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痕跡深度測量方法

痕跡深度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6 06:49:57

1. 土方還沒開挖時,怎麼確認基坑土方的深度。

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進行確認。

基坑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

(1)痕跡深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基坑土方施工要求規定:

1、大型土方和開挖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認真研究整個施工區域和施工場地內的工程地質和水文資料、鄰近建築物或構築物的質量和分布狀況、挖土和棄土要求、施工環境及氣候條件等。

2、土方開挖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對附近已有建築物或構築物、道路、管線等進行檢查和鑒定,對可能受開挖和降水影響的鄰近建(構)築物、管線,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並在整個施工期間,加強監測其沉降和位移、開裂等情況。

3、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備等,應事先做好檢查和必要的加寬、加固工作。開工前應做好施工場地內機械運行的道路,開辟適當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2. 急需:高危作業施工監測監控方案(高速公路,我方是施工單位),謝謝!!! 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施工測量及監控方案
目 錄
第一章 施工測量 1
1.1 測量依據 1
1.2 控制測量依據 1
1.3 測量質量管理目標和基本質量指標 1
1.4 基本測量程序 1
1.5 隧道開挖測量 7
1.6 隧道施工測量 8
1.7 隧道貫通誤差測量 9
1.8 地下監控測量成果的檢查與檢測 10
1.9 竣工測量 11
1.10 質量保證措施 13
第二章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 16
2.1 監控量測目的和意義 16
2.2監測方案的設計依據 16
2.3 監測項目 16
2.4 監測點布置 17
2.5 監測方法及監測頻率 17
2.6 監測量測反饋程序 24

第一章 施工測量
1.1測量依據
1)《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1999)
2)《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
3)《北京地鐵房山線施工測量管理細則》
4)《北京地鐵新建線路控制測量總體技術要求》
1.2控制測量依據
地面控制測量由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平面控制點(DS63、DS65、DS66、DS67)和高程式控制制點(DS63~DS67、BM[4]11~BM[4]12)。經過復測,誤差符合規范要求。
1.3測量質量管理目標和基本質量指標
1)施工測量質量管理目標
確保全線建築物、構築物、設備、管線安裝按設計准確就位,避免因施工控制測量、放樣測量超差而造成重大設計變更和工程事故。
2)質量指標
(1)在任何貫通面上,地下測量控制網的貫通中誤差,橫向不超過±50mm,豎向不超過±25mm。
(2)隧道襯砌不侵入建築限界,設備不侵入設備限界。
3)測量標准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1999)。
1.4基本測量程序
1.4.1地面控制測量
1)平面控制測量
對業主提供的控制導線點進行復測,並與相鄰標段及臨近控制點進行貫通聯測。利用全站儀進行地面施工導線布設,導線點埋設混凝土標石。
2)高程式控制制測量
對業主提供的精密水準點進行復測並與臨近水準點貫通聯測。使用精密水準儀和標尺在提供的水準點之間加密水準網,布設成閉合環線,閉合差≤±8 mm(L為環線長度,以千米計),操作方法精度指標執行Ⅱ等水準點測量要求。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導線長度(km) 平均邊長(km) 測角中誤差(″) 測距相對中誤差 測回數 方位閉合差(″) 相對閉合差
DJ1 DJ2 DJ6
三等 14 3 1.8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0000 4 6 5
≤1/35000
一級 4 0.5 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級 2.4 0.25 8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級 1.2 0.1 12 ≤1/7000 1 2 14
≤1/5000
註:①表中n表示測站數。
②測區測圖的比例尺為1:1000時,一、二、三級導線的平均邊長可適當放長,但最大長度不應大於表中規定的2倍。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誤差(mm) 符合水準路線的平均長度km 水準儀等級 水準尺 觀測次數 往返誤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
偶然中誤差 全中誤差 與已知點聯測 附合線環線 平坦地面 山地
+2 +4 2~4 DS1 銦鋼尺 往返各測一次 往返各測一次
+8√n
+2√n

註: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路線長度(以km計),n為單程測站數
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的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度的要求
標尺
類型 視線長度 前後
視距差
(m) 前後視距累計差
(m) 視線高度
(m)
儀器等級 視距 視線長度20m以上 視線長度20m以下
銦鋼尺 DS1 ≤60 ≤1.0 ≤3.0 0.5 0.3

精密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mm)
基輔分劃讀數差 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 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 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
0.5 0.7 3.0 1.0
1.4.2聯系測量
1)趨近測量
從地面控制點採用趨近導線向豎井引測坐標和方位。地面趨近導線應附合在精密導線點上,近井點要與GPS點或精密導線點通視,使定向最為有利,除近井點設置固定標志外,其它地面趨近導線點均可設置臨時標志,地面趨近導線全長不能超過350m,平均邊長60m,最短邊長大於30m,趨近導線採用嚴密平差,其近井點的點位中誤差在±10mm之內。
導線點可做成如下形式:

單位:mm

2)豎井開挖測量
豎井四個角點,用鋼板或木板做成三角架固定在鎖口圈上,斜邊中心做記號吊5kg以上的垂球控制開挖輪廓線。如右圖:
(3)豎井定向控制測量
豎井施工完成到設計標高時,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儀器設備,採用投點儀投點,把井口上測設的臨時導線點投在投點板上。

(投點儀標稱精度1/200000)
為了提高投點精度,在豎井口長邊對角適當位置設置投點P1,P2點,如圖1。然後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網進行聯測,將測量數據進行平差後,計算出P1、P2各點的坐標(或用前方交會法,定出P1、P2各點),將P1、P2點投在井下的投點板上,如圖2所示。
為了檢核投點精度,在井上作兩次投點。投在投點板上的P1′P2′、P1〞、P2〞點。然後將全站儀分別架設在各點上,觀測通道內設置的P3、P4,採用測回法觀測各點的角度、距離、平差後計算出各點坐標,以此作為通道、隧道暗挖控制的定向邊(P3~P4)。
(4)高程傳遞
利用加密水準網點作趨近水準測量,按Ⅱ等水準測量方法和儀器施測,限差≤±8 mm,埋設不少於兩點的高程點,以利校核。使用檢定過的鋼尺及檢定重量的重錘用懸吊的方法經豎井傳遞高程,上、下兩台水準儀同時觀察讀數,每次錯動鋼尺3cm~5cm,測三測回。高差較差控制在±3mm以內,取平均值使用。如下圖:

1.4.3地下控制測量
1)地下導線測量
地下施工控制測量用控制導線,直線隧道掘進大於200m時,曲線隧道掘進到直緩點時,埋設洞內導線控制點,直線隧道施工控制導線點平均邊長為150m,特殊情況下,不短於100m。曲線隧道施工控制導線點埋設在曲線五大樁點上,一般邊長不小於60m。邊長往返觀測各兩測回,往返觀測平均值較差小於7mm,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導線測量前提是對已有的施工控制導線前三個點進行檢測,檢測點如有變動,選擇另外穩定點的施工控制導線點進行施工控制導線延伸測量。施工控制導線在隧道貫通前測量三次,測量時間與豎井定向同步。重合點重復測量的坐標值與原測量的坐標值較差小於10mm時,採用逐次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施工控制導線延伸量的起算值。如下圖:

2)地下高程式控制制測量
①地下水準測量用Ⅱ等水準測量的方法和儀器施測,不等值、閉合差限差滿足≤±8 mm的精度。
②開挖至隧道全長1/3和2/3處,貫通前50m~100m,分別對地下水準點按Ⅱ等水準精度要求復測,保障高程貫通精度。
1.5隧道開挖測量
直線隧道施工測量在線路中線上安設激光導向儀,激光導向儀調節後的激光束代表線路中線的方向和線路縱斷面的坡度。曲線隧道施工測量把激光導向儀安裝在線路弦線上,調節後的激光束代表線路弦線的方向及線路縱斷面的坡度。利用內業計算資料的弦線偏距及里程、標高指導施工,隧道上部開挖用激光導向儀控制標高,下部開挖採用放起拱線標高來控制,要經常檢測激光導向儀的中線和坡度,抄平時要往返水準測量。激光導向儀的安裝如下圖所示:

標准段激光導向儀安裝 人防段激光導向儀安裝

1.6隧道施工測量
斷面測量採用支距法。拱部斷面採用五寸台法測繪,沿中線自外拱頂線高程向下每隔0.5m向兩側測設斷面的開挖支距,然後把各支距的端點連接起來,為拱部開挖斷面的輪廓線。如下圖所示:

洞門斷面的測量:曲牆地段自起拱線高程起,沿中線向下每隔0.5m向左右兩側按開挖的尺寸量取支距,至軌頂高程為止。直牆地段自起拱線高程起,沿中線向下每1m向下左右兩側按開挖尺寸量取支距至軌頂高程為止。仰拱斷面應由內軌頂高程每隔0.5m向下量支距至開挖深度。
如圖所示:

量支距時,應考慮隧道中線和線路中線的偏移值d,直線地段d值為零,即兩線重合。在曲線地段,隧道中線從線路中線向圓心方向內移一個d值,而標定在開挖面上的中線是按線路中線標定的,所以在繪斷面圖時,內側支距都比外側支距大2d。
1.7隧道貫通誤差測量
平面貫通測量,貫通面處採用坐標法從兩端測定貫通點坐標差,並歸算到預留的斷面和中線上,求得橫向貫通誤差和縱向貫通誤差。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限差如下表:
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限差表
地面控制測量 聯系測量 地下控制測量 總貫通中誤差
橫向貫通中誤差 ≤±25 mm ≤±25 mm ≤±35 mm ≤±50 mm
縱向貫通中誤差 L/40000 L/40000 L/40000 L/12000
豎向貫通中誤差 ≤±16mm ≤±12mm ≤±15mm ≤±25mm
區間隧道貫通後,當地下導線閉合差不超過限差規定時,進行平差計算。按導線點平差後的坐標值調整線路中線點,改點後再進行中線點檢測,直線夾角不符值≤±6″,曲線上折角互差≤±7″,高程也用平差後成果。將平差後成果作為凈空測量的起始數據,凈空斷面測量採用解析法。
1.8地下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與檢測
為確保隧道正確貫通和滿足凈空限界,建立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檢測按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地上、地下導線的坐標互差≤±12mm,≤±20mm;地上、地下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5mm;地下導線基線邊方位角互差≤±10″;相鄰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mm;隧道中線點坐標的互差≤±16mm;經豎井懸吊鋼尺傳遞高程的互差≤±3mm。
1.9竣工測量
隧道直線地段每50m,曲線地段每20m,以及其它需要地方,均應測量隧道凈空斷面。凈空斷面測量應以線路中線為准,測量內拱頂高程、軌頂面以上1m、2m、3m、4m處的寬度,其允許偏差為±3mm。如圖所示:

隧道竣工後,在中線復測的基礎上埋設永久中線點。復測工作依據施工中線進行。永久中線在直線上每200~250米設置一個,緩和曲線的始點各設一個,圓曲線地段按通視條件加設。永久中線點用混凝土包金屬心標志埋設。如圖:

永久中線點設立後,在隧道邊牆上繪出標志。
洞內高程點在復測的基礎上每千米埋設一個。小於一千米的隧道設一個,並在牆上繪出標志。標志如下圖所示:

1.10質量保證措施
地下工程施工測量不同於一般工程測量,施測的周圍環境和條件復雜,要求的施測精度相當高,因此必須精心組織實施。
1)施工准備
(1)為確保地鐵測量精度,我們將抽調具有地鐵測量經驗的測量工程師和有測量上崗證的測量員組成精測隊,配備全站儀和精密水準儀。
(2)開工前,根據設計提供的測量數據資料,布設施工控制網點,這些網點必須吻合設計提供的三角網和水準網點的基本數據,並滿足規定的施測精度。
2)分級測量復核制度
(1)工區負責本作業區的日常施工測量,施工放樣及控制樁點的埋設及防護。
(2)經理部精測組負責復核和指導測量組完成施工測量任務,並負責向工區測量組現場交點、交樁、交測量資料和成果。負責控制護樁的測量。
(3)現場監理工程師對日常測量工作進行監督和復測。
(4)施工控制導線由城勘院測量隊復核。
3)內業資料計算
工區日常測量資料必須由兩名以上技術員獨立計算並相互核對計算數據,核對無誤後交由技術主管復核、鑒認,主管鑒認後方可交付測量組使用;進行施工控制樁測量,在此基礎上由測量工程師復核,認為無誤後方可使用。
4)外業測量
以備內業計算時能夠及時發現錯誤,日常測量必須保證兩個測回,施工控制樁測設則須四個測回,外業測量必須進行閉合測量,外業記錄資料必須完整、詳細,閉合到業主交付的導線點上,經過內業計算達到精度後方可使用,對業主提供的導線點及自己布設的施工控制樁必須定期復核,精度達不到規范要求時,及時調整。豎井、施工通道及正線每施工5m由工區測量人員貫通復測,施工10m由經理部測量組貫通復測。
5)人員配備
指定專人負責,日常測量不少於3人,施工監測不少於3人,每組必須兩人精通,可相互使用儀器及內業資料計算。每個工程隊指定2人為經理部測量組成員,需要貫通復測時由測量工程師抽調,直接安排工作,其餘時間由工區安排。
6)測量儀器的管理
(1)測量儀器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精密測量儀器由經理部統一管理,一般測量儀器由工區自行管理,建立保管、使用、維修制度。
(2)各種測量儀器、量具按計量部門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做好日常保養工作,保證狀態良好,建立測量設備台帳,准確記錄檢定維修情況。
主要儀器設備
儀器名稱 規 格 生產廠家 數 量
全站儀 TCRA1102 瑞士 1
萊卡投點儀 NL 瑞士 1
精密水準儀 AT—G2 日 本 1
經緯儀 TDJ2 博 飛 3
水準儀 C32Ⅱ 索 佳 3

第二章 監控量測
2.1監控量測目的和意義
1)監控量測目的
「信息化施工」的前提是對施工過程中的地層變形、支護結構的受力有清楚的了解。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必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施工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支護參數或修改施工方案。
2)監控量測意義
本區間的監測意義在於:
(1)掌握隧道周圍地層、支護結構、地下管線和周邊建築物的動態,觀測開挖過程中隧道的狀態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預防工程破壞事故和環境事故的發生。
(2)將現場測量結果與預測值相比較以判別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從而指導現場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3)將量測結果用於信息化反饋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另外還可將現場監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值相比較,用反分析法導出更為接近實際的理論公式用於指導其它工程。
2.2監測方案的設計依據
1)北京地鐵房山線大葆台站至郭公庄站區間設計圖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地下鐵道設計規范》(GB50157-9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建築變形測量規范》(JGJ/T 8-97)。
2.3監測項目
監控量測項目主要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結構形式、施工方法、周邊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力求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少而精。
本工程的主要監測項目如下:
1)A項量測項目(常規監測)
主要有:地質及支護觀察、地表沉降、周邊管線及建築物變形、拱頂下沉、周邊收斂。
2)B項量測項目
主要有:土體水平位移、土體垂直位移、圍岩壓力、鋼架應力、襯砌內應力。
2.4監測點布置
A項量測中的地表沉降、拱頂下沉,凈空收斂沿隧道中線每10米布設1個監測斷面。其中地表沉降點沉降點按斷面總寬70m在隧道中心線左右平均布置,每個斷面21個測點,測點距離2.5~5米。
B項量測項目選有代表性的2個斷面,並在斷面變化處或介面處布設B項量測項目。
詳見圖13-1「大葆台站~郭公庄站區間監測點布置圖」。
2.5監測方法及監測頻率
1)工程地質與支護狀況的觀察
①洞室開挖完成後,立即進行工程地質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地質描述,這對於判斷圍岩穩定性和預測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條件,為地層超前支護提供真實的地層參數是十分必要的。
②初期支護完成後,進行噴層表面觀察、記錄和裂縫描述,若發現初期支護有不穩定趨勢,及時採取補強措施,並為後續工程提供、改進支護參數。
2)地表沉降監測
①測點布置
在地表沿隧道軸線方向每10m設一個量測斷面,每斷面對稱布置21個測點,測點為埋入地表下一定深度的鋼樁,並用混凝土固定,以保證其不移動、丟失。
②量測方法
利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塔尺。按照一定的量測頻率和時間進行觀測,並做好記錄,繪制散點圖。隧道開挖前在變形影響范圍外,便於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埋設基準點,進行水準布網,測得量測點初始讀數。
③量測頻率
在洞室開挖或支護的半個月內,每天觀測2次;半個月到一個月內,每兩天觀測一次;一到三個月每周觀測2次;三個月後,每月觀測2次;遇有突發性事件則加強監測,一般每1~2小時監測一次。
④控制基準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地表沉降管理基準值分兩種情況來考慮:當地表有重要管線,取管理基準值為15mm,其他情況取30mm。當監測數據達到管理基準值70% 時,加強監測頻率,當監測數據達到或超過管理基準值時,停止施工。修正支護參數後方能繼續施工。
3)初期支護位移量測
洞室開挖改變了圍岩的初始應力狀態,由於圍岩應力重分布和隧道周邊應力釋放,使圍岩產生了變形,隧道周邊初期支護有不同程度的凈空向內位移和拱頂下沉,因此,必須在隧道開挖支護後及時進行初期支護位移量測,根據量測結果判斷圍岩和支護結構的穩定性,並及時修改支護參數,確保施工安全。
初期支護位移量測分如下幾項:
①拱頂下沉量測
沿隧道軸線方向每10m設置一個量測斷面,測點採用鋼樁預埋在拱頂初期支護中,用精密水準儀和經校驗的鋼尺進行測量。
②洞周邊收斂量測
沿隧道縱向每10m設一個量測斷面,該斷面與拱頂下沉量測斷面為同一斷面,每斷面設1對測點,採用收斂儀進行量測,通過測微計讀取隧道周邊兩點相對位置的變化,從而計算出該兩點在連線上的相對位移值。拱頂下沉及收斂測點布置見下圖。

③監測頻率:
洞周邊收斂位移和拱頂下沉的監測頻率可根據位移速度而定,如下表所列:
位移速率(mm/d) 15 1~15 0.5~1 0.2~0.5 <0.2
頻率 1~2次/d 1次/d 1次/2d 1次/7d 1次/15d
④控制基準
當拱頂下沉達到35mm時,加強監測頻率,當監測數據達到或超過50mm時,停止施工。修正支護參數後方能繼續施工。洞周收斂位移控制基準值為0.005B(B為坑道寬度)。
4)建築物沉降、傾斜及裂縫監測
①建築物的沉降監測
A.人行天橋的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和數量根據天橋的基礎型式、結構類型及地質條件因素綜合考慮。為了反映沉降特徵和便於分析,測點埋設在天橋的橋面及橋柱基礎上。
B. 監測方法:採用精密水準儀及銦鋼塔尺量測。
C.監測頻率:在洞室開挖或支護的半個月內,每天觀測2次;半個月到一個月內,每兩天觀測一次;一到三個月每周觀測2次;三個月後,每月觀測2次;遇有突發性事件則加強監測,一般每1~2小時監測一次。
②建築物傾斜監測
A.監測方法
傾斜監測就是對建築物的傾斜度、傾斜方向和傾斜速率進行監測。由於天橋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徵和寬敞的觀測場地,所以採用投點法或測水平角法。
B.監測儀器及監測頻率:用高精度J2經緯儀及S1水準儀每5天觀測1次。
C.控制基準:當建築物傾斜率超過0.002時,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護參數後,方能繼續施工。
③周圍建築物裂縫監測
A.裂縫寬度的量測方法
a.一般量測
對於測量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位,如牆面開裂,簡易有效的方法是粘貼石膏餅,將10mm厚、50mm寬的石膏餅騎縫粘貼在牆面上,當裂縫繼續發展時,石膏餅隨之開裂。裂縫寬度用裂縫寬度板來對比。
b.對於精度要求較高的裂縫量測,如混凝土構件的裂縫,採用儀表進行量測,在裂縫兩側粘貼幾對手持應變計的頭子,用手持式應變儀量測。
B.裂縫深度的量測方法
a.淺層裂縫:採用鑿出法或單面接觸超聲波法。鑿出法就是預先在細小裂縫中灌入彩色溶液如墨水,若裂縫走向是垂直的,用針筒打入,待其乾燥後從裂縫一側將混凝土漸漸鑿除,露出裂縫另一側,觀察是否留有溶液痕跡(顏色),以判斷裂縫深度。
b.深層裂縫:當裂縫發展很深時,採用取芯法量測裂縫深度。取芯法是用鑽芯機配人造金剛石(空心薄壁)鑽頭,跨於裂縫之上沿裂縫面由表向里鑽孔取芯。當一次取芯未及裂縫深度時,可換直徑小一號的鑽頭繼續往裡取,直至裂縫末端出現,然後將取芯拼接起來,量測裂縫深度。
④監測儀器及監測頻率:用高精度J2經緯儀及S1水準儀每5天觀測1次。
5)圍岩與初期支護間的接觸應力量測
①沿隧道縱向選取有代表性地段設置量測斷面,在每個斷面的拱頂、拱腰、起拱、邊牆、仰拱等處布點,在初期支護背後埋設鋼弦式雙模壓力盒,配合頻率接收儀量測壓力值。壓力盒的布置見下圖:

區間標准斷面壓力盒布置圖
②量測頻率
開挖初期,每天測1次,14~30天後每2天測1次,基本趨於穩定後,每周量測1~2次。
③數據處理
將圍岩各部位量測壓力值與理論計算的豎向壓力、側向壓力進行比較,分析判斷作用在初期支護上土壓力大小及分布狀態,反映出結構實際受力狀態。
6)初期支護結構應力監測
①測點布置
在初期支護結構中有代表性位置的鋼格柵上,焊接鋼弦式鋼筋計,通過感測器採集數據。標准段如下圖所示:

區間標准段鋼筋計安裝布置圖
②應力感測器的安裝
A.根據測點應力計算值,選擇鋼筋應力計的量程,在安裝前對鋼筋計進行拉、壓受力狀態的標定。
B.安裝時盡可能使鋼筋應力計處於不受力狀態,更不能處於受彎狀態。將應力計上的導線逐段捆紮在鄰近鋼筋上,引到初期支護結構外側試匣中。
C.噴射混凝土後,檢查應力計電路電阻值和絕緣情況,做好引出線和測試匣的保護。
③量測頻率
噴射混凝土結束後測出應力感測器的穩定測量值,作為計算應力變化的初始值。洞室開挖初期,每天測1次,14~30天每2天測1次,基本趨於穩定後每周至少測量1次,每次應力量測值與初始值之差,即為應力變化。
7)地下水位監測
在距隧道外側5m左右布設地下水位觀測孔,監測隧道開挖期間地下水位變化。水位觀測孔採用地質鑽機鑽孔,孔徑φ128mm,鑽孔深度達到隧道基底下2m,用鋼尺量測地下水位變化。一旦發現降水不滿足施工要求時,則立即與降水部門協調解決。
7)隧底回彈監測
在隧道底典型位置設三處,用地中位移計進行隧底回彈監測。
2.6監控量測反饋程序
監控量測資料均用計算機配專業技術軟體進行自動化初步分析、處理。根據實測數據分析、繪制各種表格及曲線圖,當曲線趨於平衡時推算出最終值,並提示結構物的安全性。
監測人員按時向施工監理、設計單位提交監控量測周報和月報,同時對當月的施工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施工建議,及時反饋指導信息,調整施工參數,保證安全施工。
2.6.1監測資料的反饋程序
監測資料的反饋程序見下圖所示。

2.6.2監控信息的反饋程序
監測信息反饋流程見下圖所示:

3. 如何根據腳印的長度,深度,計算一個人的身高,體重

「腳印專家」根據腳印的大小,能夠推測出罪犯的身高,這是符合科學的。科學家們測量了許多人的身高和腳印長度之後,得出了從腳印長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身高(厘米)=腳印長度(厘米)×6.876
在泥地里,體重越重的人,腳印越深。那位「腳印專家」知道自己的體重,他在犯罪者腳印旁站了一下,把自己腳印深度與犯罪者腳印深度相比,可以估計出罪犯的體重,也就可以推測出罪犯的胖瘦了。
根據一系列的腳印、足跡,可以大致判斷罪犯的年齡:
少年罪犯步子短,腳印瘦小,腳印之間的距離往往不規則,步行的路線往往彎曲。
青年罪犯往往腳印大,步子跨得大,腳印之間的距離均勻,走直線。
中年罪犯走路穩、慢,腳印間的距離變短。老年罪犯的步幅變得更短,足跡中腳後跟的壓力比腳掌重。
步伐很亂,腳印間距離不勻,說明罪犯可能精疲力盡,或者已經受了傷。
腳印的後跟凹印很深,前掌淺,說明走路的人挺胸收腹,身子比較直。
仔細研究罪犯的腳印,還能判斷作案的時間。
比如,午夜,下了一場雨。腳印上有許多麻點,說明是雨前留下的。麻點少而淺,說明是在雨快住了的時候留下的。腳印光滑,沒有麻點,那無疑是雨後留下的。
夏秋之夜,上半夜留下的腳印,上面往往有昆蟲爬過的痕跡。下半夜留下的腳印,由於地面比較潮,泥土易碎裂,腳印的邊緣往往不很清楚。
根據腳印,可以追蹤罪犯,這叫「步法追蹤」。

4. 瓷器如何通過自然老化的痕跡鑒定真假

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

提防新瓷作舊。把新瓷退去光澤,以顯出古樸的風味

根據款式鑒別

識別真偽時,首先看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仿製者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局促,筆法不生動不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根據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根據胎釉鑒別

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鑒別瓷器時應對此細致的觀察。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

總之,辨別瓷器既要用眼來辨其色澤、厚薄、片紋、氣泡,也要用手摩以別粗細,用指扣敲以察音響。必須耳、目,手三者並用。最後評定質量的優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下面是視屏鑒定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5. 車漆上的深度劃痕怎麼分辨

輕輕觸摸一下劃痕 ,手指能夠感覺到有明顯的凹凸感,或者是不平的感覺,那不用說就是傷到底漆了,如果不是很明顯,用拋光輪配合拋光增艷劑 ,除去汽車表面附著的氧化層 ,拉平細微劃痕 ,同時葯劑滲入車漆發生還原變化 ,不但淺劃痕去除了 ,漆面還得到了翻新 。

根據車況不同 ,這一過程只需30到40分鍾時間 。反之那就是傷到底漆了, 用肉眼觀察,通常白車是黑色或灰色底漆,深色車則相反,如果露出白色肯定劃痕太深了, 如果覺得不好看的話建議去噴下漆。

6. 表面粗糙度比較樣板怎麼使用

把樣塊放到加工的零件旁邊,用手摸,眼睛看,感覺哪個樣塊和要檢測的零件粗糙程度比較接近,接近的那個樣塊上有粗糙度值,那麼你要測得零件就可以說是這個粗糙度。

7. 輪胎花紋深度怎麼記錄

摘要 輪胎花紋深度通過測量多個測量位置,然後取最小花紋深度進行記錄。

8. 如何正確查看機油尺深度呢

按照發動機規定的標准加註完畢,等待幾分鍾,待潤滑油完全進入油底殼,拔出機油標尺,擦乾凈標尺上的潤滑油,重新插入標尺,就可以看到潤滑油高度,標尺上邊刻有3條線,一般加註中線偏上位置。前提是發動機不能傾斜。
1、車輛處於水平狀態。
2、車輛達到正常行駛溫度(90℃)熄火後30分鍾左右,機油處於溫熱狀態,且機油已基本流回機油底殼。 滿足以上條件下,測量機油液面高度是准確的! 此時機油液面高度應保持在MIN和MAX中間偏上位置為最佳

9. 請問有UrlViewer(上網痕跡深度檢測工具) V3.3.0 中文綠色版軟體免費百度雲資源嗎

鏈接:

提取碼:apms

軟體名稱:UrlViewer(上網痕跡深度檢測工具)V3.3.0中文綠色版

語言:簡體中文

大小:1.4MB

類別:系統工具

介紹:UrlViewer上網痕跡深度檢測工具是一款小巧耐用的上網痕跡清理工具,X部內部工具,隱私是這個年底一個深度話題,有了他一切都不是問題,檢測清理一步搞定。

閱讀全文

與痕跡深度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59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2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6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8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5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1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1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6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1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2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