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哪裡有治癲癇病的土方法

哪裡有治癲癇病的土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7 18:01:15

① 誰有治療癲癇的辦法

絕大多數的癲癇病是可以徹底治癒的。
因為多種病因可以導致癲癇發作,例如大腦發育不良,腦外傷,腦膜炎,遺傳因素等,但至少一半患者無法找到病因,稱為特發性的癲癇,還有一些不良因素可以誘發癲癇發作,比如發熱,接種疫苗,過度勞累等。
癲癇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規律,按時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受涼發熱,不要喝濃茶,咖啡和有興奮作用的飲料,不要抽煙和飲酒,不要單獨涉水,登高,接觸電器等等,通過正規的抗癲癇治療是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對於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達到根治的目的。

② 治療癲癇病的土方法都有什麼...

你好癲癇是沒有土方法能治好的某些土方法可能能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但是無法根治最可靠的預防就是按時、按量地服用抗癲癇葯物確診了癲癇就要控制發作預防驚劂的再發越早治越好因為發作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對原有癲癇灶的增強

③ 治癲癇病土方法

對於癲癇的治療最好是科學,合理,認真的去對待.不論是小發作還是大發作最好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另外
雲南省癲癇病防治研究中心

N聯多維癲癇康復體系
結合中醫療法可以通過辨證論治來祛除病因,消除症狀,調整陰陽,協調臟腑功能,營養腦細胞,使患者從根本上達到全方位的治療效果

④ 癲癇病到哪裡才能治好 有什麼好辦法嗎..

中醫看癲癇

中醫認為癲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在民間,人們習慣把癲癇病叫「羊羔風」、「羊癲風」、「豬婆風」等等,叫法雖然不一樣,但是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根據對病人發作症狀的直觀認識來起名字。很顯然,這其中也貫穿了一種基本思想,即抓住了癲癇病人發作時抽風這個基本特徵來進行概括,雖說不上是科學的概括,也沒有抓住疾病的本質特徵,但卻是以症狀為依據的。
中醫傳統上把癲癇稱作癇證或癇病,癲癇是後來的叫法。早期醫書上,醫家多把癲、狂、癇混稱,沒有劃出一個分明的界限。後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癲、狂、癇均屬精神、神志方面的疾病,但三者又各有其顯著的特徵。癲和狂主要表現為精神錯亂,以動作失常、情感障礙、幻覺幻想、意識紊亂為基本特徵。醫籍中多以陰陽不同來劃分癲和狂,精神抑鬱,靜默痴呆,語無倫次者屬陰,為癲症;精神亢奮,狂躁剛烈,打罵破壞者屬陽,為狂症。癇症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嚴重者一發作就會猝然昏倒,不醒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發作過後又和正常人無異。
嚴格講,傳統中醫並沒有給癲癇下一個很准確、很科學的定義,雖然祖國醫學對癲癇的認識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記載,例如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列有「嬰兒病癇方」專條,較為詳細地記載著用「雷丸」、葯浴治療癲癇病的方法,並分析了「癇者,身熱而數驚,頸脊強而腹大」等一些證候特點,但始終在理論概括上沒有一個系統的說法。

中醫如何認識癲癇的發病原因?
傳統中醫很早以前就對癲癇的發病原因做過解釋和分析,其具體內容散見於醫學典籍中,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①先天因素:
這種認識類似於西醫說的原發性癲癇。傳統醫書上把它稱作「胎癇」,意為胎里帶來的。譬如大腦發育不全,臟腑功能先天不足等等,當然還包括遺傳因素在內。
②飲食起居因素:
多指飲食不注意節制,冷熱無常,寒暑侵入。比如經常過量食用肥膩的食物,暴飲暴食,過多食用生冷及不衛生的食物等,都可能成為病因。中醫講究飲食有節,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都要靠津液氣血輸布,而這些全靠脾胃功能完成。飲食無節制,造成運化失職,積成痰飲,蒙蔽心竅,必然引起癲癇。
③精神因素:
是很重要的發病因素。精神過度緊張,突然受到驚嚇,心情長期抑鬱,過分的激動、憤怒、傷感等對人造成精神刺激和精神創傷,形成發病的內環境。《黃帝內經》上說過,憤怒容易傷肝,過分的喜悅容易傷心,思慮過多會傷脾,憂傷過分會傷肺,恐懼太甚易傷腎。過度的精神刺激會造成體內氣機紊亂,導致臟氣不平,特別是突然驚恐,更是發病的直接原因。
④勞作因素:
勞作失度也是致病原因之一。用腦過度必然造成大腦虧損,心神失養,強度太大的體力勞動往往使人體力不支。在這些情況下,病邪極易侵入,因為此時人體抗病能力降到最低。傳統中醫典籍上的勞,還特指房事不節,本虛而致病。
⑤跌仆產傷:
指的是發生意外造成的傷害和小兒出生時受到損傷。
這些傷害極易形成各種內外傷害,尤其是腦部受損,如遇到適當條件,便會導致癲癇。
除以上病因外,中醫認為:許多疾病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也會轉為癲癇。上述各項為什麼會以癲癇病的形式表現出來,有待作進一步研究。

癲癇病是腦病還是臟腑病?
中醫典籍上把癲癇稱作「癲疾」、「顛疾」。有些醫書據此而下論斷說早期的醫學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癲癇病是大腦的病,理由是「顛字的意思是頭頂,也就是頭。」我們認為這種說法還缺少確鑿的論據,要弄清癲癇病是腦病還是臟腑病這個問題,還得做些必要的討論。
中醫典籍上比較明確地提出癲癇病是腦部病變的是清代名醫王清任。他在《醫林改錯》一書中曾比較系統地闡述過他的觀點:癲癇病發作是元氣一時不能向上轉入腦髓,病人抽搐時正象是活人死腦袋。說他是活人,腹中有氣,四肢抽搐;說他是死腦袋,腦髓沒氣,耳朵聾了,眼睛向上翻就象死人。有的人先喊一聲然後抽搐,是因為腦中無氣,胸中的氣沒地方走,突然沖出來。正抽搐的時候,胸中有漉漉的響聲,是因為津液還在氣管里,腦袋無氣,因此有這種聲音。抽搐後頭痛昏睡的原因,是氣雖然轉到腦子里,但是還不足以使人清醒。他從大發作的症狀入手分析,證明了大腦是發作的根源。雖然他的分析並不象現代醫學認識得那麼透徹,但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祖國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把神、魂、魄、意、志分屬於五臟,稱為「五臟神」,而把腦作為「總眾神」的神。認為五臟神氣通於腦,五臟神氣之所以能上通於腦,是以經絡為傳導之路的。也就是說,五臟能夠通過經絡與大腦聯系在一起。
近代醫學的發展,促進了中醫學說的發展,人們對於癲癇病的認識也更為深刻,基本上統一了認識:癲癇病是腦部病變引起的。腦部病變分兩種情形,一是大腦本身發生病變,二是臟腑病變引起大腦病變。這也就解釋清楚了為什麼中醫治療癲癇病主要從肝、脾、腎三臟立論這個問題。

臟腑病變為什麼能引起大腦病變導致癲癇病?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大腦統領全身,它用來維持功能的氣血、腦髓等必須靠五臟來生產、供應,也必須靠五臟的功能來協調。這樣,一旦臟腑產生病變,必然會傳導至大腦,引起大腦病變,導致癲癇病。

心臟病變為什麼會引起腦病導致癲癇?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臟的作用是主持血液循環,它向泵一樣不斷地把血液供給大腦,以維持大腦的正常機能。大腦正是靠心臟提供的血液來維持本身的健康,進行生理活動,支配人的意識、思維、情感和運動。
心臟出現下列情況都可能引起腦病,導致癲癇:心血不足,心臟功能衰竭,不能滿足大腦供血,大腦因缺血缺氧便會出現功能障礙;心血管瘀滯,出現供血障礙,大腦失去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保障,也會導致大腦發生病變。傳統中醫也認為痰迷心竅,心神無舍,可引起大腦病變。

腎病為什麼會引起大腦病變導致癲癇?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精化生腦髓,從而使大腦充實不竭,保證腦功能正常,因此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中醫有些治法,比如填精益髓、補腎健腦,就非常能說明腎與大腦之間有密切的關系。
腎臟出現下列情況都可能引起大腦病變,導致癲癇:腎臟先天不足,不能生成足夠的精髓,使大腦發育受到影響,自然形成腦病;久病不愈,腎臟虧虛,得不到所需的滋養和補充,引起腦室空虛;腎勞過度,達不到生理平衡,形成腎精不足,引起腦髓不實;腎有病不能主水,多生痰飲,上犯腦神,出現昏迷、抽搐、頭痛等症狀。所以,有些專家認為各種癲癇都是腎經病,確實有一定的理由。

肝病為什麼會引起腦病導致癲癇?
中醫學認為「肝藏血」,肝臟的功能在於調節血液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它對腦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肝榮則腦健,肝衰則腦病。反過來說,人的感情和肝臟關系極為密切,比如怒為肝志,怒則氣血逆亂,逆亂之氣血易隨肝氣勃發而上舉,使腦部發生病變而出現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狀。
《內經》上說各種抽搐,都屬於肝病。肝臟出現下列病變都有可能引起腦部病變,導致癲癇:肝臟主管疏泄,對調節大腦血流量和疏通氣機起關鍵作用,肝陽上亢,化風內動,能上擾清陽,也會挾帶痰濁逆動,蒙蔽心神,激起大腦病變;肝氣郁結,疏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會造成情志不暢,也極容易化為邪風,上犯大腦引起昏仆、抽搐等病症。

脾病為什麼會引起腦病導致癲癇?
中醫認為,脾主管運化水谷精微,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臟生理功能正常,其他臟器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功能。《靈樞》上說五穀津液通過脾臟轉化為營養物質,再運送到身體各部位,補充腦髓。
由上可見,脾臟有病會引起腦病,導致癲癇。脾運化失職,大腦失去必要的營養物質,導致功能失調。脾病還會直接引起胃部消化不良,生熱、生風,生痰濁,導致大腦病變從而形成癲癇病源。

肺病為什麼會引起腦病導致癲癇?
中醫學說認為,肺主諸氣而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氣和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結合,輸布到機體的各部分。由此可見,肺功能的正常發揮,保障了機體運動的主要動力。
肺部發生下列病變都有可能引起腦病,導致癲癇:肺主氣,氣助血行,氣虛滯容易形成大腦氣血難以得到補充的病理現象,從而使大腦功能產生障礙,發生病變;肺氣不利,濁氣上逆,干擾清明,也會導致功能紊亂,而出現昏迷、倒地等症狀。

傳統中醫把癲癇病分為幾類?
傳統中醫著作中,醫學各家對癲癇病的分類駁雜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
(1)按病源分:
也就是按照得病的原因對癲癇進行分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明代方賢的五分法。他在《奇效良方》一書中,把癲癇分為風癇、食癇、驚癇、痰癇、飲癇五類。這種分法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
(2)按發作時患者發出的叫聲分:
持這種分法的代表人物是宋朝名醫錢乙,他在《小兒葯證直訣》一書中,根據發作時患者發出的叫聲,把癲癇病分為五類:犬癇、羊癇、牛癇、雞癇、豬癇。這種分法當然是不科學的,如果發作時不發出叫聲,便不在五類之中了,可見分法不嚴謹。
(3)接五臟所屬分:
就是看患者發病源於哪一臟器,也就是說是哪些臟器病變而引起癲癇。這種分法應是從病理和症狀這個角度考慮的。
這種分法,明朝醫家魯伯嗣是代表。他把癲癇分為心癇、肝癇、腎癇、肺癇、脾癇五種,並附帶說明了發作症狀。他在《嬰童百問》一書上解釋了他的分法。面紅、眼睛直、吐舌、咬牙、煩躁不安、氣短的叫心癇;臉和嘴唇發青、眼睛向上看、手腳抽搐、腰背硬直的叫肝癇;臉發黑帶有晦氣、眼睛向上看、嘴裡吐沫、身體僵直如屍的叫腎癇;臉白如土、眼睛發直、象受了驚嚇似的跳動搖頭、嘴裡冒沫的叫肺癇;臉色發黃、眼睛發直、肚子脹、下瀉、四肢僵硬的叫脾癇。
把發作症狀和病理結合起來給癲癇病分類,基本上可以從中醫典籍上找到理論根據,也符合中醫的臨床觀察經驗,確實有獨到之處。所以,後世醫家也有人沿襲這種分法的思路,加以提煉,提出新的分法。
(4)按陰陽分:
是癲癇分類中最簡潔的一種,只把癲癇分成陰癇、陽癇兩類。陰癇屬於虛寒症,患者體質虛弱,每次發作時間較長,發作周期也長。陽癇屬於實熱症,一般情況下患者體質比較強壯,每次發作時間較短,發作比較頻繁。

現代中醫如何給癲癇分類?
現代中醫根據中醫典籍的分類方法,對癲癇病有了更明確的分類。歸納起來有下面幾種:
(1)分為陰癇、陽癇或者實證、虛證兩類。這種分法實際上是繼承了傳統中醫的陰陽兩分法。
(2)把癲癇分成風癇、驚癇、痰癇、食癇、熱癇、瘀癇、虛癇、蟲癇等類,是根據病因來分類的。上述幾類,散見於醫籍中,古代醫家已有論述,只是未加系統概括。現代醫家經過加工整理,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科學的體系,這其中有醫家獨到的見解,但總體上說來還是對古代醫學思想的繼承。
(3)把癲癇分為肝風痰濁、肝火痰熱、肝腎陰虛、脾胃虛弱四類。這種分法,從肝、脾、腎三臟立論,體現了當前中醫對癲癇病病因的基本看法,切中了要害,抓住了主要矛盾,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分法。

對癲癇病較好的中醫分類是哪一種?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們主張將癲癇分為風、驚、痰、食、虛、瘀、滯七類。因為這種分法直接抓住了病因,與發作症狀結合,對治療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而且非常具體。現將各類癲癇的主要症狀和病因分述如下:
(1)風癇
症狀:臉色發青、發紫、脖子發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眼向上看、肢體僵直、抽搐吐沫。發作前有頭暈目眩、頭痛、惡心、肢體麻木等前兆。
病因:肝陽亢盛,有痰火,感受風寒,閉阻經脈;或肝功失調,風寒外侵,肝風內擾,血虛郁閉。
(2)驚癇
症狀:突然昏倒、神志喪失、肢體強直、抽搐,多數發作前驚叫。輕者神志不清,神情呆滯,有無目的行為。
病因:胎兒腹中受驚,先天膽氣不足,或出生後暴受驚嚇,則遇適當條件發病。因高燒驚厥,治不及時或未治癒而轉為癲癇。因肝腎虛弱,經受突然刺激或長時間強刺激,受驚發病。
(3)痰癇
症狀:發作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口吐涎沫或口角流涎、臉色發青、口唇青紫、手腳抽搐、身體僵直,並伴有異常叫聲。
病因:一是溫熱積久,灼傷津液,蓄成痰飲。二是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積為痰飲,或由進食生冷油膩過多,消化不良,積為痰飲,遇誘因發為癲癇。
(4)食癇
症狀:臉色發青、脘腹脹滿、腹痛、惡心、嘔吐、大便穢臭或便秘。發作時兩眼發直、四肢抽搐,重者昏倒、口吐涎沫。
病因:一是小兒哺乳不節,傷及脾胃。二是母乳有問題,或者含有較強的刺激成分,如酒精或副作用較強的葯物成分等,傷及小兒脾胃。三是常人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尤其易轉為痰癇。
(5)虛癇
症狀:平素臉色發白或臉色晦黯,常頭暈目眩、腰酸腿軟,或肢體乏力、耳鳴、失眠、精神萎靡不振。發作時突然昏倒、兩眼失神、四肢顫動或抽搐、大小便失禁,或者神情獃痴,無行為意識。
病因:一是先天不足,臟器不健,若生活調理不當,遇飲食、寒熱、情感等刺激因素發病。二是久病不愈,造成肝腎虧虛或脾胃虛弱,肝腎虧虛導致精血不足,脾胃虛弱造成運化失職,飲食聚積生痰,蒙蔽清竅。三是外傷、產後失血過多或貧血等因素帶來不足之症。四是積勞成虛,不勝外邪。
(6)瘀癇
症狀:發作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全身抽搐或者一側肢體抽搐、局部肌肉抽動、兩眼直視或向一側斜視,有時伴有尖叫聲,有些患者會出現精神症狀,發作過後體乏無力。
病因:一是腦外傷或是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變引起綜合征。二是部分臟器由於出血等原因造成瘀證,影響血液循環。三是氣滯脈絡,造成氣血不暢。
(7)滯癇
症狀:發病前常表現出憂郁、焦躁、容易生氣乃至發火、胸滿腹脹或者腹痛難忍。發作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輕者失神、臉色蒼白或蠟黃、目光獃痴、面部肌肉抽搐或嘴角不自覺地蠕動。
病因:一為氣滯,心情不愉快,或者怒氣難消,肝氣郁滯,或者氣滯胸膈。二為脾胃失調,多生津液,阻遏氣機。三為腸道不暢,清氣不舉,濁氣難下,或因宿便滯留,津液難通,濁氣上逆。四為經脈阻滯,氣機不暢,甚而導致清竅失養。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ybjb/shenjing/zykdx.htm

⑤ 治療癲癇病有沒有什麼偏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
……●●漢……………
█ ̄█ ̄█迪█ ̄█ ̄
研█ ̄█ ̄█邦█ ̄█
█究█ ̄█ ̄█癲█ ̄
 ̄█所█ ̄█ █癇█
█ ̄█公█ ̄█ █病
 ̄█ ̄█益█ ̄█ █
……………●●……
……在線咨詢平台…
你好,癲癇治療是沒有偏方的,所謂的偏方也是不科學的,偏方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農村和偏遠地區,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迷信的人越來越少。有的地方認為吃貓頭鷹能治癲癇;也有的人用蓖麻根煮水喝。這些土方、偏方,不具備普遍治療意義,盡管沒有直接危害,但因不能控制病情,病人易發生意外。看癲癇到真正的癲癇醫院,專科醫院,真正從事癲癇治療的專家那去治療,他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你可以提供詳細病情,撥打→【免費電話】咨詢我院癲癇病專家在線咨詢平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⑥ 治療癲癇有哪些土方法,你都知道嗎

什麼是癲癇?癲癇容易治療嗎?

關於癲癇,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羊癲瘋。癲癇發作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能耽誤治療時間。癲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治療癲癇的土方法有哪些。

1、雄黃,白礬,蟬衣,蜈蚣。將上葯共研細末,成人每次2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兒童每次1克,或酌情加減。服葯後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為正常情況,不需停葯。

2、鱉,植物油、精鹽各適量。鱉煮熟去殼,加植物油、精鹽煮爛,未發作時湯肉1次吃完,連用7日。

3、蓖麻(紅莖紅葉)根,雞蛋2個,黑醋適量。將雞蛋破殼煎煮,再入黑醋、蓖麻根共煎。每日1劑分服,連服數日。

4、橄欖,鬱金,明礬。橄欖搗爛,同鬱金加水適量煮成濃汁,去渣後再微火濃煎2次,過濾後加明礬,收成膏。每次1匙,溫水送服,每日2或3次。用治小兒癲癇。

5、竹瀝,麥冬、梗米。麥冬煎水取汁。粳米加水煮粥,臨熟前加竹瀝和麥冬汁煮沸。1次吃完。主治癲癇大發作。

6、准備30克的石菖蒲,然後和水一起煎煮,每天一劑,適合一般的癲癇。

7、白礬研細末,每次3—5克,每日3次。適用於一般癲癇。

8、硼砂0.3—0.5克,每日3次。適用於一般癲癇。

9、地龍焙乾,研細面。每次6克,每日l一2次。適用於治療癲癇輕症或間歇期。

10、丹參30克,水煎服,日l劑。適用於各型癲癇。

11、生代赭石,壓細過篩。每次3克,每日3次。適用於小兒癲癇。

12、活蜥蜴60條放入瓦耀內,蓋壓後用明火烤,至晰賜死後停火,再取出放在瓦上焙乾,研細末。每3條為l包,每日1包,20天為1療程。適用於各型癲癇。

13、驢胎盤1個,焙於研成粉末。每次1.5克,每日3次。適用於癲病小發作與頭痛型癲癇。

14、用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共研為末,加豬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湯送下。適用於風癇。

15、用雌黃、炒鉛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麝香少許,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細搗勻,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溫水送下。適用於癲抽筋。

16、用甘遂二錢,研為末,放在豬心裡。縛緊,紙懈,煨熟。取葯出,加辰砂末一錢,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過的豬心煎湯調下。以大便下惡物為效,否則須再次服葯,此方名遂心丹。為風痰迷心癲癇的治療偏方。

治療癲癇病的偏方雖多,但很多都是民間流傳,不具有科學根據,所以癲癇病患者還是不要胡亂使用。

⑦ 癲癇病治療最好的方法

現在大多數患者治療癲癇主要的方法是採用葯物治療。癲癇病是個非常特殊的慢性疾病,如果長期服用葯物對患者身體很不好,因為葯物對癲癇病來說只能起到控制病情復發作用,不能起到徹底治療作用,通過臨床觀察,從來沒有停葯不復發的,所以需要終身服葯,由於終身服用葯物對人的肝功能以及智力都有嚴重的影響,造成智力下降,痴獃等症狀最終會毀了患者的一身。目前能有效治癒癲癇病的,是由「威海國安醫院」孫國安教授發明的「分離型腦起搏器」,這種治療技術在國內屬於十分先進的,該設備是通過給大腦安裝磁場和給大腦外加脈沖電兩步來實現給大腦調頻,從而恢復腦電頻率,治療癲癇病。我朋友小李患有癲癇病20年了,在患病的日子裡,他去過北京,上海,廣州等當地的權威醫院,嘗試過各種抗癲癇葯物,做過埋線治療,伽瑪刀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始終沒把自己的病情控制住。常年服用抗癲癇葯物的他,肝功也出現了問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聽說了「分離型腦起搏器」治療癲癇的情況,於是他去了威海國安醫院,在那裡孫國安教授詳細詢問了小李的病史,讓小李作了術前檢查,結果發現小李非常適合分離型腦起搏器的治療。術後第一天小李的發作次數就有所減少,從術前的一天10次到只有2-3次,第二天只有1次發作,到第三天發作就停止了小李出院以後癲癇就沒有再發作過,這讓作為老朋友的我感到十分驚訝和神奇。我在這里也祝願所有的癲癇患者能早日康復!!!

⑧ 治療癲癇有哪些偏方

泥鰍黃葉槐治癇病 [用料]泥鰍7條,黃葉槐條一段,雄黃來一錢。

[制用法]將泥鰍用槐條串口貫腹,在炭火中炙熟,不加鹽醬。炙魚時不用紅荊和桑木燃火。先吃魚,再服雄黃,一次吃完,小兒減半。

[功效]治癲癇。

大蚯蚓治癲癇 [用料]大蚯蚓6~10條(紅頭、白頸)。

[制用法]將上葯洗凈埋入1斤白糖里,過24小時,棄蚯蚓,把白糖分成6等份,每天干服1份,6天服完。

[功效]癲癇病。

黃豆地龍治癇症 [用料]胡椒一兩,地龍100克(去土),黃豆五斤。

[制用法]以水25斤煎葯,至水干為度。將葯扔掉,吃黃豆粒,每次10~20粒,一天2次。

[功效]癲癇。猝然抽搐人事不省,發作頻繁。

加味豬心散沖劑治癲癇 [用料]豬心1個,川貝、硃砂各15克。

[制用法]將豬心用濕黃泥裹好,焙乾,去泥研末。川貝、硃砂研末,共拌勻,裝瓶備用。每服15克,每天2次,開水沖服。

[功效]益心補血,安神定癇。可治療癲癇。

枸杞羊腦小麥粥治癲癇 [用料]枸杞子12克,羊腦1隻,小麥(搗碎)50克,調料適量。

[制用法]將羊腦剔去筋膜,洗凈入鍋,加入枸杞子、小麥及清水適量,燉熟,調味食用。每天1劑。

[功效]滋陰養血,補腦安神。可治療癲癇。

吳茱萸外用方治癲癇 [用料]吳茱萸5克。

[制用法]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黃酒調勻,敷於臍中,外用膠布固定。每3天1次。

[功效]溫中開郁,散寒燥濕。可治療癲癇抽播,發作頻繁。

羊腦龍眼湯治癲癇 [用料]羊腦2個,龍眼肉30克,精鹽適量。

[制用法]將羊腦剔去筋膜,冼凈,與龍眼肉共燉湯,加鹽調食。每天1劑,2次分服。常服有效。

[功效]補心健腦,養血祛風。可治療癲癇,症見發作時突然昏倒、牙關緊閉、口出白沫、不省人事。

僵蠶羌活湯治癲癇 [用料]僵蠶、羌活各6克,南星5克,生薑2片。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化痰,祛風止痙。可治療癲癇之卒然抽搐,不省人事,發作頻仍。

乳犬豬肚硫黃湯治癲癇 [用料]乳犬(來斷奶者)1隻,硫黃15克,豬肚(豬胃)1個,鹽適量。

[制用法]將硫黃研為細末,裝入紗布袋內紮好。乳犬去毛及內臟,洗凈。將硫黃放入犬腹中,再將犬放入豬肚內,加水、鹽燉爛。分3~4次空腹食下。

[功效]補腎溫陽,活血熄風。可治療羊癇風。

甘麥棗湯治癲癇 [用料]甘草3.0克,小麥30克,紅棗10枚。

[制用法]水煎服。早晚空腹各1次。

[功效]養心安神,除煩寧神。可治療癲癇。

無毛羊胎治癇症 [用料]肚剝羊羔2隻。

[制用法]焙乾,研成末。用黃酒送服,每次9~15克,每日1次。

[功效]治羊癇風。

紅白血砂粉治癲狂 [用料]豬心1個,硃砂3克,白硃砂(研細粉)3克。

[制用法]豬心取其血滴於碗內,將兩味硃砂同豬心血調勻。分3次服下。

[功效]補血脈,解邪熱,安心神。可治療癲狂初期。

橄欖膏治羊癇風驗方 [用料]鮮橄欖(即青果)2500克。

[制用法]將橄欖去核,搗碎,以文火煮5~6小時,去渣,再熬至膏狀即成。早晚各服1湯匙,白水沖服。

[功效]清熱,涼肝,止驚,鎮靜。可治療羊癇風。

白鴿心治羊癇風 [用料]白鴿子2隻。

[制用法]將鴿子宰殺取心。發作前一次生吃,2次可愈。

[功效]補虛鎮驚。可治療羊癇風。

⑨ 癲癇病怎麼能治好 有什麼偏方

中醫葯防治癲癇具有整體調節、毒副作用低、切實有效等特點,已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和肯定。 本病的病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因素多指母孕時卒受驚恐,或胎育中罹患疾病,誤用葯物,或父母原有癲癇之患。後天因素則包括七情不遂、六淫外客、跌仆擊打及產育損傷等。此外如飲食失慎、勞累少眠、久病體虛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其具體病機有風痰閉阻、 痰火上擾、痰瘀阻竅、正氣偏虛。故見癇證頻作及一派虛弱之象。 專方治療 (1)癇可定(片劑)
組成:青礞石Z00克,白礬200克,全蠍85克,蜈蚣85克,守宮100克,鹿角霜200克,紫河車200克,珍珠母200克。
用法:將上葯共研細末,製成片劑,每片含生葯0。3克。每日3次,每次7~10片,兒童酌減。
(2)抗癇片
組成:桃仁、赤芍、紅花、川芎、半夏、香附、木通、蘇子、青皮、大腹皮、桑白皮。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打片,每片含生葯O.3克。每日3次,每次按每公斤體重半片。
(3)癇寧
組成:炙馬錢子40克,石菖蒲40克,丹參40克,鬱金60克,白礬120克,硃砂30克,苯巴比妥720毫克,利眠寧720毫克。
用法:馬錢子先煮1~2小時,取出後放入麻油中炸至焦黃,去芫,研細末。其餘各葯研細末與馬錢子末拌勻,裝人空心膠囊,每粒0。5克。每日2次,成人每次5~6粒,1~3歲每次2~3粒,4~10歲每次3~4粒。溫水送服。
(4)癲癇丸
組成:巴豆霜5克,杏仁20克,赤石脂50克,代赭石50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攪拌均勻,蜜制為丸如黃豆大。每日3次,每次3粒,飯後溫水送服。孕婦忌服。
(5)五生丸(癲癇二號片)
組成:生半夏3份,生南星3份,生川烏3份,生白附子3份,生白芍9份,黑大豆30份,生薑汁適量。
用法:先將半夏、南星、川烏用清水漂洗5~7天。晾乾後與其他葯共研細末,加薑汁拌勻,製成片劑,每片含生葯0。3克。每日2次,每次5~6片,兒童酌減。
(6)河南囊蟲丸2號
組成:皂角刺62克,蛇床子62克,蜈蚣7條,膽南星46克,僵蠶62克,硃砂9芄,青礞石93克。
用法:上方諸葯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2。5克。每日3次,每次1丸,兒童酌減。
(7)硃砂一粒丹
組成:炒牙皂10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鬱金8克,木香8克,紫菀8克,陳皮10克,甘草6克,牛角1.2克,麝香1克,巴豆霜8克,硃砂5克。
用法:上列各葯除硃砂外,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晚1次,每次10~15粒。
加減:伴氣血虛弱加服歸脾丸;伴肝腎陰虛加服六味地黃丸;伴肝胃不和加服柴胡疏肝散;伴肝火痰熱加服龍膽瀉肝丸;伴胃熱加生石膏30~60克,水煎月艮。若小兒驚癇,以本葯含服僵蠶鉤藤湯(赤芍、川芎、僵蠶、蟬退、鉤藤、天竺黃、半夏、杏仁、茯苓、木通、黃芩、甘草、石菖蒲)。

閱讀全文

與哪裡有治癲癇病的土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2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5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3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29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3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3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4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67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3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39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2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67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28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2
哪些激勵方法可以激勵員工 瀏覽:337
達爾文作用什麼方法得出進化論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