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毒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腮怎样鉴别
在医学领域,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的鉴别至关重要。两者虽然都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大,但其病因、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以下是鉴别要点的概述:
1. 病原差异:化脓性腮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细球菌,有时也会有厌氧菌。而流行性腮腺炎则是由病毒引起,通常为腮腺炎病毒。
2. 发病特点:化脓性腮腺炎无明显季节性,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而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较高。
3. 腮腺局部表现:化脓性腮腺炎一般单侧发病,肿大速度较慢,早期质硬,疼痛明显,皮肤发红发热,晚期可能有波动感。流行性腮腺炎的腮腺质地较坚韧,轻压痛,皮肤不红。
4. 腮腺管口:两病都可能出现管口红肿,但化脓性腮腺炎的管口溢出脓液更为明显。挤压腮腺时,化脓性腮腺炎会有脓液流出。
5. 血液检查:化脓性腮腺炎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着上升,而抗生素治疗对其有效。流行性腮腺炎则对抗生素无效。
6.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卫生,以及在早期使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如头痛和腮腺胀痛,可以使用镇痛药。对于重症患者,如并发脑膜脑炎或心肌炎,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Ⅱ 腮腺炎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治疗以药物为主,目标是控制病情。可采用药物刺激唾液腺分泌,保持口腔湿润。如果病程超过一周,炎症进入化脓阶段,可能需要进行切开排脓手术以防止感染扩散。
对于病毒性腮腺炎,目前并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配合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高热症状,如体温超过39度,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吲哚美辛栓,剂量根据个人病情调整,每次1个或半个。赛普达也是一种选择,每次一袋即可缓解发热和不适。
在农村,人们普遍采用偏方治疗腮腺炎,如取鲜仙人掌,去刺捣烂,调以鸡蛋清敷患处,每日更换一次,连续使用2至3天,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另外,蛇皮炒鸡蛋(龙衣)也可作为辅助疗法,每日一次,连吃三天,不加盐,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中医治疗方面,推荐使用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草药,如板蓝根、夏枯草和蒲公英煎水服用,有助于体内炎症的消退。马齿苋也能发挥作用,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一次。豆腐、绿豆和冰糖的组合也有助于治疗,具体做法是将它们加水煎煮,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