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泡茶的方法步驟名稱關公巡城

泡茶的方法步驟名稱關公巡城

發布時間:2022-05-30 10:01:49

Ⅰ 泡茶的十八道工序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岩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後,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製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詩雲:「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盪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盪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岩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盪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岩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岩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裡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岩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岩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幹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Ⅱ 茶藝的步驟有哪些

  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十二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凈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准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里,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贊嘆。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Ⅲ 喝茶的順序名稱及解釋

茶的沖泡方法有簡有繁,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茶性而定。但不論泡茶技藝如何變化,一些基本的方法則是相通的。沖泡一杯好茶出來,除了備茶、選水、燒水、配具之外,都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驟:

  1. 准備溫具

  2. 置茶

  3. 沖泡

  4. 倒茶

  5. 品茶

Ⅳ 泡茶的步驟圖解

01 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沖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02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凈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03 器為茶之父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范圍很廣,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04 體積投茶法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05 不同水溫不同味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06 浸泡時長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07 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每次泡茶,心裡一邊想著這七個「小關鍵」,手裡一邊回顧動作,多實踐多練,相信你的泡茶技術也會慢慢提高。

泡的茶多了,手法自然熟練了;喝的茶多了,對茶的認識也更豐富了。

Ⅳ 工夫泡茶,怎樣泡法

工夫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茶在沖泡時也各有花樣。
第二次注水也是工夫茶中的第一種泡法。
第一種泡法的名字是:關公巡城
泡法:將水從碗邊注入,大概注有八成滿的時候便把碗蓋蓋上,再將水沿碗蓋和蓋碗相接的邊緣巡一圈。
第二種的名字是:韓信點兵
泡法:第一步和上一種是一樣的,先注入八成的水,然後一點一點的把水滴在碗中的茶葉上,最後是把碗蓋蓋上。
第三種的名字叫:八寶追夫
泡法:注水時沿著碗邊注入,分八次注,每一次都必須在不同的點上注入,而這八次剛好是沿蓋碗一周。
第四到第九的泡法基本上是一樣的,不過每一次注水的點不能在同一個點上,這樣九次下來剛好是轉了蓋碗的一圈。而每一次在將水沖出時,必須是在注水點的相對的點上沖出。而且每一次都必須將碗中的水沖盡,不然的話留下的水在蓋碗中浸泡會影響茶的味道,甚至會讓茶變得苦澀。
第十種泡法是:秦瓊倒銅旗
泡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將水直接用中間注入便可。
第十一至十三的泡法是水由里到外一圈一圈地往外旋出,這泡法的意思是表示團園的意思。

工夫茶沖法,又有詩曰:高沖低斟,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即是提水壺向沖罐里沖水時要高,讓水撞擊茶葉,加速分解;提罐沖茶時,沖罐與茶杯的距離要低,以免濺成泡沫;第一沖沖水入罐時,由於茶葉的澀汁及其它成份,在茶葉面上生成一層水沫,這時要用罐蓋斜抵罐口輕輕刮出,蓋上後,再朝蓋上淋一次開水,把粘附在罐口四周及罐身上的余沫及茶葉小微粒沖走;沖茶時,要靠手腕轉動,在三個小杯上巡迴沖出,使三個杯里的茶水高低相等,色澤濃淡平均,周而復始,往復進行,叫做「關公巡城」;沖到最後,剩下的一點一點篩出,也要一滴滴分別點到各杯上,是為「韓信點兵」,若沖水的茶水多少,濃淡不一,會有慢待客人之嫌。

Ⅵ 泡茶的正確方法

正確泡茶的方法
1、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鍾,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

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鍾再沖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2、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烏龍茶

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沖,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鍾為宜。

泡烏龍茶最好用紫砂壺,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

3、正確泡茶的方法之紅茶

新鮮的冷水注入煮水壺里煮沸:因為水龍頭流出來的水飽含了空氣,可以將紅茶的香氣充分導引出來,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溫瓶內的熱水,都不適合來沖泡紅茶。注入正滾沸的開水,以漸歇的方式溫壺及溫杯,避免水溫變化太大:一般茶壺的造型,都有一個矮胖的圓壺身,是讓茶葉在沖泡時有完全伸展及舞動的空間。

謹慎斟酌茶葉量:沖泡濃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約2.5G的茶葉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紅茶,建議最好以2杯的紅茶葉量(約5G)來沖泡成2杯,較能充分發揮紅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續杯樂趣。將滾水注入壺里泡茶:水開始沸騰之後約30秒的時間,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幣大小的圓形時,來沖泡紅茶,最適合不過的了。

泡茶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倒茶之法

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為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不要邊奉茶邊說話,以防唾沫濺入杯中。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

奉茶之法

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應依身份的高低順序奉茶;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從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時,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順手面比如右面,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並禮貌地請客人喝茶。

經常喝茶有哪些好處
1、保持身材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強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定期飲茶可以縮減腰圍,降低身體質量指數(BMI),從而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2、改善記憶力

茶多酚有助於大腦進行局部調節,改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喝茶可以預防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認知障礙症。此外,咖啡鹼能促使中樞神經興奮,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3、抵禦輻射

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質,保護細胞不受輻射傷害,對於修復受損細胞也有幫助。茶葉提取物可治療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治療輻射導致的血細胞、白血球減少,效果很好。

4、抵抗紫外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茶水洗臉能清除面部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的作用,還有助於減少日光中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是天然的「防曬霜」。

Ⅶ 泡茶的順序

1、泡茶講究的是茶壺內外和茶杯都得用熱水燒燙,這樣既可以凈壺,也可以去霉,所以第一步先溫杯。

(7)泡茶的方法步驟名稱關公巡城擴展閱讀:

泡茶要先選茶鑒茶:

只有正確鑒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茶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七大類。

泡茶的水質:

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Ⅷ 正確的泡茶六個步驟

上三五知己,一起喝茶聊天。那麼,對於泡茶的基本正確方式,朋友們是否也已經掌握了呢?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礎知識吧。

一、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最好採用山泉水或純凈水,要求水沒有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非常適合泡茶。

同時注意:茶水比例,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

純凈水

二、泡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茶道品飲的茶具都十分考究,如能備有一套小巧精緻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

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

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

孟臣罐--江蘇宜興產的用紫砂製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

若琛甌--江西景德鎮產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隻,每隻容水量約5毫升。

當今較好的泡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雖有所變化,但更趨實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電磁爐、鋼質開水壺、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鍾形,高5.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沖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上好茶葉的條件。

三、傳統泡法步驟

1、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懸壺高沖

2、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3、倒茶出湯: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Ⅸ 泡功夫茶各個步驟的名稱叫什麼

第一步——觀茶:珠光乍現。

第二步——煮水:輕靈浮動。

第三步——凈杯:浸溫壺盞。

第四步——置茶:王子進殿。

第五步——入水:直落千丈。

第六步——敬茶;分杯奉客。

第七步——聞茶:清香繞鼻。

第八步——賞湯:賞葉觀湯。

第九步——啄飲:細品爽鮮。

第十步——續品余韻。在品

第十一步——三飲成趣。紅

第十二步——論茶謝客。

(9)泡茶的方法步驟名稱關公巡城擴展閱讀:

形成由來:

工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汕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疇,是瀹飲法的極致。

自唐代韓愈被貶到潮州後,鄒魯之風開啟。現可見最早的有關飲茶文獻資料是北宋時蘇軾的《與子野》。子野,即潮州前八賢之吳復古(吳遠游),與蘇軾至交。文學家蘇軾在茶學上造詣頗高,對茶藝頗有研究。吳復古寄上的數品福建茶,獲得蘇軾贊譽「皆佳絕」,且知「彼土自難得」,可見吳復古有相當高的品茗水平,也說明宋代潮汕地區至少在上層人士中已有飲茶之習俗。

後又經歷次戰爭動亂時之人口遷徙,特別是宋末朝廷南遷,文天祥兵敗於潮州,更是把諸多中原文化帶入潮州,如潮陽笛套音樂等。潮汕地區眾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於此次朝廷南遷。歷次的人口遷入,把中原的飲茶習俗也隨之帶入潮州,融本地民風習俗而成「潮味茶俗」並逐漸成型為後來的「工夫」茶俗。

閱讀全文

與泡茶的方法步驟名稱關公巡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7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