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濟南市土牆日光溫室大棚安裝方法

濟南市土牆日光溫室大棚安裝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8 14:08:45

如何建造半地下式土牆日光溫室大棚

建築師也是工程師,結構師也是工程師。職稱都是一樣的。但是專業不同,建築師職業資格叫注冊建築師,結構師的職業資格叫注冊結構師。 工程師有初級、中級、高級。注冊的職業資格就是一級、二級。 做這行,既要有職稱,也要有職業資格

❷ 如何建造新式土牆溫室大棚

建造新式土牆日光溫室的步驟是:1土建部分,2骨架部分,3覆蓋部分,4通風部分,5保溫保溫.

1土建部分,根據圖紙施工放線,確定出大棚骨架的點基礎位置,灌水泥下預埋件。

2骨架部分,根據圖紙做出骨架的模子,根據模子焊接出所有的主梁,將主梁焊接到預埋件上,連上橫拉,打上三角斜撐。

3覆蓋部分,採用12絲po膜覆蓋。

4通風部分,採用南側通風,頂部通風,北側通風。

5保溫部分,保溫分為兩部分,一是鬆土的保溫,二是棉被的保溫。

❸ 日光溫室的建設步驟

1、選地:選擇東西向長,陽光充足,南面無遮陰、無污染、水電方便的地塊。
2、備料:依據日光溫室的面積及要求備齊料。包括:脊柱、柁木、檁木、前柱、腰柱、拉桿、拱桿、紙被、草苫、壓膜線、草苫拉繩等。
施工日期:一般在雨季過後,上凍之前完成。一般是8月上旬開始,10月下旬完工。
4、定位放線:按照設計的總平面圖要求,把溫室的位置定到地面,並按基礎寬度用白灰放出邊線。
5、築牆:⑴臨時性土牆:可用板打牆,或用草泥跺牆50cm厚,後部培防寒土1.0~1.2m左右;
⑵永久性磚牆:要先打好地基,然後砌牆。
註:砌築時,都要求灰漿飽滿,勾好牆縫,抹好灰面,以防漏風。
6、立屋架:⑴立柱:脊柱先放柱腳石,要求柱高一致,排成一直線,脊柱要向北斜5°,前柱要向南傾斜10°~20°;⑵柁檁:先上柁,再上脊檁、二檁、三檁。脊檁一定要平,並在山牆處插進20cm深;⑶前屋面骨架:先在前柱和腰柱上固定拉桿,拉桿一定要直,然後在拉桿上綁拱桿。
7、上後屋頂:⑴秸草結構:在骨架上先鋪10cm厚秫秸並固定,然後加10cm厚碎草或稻殼,上面再加10cm厚秫秸,上抹5cm厚草泥;⑵鋼筋混凝土預制板結構:在溫室後屋頂內側採用5~10cm厚鋼筋混凝土預制板,外加20~40cm厚田土或草泥;(3)爐渣水泥砂漿封頂:在溫室後屋頂內側安放2~3cm厚木板,然後放一層5~6cm厚稻草墊,上部鋪放20~30cm厚爐渣,再用5cm厚水泥砂漿封頂。
8、覆膜:選擇睛朗無風,氣溫較高的中午進行。膜寬應比前屋面多出1m,膜長度比溫室實際長度多2~3m,使薄膜盡量能包住一部分山牆。上膜先從屋脊處固定,然後拉緊薄膜,卷一段後,置於預先在溫室前腳下挖好的溝里,隨即填土踏實,薄膜上下固定之後,再從兩山牆上東西拉緊,將膜包過山牆頂部,固定在它的外側。最後用草泥或磚把山牆頂封好,再把壓膜線固定好。
9、挖防寒溝:(溝寬30~40cm,溝深40~60cm)防寒溝內填滿乾草後,頂部壓一層15cm厚黏土,並向
南傾斜,以防雨水流入溝內。
10、作業間修建:冬天西北風較多,把門留在東山牆為好,一般高1~1.5m,寬0.5~0.8m.在寒冷季節,通向溫室的門里側應設一個40cm高的圍裙,以防止冷空氣直接進入室內,降低室溫。

❹ 山東土牆日光溫室的詳細建造過程,盡量詳細,專家進

長後坡矮後牆薄膜日光溫室:竹木結構,後坡用秫秸、揚腳泥、稻草覆蓋,牆體用土築成。溫室的跨度為6-7米,中脊高為2.8-3.2米,後坡長為2-2.2米,後土牆高0.5-1米,厚0.5-0.7米,後牆外培防寒土。前屋面為半拱式,前屋面的拱桿用竹片做材料,或者細竹竿,每隔0.5米設一道。在每隔4-5米的拱下,設前柱、腰柱各一根。前柱、腰柱上各架一東西向橫梁,橫樑上面立短的吊柱,支撐並固定拱桿。 後屋面是木桿搭成的橫豎結構,上面依次鋪玉米秸、抹草泥、鋪稻草等材料。

❺ 搭建大棚的步驟

01
竹木結構的大棚,也稱為簡易大棚,建造成本低,使用年限短,一般可使用2~3年。

02
水泥或塑材結構的大棚,是預先用混凝土或塑材製作拱形架,再進行安裝,成本較低,一般此類拱棚較沉重,不易移動,遮光率較高,生產上已經不多見。

03
鋼構式大棚,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大棚,它採用經過加工的鋼管及配件聯結在一起。建造成本較高,使用年限較長,也便於更換地塊。是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的大棚模式。

04
大棚的建造要依地塊而定,一般大棚可南北走向,也可東西走向,長度不限,寬度一般在8~12米。日光溫室大棚,一般要有後牆,東西走向。

05
日光溫室大棚一般是先建造牆體,東西走向,寬8~12米,長度60~100米為宜,高度3~4米左右。再安裝鋼架結構,再把後坡用水泥板或其它材料製作好,然後再覆蓋上大棚膜,用壓膜線固定,秋冬季還要再覆蓋保溫被,安裝卷簾機等。

06
一般的大中拱棚,根據地塊的長度和寬度建設,先將拱架安裝好,再覆上薄膜,用壓膜線或壓膜槽進行固定,底邊的薄膜用土壓好。
07
大棚根據生產季節,選留放風口的位置,一般以越冬生產的日光溫室大棚選在大棚的後坡前方位置留放風口;以春秋季生產為主的,一般選在最前方1.2~1.5米高的位置留放風口。大中拱棚一般在棚的兩側留放風口,聯棟建造的一般選在棚的頂部及兩側留放風口。

特別提示
大棚的建造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氣候及生產季節、資金條件而定。

❻ 標准大棚搭建技術

一、平整土地和放線
按照設計好的日光溫室平面圖,陟盤測定好方位角,確定溫室大棚的四個角,溫室的四個角處打瞞樁,而後確定山牆和後牆的位置。
二、築牆
築土牆所用的土,可以採用溫室後牆外側的土,也可以用溫室前部栽培面耕層以下的土壤。如用溫室前幽土,可將耕層(厚約25厘米)挖出,放在一邊,向底層的生土澆水,一天以後,挖生土做土牆。
先按土牆的厚度打夾板,填入剛挖出的濕土,用土夯或電夯夯實,每層約20厘米,夯實一層以後,再作第二層,直至達到要求高度。山牆於後牆要一起做,不可分段,只有這樣才堅固。如果土壤的粘度不夠,可毗中摻人麥秸。有些地區的土壤粘度很低,不能用夯實的方法建牆,這時可先在土中攙入一定量的麥秸和泥,做成土坯,待土坯干後,睡土坯牆。
砌牆時,土坯之間要用草泥堵嚴,牆的內外也都要抹草泥。磚牆施工時要先將地基夯實,然後才可以砌牆,施工時要灰漿飽滿,勾好磚縫,抹好灰面,牆的內外都要抹灰,以免漏風。磚牆層與層之間的空心不可過大或過小。一般空心的寬度掌握在5-8厘米之間。空心不可一留到底,要每隔3-4米,用磚將各層連接起來,以提高牆的牢固程度。空心牆可加用爐渣、珍珠岩、麥秸作填料,也可什麼也不加,只用空氣隔熱,不加填料的空心牆,一定要做到沒有裂縫。在磚睜封頂時,最好用泥糠封頂30厘米,使後牆與後屋面銜接緊密,提高保溫性能。
三、埋立柱、立屋架
根據圖紙,確定各個立柱的位置並用石灰標出。挖30-40厘米深的坑,用石頭做柱腳,以防止立柱下沉,而後在後排立柱上安裝挖柁,柁頭架於立柱上,柁尾架於後牆上或架於後面輔助立柱上,在柁上放檁3-4道。脊檁在柁處相連,成一條直線,其它檁錯落放置,為防止檁下滑,可在檁下部的柁上釘一塊小木塊卡住檁木。有些溫室只用立柱支撐脊檁。
四、覆蓋後屋面
在檁條或椽子上覆蓋一層廢舊的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擺放成捆的玉米秸,其撂放的方向與檁條或椽子垂直。再在玉米秸上鋪麥秸或稻草,而後在其上再鋪一層塑料薄膜,上面抹草泥。後屋面由兩層塑料薄膜包裹的秸稈、麥草組成了一個像棉被一樣的覆蓋物,保溫性能比普通的不加塑料薄膜的後屋面大大提高了。後屋面覆蓋好以後,要用草泥將後屋面內側與溫室後牆銜接處抹嚴。
五、挖防寒溝
在溫室大棚的前沿挖20厘米寬,40厘米深的防寒溝。
六、埋地錨和後屋面的壓膜線固定鉛絲
在防寒溝的底部平放一條於溫室等長的8號鉛絲,其上穿有地錨,地錨是兩頭做成鐵環狀的8號鉛絲,依所要埋設的拱桿間距,每隔3米,在鉛絲上綁一塊磚頭或木棍,放在這些固定物之間。
在溫室的後牆外側;依同樣的方法挖溝埋地錨,只是地錨的間距可加大為2-3米,埋好後即可填土踏實,鐵錨的上部環顯露於地表。在溫室的後屋面上,拉一道8號鉛絲,兩頭埋入溫室山牆外側的地下,埋人時要在頭部綁重物。用鉛絲或尼龍繩固定鉛絲,一頭綁在鉛絲上,一頭綁在後牆外埋好的鐵錨上。
七、建前屋面
立柱位置埋好後要前後調整,使立柱各排和各列對齊,將4米長的竹片兩兩綁在一起,長度要適宜,一端插在防寒溝里,下部靠防寒溝的南側用磚頭頂緊,其角度要使拱桿在豎起來時與地面垂直或稍傾向於南方。在支撐前屋面的立柱上綁橫梁,橫梁距離每排立柱頂端20-30厘米,在橫梁之上立小吊桂,小吊柱的上下兩端都要打孔,分別用8號鉛絲穿過孔,彎曲拱桿,小吊柱的一端緊綁在拱桿上,一端支在橫樑上,綁緊。拱桿的上端可插在脊檁之上。而後,不斷調整小吊柱,使前屋面的同一位置高度一致。
八、覆蓋薄膜
溫室的薄膜為兩幅或三幅,用兩幅時,其寬度分別為3米和5米,用三幅時其寬度分別為2甲、4米、2米。先將3米或2米寬的薄膜一邊卷回,用粘合劑粘合或用電熨斗熨成5~6厘米寬的筒,裝人泥龍繩,3米寬的固定在距離地面2.5米處,2米寬的固定在距離地面1.5眯處。
薄膜先捲成卷,邊覆蓋邊拉緊邊向防寒溝里填土。尼龍繩要拉緊,連同薄膜一起,在溫室的山牆處埋人地下。上面的一幅或兩幅薄膜同樣先捲成卷,一端靠山牆埋人地下,而後向另一端鋪開,到頭後靠近山牆埋人地下。薄膜靠近後屋面的一端固定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竹片和鐵釘直接固定在脊檁上;另-種方法是將其用竹片和鐵釘固定在脊檁上之後,折回,扣在後屋面上。可扣後屋面的寬度約為0.5-1米,越多越好,其上用草泥壓實。此種方法對沒有加廢舊薄膜的後屋面來講,有較好的提高保溫性能的效果。
九、固定壓膜線
薄膜覆蓋好以後,要用壓膜線將其壓緊固定,壓膜線可以是市售的聚丙烯溫室專用壓膜線,也可以用尼龍繩或鐵絲代替,但最好不用。以專用壓膜線為最好。先將壓膜線的一端綁在溫室後屋面上的8號鉛絲上,從溫室上拋下,壓在兩拱桿之間的薄膜上,下端地錨環,拉緊綁好。
固定壓膜線的順序是先細後密,先大伺距的固定幾根壓膜線,再逐漸在每個拱桿之間固定一條壓膜線。壓膜線和塑料薄膜都有一定的彈性,要在固定好壓膜線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再緊2-3次,才可保證確實壓緊,壓緊的前屋面薄膜呈波浪狀。
十、上草苫和紙被
紙被用4-6層牛皮紙做成,草苫用稻草或蒲草做成,稻草苫寬1.2-1.3米,蒲草苫寬1.5-1.6米,長度以覆蓋住溫室的前屋面為准,在沒有紙被的情況下,可覆蓋兩層草苫或增加草苫之間的重疊量,每片草苫用兩根長度分別為草苫長度2倍或略長一些的尼龍繩拉放,每條繩的兩端都分別固定於草苫某一端的靠邊的一處,形成兩個環,套住草苫。
拉放草苫表面的兩根繩,可將草苫捲起或展開於溫室的前屋面。捲起的草苫相交錯或一前一後擺放在後屋面上,為防止草苫下滑,可在每卷草苫的後面擋一塊石塊或兩三塊磚。
十一、出入口的處理
日光溫室可在溫室的東山牆處留門,門要盡可能地小,門外要建保溫間,門的內外都要掛門簾,一般不在溫室的西山牆或後牆處留門。

❼ 溫室大棚怎麼建設

一、加大牆體和後坡厚度增強溫室保溫性能
溫室的蓄熱麵包括三面牆體、後坡和地面。當蔬菜植株遮嚴地面後,牆體、後坡就成為主要的受熱面。要求增加牆體和後坡的厚度主要是為了增加其蓄熱量,當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溫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熱保溫就成為溫室冬季生產成敗的關鍵。實踐證明,要想抵禦冬季的災害性天氣,溫室土牆體底寬應達2米,上寬應達1.5米,呈一梯形。若砌磚牆,厚度應不少於1.2米,即內50厘米為吸熱層,中空80厘米,內填打成捆的麥秸,作為隔熱層,外18厘米作為防寒層。冬季後牆外還應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二、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於土溫提高
若建土牆溫室,可以把牆體南邊的部分土推到牆體上,並用推土機壓實牆體,然後把內牆壁削直鏟平。因牆體用土較多,所以室內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半地下式畦面雖然南邊有少許遮光,但室內畦面低於室外,室內的土溫不至於降低過快,能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這就是冬季溫室低畦栽培能夠增產、增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增加後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溫室的後坡面朝北,同牆體一樣也是主要的散熱面,因此建造後坡時,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後坡成為一個理想的受光蓄熱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難以受光蓄熱,還會遮擋後牆體,影響牆體的受光蓄熱。
後屋面的厚度應在50~60厘米,目前多數溫室的後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頂南沿只有10~15厘米厚,這一問題要引起重視。
四、增加跨度和長度提高可利用面積
溫室是一種高投入設施,在原基礎上再稍許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擴大室內面積。根據計算表明:溫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積就會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達到比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溫室的長度也是減少投入、擴大種植面積的一種辦法。更主要的是室內空間增大後,溫度變化平穩,尤其是夜間降溫速度慢。因此,在地塊長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目前多數為50米長的溫室加長到100米,甚至更長些。
五、保護好前屋面
溫室的前屋面(薄膜覆蓋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掃,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間是最大的散熱面。因它的表面積等同於室內土地面積,這么大的散熱面如若保護不好,牆體、後坡的蓄熱性再好,也會功虧一簣。目前,人們多採用草苫覆蓋的方法來保護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蓋時要前苫壓後苫,在連接處相壓的部分不少於20厘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層防雨保溫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濕草苫,降低其保溫性。據測定,草苫外蓋防雨膜的溫室比不蓋防雨膜的溫室室溫可提高1.5℃左右。

❽ 大棚怎麼搭建

搭建大棚時要先准備好需要的工具,包括施工線,打孔機,白灰,等。根據場地確定好四個角,具體的朝向和規格,建議南北的長度在80米以內,東西寬8米。確定好之後盡快防線,間隔一米一個間距,並放出拱管的位置,之後打孔。打好安裝拱管,橫拉,卡簧卡槽,防蟲網,薄膜,最後裝門。

立柱可用圓木或鋼筋混凝土柱,埋土的深度為50一60厘米。中間兩行要高出地面,邊上兩行高出地面1米,立柱的項端自中兩行向東西兩邊逐漸降低,共埋六行。立柱之間的間距不大於2米,並垂直。然後用12一16毫米直徑的鋼筋彎成拱桿,把它們綁扎在東西向立柱的頂端,作為骨架。

(8)濟南市土牆日光溫室大棚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

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環境特點與調控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調控措施。

❾ 山東ⅠⅡ Ⅲ Ⅳ Ⅴ型日光溫室(冬暖大棚)建造技術規范

日光溫室大棚標准化建造技術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 點擊數:4 更新時間:2007-4-10

日光溫室大棚統稱為節能型日光溫室,在我國有些地區又稱它為冬暖式大棚。它主要是利用太陽光給溫室增加溫度,從而實現冬季喜溫性蔬菜生產的目的,一般不進行人工補溫。用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既豐富了冬季蔬菜的市場供應,又增加了菜農朋友們的經濟收入,已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目前在山東省及黃淮海地區,已被大面積推廣應用,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來詳細地介紹日光溫室大棚標准化建造技術。

一、日光溫室大棚結構

日光溫室大棚的結構主要是由牆體、後屋面、前屋面三大部分構成。

其中牆體又分為後牆和兩面山牆。後牆指平行於日光溫室屋脊,位於大棚北側的牆體。山牆指垂直於日光溫室屋脊的兩側牆體。牆體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溫,二是蓄熱,三是支撐後屋面和前屋面。

後屋面主要是指後牆與屋脊之間的斜坡,又稱後坡,它是利用保溫性能比較好地材料鋪制而成,後屋面的主要功能是保溫。

前屋面主要是指由屋脊至溫室前沿的採光屋面,又稱採光屋面。它主要是由骨架、透明覆蓋物和不透明覆蓋物三部分構成。骨架主要起支撐作用,透明覆蓋物主要用於採光,不透明覆蓋物主要用於夜間保持棚內合理的溫度與濕度。

日光溫室的結構示意圖或平面剖面圖如下:

二、確定日光溫室結構參數的依據

1.日光溫室的承載力

日光溫室的承載力主要指的是日光溫室各部位的荷載能力。為了保證日光溫室大棚建造的堅固性,其各部位的承載力必須大於可能承受的最大荷載量。日光溫室荷載量的大小主要依據當地20年一遇的最大風速、最大降雪量(或冬季降水量),以及覆蓋材料的重量來計算。由於在日光溫室大棚建造過程中,牆體的承載力一般都大於其可能承受的荷載量,因此,牆體承載力可以不予考慮,在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大棚骨架和後屋面的承載力等主要因素。以濟南地區為例,按其最大風速為17.2m/秒,最大積雪厚度為190mm,干苫重量為4~5kg/m2(雨雪淋濕加倍計算),再加上作物吊蔓荷載、薄膜荷載以及人在溫室上走動的局部荷載等因素,濟南地區日光溫室骨架結構的承載力標准,可按照每平方米平均荷載為700~800牛頓,局部荷載為1000~1200牛頓進行設計,其他地區可根據這一標准適當進行調整。

2.日光溫室的保溫性能

日光溫室的保溫性能主要取決於牆體、後屋面、前屋面三部分的保溫性能。

在設計過程中,牆體的保溫效果應達到以下標准:在最寒冷季節晴天時,室內外最低溫度相差20~25℃,連續陰天不超過5天時,室內外溫差不小於15℃。牆體具有承重、隔熱、蓄熱等功能,若採用磚砌牆,要保證牆體總厚度為70~80cm,即內、外側均為24cm的磚牆,中間夾土填實;若用土或土坯砌牆,牆體厚度為80~100cm。壽光型日光溫室後牆橫截面呈梯形,下寬為350~450cm,上寬為100~150cm。

後屋面具有承重、隔熱、蓄熱及防雨雪的功能,其熱阻值應與牆體相近,應由蓄熱材料、隔熱材料、防漏材料等組成,總體厚度為30~35cm。

前屋面散熱面積大,須採用熱阻值大、重量輕的透明覆蓋材料,以便於日常管理。不透明覆蓋物採用草苫時,重量應達到4~5kg/m2。

3.日光溫室採光屋面參考角與形狀

日光溫室採光屋面參考角,主要是指由屋脊至溫室前沿連線與水平面的夾角,日光溫室經濟實用的採光屋面參考角的大小,應在有利於增加採光量、節省建造成本、適當增加溫室跨度、提高設施利用率的原則下加以確定。根據試驗和實地測算,山東日光溫室大棚採光屋面參考角以230~260為宜。緯度高、冬季溫度低的地區,採光屋面參考角可適當大些;緯度低,冬季溫度高的地區,採光屋面參考角可適當小些。

在山東地區,日光溫室大棚的採光屋面形狀採用圓面——拋物面復合型,或者拱圓型,這兩種形狀都有利於增加日光溫室的採光量。

三、山東省主要推廣的日光溫室類型

目前山東省推廣的日光溫室類型主要有山東Ⅰ型、山東Ⅱ型、山東Ⅲ型、山東Ⅳ型、山東Ⅴ型等,這五種類型的日光溫室,它們在設計時的主要參數如下:溫室類型 脊高(厘米) 後跨(厘米) 前跨(厘米) 前屋面角(℃)後牆高(厘米) 後屋面角(℃)山東Ⅰ型 310-320 70-80 620-630 26.2-27.3 210-220 45 山東Ⅱ型 330-340 90-100 700-710 24.9-25.9 230-240 45 山東Ⅲ型 360-370 110-120 790-800 24.2-25.1 240-260 45-47 山東Ⅳ型 420-430 80 880-900 22.9-23.5 260-280 45-47 山東Ⅴ型 420-430 120-130 920 22.4 -23.5 300-320 45-47 其中脊高為日光溫室的高度;

後跨為脊柱到後牆的距離;

前跨為脊柱到前棚沿的水平距離;

前屋面角指的是日光溫室立柱的頂

端到棚前沿它們之間的連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

後屋面角的仰角指的是後屋面的延長線與地面之間的夾角。

四 、日光溫室的選址及場地規劃

1、 選址

日光溫室大棚首先要選擇土壤比較肥沃、土層比較深厚、有機質含量高、適合種植各類蔬菜的地塊進行建造。排水供水比較方便、交通也比較便利的地方更適宜建造日光溫室。建造日光溫室的周圍最好無遮蔭物;並有較好的通風條件,但需要提醒您的是:為了延長它的使用壽命,日光溫室大棚最好不要建在風口處。

2、 場地規劃

地塊選好以後,要對它進行總體規劃布局。首先就是要確定日光溫室大棚的走向,日光溫室大棚一般採取東西延長進行建造, 因為日光溫室三面有牆,其中一面牆要朝向陽面,而朝陽面必須要保證朝南方向,這樣採光性能才比較好,保溫效果也才更佳, 所以說日光溫室大棚一般多採用東西延長。

日光溫室大棚適宜長度一般以50~60米為宜, 最長不要超過80米,如果過長, 日光溫室保溫性能雖比較好,但是建造起來很不方便,散熱能力也會大大降低。日光溫室大棚的寬度目前以8~10米為宜。

在規劃布局過程中,還要考慮溫室與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溫室與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如果過小,前邊的溫室就會遮住後面溫室的光線,這樣後邊溫室的採光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溫室與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相鄰溫室之間,不能相互遮光,因此在布局的過程中,要根據棚內高度和棚內寬度來確定相鄰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相鄰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一般以前邊這個溫室的脊高為基數,溫室與溫室之間的間隔距離等於前邊溫室脊高的2.5~3倍。

布局規劃好以後,就可以開始劃線建棚了。

五、日光溫室的建造

1、劃線在規劃好的場地內,首先要放線定位,先將准備好的線繩按規劃好的方位拉緊,用石灰粉沿著線繩方向劃出日光溫室的長度,然後再確定日光溫室的寬度,注意劃線時,日光溫室的長與寬之間要成90℃夾角,劃好線,夯實地面就可以開始建造牆體了。

2、牆體建造

日光溫室大棚牆體建造大約有兩類,一類是土牆,另一類是空心磚牆。

土牆

土牆可採用板打牆、草泥垛牆的方式進行建造。生產實踐中,一般以板打牆為主,板打牆的厚度直接決定了牆體的保溫能力,板打牆基部寬通常為100cm,向上逐漸收縮,至頂端寬度為80cm。下寬上窄,這樣牆體會比較堅固一些。目前,草泥垛牆在濟南市濟陽縣被大面積推廣應用,這種建造方式比較經濟實惠,越來越受到農民朋友們的青睞。草泥垛牆時,應先將泥土與水充分混合,然後再將混合好的泥巴分別累壓在牆體上,草泥垛牆能夠保證牆體的最佳保溫效果。

空心磚牆

為了保證空心磚牆牆體的堅固性,建造時首先需要開溝砌牆基。挖寬約為100cm的牆基,牆基深度一般應距原地面40~50cm,然後填入10~15cm厚的摻有石灰的二合土,並夯實。(動畫)之後用紅磚砌壘。當牆基砌到地面以上時,為了防止土壤水分沿著牆體上返,需在牆基上面鋪上厚約0.1mm的塑料薄膜。

在塑料薄膜上部用空心磚砌牆時,要保證牆體總厚度為70~80cm,即內、外側均為24cm的磚牆,中間夾土填實,牆身高度為2.5米,用空心磚砌完牆體後,外牆應用砂漿抹面找平,內牆用白灰砂漿抹面。

山東Ⅲ型等內跨度9m以上的日光溫室大棚,北牆應設通風窗,即在距地面150cm處,設50×40cm的通風窗,12月至2月期間應關閉封嚴通風窗。

3、 後屋面的建造

日光溫室大棚的後屋面主要由後立柱、後橫梁、檁條及上面鋪制的保溫材料四部分構成。

後立柱,主要起支撐後屋頂的作用,為保證後屋面堅固,後立柱一般可採用水泥預製件做成。在實際建造中,有後排立柱的日光溫室可先建造後屋面,然後再建前屋面骨架。後立柱豎起前,可先挖一個長為40厘米、寬為40厘米、深為40~50cm的小土坑,為了保證後立柱的堅固性,可在小坑底部放一塊磚頭,然後將後立柱豎立在紅磚上部,最後將小坑空隙部分用土填埋,並用腳充分踩實壓緊。

日光溫室的後橫梁置於後立柱頂端,呈東西延伸。

檁條的作用主要是將後立柱、橫梁緊緊固定在一起,它可採用水泥預製件做成,其一端壓在後橫樑上,另一端壓在後牆上。檁條固定好後,可在檁條上東西方向拉60~90根10~12號的冷拔鐵絲,鐵絲兩端固定在溫室山牆外側的土中。鐵絲固定好以後,可在整個後屋面上部鋪一層塑料薄膜,然後再將保溫材料鋪在塑料薄膜上,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後屋面多採用草苫保溫材料進行覆蓋,草苫覆蓋好以後,可將塑料薄膜再蓋一層,為了防止塑料薄膜被大風颳起,可用些細干土壓在薄膜上面,後屋面的建造就完成了。

4、骨架

日光溫室的骨架結構可分為:水泥預件與竹木混合結構,鋼架竹木混合結構和鋼架結構。

其中水泥預件與竹木混合結構特點為:立柱、後橫梁由鋼筋混凝土柱組成;拱桿為竹竿,後坡檁條為圓木棒或水泥預製件。其中立柱分為後立柱、中立柱、前立柱。後立柱可選擇13cm×6cm鋼筋混凝土柱,中立柱可選擇10cm×5cm鋼筋混凝土柱,中立柱因溫室跨度不同,可由1排、2排或3排組成,前立柱可由9 cm×5 cm鋼筋混凝土柱組成。後橫梁可選擇10 cm×10 cm鋼筋混凝土柱。後坡檁條可選擇直徑為10~12 cm圓木,主拱桿可選擇直徑為9~12 cm圓竹進行建造。

鋼架竹木混合結構特點為:主拱梁、後立柱、後坡檁條由鍍鋅管或角鐵組成,副拱梁由竹竿組成。其中主拱梁由直徑27mm國標鍍鋅管(6分管)2~3根製成,副拱梁由直徑為5mm左右圓竹製成。立柱由直徑為50mm國標鍍鋅管製成。後橫梁由50mm×50mm×5角鐵或直徑60mm國標鍍鋅管(2寸管)製成。後坡檁條由40mm×40mm×4mm角鐵或直徑27mm國標鍍鋅管(6分管)製成。

鋼架結構特點:整個骨架結構為鋼材組成,無立柱或僅有一排後立柱,後坡檁條與拱梁連為一體,中縱肋(縱拉桿)3~5根。其中主拱梁由直徑27mm國標鍍鋅管2~3根製成。副拱梁由直徑27mm國標鍍鋅管1根製成。立柱由直徑50mm國標鍍鋅管製成。

5、外覆蓋物

日光溫室大棚的外覆蓋物主要由透明覆蓋物和不透明覆蓋物組成。

在山東地區,日光溫室主要採用厚度為0.08mm的EVA膜透明覆蓋物進行覆蓋。這種薄膜優點非常多:流滴防霧持效期大於6個月,壽命大於12個月,使用三個月後,透光率都不會低於85%。在眾多的透明覆蓋物中,備受廣大農戶的喜愛。

利用EVA膜覆蓋日光溫室大棚,主要有三種覆蓋方式,第一種就是一塊薄膜覆蓋法,第二種就是兩塊薄膜覆蓋法 ,第三種就是三塊薄膜覆蓋法。

一塊薄膜覆蓋法就是從棚頂到棚基部用一塊薄膜把它覆蓋起來,從覆蓋方式的優點來說,它沒有縫隙,保溫性能也很好,它的不足之處就是,到了春天晚春的時候,棚內溫度過高,需要散熱時,不便於降溫。

兩塊薄膜覆蓋法主要採用一大膜,一小膜的覆蓋方法,棚頂部用一大膜罩起來,前沿基部用一塊小膜把它接起來,兩塊薄膜覆蓋好以後,要用壓膜線將塑料薄膜充分固定起來,在這需要特別提醒您的是:壓膜線的兩端一定要系緊系牢。兩塊薄膜覆蓋法的優點是:冬天寒冷的季節,大棚需要密封的時候,只需要把兩個薄膜接縫的地方交疊起來,用東西把它壓緊,大棚的保溫性能就比較好,到了晚春季節,大棚需要通風的時候,再把兩個薄膜的接縫處撥開一個小口,這樣它就變成了一個通風口,便於散熱。

三塊薄膜覆蓋法指的是採用一大膜,兩小膜的覆蓋辦法,具體就是頂部和基部採用兩小膜,中間採用一大膜的覆蓋方法,採用這種方法,通風降溫能力明顯優於兩塊薄膜覆蓋法,但是薄膜覆蓋起來比較困難。

在山東地區,日光溫室不透明保溫覆蓋材料主要指的是草苫,草苫主要是用稻草或蒲草製作而成,山東各地以稻草製作的草苫為主,其寬度為120~150cm,長度主要根據日光溫室跨度而定,通常重量為4 kg~5kg/m2。草苫保溫效果好,緊密不透光,遮光能力強,也比較經濟實惠,目前已為廣大農戶所青睞。

另外,各地農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大棚的東側或西側建造管理室,以便於以後的日常管理。

以上就是日光溫室大棚標准化建造技術的詳細介紹,隨著人們對冬季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大棚建造也越來越受到農民朋友們的重視,相信掌握了日光溫室大棚標准化建造這項技術,一定會使您走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❿ 大棚的搭建方法

要點一:選址。與建造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較,無立柱蔬菜大棚選址同樣要求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光照條件優良。區別之處,無立柱蔬菜大棚的南北跨度以12米為宜,若過小,必然加大鋼架的拱度,鋼架拱度加大,反而不利於人工拉放草苫或給卷簾機上卷草苫增加難度。若超過12米,鋼架拱度小,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一是大棚棚面採光受影響,太陽光照入射量少,棚溫提高慢,蔬菜生長易受影響;二是鋼架拱度小,遇到大雪天氣,棚面積雪過多,易出險情;三是無立柱蔬菜大棚的跨度越大,對鋼架的承載力要求就越大,投入的建造成本也就高。

要點二:牆體的建造。實踐證明,無立柱蔬菜大棚對牆體的建造要求更高,這是因為其整個棚面均採用鋼架支撐,一般3—3.5米一架鋼架,鋼架上端通過後砌柱子與後牆相連,其總體的重量明顯比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竹竿骨架重量要重。因此,我們建議建棚戶,牆底先用推土機壓實(南北寬度要求在6-8米),以防地基下沉。然後,再用挖掘機上土,並且每上70厘米厚的鬆土,就用挖掘機來回滾壓2—3次。後牆的高度以4.5米為宜,最後把牆頂壓實。另外注意,用挖掘機切棚牆時,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上窄下寬,傾斜度在6-10度為宜。

要點三:上鋼架。為了提高無立柱蔬菜大棚的抗壓力,在建造時要求,棚內需添加兩排立柱,分別是後砌立柱 (也就有立柱蔬菜大棚中的第一排立柱)和前排立柱。建議菜農,在埋設立柱前,需先用挖掘機對棚底進行平整,然後再大水漫灌,以防埋好立柱時下沉。後砌立柱選用高5.5米的加重立柱 (下埋50厘米),前排立柱選用2米普通立柱即可。按照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立柱埋設方法,將這兩排立柱安裝好後,便可上鋼架。

其方法為:

1.在東西牆的中部(東西向)拉一條鋼絲,並打地錨,以此作為上鋼架的標准線。

2.需7—8個成年人合力將鋼架拉上預定位置,而後,一人用鐵絲將鋼架捆綁在標准線上,以防倒伏。

3.站在大棚後牆頂部的一人再將鋼架的上端捆綁在後砌柱子上,注意鐵絲頭要向下彎,以避免扎壞後屋面上的薄膜。而站在大棚前臉處的兩人,除了將鋼架固定在前排立柱上外,還應糾正好鋼架的上下方向,從而使鋼架保持上下一致。

要點四:拉棚面鋼絲。與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較,無立柱的蔬菜大棚要求棚面鋼絲更密集些,以增加其抗壓能力。專家提倡,大棚放風膜下的鋼絲排布距離為15厘米左右,因為白天大棚草苫捲起後,草苫均集中在該處,所以該處鋼絲間距比棚面鋼絲間距(20—30厘米)要小。注意:棚面上的所有鋼絲均要用鐵絲固定在每一鋼架上,以此來增強鋼架的牢固性。

另外,棚室的最南端要多拉一條鋼絲,以備方便安裝托膜竹。

要點五:上托膜竹。為增強棚面承載力,保護棚膜,托膜竹可選用實心竹竿,且每排上下各一根(竹竿粗頭朝外,細頭對接),棚室每間安裝5排托膜竹為宜。托膜竹的下端可通過兩根鋼絲將其夾住、固定,其它的部分應一一用鐵絲捆綁在棚面鋼絲上。

閱讀全文

與濟南市土牆日光溫室大棚安裝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3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3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9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