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針炙補泄方法錯誤哪裡能治

針炙補泄方法錯誤哪裡能治

發布時間:2022-06-08 20:36:29

A. 針刺的補瀉手法有哪些

針刺補瀉根據《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

這一針灸治病的基本理論原則而確立的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靈樞九針十二原》說: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千金方》也說:「凡用針之法,以補瀉為先。」可見補瀉原則是針刺治療的重要環節,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

在臨床實際中究竟採用補法、瀉法還是平補平瀉之法,要在辨證立法的原則指導下,因具體情況而定。

(一)基本補瀉手法

1.捻轉補瀉

針刺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行針時間短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行針時間長者為瀉法。一般認為,用拇指和食指捻轉時,補法須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後,左轉為主;瀉法須以拇指向後,食指向前,右轉為主。

2.提插補瀉

針刺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行針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行針時間長者為瀉法。

(二)其他補瀉手法

1.疾徐補瀉

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反之,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2.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3.呼吸補瀉

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反之,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

4.開闔補瀉

出針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5.平補平瀉

平即均的意思。對於虛實不太明顯或虛實相兼的病證,得氣後均勻地提插捻轉,即為平補平瀉法。

6.燒山火

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上1/(天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將針刺入3中1/(人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然後再將針刺入下3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即將針緊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多用於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7.透天涼

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人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31/(天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將針3緩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多用於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

除以上補瀉手法外,還有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風迎源等多種補瀉手法。

(三)影響針刺補瀉的因素針刺補瀉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以下3個因素:

1.病人的體質及其病理狀態

病人的體質不同及其所處的不同的病理狀態,針刺後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機體呈現虛證時,針刺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如果處於邪盛而表現為實證情況時,針刺可能發揮瀉實作用。也就是說,針刺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2.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對的特異性,有的腧穴適宜於補虛,而有些腧穴適宜於瀉實。如足三里、關元等穴位具有強壯作用,多用於補虛;而少商、十宣等穴位具有瀉邪作用,多用於瀉實。

3.針刺手法

針刺補瀉手法,是進行補虛瀉實治療的主要手段。上述補瀉手法是古今針灸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要想取得滿意的補瀉效果,必須按照上述方法在臨床實際中認真加以體會,才能掌握其真諦,以確保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B. 什麼是針灸的虛補實瀉

針灸的補瀉很多人以為,補或瀉只是葯物治療的法則,其實,葯物與針灸治病採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施治原則是一致的。針灸時施用補瀉手法的准則,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辨證施治前提下,離開這個准則而抽象地談補瀉,是不現實的。 針灸是一種治療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癒方向轉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目的,還必須通過臟腑的氣化功能(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補瀉手法,除了根據不同病情、體質、年齡、情志、氣候、環境等因素外,還要密切注意補虛瀉實的原則和當前的病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踐證明,補或瀉刺法過之(過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導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惡化,這樣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 針灸是通過針刺的手法來達到補虛瀉實目的的。《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瀉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不少的針刺補瀉手法。 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 瀉法適用於各種實證。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提插時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進針快而出針要慢;針尖應迎著經脈循行方向,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出針,吸氣時進針;出針時不必按閉針孔,還可以搖大針孔。這些操作手法對實證患者有著很好的療效。 還有兩種特殊的復式補瀉方法--燒天火和透心涼,因為操作比較復雜而臨床應用較少。 另外,對於虛實不太顯著或虛實兼有的病證,臨床上多採用平補平瀉,針灸得氣後施用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療,操作者必須細致觀察客觀指征,以療效為主要依據。正如《靈樞·小針解第三》指出:「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言補者必若有所得也,瀉則恍然若有所失也。」

C. 誰有鄭魁山針灸補瀉手法具體操作

鄭老對針法論述頗多,但其總結主要為熱補法和涼瀉法。
熱補法:押手食指或拇指緊按針穴,刺手將針刺入,侯氣至,左手加重壓力,右手拇指向前連續捻按3-5次,侯針下沉緊,針尖拉著有感應部位,連續重插輕提3-5次;拇指再向前連續捻按3-5次;針尖頂住產生感覺的部位守氣,使針下繼續沉緊,產生熱感。
涼瀉法:押手食指或拇指緊按針穴,刺手將針刺入,侯氣至,左手減輕壓力,右手拇指向後連續捻提3-5次,侯針下沉緊,提退1分左右,針尖向著有感應部位,連續輕插重提3-5次;拇指向後再連續捻提3-5次,針尖拉著有感應部位守氣,使針下松滑,產生涼感。
當然,這只是機械的描述,具體操作還要看你的指力和揣穴功夫,不入師門,不得其要吖。其他關於他的針法可以看《鄭氏針灸全集》,人衛版,不過現在不出了,到淘寶買個復印版還可以。

D. 中醫針灸補瀉方法怎麼應用,也就是說什麼時候用補法什麼時候用瀉法!3q

盛則補之,虛則瀉之,宛陳則除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這句話是在黃帝內經本經篇的原文。其主要意思就是
實證用補法,虛證用瀉法,宛陳就是實證的一種特殊狀態比如淤血,則需要除掉。陷下是虛證的一種特殊狀態,比如脾氣虛弱而導致的內臟下垂,可以使用艾灸來補。不盛不虛指的是本經自生病不中他邪,選取本經的穴位治療,多用原穴,因為原穴是本經原氣留駐的地方。
全是自己親自打字的。
但願對你有幫助
其他回答者請勿盜用謝謝

E. 求針灸補瀉手法

將雙手舉起,經脈從上往下走的,順時針方向旋轉是補法,逆時針方向旋轉是瀉法。反之,從下往上運行的經脈,逆時針為補,順時針為瀉。

F. 中醫針灸的補法.瀉法如何操作大神們幫幫忙

針灸也要講究補和瀉 補或瀉,是中醫學施治的原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為,補或瀉只是葯物治療的法則,其實,葯物與針灸治病採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施治原則是一致的。針灸時施用補瀉手法的准則,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辨證施治前提下,離開這個 准則而抽象地談補瀉,是不現實的。 針灸是一種治療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癒方向轉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目的,還必須通過臟腑的氣化功能(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補瀉手法,除了根據不同病情、體質、年齡、情志、氣候、環境等因素外,還要密切注意補虛瀉實的原則和當前的病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踐證明,補或瀉刺法過之(過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導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惡化,這樣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 針灸是通過針刺的手法來達到補虛瀉實目的的。《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瀉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不少的針刺補瀉手法。 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 瀉法適用於各種實證。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提插時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進針快而出針要慢;針尖應迎著經脈循行方向,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出針,吸氣時進針;出針時不必按閉針孔,還可以搖大針孔。這些操作手法對實證患者有著很好的療效。 還有兩種特殊的復式補瀉方法--燒天火和透心涼,因為操作比較復雜而臨床應用較少。 另外,對於虛實不太顯著或虛實兼有的病證,臨床上多採用平補平瀉,針灸得氣後施用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療,操作者必須細致觀察客觀指征,以療效為主要依據。正如《靈樞·小針解第三》指出:「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言補者必若有所得也,瀉則恍然若有所失也。」

G. 針灸瀉法,是瀉真氣還是臟氣

針法補瀉天有陰陽,人有男女。病有虛實,故針有補瀉也。何者為補,何者為瀉?曰:虛則補,實則瀉。針灸補瀉也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辨證施治前提下,離開這個准則而抽象地談補瀉,是不現實的。 合理的補瀉手法,除了根據不同病情、體質、年齡、情志、氣候、環境等因素外,還要密切注意補虛瀉實的原則和當前的病情有機地結合起來。補瀉方法的立法依據針灸補瀉方法的立法依據,諸如以陰陽立論的:「夫榮衛者,陰陽也。經言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故瀉者先深而後淺,從內引持而出之;補者先淺而後深,從外推內而入之,乃是因其陰陽內外而進退針耳」的提插補瀉法;與「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徐出也」的徐疾補瀉法;以及「左轉從子,能外行諸陽;右轉從午,能內行諸陰」的捻轉補瀉法;和九六補瀉法等。 針灸的補瀉法是補正氣,瀉邪氣!!

H. 針灸有哪幾種常用的手法

常用的手法有進、退、捻、搗、留五種。

進:捻著針向里進,用來探找產生酸麻感覺最明顯的部位。捻進快,刺激強;捻進緩慢,刺激較緩和。

退:捻著針向外退,以探找到產生酸麻感覺最明顯的部位。已經產生了這種感覺就可退出,以減輕刺激,或施行間歇的刺激。

捻:進針、退針或刺到發生酸麻的部位都要捻動。捻得快,角度大,次數多,刺激就強;相反就輕。

搗:是將針捻轉得上下左右搗動。

留:病人感到酸麻重脹得難忍或捻針到相當程度時,停止捻轉,針留身上,就叫「留針」。時間長短,看病情決定,一般在10~20min左右。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補瀉手法,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補法是一種促進機體興奮的方法,來改善人體的虛寒現象。用補法時,進針後的手法較少,不留針,或留針時間較短,刺激輕。老人、小兒、婦女和一般虛證病人,在胃口不好、全身無力等情況下,宜採用補法;瀉法是採用強刺激的手法來達到抑制機體的過分亢進。進針後的手法較多,留針時間長,對於體質較強和一般實證的病人,如食慾旺盛、大便不通等,宜採用瀉法。

I. 中醫針灸的補法.瀉法如何操作

按八綱辨證,一般陰證宜補,陽證宜瀉,具體說,就是寒症,虛證宜補,熱證實證宜瀉。補瀉手法有單式補瀉手法:提插補瀉,捻轉補瀉,迎隨補瀉,開闔補瀉,呼吸補瀉,徐疾補瀉等,復式補瀉手法多為此幾類手法的結合,像燒山火,透天涼,飛經走氣四,龍虎交戰,抽添,子午搗臼等等,如果辨別不清寒熱虛實,最好先用平補平瀉,當然效果會沒那麼好,最好辯證准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J. 中醫針灸的補瀉指什麼具體操作時手法如何

針灸是通過針刺的手法來達到補虛瀉實目的的。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瀉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不少的針刺補瀉手法。
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
瀉法適用於各種實證。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提插時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進針快而出針要慢;針尖應迎著經脈循行方向,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出針,吸氣時進針;出針時不必按閉針孔,還可以搖大針孔。這些操作手法對實證患者有著很好的療效。

閱讀全文

與針炙補泄方法錯誤哪裡能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分析指標方法 瀏覽:343
治療尖銳濕疹效果好方法 瀏覽:925
佛學的研究方法是 瀏覽:166
土方法臉上長疣怎麼治 瀏覽:74
大的體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840
小孩子如何學英語的方法 瀏覽:640
竹子養護方法有哪些 瀏覽:828
脆李的種植方法 瀏覽:100
酒的鑒別方法與用法 瀏覽:647
小型電腦的無線網路連接方法 瀏覽:301
高中生如何提高成績方法 瀏覽:15
手機掃描到賬方法 瀏覽:597
廣東姨媽巾衛生巾鑒別真假方法 瀏覽:715
交流電子捕鼠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79
36v太陽能板變12v最簡單方法 瀏覽:583
寫生方法圖片大全 瀏覽:454
rst研究方法 瀏覽:768
垃圾手機拆卸方法 瀏覽:64
觀察物體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瀏覽:699
河北罐裝鮮燉燕窩的食用方法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