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分類是「接觸式測量」,立式光學計的原理是光學杠桿的放大作用,所以也是一種光學檢測測量。精度一般可以達到0.01毫米以上(理論值)。
Ⅱ 常見的絕對測量法和相對測量法的計量器具有什麼
一、測量器具的分類
測量器具是一種具有固定形態、用以復現或提供一個或多個已知量值的器具。按用途的不同量具可分為以下幾類:
1、單值量具
只能體現一個單一量值的量具。可用來校對和調整其它測量器具或作為標准量與被測量直接進行比較,如量塊、角度量塊等。
2、多值量具
可體現一組同類量值的量具。同樣能校對和調整其它測量器具或作為標准量與被測量直接進行比較,如線紋尺。
3、 專用量具
專門用來檢驗某種特定參數的量具。常見的有:檢驗光滑圓柱孔或軸的光滑極限量規,判斷內螺紋或外螺紋合格性的螺紋量規,判斷復雜形狀的表面輪廓合格性的檢驗樣板,用模擬裝配通過性來檢驗裝配精度的功能量規等等。
4、通用量具
我國習慣上將結構比較簡單的測量儀器稱為通用量具。如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百分表等。
二 、測量器具的技術性能指標
1. 量具的標稱值
標注在量具上用以標明其特性或指導其使用的量值。如標在量塊上的尺寸,標在刻線尺上的尺寸,標在角度量塊上的角度等。
2. 分度值
測量器具的標尺上,相鄰兩刻線(最小單位量值)所代表的量值之差。如一外徑千分尺的微分筒上相鄰兩刻線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為0.01mm,則該測量器具的分度值為0.01mm。分度值是一種測量器具所能直接讀出的最小單位量值,它反映了讀數精度的高低,也說明了該測量器具的測量精度高低。
3. 測量范圍
在允許不確定度內,測量器具所能測量的被測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圍。例如,外徑千分尺的測量范圍有0~25mm、25~50mm等,機械式比較儀的測量范圍為0~180mm。
4. 測量力
在接觸式測量過程中,測量器具測頭與被測量面間的接觸壓力。測量力太大會引起彈性變形,測量力太小會影響接觸的穩定性。
5. 示值誤差
測量儀器的示值與被測量的真值之差。示值誤差是測量儀器本身各種誤差的綜合反映。因此,儀器示值范圍內的不同工作點,示值誤差是不相同的。一般可用適當精度的量塊或其它計量標准器,來檢定測量器具的示值誤差。
三、測量工具的選定
每次測量前,需要根據被測零件的特殊特性選擇測量工具,比如,長、寬、高、深、外徑、段差等可選用卡尺、高度尺、千分尺、深度尺;軸類直徑可選用千分尺、卡尺;孔、槽類可選用塞規、塊規、塞尺;測量零件的直角度選用直角尺;測量R值選用R規;測量配合公差小,精度要求高或要求計算形位公差時可選用三次元、二次元;測量鋼材硬度選用硬度計。
1. 卡尺的應用
卡尺可測量物體的內徑、外徑、長度、寬度、厚度、段差、高度、深度;卡尺是最常用、使用最方便的量具,在加工現場使用頻率最高的量具。
數顯卡尺:分辯力0.01mm,用於配合公差小(精度高)的尺寸測量。
表卡:分辯力0.02mm,用於常規尺寸測量 。
游標卡尺:分辯力0.02mm,用於粗加工測量 。
卡尺使用前需先用干凈的白紙將灰塵與臟污去除(用卡尺外測定面卡住白紙然後自然拉出,重復2-3次即可)
使用卡尺測量時,卡尺的測量面應盡量與被測物體的測量面平行或垂直;
使用深度測量時,如被測物體有R角時,需避開R角但緊靠R角,深度尺與被測高度盡量保持垂直;
卡尺測量圓柱時,需轉動且分段測量取最大值;
因卡尺使用的頻率高,保養工作需要做到最好,每天使用完後需擦拭乾凈後放入盒內,使用前需用量塊檢驗卡尺的精度。
2. 千分尺的應用
千分尺使用前需先用干凈的白紙將灰塵與臟污去除(用千分尺測量接觸面與螺桿面卡住白紙然後自然拉出,重復2-3次即可),然後扭動旋鈕,測量接觸面與螺桿面快接觸時,改用微調,當兩面完全接觸後調零,即可進行測量。
千分尺測量五金件時,調動旋鈕,快接觸工件時,改用微調旋鈕旋進,當聽到咔、咔、咔三聲響後停止,從顯示屏或刻度上讀出數據。
測量塑膠產品時,測量接觸面與螺桿輕輕接觸到產品即可。
千分尺測量軸類直徑時,至少測量兩個以上方向且分段測取最大值測量中的千分尺,兩接觸面應當隨時保持清潔,減少測量誤差。
3. 高度尺的應用
高度尺主要用來測量高度、深度、平面度、垂直度、同心度、同軸度、面振、齒振、深度、高度尺測量時,首先要檢驗測頭、各連接部位有無松動現象。
4. 塞尺的應用
塞尺適用於平面度、彎曲度、直線度的測量
平面度測量 :
將零件放置平台上,用塞尺測量零件與平台之間的間隙(注意:測量時塞尺與平台保持無間隙壓緊狀態)
直線度測量:
將零件放在平台上旋轉一周,用塞尺測量零件與平台之間的間隙。
彎曲度測量:
將零件放置在平台上,選取相應的塞尺測量零件兩側或中部與平台之間的間隙。
垂直度測量:
將被測零的直角度的一邊放置於平台上,另一邊讓直角尺與之靠緊,用塞尺測量部品與直角尺之間最大的間隙。
5. 塞規(棒針)的應用:
適用於測量孔的內徑、槽寬、間隙。
零件孔徑較大,沒有合適的針規時,可將兩個塞規重疊,按360度方向測量將塞規固定在帶磁性的V形塊上,可防止松動,易於測量。
Ⅲ 立式加工中心刀具伸出長度一般用什麼方法
測量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前刀具的伸出長度測量是出於對軸向切削力的伸出長度的考慮,用戶必須測出立式加工中心刀具在主軸上的伸出長度及其直徑等補償參數。目前常用的補償參數測量方法有:試切法、使用電子測頭、機械式、光學式對刀儀。
試切法已很少採用,電子測頭價格昂貴,對刀儀在機外使用,應用較廣。用電子測頭或對刀儀對刀,均在靜態條件下進行。實際切削時,因為切削力及振動的影響,加工後的實際結果與靜態對刀數據並不完全一致。
若加工過程中,切削力變化很大,可以根據不同切削力在切削中的作用情況進行加權平均。在進行重要表面加工時,若切削力相差較大,也可對每一種切削力都進行相應的對刀操作,將所有結果輸入數控系統,切削時,分別調用具體的補償參數。該對刀儀應根據加工中心規格、刀具、工件、切削用量具體設計。彈簧兩端並緊磨平,剛度要適當,應能產生所需的彈力,並且彈力應在其工作范圍內。刀具接觸測量桿表面前後,應以0.01mm為單位緩慢進給。
為保證套筒與測量桿的相對運動,可採用H6/h5間隙配合。刀具壓縮彈簧時,有可能造成測量座與測量桿兩軸線偏斜,導致測量桿上表面傾斜,增加測量誤差。可對測量桿上表面進行精磨,使其平面度達到3-4級。測量時,千分表在測量桿上表面外圈打一圈,取最小與最大值的平均值為千分表讀數。
Ⅳ 立式光學計測量軸類工件屬於什麼測量方法
相對測量是指激發場源是定源的條件下,測最沿側線相鄰兩點的振幅比和相位差的方法。其特點是曲線的變化與振幅和相位沿側線的梯度變化成正比,曲線較復雜。具有工作效率快的優點 適用與普查。
絕對測量法]absolute measuring method 是測量電磁場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振幅值和它們相對於—次場相位移的方法。在激發場源是偶極場的條件下,多採用絕對測量方法。在激發場源是定源場的條件下,可以採用絕對測量法,也可以採用相對測量法。目前,我國多採用絕對測量法
Ⅳ 立式光學比較儀的測量步驟和方法
你是說的用在品檢方面的么?
也就是通常說的二次元投影儀?用光學鏡頭把工件放大,然後投影到顯示的毛玻璃上與參照物做比較?
如果要得出具體數據可用影像儀,也就是加計算機和軟體系統的,那樣不用用肉眼去作比較,減少認為誤差,軟體測量數值精度
如果你是品檢部門,如果對二次元、三次元等光學品檢儀器比較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到中國儀器超市看看,裡面有很多針對使用者的板塊,比如應用方案、客戶培訓、疑難咨詢、售後服務等等!
Ⅵ 幼兒立式測身高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
測量嬰兒身高,最好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的最高點,至足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Ⅶ 立式加工中心刀具伸出長度測量如何使用
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前,用戶必須測出刀具在主軸上的伸出長度及其直徑等補償參數。目前常用的補償參數測量方法有:試切法、使用電子測頭、機械式、光學式對刀儀。試切法已很少採用,電子測頭價格昂貴,對刀儀在機外使用,應用較廣。用電子測頭或對刀儀對刀,均在靜態條件下進行。實際切削時,因為切削力及振動的影響,加工後的實際結果與靜態對刀數據並不完全一致。當刀具質量可靠,加工過程穩定時,軸向、徑向有0.01mm-0.02mm的修正量。需由操作者根據立式加工中心與刀具系統的具體情況,憑經驗調節。
立式加工中心刀具伸出長度測量使用步驟如下:
1、加工前對刀,先根據加工中心、切削用量、刀具、工件材料,用現有的一些經驗公式,大致估算切削力大小。
2、松開螺母,使彈簧只承受測量桿的重量。再根據切削力、彈簧剛度,上緊螺母,壓縮彈簧。使彈簧彈力基本等於切削力。
3、將測量裝置裝好,放在工作台上。千分表6打在量塊7(或數塊量塊疊加)頂端後,將表頭置「0」,確定一個測量基準。
4、用千分表打在測量桿3上表面。下降主軸5,使刀具4接觸測量桿上表面,並繼續壓縮彈簧2,使其產生變形,記下讀數。此時,螺母9、墊片8應與測量座1脫離接觸,刀具承受與切削力基本相同的彈簧彈力。千分表讀數所顯示的變形或忽略,予以考慮,視情況而定。
5、移開千分表,升起刀具回原點。
6、刀具伸出長度=加工中心z軸行程-此時z軸坐標值-量塊長度-千分表讀數。
不考慮加工中心測量裝置的誤差,不考慮加工中心工作台的製造誤差與磨損,採用比較法測量,量塊、千分表配合,測量的極限誤差為0.03mm。
若加工過程中,切削力變化很大,可以根據不同切削力在切削中的作用情況進行加權平均。在進行重要表面加工時,若切削力相差較大,也可對每一種切削力都進行相應的對刀操作,將所有結果輸入數控系統,切削時,分別調用具體的補償參數。
對刀儀應根據加工中心規格、刀具、工件、切削用量具體設計。彈簧兩端並緊磨平,剛度要適當,應能產生所需的彈力,並且彈力應在其工作范圍內。刀具接觸測量桿表面前後,應以0.01mm為單位緩慢進給。為保證套筒與測量桿的相對運動,可採用H6/h5間隙配合。刀具壓縮彈簧時,有可能造成測量座與測量桿兩軸線偏斜,導致測量桿上表面傾斜,增加測量誤差。可對測量桿上表面進行精磨,使其平面度達到3-4級。測量時,千分表在測量桿上表面外圈打一圈,取zui小與zui大值的平均值為千分表讀數。
Ⅷ 立式加工中心刀具伸出長度測量步驟是什麼
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前,用戶必須測出刀具在主軸上的伸出長度及其直徑等補償參數。目前常用的補償參數測量方法有:試切法、使用電子測頭、機械式、光學式對刀儀。試切法已很少採用,電子測頭價錢昂貴,對刀儀在機外使用,應用較廣。用電子測頭或對刀儀對刀,均在靜態條件下進行。實際切削時,因為切削力及振動的影響,加工後的實際結果與靜態對刀數據並不完全一致。當刀具質量可靠,加工過程穩定時,軸向、徑向有0.01mm-0.02mm的修正量。需由操作者根據立式加工中心與刀具系統的具體情況,憑經驗調節。
1、加工前對刀,先根據加工中心、切削用量、刀具、工件材料,用現有的一些經驗公式,大致估算切削力大小。
2、松開螺母,使彈簧只承受測量桿的重量。再根據切削力、彈簧剛度,上緊螺母,壓縮彈簧。使彈簧彈力基本等於切削力。
3、將測量裝置按圖示裝好,放在工作台上。千分表6打在量塊7(或數塊量塊疊加)頂端後,將表頭置「0」,確定一個測量基準。
4、用千分表打在測量桿3上表面。下降主軸5,使刀具4接觸測量桿上表面,並繼續壓縮彈簧2,使其產生變形,記下讀數。此時,螺母9、墊片8應與測量座1脫離接觸,刀具承受與切削力基本相同的彈簧彈力。千分表讀數所顯示的變形或忽略,予以考慮,視情況而定。
5、移開千分表,升起刀具回原點。
6、刀具伸出長度=加工中心z軸行程-此時z軸坐標值-量塊長度-千分表讀數
不考慮加工中心測量裝置的誤差,不考慮加工中心工作台的製造誤差與磨損,採用比較法測量,量塊、千分表配合,測量的極限誤差為0.03mm。
若加工過程中,切削力變化很大,可以根據不同切削力在切削中的作用情況進行加權平均。在進行重要表面加工時,若切削力相差較大,也可對每一種切削力都進行相應的對刀操作,將所有結果輸入數控系統,切削時,分別調用具體的補償參數。
對刀儀應根據加工中心規格、刀具、工件、切削用量具體設計。彈簧兩端並緊磨平,剛度要適當,應能產生所需的彈力,並且彈力應在其工作范圍內。刀具接觸測量桿表面前後,應以0.01mm為單位緩慢進給。為保證套筒與測量桿的相對運動,可採用H6/h5間隙配合。刀具壓縮彈簧時,有可能造成測量座與測量桿兩軸線偏斜,導致測量桿上表面傾斜,增加測量誤差。可對測量桿上表面進行精磨,使其平面度達到3-4級。測量時,千分表在測量桿上表面外圈打一圈,取最小與最大值的平均值為千分表讀數。
Ⅸ 長度測量的工具及其測量方法
工具顯微鏡主要用於測量螺紋的幾何參數﹑金屬切削刀具的角度﹑樣板和模具的外形尺寸等﹐也常用於測量小型工件的孔徑和孔距﹑圓錐體的錐度和凸輪的輪廓尺寸等。工具顯微鏡的基本測量方法有影像法和軸切法。影像法﹕利用測量顯微鏡中分劃板上的標線瞄準被測長度一邊後﹐從相應的讀數裝置中讀數﹐然後移動工作台(或橫向滑架)﹐以同一標線瞄準被測長度的另一邊﹐再作第二次讀數。兩次讀數值之差即被測長度的量值。圖2 用影象法測量樣板尺寸 為利用影像法測量樣板的L 尺寸。軸切法﹕測量過程與影像法相同﹐但瞄準方法不同。測量時分劃板上的標線不直接瞄準被測長度的兩邊﹐而瞄準與被測長度相切的測量刀上寬度為3微米的刻線﹐以此來提高瞄準精度
Ⅹ 用投影立式光學計測量塞規屬於什麼測量方法,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各有何特點
屬於相對測量法。
絕對測量法特點是被測量可以直接和標准量進行比較。相對測量,一般使用專用量具,適合大批量生產、測量。測量操作簡單、准確。但是,需經常校對量具。
相對測量法用該計量器具檢測並獲得標准信號參數A,然後通過測量被測對象獲得被測對象的信號參數B,將A與B相比較可以獲得被測對象的定性及定量結果,在實際測量工作中也叫比較法。
絕對測量法是關注參數絕對的值的測量方法,而相對測量法主要關注的是步進時的增量。
(10)立式工具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絕對測量法和相對測量法的應用:
絕對測量法測量放射性活度的方法,隨放射性核素的不同而不同。按測量方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測量裝置直接測量。
放射性核素所發生的衰變率,不必依賴於其他測量標準的比較,這類方法稱為絕對測量。另一類是相對測量,即需要藉助於其他測量標准來校準測量裝置,再利用經過校準的測量裝置來測量放射性核素的衰變率。
相對測量法是光學材料的重要指標,目前高精度的測量方法一般採用絕對測量法,而該方法步驟繁瑣,容易受環境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絕對測量
網路—相對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