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冬令进补话膏方
一、冬令进补及膏方的渊源
1、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期,民间常讲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2、膏方
内服膏方是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剂治疗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的制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着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如《摄生秘剖》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良方迭出,运用甚为广泛,制作也考究繁杂。民间医家医案众多,百家争鸣,各有特色。
现代,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等药店均有自制膏滋,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信誉。
二、冬令进补的种类
1、补膏: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矫味。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十分方便,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
2、药酒:即将药物浸酒,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服用后可借酒的药力,促进药物疗效最大程度地发挥。由于酒性本热,走而不守,有调和气血,贯通脉络,振阳除寒,祛湿散风之效,一般适用于能够饮酒,体质偏于寒者。
3、药膳:药膳是中药与食物组合后,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强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食补也应辨证而施,阳热体质的人不宜多服生姜、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温性食物,阴寒体质的人,不宜多进水果、冷饮、鸭子、蛏子、蛤蜊等凉性食品。否则达不到进补目的,反而易致疾病丛生。
4、中成药:中成药进补是指通过服用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来达到进补的目的。如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气虚者常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常用归脾丸等。
在诸多补品中,既体现辨证论治特色,又按传统经验特制的膏滋药,尤适合于冬令进补。膏滋一般以补益之品为主组成,
既讲补虚,又兼疗疾。处方用药约在20―30味左右,一料膏滋药的常用剂量,约相当汤剂20―30帖。其制作步骤是:先用水将药物浸一宿,然后连煎3汁,过滤去渣,文火浓缩,再加入糖类 (如冰糖、饴糖、蜂蜜等)和胶类(如阿胶、龟版胶等)等配料收膏。
三、膏方的适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四、冬令进补前的准备:
在打算冬令进补之前先要看一看我们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补。
首先,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舌苔厚腻,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经常腹胀的人,再服用滋补品,必然加重上述症状。对这些人,医生往往给予开路药,先用陈皮、半夏、川朴、枳壳、神曲、山楂等药,煎汤服用,以运脾健胃,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使其肠胃中的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有的患者,不存在服用膏滋药的障碍,那么也可以不必服用开路药,可直接服用膏滋药,做到及时进补。
其次,对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彻底治愈。如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则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否则,如同闭门留寇,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粘腻难愈。
五、如何辨证运用膏方
1、辨证施补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膏方药,都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调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方剂,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明显全面的特点。
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药制成的膏方。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
2、老幼妇男,进补有别
老年人每因气弱而血行不畅,血液有高粘、高凝和易于血栓形成的倾向。所以老年人进补,要通补相兼,动静结合。因为“补”为“静”药,必须配以健运中州,活血化瘀的“动”药,才能达到“固本清源”的功效。妇女以肝为先天,补品中须以疏泄肝气为辅。小儿应以补“后天”为主。所谓“后天”是指脾胃,脾胃健运就能健康成长,正常发育。
六、服用膏方注意点
1、服用时间
整个冬季究竟以何时服用膏方为最好呢?一般来说从冬至日起大约5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冬至以后的头九到六九(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服用膏方药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劳逸适宜,运动保健等,这样才能使膏方药的作用发挥至最佳。
2、服用方法与用量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汤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汤匙,均用白开水冲入,和匀服用。如方中用地黄等滋腻药或配料胶类剂量较大,则膏滋稠黏,难以烊化,则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将膏汁含在口中,让膏汁在口中融化,以发挥药效。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决定,尤其是与患者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约5~10克即可,如果患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以加强其治疗效果。
3、膏方禁忌
再服用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如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恢复服用膏滋药,以免“闭门留寇”。
4、储藏方法
膏滋药应储存在瓷罐中亦可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霉。当每天取用膏滋药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每天将水分带进罐里,促使发霉变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
七、膏方的特殊功用
(一) 减肥
中医古代文献中记载 “令人瘦”和“消人脂肉”的观点,记录了中药的消脂肪效果。一些中药具有养阴清热、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益气健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作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抑制代谢、降低体重及改善心悸气短等作用。如海藻、昆布、荷叶、泽泻、大黄、赤小豆、薏米、绿豆、魔芋、山药、茶叶等。
(二)美容
中医美容以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而光艳世界。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营养、抗炎、调节皮脂腺、杀菌、美白等功效,常见有芦荟、当归、枸杞子、山药、莲子、百合、红枣、地黄、桃仁、胡麻、杏仁等。
(三)安神
中药安神具有安眠药没有的优点,即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性的特点,故失眠症者选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是一很好的治疗方法,常用如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琥珀、远志、合欢皮、珍珠母、大枣等。
(四)调节免疫
药理实验发现,膏方中常用的党参、黄芪、白术等补益药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肉桂、仙茅、菟丝子等有促进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玄参、天冬、麦冬、沙参等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五)清除自由基
人参、五味子、首乌、灵芝等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表现在其可以提高SOD水平,降低LPO水平和脂褐质在细胞内的堆积,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另外一些实验也表明,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类中药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作用,可减少癌变的诱发因素。
(六)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
服用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温肾等药,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杜仲、蛇床子等有促进性腺机能,类似性激素样作用,鹿茸、仙灵脾还能促进精液的生长和分泌,滋肾阴药如生地、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能纠正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调而产生减肥及促排卵的作用,实验表明,补肾药是通过性腺轴、肾上腺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七)调整中枢神经功能
首乌、人参、黄芪、当归、知母等中药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智力和加强思维能力,延缓听力下降以及对皮肤感受的识别力。
(八)促进物质代谢
许多补虚的中药均有促进物质代谢作用,如人参、淫羊藿、肉苁蓉、灵芝、黄芪、锁阳、菟丝子、生地、麦冬等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质、核糖代谢的作用,生地、黄精、山药、花粉、人参、知母、苍术等有调节糖代谢的功能,人参、首乌、女贞子、蒲黄、郁金、决明子等可用来防治脂肪代谢紊乱,防治肥胖和动脉硬化。
(九)改善血液循环
众多的活血中药,如丹参、川芎、赤芍、蒲黄、当归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改变高黏状态,改善人体的高黏血症。高黏血症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促使人体患病和衰老。
(十)预防基因突变
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下降,应激反应降低,易引起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肿的发生或机体的衰退,而中药人参、刺五加、白术、党参、玉竹、淫羊藿等均有抗基因突变的作用,从而可延缓衰老的产生。
此外,膏方的常用中药还具有降低血脂和血压,强心利尿,镇痛镇静,调整胃肠,促进骨折愈合等功能,由此可见,膏方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防治疾病和延缓衰老方面有着重大的潜力和优势。
② 冬令膏方,默默助你健康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848 篇文章
自然界春夏秋冬的气候、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很大,也是多方面的。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气血趋向于表,腠理开泄,人体容易汗出;秋冬之季,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人体肌肤腠理紧密,汗出少,说明四时与人体气血运行变化相关。四时季节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也有关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在冬春季节变化之时、人体抵抗力下降,某些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等。这就告诉我们,遵循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规律,调摄精神,达到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因此,中医 养生 强调的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饮食起居与自然气候季节相应,根据个人体质适时服用调节气血之剂,纠正人体失衡状态,达到“阴平阳秘”。自然规律中秋收冬藏,对应人体,冬季也是人体精气进行补益储藏的最佳时节。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就是冬天要积极进行补益、调理身体,来年抵抗力增加,促进身体康复。那冬季如何进补呢?除了饮食调理,药物纠偏外,中医 养生 中更为重要的角色就是膏方 养生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谈谈冬令膏方。
一、冬令膏方的由来
膏方又称煎膏,“膏”字有“润泽”之意,又因为膏方有“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的作用,俗称膏滋。中医膏方源远流长,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膏方的记载。膏方经过历代中医医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研制,已经成为现代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现在“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为冬季生机潜伏,万物蛰藏,如虫兽蛰伏、树叶凋落。在冬季,万物精气内藏,人体作为自然界有机环境中的一部分,亦是如此。《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黄帝内经》更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法。冬季精气的储藏是次年春日阳气生发、生长的内在基础。冬令进食膏方,顺势而为,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于体内,增加机体精、气、血的储备,增强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也就是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是中医治病中强调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从而减少冬春季节感染性疾病发生,减轻慢性疾病的发展等。
二、膏方是怎么组成的?
一般膏方分为两大类:成方膏方和个体膏方。成方膏方是针对一群人进行统一配方,统一流程熬制成膏,剂型固定,批量生产,如琼玉膏、八珍膏、川贝枇杷膏等,临床有较好疗效,也被许多老百姓接受使用。个体膏方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经过辨证论治,精心组织方药组成,经加工机构精心加工而成。这种量身定制的个体膏方疗效确切,能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这种也是冬令选择最多的膏方。个体膏方是根据疾病特点和个体体质特点精心选取中药饮片和高档药材,再加上胶类和糖类以及起到调理功能的食品等,经过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等工序制备而成。滋补饮片有益气、补血、养阴或温阳等功能,常见饮片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麦冬、枸杞等等。对症药是针对患者当时主要病症的药物,兼顾祛病和滋补。胶类一则在制备过程中收膏时用,另则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等。糖类主要为了改善口感,另外可补中缓急。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所需服用剂量少,服用储存方便等优点。随着大众的 养生 保健意识的增强,冬令膏方也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
三、膏方的作用
1.膏方重在调养,而非治急,作用缓慢
许多人在服用膏方时期望达到药到病除的神效,对此有诸多误解,比如“为何我吃了膏方之后跟以前相比并无差别”、“为何吃了膏方病症却未见好转”……膏方旨在利用这一特殊的中药剂型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调养作用,其作用和缓,并非立竿见影,所以需要长期坚持服用,徐徐图之。
2.补益为主
膏方中分量最重的是补益药,最主要的作用是补虚强身,扶正固本。另外加用一些运脾化湿的中药辅助药物运化以防碍胃。补益是针对虚损而言,亚 健康 人群、罹患长期慢性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虚损。膏方可根据气血阴阳的虚损程度不同而投以不同的补益药。
3.重在调理平衡,以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基础,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体健,失衡则病生。亚 健康 和疾病的发生归根于体内气血阴阳失衡。膏方可以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达到“阴平阳秘”,逐步向愈。
四、服用膏方有何禁忌?
首先,服用膏方是要忌生冷、油腻、辛辣等难消化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根据不同体质和不同的处方,对食物的忌口应有所不同:如含人参、西洋参等的膏方忌食萝卜;阳虚体质者,忌食螃蟹、瓜果等寒性食物;阴虚体质者,进食牛羊肉、葱姜蒜等温热之品。
其次,在服用膏方期间, 若发生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或急性疾病时, 要及时停止服用,因为此时属于外邪侵入,邪气较为亢盛时,为防止“闭门留寇”,避免膏方滋补助邪。
最后强调一下,由于疾病病机千变万化、人体体质也有阶段性差异,不可自行决定常年累月不更膏方服用,另外,服用膏方期间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和调整方药。
五、哪些人群适宜服用膏方?
膏方可以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患者中,对于亚 健康 人群、手术后恢复期以及个体体质偏颇者也适宜服用膏方。
1.慢性疾病人群
在冬季来临之际,很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人群选择服用膏方。由于这类人群体质较为固定,其服用的膏方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疾病的需要,着重向疾病倾斜,提高膏方中针对病症的药量。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服用膏方并非直接作用于疾病本身,而是着重补虚培元,扶正固本,增强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故不能以膏方完全代替长期的西医治疗。
2.手术后恢复期人群
手术本身耗伤气血,术后一段时间患者多人体虚弱、气血不足,需要调理,补充气血,恢复精气神,膏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益手段。根据患者术后虚损程度和何种物质亏损,予以合理配制中药饮片,制成膏方,恢复体力,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3.亚 健康 状态人群
亚 健康 人群是处于 健康 与疾病之间的一类人群。现如今,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以及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导致此类人群大幅度上涨。膏方可及时调整气血阴阳失衡,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4.中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因此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可在冬令进补膏方,以达到益寿延年,防止衰老的目的。
六、哪些人群不适宜服用膏方?
膏方具有良好的 养生 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但并不是人人均可服用膏方。以下人群不适宜服用膏方。
1.没有疾病的青壮年
中药各有偏性,若本身不存在气血阴阳失衡、不适症状和疾病,盲目服用膏方反而会打破原有平衡,引起不适。
2.体质 健康 的小儿
很多家长 养生 保健之心过胜,给孩子进食膏方。一方面小儿脾胃虚弱,膏方多为滋腻之品,易阻滞脾胃气机,致使痰湿内生、食欲不佳。另一方面,盲目进食膏方可能会导致性早熟。
3.其他
各类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冠心病不稳定期,高血压未的良好控制时等等均不能盲目服用膏方。
小贴士
(一) 服用方法:
1.一般宜空腹服用, 1日2次,每次1~2勺。温开水化开后服用或直接口中噙化。冬令膏方偏滋补,服用剂量应遵循逐步递增的原则,由少至多,以使脾胃逐步适应。
2.对于脾胃运化功能不佳、痰湿阻滞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先服用开路方1~2周。
(二)服用膏方“两原则”
1.“一人一方”原则:不同的人由于体质、气血阴阳失衡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遣药组方也不尽相同,需遵循一人一方。
2.“过犹不及”原则:要正确看待补法。膏方也是药,各具偏性。不可小病大补,更不能在没有虚损的情况下滥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 硕士研究生 王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主任医师 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