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口蹄疫怎么治疗
病因
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属,目前所知有7个主型、65个亚型,由于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不能互相免疫,使诊断和防治工作复杂化。除绵羊、山羊发病外,牛、猪、骆及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病,人也具有易感性。病畜和带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受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系统传播。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病率达100%;而在老疫区,则发病率较低。常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症状
该病以口腔和蹄部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患畜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如单纯在口腔发病,则一般1~2周可痊愈;而当患及蹄部时,则2~3周方能痊愈。成年羊死亡率为1%~2%;幼畜常表现为恶性口蹄疫,死亡率达5%~10%,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心肌炎。
防治
该病一般不允许治疗,要就地扑杀。
无病地区严禁从有病地区引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发生疫情时,立即上报。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划区封锁,紧急预防接种,搞好消毒工作。口蹄疫流行的地区和划定的封锁区应禁止人、畜及畜产品流动。
2. 出现猪口蹄疫症状,用哪些方法治疗
立冬以后猪场的各种各样病症多发,猪口蹄疫一直也是养殖场们最担心的猪类疫情,不仅使猪群生长发育速率遭受抑止,情况严重还会继续造成死伤,给养殖场导致了非常大损害。
四、猪口蹄疫预防?
1、冬春时节是口蹄疫病症的多发时节要搞好猪圈,要提升喂养管理方法,猪圈及用品要按时开展消毒杀菌,可应用“水益清”或“全可消”开展畜舍全方位消毒杀菌,用氢氧化钠、生石灰消毒走廊和厂区。
2、制定有效的免疫力程序,搞好口蹄疫疫苗的注射。
3. 猪口蹄疫怎样治疗
本病是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主要危害牛、猪、羊等,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病的潜伏期为1~2天。
发病猪一般体温不高或稍高(40~41℃),主要症状是跛行,蹄部初期蹄冠、趾间红肿,不久逐渐出现米粒大、蚕豆大充满灰白色或灰黄色液体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如无细菌感染,一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侵害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疗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及面上有水疱和糜烂。哺乳母猪乳头的皮肤常见有水疱、烂斑,吃奶仔猪,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
剖检除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有时可出现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有黑棕色痂块。心肌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称为“虎斑心”。此项病变尤以突然死亡的仔猪明显。
本病易与水疱病、猪水疱疹、水疱性口炎混淆,单从症状与病理变化,不能做出判断,只有从自然感染家畜的情况和水疱液接种小动物的观察结果才能予以鉴别。
[防治措施]
(1)当猪场有疑似口蹄疫发生时,除及时进行诊断外,应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场(或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在最后一头病猪痊愈后15天,经过全面大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2)对猪场的健康猪,应立即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不能用弱毒疫苗),每猪5毫升,颈部皮下注射。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2个月。
什么是猪口蹄疫?事实上,猪口蹄疫又叫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性传播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猪口蹄疫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发病急、感染和发病率很高。
那么,猪口蹄疫都有什么特点?事实上,猪口蹄疫流行时间及特点: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冬、春季流行达到高峰,但在大型猪场及生猪集中养殖密集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交通工具、饲养工具都可成为传染源,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空气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猪口蹄疫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
猪口蹄疫的症状有哪些?事实上,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症状是水泡和溃疡。很多猪口蹄疫的猪都会出现水泡和溃疡的情况。
第二种症状是精神不振。事实上,猪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常卧地不起,少吃或者不吃。
第五,对于不吃食的病猪由于嘴部有水泡,饮食会增加疼痛感,这时可以饲喂湿拌料,增加适口性,还可以在饲料里加入少许的食盐,猪喜欢咸食,加了盐可以增加胃口。
第六,对于蹄壳脱落的病猪应在伤口撒敷“结晶磺胺粉”,对一些不能行动的患猪,应人工给水、给食。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治疗猪口蹄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