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量學校的操場有多長,應該用〝米尺〞還是〝捲尺〞
米尺。人們通常認為以厘米為計量單位測量長度的尺子就是米尺。因為操場是整米,用米尺。
米尺木製或塑料制,只有一米的量度長度,不可曲,圖為物理米尺,教學用。如果總長度不是整米的。
可以用「幾米多一點」「幾米少一點」「大約是幾米」來表述(shu),想得到精確的結果的話,那就用「幾米幾厘米」來表述,比如課桌高一米,還剩下20厘米,就是1米20厘米。
要進行測量其實很簡單,無外乎以下幾種:
1、刻度尺(各種形狀),單位分米。
2、米尺,單位米。
3、捲尺,單位厘米。
4、游標卡尺(不常用),單位0.01毫米
以上工具常用的為直尺,也就是厘米刻度尺,小學之後對各種圖形的測量也是會用到厘米刻度尺。
其次,要認識和熟悉刻度。對所需要用到的工具進行熟悉,熟悉的內容包括工具的刻度,使用方法,讀數方法等。家長可以通過示範來去進行測量方法的代入。
❷ 小學數學 如何用手指測量長度
一分米:拇指和食指向左右張開
一米:胳膊向左右張開
一厘米:食指指甲蓋那麼大
同上,一臂約為55-65厘米
先量一量一指頭的長度(大概)在看你量的有你的幾指頭,然後乘起來就可以了。一般是7厘米左右。
❸ 怎樣測量時間和長度
時間測量用鍾表,長度測量用尺。
鍾表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普通用的是手錶(或者懷表);家庭用的是鍾(石英鍾、電子鍾、機械鍾)等;運動場上用的是秒錶或者有與起跑器、發令槍、終點監測機構連接的計時器;科學實驗中有更精確的時間測量儀器、另外,通過全球定位系統也能授時和測量時間……
尺是千差萬別:小學生用格尺、測量和建築專業的人員用皮尺、鋼尺、測距儀、全站儀、也可以用間接測量方法,通過幾何計算得到不能直接測量的長度和距離。
上述兩種測量都是有起始端和終止端的測量。時間有開始點和結束點,長度也一樣。因此,對兩者測量需要確定開始和結束,對開始端和結束端的觀測都有誤差存在。
❹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麼
量物體的長度:
(1)認,就是認識刻度尺.首先,觀察它的零刻線是否磨損.其次,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 刻線磨損時,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線作為測量的起點,這時可在刻度尺上任選一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 線. 分度值越小,准確程度越高.測量所能達到的准確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的.
(2)放,即尺的位置應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線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二是刻度尺應與被測 物體的邊平行,即沿著被測長度;三是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
(3)看,即視線不能斜歪,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讀,即讀數,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確值外,還要估讀出 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值) .
(5) 記, 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准確值, 估計值和單位. 友情提示:在事先沒有給定 刻度尺時,還要根據測量的 要求選擇恰當的刻度尺. 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注意: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是否完整,量程和分度值
(2)「放「:測量時尺要沿著被測物體,盡量靠近被測物體,不用磨損的零刻線
(3)「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❺ 小學二年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什麼來量
小學二年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刻度尺來量。
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准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15cm、20cm 。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
(5)小學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幾種擴展閱讀:
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❻ 小學二年級數學:測量不同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的標准去測量。
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和零刻度線對准)的標准去測量。
零刻度線是測量長度的工具(如直尺,皮尺)、線段的刻度的起始點。測量長度工具、線段刻度標零的刻度線。在一般測量中,要將被測物的一端對准零刻度線以便更好的測量與讀數。
方法如下:
1、估計被測物長度,選取適當的刻度尺。
2、將物體一端對准零刻度線,並將被測物靠緊直尺。(可垂直,也可平放)
3、讀數。(要帶單位)
從零刻度線開始量好處:
1、誤差可能會比較小,如果讀錯了開頭數值的話。
2、比較方便,不用再計算一遍了。
3、用有零刻度線的測量工具測量比沒有零刻度線的測量工具測量更加好讀數與使用。
❼ 小學三年級的題。常用的長度測量有哪些測量較長距離用( )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測量較常距離的用千米或米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❽ 小學二年級,要知道物體長度用什麼來量
刻度尺。
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准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15cm、20cm 。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
(8)小學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幾種擴展閱讀:
刻度尺使用時
使用時應注意正確放置和正確觀察。
正確放置的關鍵是做到: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
正確觀察的關鍵是視線在終端刻度線的正前方,視線與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數。
刻度尺的誤差
1、誤差產生的原因來自於測量儀器的准確程度、實驗原理的局限性、環境與人為的客觀因素等。因此,任何測量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2、只能努力設法減小誤差,不可能消除誤差。
3、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由於方法不當、人為主觀因素(讀錯、記錯等)造成的,因此在實驗中錯誤應該避免也能夠避免。
4、減小誤差的途徑:選用准確度較高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熟練實驗技能等。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這種方法對偶然誤差的減小有效)。
❾ 二年級作業: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有哪三種
長度測量工具包括量規、量具和量儀。
習慣上常把不能指示量值的測量工具稱為量規;把能指示量值,拿在手中使用的測量工具稱為量具;把能指示量值的座式和上置式等測量工具稱為量儀。
長度測量工具主要有已知長度、定位瞄準、放大細分和顯示記錄等部分。量規基本上只有已知長度部分。在一些量具、量儀中,這幾部分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的放大細分和顯示實際上是一個部分,例如百分表類測量工具;有的瞄準、放大細分和顯示等部分是一個部件,例如讀數顯微鏡等。
(9)小學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幾種擴展閱讀:
長度測量工具常見的顯示記錄方法有:
1、刻度指示:利用表盤和指針等指示量值,或利用其他具有刻度的讀數裝置,例如讀數顯微鏡等讀出量值。
2、記錄顯示:用記錄器記錄被測長度的誤差曲線,它適用於需要連續記錄各點誤差以便計算和分析的測量,例如表面粗糙度測量、圓度測量和齒輪測量等。
3、數字顯示:測量結果以數字形式顯示出來,它可以避免刻度指示容易讀錯的缺點。數字顯示的方式很多,有數碼管顯示、液晶顯示、光學數字顯示、機械式數字顯示和列印機打字輸出等。
圖象顯示:用陰極射線管(CRT)以圖象形式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也可用X-Y 繪圖儀描繪出來。這種顯示方法直觀,也便於分析。
❿ 估計事物的長度或寬度有什麼好辦法
估計事物的長度和寬度,我們首先要學會下面幾個步驟方法。將會縮小這種事物的誤差。
(1)認,就是認識刻度尺.首先,觀察它的零刻線是否磨損.其次,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 刻線磨損時,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線作為測量的起點,這時可在刻度尺上任選一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 線. 分度值越小,准確程度越高.測量所能達到的准確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的.
(2)放,即尺的位置應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線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二是刻度尺應與被測 物體的邊平行,即沿著被測長度;三是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
(3)看,即視線不能斜歪,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讀,即讀數,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確值外,還要估讀出 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值) .
(5) 記, 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准確值, 估計值和單位. 友情提示:在事先沒有給定 刻度尺時,還要根據測量的 要求選擇恰當的刻度尺. 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使用刻度尺測量物理長度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刻度尺的零刻線是否磨損。如已磨損應從其他清晰劃線量起;
(2)看刻度尺的量程(測量范圍)。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范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這樣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確程度和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應從實際測量的要求出發進行選擇;
(4)正確放置的關鍵是要做到:雙腳測試下邊緣對齊的對象,必須把巧合的是沒有歪斜方面的腳必須跟上來衡量的對象,不能「懸空」;
(5)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