腕關節與掌指關節的活動為主,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富有彈性。適用於肺、心界和腹部等的檢查。
2.叩診音是指叩診時被叩擊部位產生的反響。根據被叩擊部位組織或器官的密度、彈性、含氣量以及與體表的距離不同,產生的叩診音不同。一般分為五種:
(1)清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強、振動時間較長的聲音。為正常肺臟的叩診音,提示肺組織的彈性、含氣量、密度正常。
(2)濁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時間較短的聲音。叩擊時板指所感到的震動較弱。為心臟或肝臟被肺臟邊緣覆蓋部位的叩診音。病理狀態時,由於肺組織含氣量減少(如肺炎),叩診檢查時也可產生濁音。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實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弱、振動時間短的聲音。為心臟和肝臟等部位的叩診音。
病理狀態時,如大量胸腔積液或大葉性肺炎等,叩診檢查時可產生實音。
(4)鼓音:一種音調適中、音響強、振動時間較長的和諧聲音,如同擊鼓聲。為含大量氣體的空腔臟器的叩診音,如胃泡區和腹部等部位。病理狀態時,如肺內空洞、氣胸等檢查時可產生鼓音。
(5)過清音:一種音調較低、音響強的聲音,介於清音與鼓音之間,屬於病理叩擊音。肺氣腫患者由於肺組織含氣量增多、彈性減弱,叩診檢查時可產生過清音。
⑩ 為什麼測定左側心濁音界用輕叩診比較准確
關於「心臟叩診——公衛醫師實踐技能要點小結」,為幫助大家復習2020年公衛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相關考點,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具體資料如下:
心臟叩診的目的是確定心臟的大小、形態變化及其在胸腔內的位置。心臟左右邊緣被肺臟組織遮蓋的部分,叩診呈相對濁音界;未被肺臟組織遮蓋的部分,叩診呈絕對濁音界。心臟相對濁音界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
1. 叩診方法:
採用間接叩診法,被檢查者取仰卧位,檢查者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板指,平置於心前區擬叩診的部位,板指與肋間平行;當被檢查者取坐位時板指與肋問垂直。以右手中指叩擊板指,並且從外向內移動指板,板指每次移動的距離不超過0.5cm,以聽到聲音由清變濁來確定心臟濁音界。測定左側的心臟濁音界,通常用輕叩診法較為准確,但對肺氣腫或肥胖患者則宜用較重的叩診法;右側心界則應用較重的叩診法。越過相對濁音界繼續向內叩診,當叩診音由濁音變為實音時,則為心臟絕對濁音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 叩診順序和部位:先叩左界,後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內進行叩診。
心臟左界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開始叩診,如查不到心尖搏動,應從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外的清音區開始向內叩診,清音變成濁音則為心臟的相對濁音界,用筆標記;然後,向上逐一肋間叩診至第2肋間,並分別標記。心臟右界叩診先叩出肝上界,然後於其上一肋間由外向內,逐一肋間向上叩診,直至第2肋間,對各肋間叩得的濁音逐一標記。叩診完畢後,用硬尺測量各肋間叩擊的濁音標記與胸骨中線間的垂直距離(cm),表示心臟相對濁音界。
3. 正常心臟濁音界正常成人心臟相對濁音界。
4. 心臟濁音界的改變:
(1)心臟本身因素:如左心室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下擴大,心腰部相對內陷,使心臟濁音區呈靴形,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故稱為主動脈型心臟,亦可見於高血壓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右心室顯著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右兩側擴大,但向左增大明顯,見於肺心病、單純二尖瓣狹窄等。雙側心室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右兩側擴大,同時有心左界向下擴大,為心臟普遍型增大,常見於擴張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等。左心房及肺動脈段擴大,胸骨左緣第2、3肋間隙心臟濁音界向外擴大,心腰部飽滿或膨出,使心臟濁音區外形呈梨形,常見於二尖瓣狹窄,故又稱為二尖瓣型心臟。心底部濁音界擴大,表現為第1、2肋間隙的濁音區增寬,見於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縱隔腫瘤及心包大量積液。
(2)心外因素:心臟的鄰近組織對心臟濁音界有明顯影響。例如,大量胸腔積液、積氣時,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患側心臟濁音界則可叩不出;肺氣腫時,可使心臟濁音界變小或叩不出;肺實變、肺腫瘤或縱隔淋巴結腫大時。如與心臟濁音界連在一起,則真正的心臟濁音區無法叩出;腹腔大量積液、巨大腫瘤:妊娠後期等可使膈肌上抬,心臟呈橫位,心臟的左、右濁音界都可擴大。
5. 心臟叩診的注意事項:
(1)叩診應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進行。
(2)被檢查者應完全暴露胸部,取仰卧位,特殊情況下可取坐位。
(3)叩診時檢查者應以右手腕關節為活動中點,中指均勻叩擊板指。
(4)板指每次移動的距離不宜過大,以免超過正常心界范圍。
(5)叩診時可反復內外移動板指,以確定濁音界的正確位置。
(6)應根據被檢查者的胖瘦程度,調節叩擊力度。
「心臟叩診——公衛醫師實踐技能要點小結」的內容,由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搜集,更多備考資料干貨,敬請關注醫學教育網公衛執業/助理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