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如何測量的
問到世界第一高峰,大家肯定都知道是珠穆朗瑪峰,這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置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處,而高度有8844.3米,一直以來都是無數人的夢想攀爬之處,但是很多人疑惑,這個高度又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其實是運用了水準測量法,我們來具體看一看詳細過程。
而穆朗瑪峰這座高峰也是無數喜歡攀岩的人心中的夢想之地,都想“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這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小編得提醒大家想去攀岩的一定要結伴而行,這里是很危險的,就高原反應都非常老火,更別說山上的低溫,想要成功登上去的難度非常之大,首先就是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所以結伴而行是必須的,然後准備好氧氣管。
『貳』 珠峰高程測量過程中,都運用了哪些科學技術手段
測量珠峰的重要性是什麼?從科學水平,特別是從地球科學的角度來看,珠穆朗瑪峰和其他隱藏的山丘由亞洲 - 歐洲部門和印度板塊碰撞形成,因此它已經在連續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高度和地位是改變的。了解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及其變化對理解地球部門的中段及其全球變革具有顯著的科學意義。
從技術水平來看,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地形和環境非常苛刻,該領域的准確測量對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衛星技術和設備技術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叄』 人們是怎樣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的
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的方法:測量除採用傳統測量方法外,還採取GPS測量系統。
測量珠峰高程,首要問題是確定珠峰海拔高程起算點。我國是以青島驗潮站的黃海海水面為海拔零起始點(水準原點),因為測繪人員已取得西藏拉孜縣相對青島水準原點的精確高程,測量隊只需要從拉孜起測。
1、前半程仍採用傳統而精確的水準測量法,每隔幾十米豎立一個標桿,通過水準儀測出高差,一站一站地將高差累加起來就可得出准確數字。這樣一直傳遞到珠峰腳下6個峰頂交會測量點。
2、當精確高程傳遞至珠峰腳下的6個峰頂交會測量點時,通過在峰頂豎立的測量覘標,運用「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峰頂相對於這幾個點的高程差。最後,通過進行重力、大氣等多方面的改正計算,確定珠峰高程。GPS測量,則是將GPS測量設備帶至峰頂直接獲取數據,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復雜計算取得珠峰精確高程。
『肆』 珠峰的高度是怎麼測出來的
第一階段:
海拔5600米之前———水準測量法
「從拉孜(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為此次測量起點)到5600米的珠峰半山坡都要使用水準測量法測量高度,但使用這種傳統而精確方法測量每天只能行進4公里。」5月7日剛剛從珠峰大本營返回北京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現軍告訴記者:「總體來說此次測量珠峰行動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從拉孜出發行進500公里到達珠峰5600米處;另一部分從5600米起使用覘標、GPS、雪深雷達綜合測量峰頂高度。」
據介紹,所謂水準測量法是指從最初的基準點———青島海拔基本面開始,每35米設立一個標桿,用水準測量儀計算兩邊標桿尺度的變化,在水平視線內測出兩根標尺之間的高差,然後通過這種在兩個相距70米標桿間設立水準儀的測量方法一站一站地將高差累加起來,直到珠峰5600米處。「這種方法能夠把誤差控制在每公里0.5毫米以內,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方法。不過好在拉孜縣的海拔早在1997年就已經測定,此次測量珠峰我們只需從拉孜出發行程500公里就能到達珠峰5600米處的下一個測繪站了。」陳現軍表示,「我們現在派出的測繪隊的8名隊員使用這種方法每天只能行進4公里,而在平原每天至少能走8公里。」根據要求,從今年3月就開始從拉孜出發的陝西測繪隊要在6月15日前測完全程500公里的路段。
第二階段:
海拔5600米以後———6點聯測確保精度
據陳現軍介紹,在用傳統水準測量法到達5600米高程之後,測量工作將轉入第二階段,測量人員將直接進行珠峰山體測量。這一階段的測量將是由測量人員在觀測點通過觀測登山隊員立到珠峰頂上的覘標,通過計算最終得出珠峰山體高度。為了提高測量精度,本次珠峰測量一共在珠峰腳下部下了6個觀測點,屆時觀測隊員將進行6點聯測。據悉這種多角度測量是測量精度的可靠保證。
據介紹,1975年我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珠峰測量時,覘標只具有角度測量功能,而這次設計的覘標添加了專門的棱鏡,增加了測距功能。這也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針對珠峰頂部冰雪層厚度年際變化大的問題,此次珠峰測量還首次動用了冰雪深雷達。據悉,這將幫助測量人員搞清珠峰頂部冰雪層與岩石層之間的關系。陳現軍表示,這將幫助測量人員掌握珠峰頂岩石層的高度。這個高度將不會隨著冰雪層的變化而變化。據透露,此次測量,登山隊員還將在珠峰8300米處的一塊堅固岩石上豎立一根永久性的覘標。測量人員將每年定期觀測這根覘標,以掌握珠峰山體的年際變化。觀測數據將成為「珠峰究竟仍在長高還是正在坍塌」問題的最有力證據。
而由於珠峰地區地質構造極為復雜,珠峰山體的重力線並不是一根直線。此次測量,科研人員還大量進行了不同地點的重力測量,這些工作將描述出珠峰山體重力線彎曲的具體情形,並為最終修正珠峰高度數據提供科學依據
『伍』 珠峰歷次測量高度
1975年,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在珠峰之巔,並測量出了珠峰的高程為8848.13米。
2005年,我國測量隊對珠峰高程進行了復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和衛星測量結合的方式測得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2020年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
(5)珠峰測量方法和原理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
『陸』 珠峰的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本次測量除採用1975年時的傳統測量方法外,還採取GPS測量系統.測量珠峰高程,首要問題是確定珠峰海拔高程起算點.我國是以青島驗潮站的黃海海水面為海拔零起始點(水準原點),因為測繪人員已取得西藏拉孜縣相對青島水準原點的精確高程,測量隊只需要從拉孜起測.前半程仍採用傳統而精確的水準測量法,每隔幾十米豎立一個標桿,通過水準儀測出高差,一站一站地將高差累加起來就可得出准確數字.這樣一直傳遞到珠峰腳下6個峰頂交會測量點.
當精確高程傳遞至珠峰腳下的6個峰頂交會測量點時,通過在峰頂豎立的測量覘標,運用「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峰頂相對於這幾個點的高程差.最後,通過進行重力、大氣等多方面的改正計算,確定珠峰高程.GPS測量,則是將GPS測量設備帶至峰頂直接獲取數據,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復雜計算取得珠峰精確高程.
附:大地水準面
大地水準面是一個延伸到全球的靜止海水面,也是一個地球重力等位面,實際上確定水準基面是取驗潮站長期觀測結果計算出來的平均海面.
中國以青島港驗潮站的長期觀測資料推算出的黃海平均海面作為中國的水準基面,即零高程面.中國水準原點建立在青島驗潮站附近,並構成原點網.用精密水準測量測定水準原點相對於黃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準原點的高程,定為全國高程式控制制網的起算高程.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
『柒』 珠峰的高度是怎樣完成測量的,為什麼不用飛機呢
本次測量,需要綜合運用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技術。其中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從拉孜到珠峰腳下的前半程,採用水準測量法,每隔幾十米豎立一個標桿,通過水準儀測出高差,一站一站地將高差累加起來。當精確高程傳遞至6個峰頂交會點後,則利用珠峰之巔豎立的測量覘標,採用三角高程交會測量法測出峰頂相對於這幾個點的高程差。最後,通過進行重力、大氣等多方面的改正計算,確定珠峰高程。
相比峰頂短暫而又緊張的測量工作,最終確定珠峰精確高程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獲得的海量數據,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對測量產生的影響,要通過復雜的計算進行綜合處理、消除誤差。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數月時間。
『捌』 測珠峰高度的過程
最新測得珠峰的高度8844.43米.
珠峰的測量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海拔5600米之前———水準測量法
「從拉孜(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為此次測量起點)到5600米的珠峰半山坡都要使用水準測量法測量高度,但使用這種傳統而精確方法測量每天只能行進4公里。」5月7日剛剛從珠峰大本營返回北京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現軍告訴記者:「總體來說此次測量珠峰行動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從拉孜出發行進500公里到達珠峰5600米處;另一部分從5600米起使用覘標、GPS、雪深雷達綜合測量峰頂高度。」
據介紹,所謂水準測量法是指從最初的基準點———青島海拔基本面開始,每35米設立一個標桿,用水準測量儀計算兩邊標桿尺度的變化,在水平視線內測出兩根標尺之間的高差,然後通過這種在兩個相距70米標桿間設立水準儀的測量方法一站一站地將高差累加起來,直到珠峰5600米處。「這種方法能夠把誤差控制在每公里0.5毫米以內,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方法。不過好在拉孜縣的海拔早在1997年就已經測定,此次測量珠峰我們只需從拉孜出發行程500公里就能到達珠峰5600米處的下一個測繪站了。」陳現軍表示,「我們現在派出的測繪隊的8名隊員使用這種方法每天只能行進4公里,而在平原每天至少能走8公里。」根據要求,從今年3月就開始從拉孜出發的陝西測繪隊要在6月15日前測完全程500公里的路段。
第二階段:
海拔5600米以後———6點聯測確保精度
據陳現軍介紹,在用傳統水準測量法到達5600米高程之後,測量工作將轉入第二階段,測量人員將直接進行珠峰山體測量。這一階段的測量將是由測量人員在觀測點通過觀測登山隊員立到珠峰頂上的覘標,通過計算最終得出珠峰山體高度。為了提高測量精度,本次珠峰測量一共在珠峰腳下部下了6個觀測點,屆時觀測隊員將進行6點聯測。據悉這種多角度測量是測量精度的可靠保證。
據介紹,1975年我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珠峰測量時,覘標只具有角度測量功能,而這次設計的覘標添加了專門的棱鏡,增加了測距功能。這也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針對珠峰頂部冰雪層厚度年際變化大的問題,此次珠峰測量還首次動用了冰雪深雷達。據悉,這將幫助測量人員搞清珠峰頂部冰雪層與岩石層之間的關系。陳現軍表示,這將幫助測量人員掌握珠峰頂岩石層的高度。這個高度將不會隨著冰雪層的變化而變化。據透露,此次測量,登山隊員還將在珠峰8300米處的一塊堅固岩石上豎立一根永久性的覘標。測量人員將每年定期觀測這根覘標,以掌握珠峰山體的年際變化。觀測數據將成為「珠峰究竟仍在長高還是正在坍塌」問題的最有力證據。
而由於珠峰地區地質構造極為復雜,珠峰山體的重力線並不是一根直線。此次測量,科研人員還大量進行了不同地點的重力測量,這些工作將描述出珠峰山體重力線彎曲的具體情形,並為最終修正珠峰高度數據提供科學依據。
『玖』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先選取某海岸做常年的海平面觀察,取常年平均位為基準海平面(海拔0米)。據此埋設基準點。我國現在用的是黃海海平面,基準點在青島附近。由此海拔標高就利用精密布置、測量、計算得出的水準網就可以將全國各地的海拔高度統一。為獲得精確的高度,要用各級精度的水準儀或是精確修正過的GPS高程測量。差一些的還可以用三角測量法。氣壓計法是用於野外勘探、考古、登山之用;超聲波是測較深的海湖深度的。無論怎麼測,都要利用前面說的水準網做為參考,是一個相對的高度。如要測珠峰高度,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先通過漫長的水準網和水準線路將標高引到喜馬拉雅山下,登山隊員在山頂插標志,用三角函數計算而得,所以會有50厘米的中誤差(也就是精確到1米范圍內的樣子吧)。當前測珠峰高程大多使用GPS測高,精度會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