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作細菌標本片是由哪幾個步驟
製作微生物玻片標本通常採用塗片法,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細菌個體小,通常用塗片法製作玻片標本。塗片法是裝片法製作玻片標本的一種方法。製作方法是,細菌可以用細菌液直接塗布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片直接觀察或乾燥後染色觀察,染色觀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後觀察。製作真菌標本可以採用塗片法、撕片法、貼片法和切片法,單細胞或孢子或菌絲採用塗片法,大型真菌有較大的組織塊,可以採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絲)、貼片法(將蘑菇的菌褶貼到載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觀察蘑菇的結構)。
製作植物玻片標本方法很多,根據材料不同和觀察目的不同採用不同方法。塗片法(觀察果實營養組織,如西瓜瓤)、撕片法(觀察洋蔥表皮、觀察導管)、切片法(觀察組織、器官結構)、磨片法(堅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觀察)。
切片法分為徒手切片、冰凍切片和石蠟切片等方法。
㈡ 製作臨時玻片標本的主要步驟是什麼
擦→滴(生理鹽水,清水,鹽水)→取(撕,刮)→展→蓋→染→吸(吸水)
㈢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原理
原理:革蘭氏染色法可將所有的細菌區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是細菌學上最常用的鑒別染色法。該染色法之所以能將細菌分為G+菌和G-菌,是因為一般認為革蘭氏染色是基於細菌細胞壁特殊化學組分進行染色的。
步驟:
(一)塗片固定
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菌懸液並塗布成直徑約1cm的薄層。
(二)染色
在固定過的塗片菌膜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液,染色液應完全覆蓋整個菌膜,染色1min。
(三)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時間,拿住玻片使之成450角,用細小的水流把多餘的染料沖洗掉,被菌體吸附的染料則保留。
(四)媒染
加碘液覆蓋塗面染1 min。在媒染處理時,媒染劑與染料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細菌的親和力。
(五)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用細小的水流緩慢沖洗塗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紙吸干。
(六)脫色
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 20 s~30 s後再進行水洗,吸去水分。
(七)復染
蕃紅染色液染色10 s後, 自來水沖洗。
(八)乾燥,鏡檢
染色的結果,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3)染色標本製作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標本乾燥後即進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個:
(1)殺死微生物,固定細胞結構。
(2)保證菌體能更牢固的粘附在載玻片上,防止標本水洗時被水沖洗掉。
(3)改變染料對細胞的通透性,因為死的原生質比活的原生質易於染色。
㈣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
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5、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
染色是生物顯微玻片標本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先把破壞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再使用染色劑,將生物組織浸入染色劑內,使組織細胞的某一部分染上與其他部分不同的顏色或深度不同的顏色,產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觀察。
另外,銀染法也較常用。當組織塊浸入硝酸銀溶液中時,有的組織結構能直接把硝酸銀還原,使銀粒附於其上,呈棕黑色或棕黃色。有些結構本身對硝酸銀無直接還原能力,若加入還原劑,可使硝酸銀還原沉澱顯色。
(4)染色標本製作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染色細胞固定有物理法與化學法,物理法為乾燥和火焰固定,化學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丙酮和醋酸等。
1、偶氮偶聯法:利用人工合成的酶底物,在酶作用下,產生分解產物,再與重氮鹽結合引起偶氮偶聯,使其形成不溶性的偶氮色素,以此證明酶的存在。
2、聯苯胺法: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作用於過氧化氫,釋放新生態氧,使無色的聯苯胺形成藍色沉澱。
3、普魯士藍法:細胞內、外鐵與酸性亞鐵氰化鉀作用,形成藍色亞鐵氰化鐵沉澱。
4、雪夫反應:過碘酸氧化細胞內糖類中乙二醇基形成乙醛基,醛基與雪夫試劑作用,使無色品紅形成紅色沉澱。
5、金屬沉著法:其他尚有物理學方法,如脂溶性染料染色(顯示脂質)、熒光顯示、放射自顯影以及體外活體染色亦常用於臨床血液細胞學診斷。
㈤ 標本怎麼做
如何製作樹葉標本?
向少量稀氫氧化鈉溶液(或適量新制的熟石灰和純鹼混合加水煮沸所得的懸濁液)中,投入幾片樹葉並使樹葉浸泡在溶液中,煮沸6~10
min。取出樹葉放在清水裡洗去鹼液,再用毛刷輕輕刷去葉肉,將葉脈晾至半干
最簡單的就是選一張吸水性好的紙夾在中間用字典壓著
放在通風處
1.製作干標本,找一些厚實的黃表紙(吸水性能特別好),標本夾,把葉子展開夾進去,用繩子勒緊,過幾天就好了;
2.製作濕的標本,可以趁葉子還是綠色的時候,用硫酸銅溶液煮沸3分鍾,這樣葉綠素中的鎂離子被銅離子取代更加鮮艷。然後放在35%甲醛,就是福爾馬林溶液中存放在標本瓶子里,瓶塞用石蠟封好。
3.還有一種辦法,是製作乾花,用微波爐殺青儲存。
由於你說得是葉脈標本,方法如下:
葉脈標本的製作
1.摘取若干葉脈清晰、堅韌的葉片,如桑葉、桂花葉。
2.稱取碳酸鈉2.5克,氫氧化鈉3.5克(或3克)置於燒杯中,注入清水100毫升,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樹葉,讓它們全部浸在溶液里。繼續加熱6~8分鍾,不時用玻璃棒輕輕拌動,使各葉分離,受熱均勻。葉片受葯品的腐蝕,柔軟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葉脈。
4.用鑷子取出煮過的葉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內。
5.從清水裡取出漂凈的樹葉,平鋪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自來水流水中仔細地擦去葉片的柔軟部分,露出清晰的葉脈,然後貼在玻璃片上涼干。
6.趁葉脈還未乾透,用毛筆塗上水彩顏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涼干後,放在書中壓平。然後在葉柄上繫上一條彩色的絲帶,就做成美觀的書簽了。
用具:2個約40ml的容器(用於種子萌發形成幼苗)、兩張吸水紙或少許棉花、2支溫度計、1個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紙盒(大於種子萌發器皿)
㈥ 制備小鼠骨髓染色體標本過程中有哪幾個主要步驟影響製片結果
1,提前3-4小時候注射秋水仙素,時間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影響染色體中期的數目和形態
2,在低滲過程中時間和吹打都很重要,低滲過度染色體膨脹,染色後肥肥的,低滲時間不過染色後染色體顏色很深看不出條帶
㈦ 製作玻片標本的過程
不同的玻片,製作方法上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同,但歸結成以下幾個步驟(這是洋蔥的)1、擦拭: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乾凈
2、滴水:取一張潔凈的載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材:用鑷子撕取一小片洋蔥鱗片葉表皮,將其放置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
4、蓋片:用鑷子輕輕夾住蓋玻片的一側,讓另一側接觸清水,緩緩放下蓋在材料上,注意不要產生氣泡
5、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反復幾次,直至染液染過材料
6、整理:用吸水紙將除蓋玻片下的多餘染液吸干凈,臨時玻片標本即製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