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出境记者报道方法有哪些

出境记者报道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08 05:53:44

如何联系外国记者如何上外国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啊

这 个 找 中国 网络 推 手 第 一 人 陈旭 就 可 以, 他 可以让 你 上 国内各 大新闻 媒 体,以 及国 外 超 过 16 00 家 新闻 媒体报 道。可 以百 度 陈 旭解 析 0 2 0 运作模式 内幕 找 到 他 。或 者 陈 旭谈 实 体 店 引 流 和 网络运 营 ,

㈡ 记者出镜问题

准确来说 记者都是可以出境的,记者出镜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叫现场报道,出镜的人并不需要是长相漂亮的主持人,只要能说明问题的记者都可以,中央台好多记者都出镜的,不光是主持人。
中央台主持人出镜较多的是跟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这样代表的是咱们国家的形象和水平。一般记者的普通话以及现场表达能力还是比不上主持人的。
一般地方台记者也是可以出镜的,只要题材好,报道的角度好,即使是会议新闻也可以有记者现场报道的,这样新闻的整体质量就有新的提高。但是地方台很多记者的普通话水平有限,再加上新闻策划人员不太重视这个细节,所以出镜的少,但是绝对是可以出镜的~只要有机会,记者出镜不断是一种锻炼,而且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祝福你好运哦~~~

㈢ 如何培养出镜记者的语言素质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出镜记者语言素质的思路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上存在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语流不顺畅等问题,这与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新闻理论教学、轻视语言表达训练有很大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不合理,课容量过大、课时量过少等问题使语言表达训练无法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出镜记者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针对出镜记者的语言素质要求调整语言素质培养思路。
(一)发挥专业优势
媒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将现场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用人性化的解读方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对事件进行及时点评,对于重大事件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对于重要人物需要进行专访,这就对出镜记者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信息准确、语言精确,还要做到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因此,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评论能力、采访能力,从语言内容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提升。
(二)增强语言功力
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课程十分有限,一般只有一门或者两门语言表达方面的课程,这对于将语言作为报道工具的出镜记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上做出调整,增加语言表达方面的实践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三)提高教师素质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师以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背景为主,双师型的教师一般来自媒体的记者、编辑岗位。高校应该从教师素质入手,选拔和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和媒体出镜记者来进行语言表达方面课程的讲授。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出镜记者班聘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知名记者、主持人和广播电视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将业界与学界的技巧和理论相结合。

㈣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取得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的条件
具体论述:

出镜记者必须的8种头脑准备

出镜记者说什么

3个救命秘诀

现场直播时可能会遇到的10个问题

千万不要做的10件事

推荐的5种工作模式

语录

杂项

1、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1、对新闻有发烧热情──你要做新闻首先要看新闻,不但要看新闻还要喜欢追新闻,不但喜欢新闻还要痴迷新闻,也就是所谓的“新闻发烧友”。

2、有英雄主义气概──说白了就是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越是艰险越向前。

3、有乡下人似的好奇心──看着什么都新鲜,前后左右都是新闻,脚下的石头都有故事。

4、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5、出镜形象不错──不一定要求你有西施之容潘安之貌,我们期望的是,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第一印象是承认你是个不错的记者,这先要看你爹妈的造化,主要却是看你自己的举止和内涵。

6、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律师是刑事辩护律师,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7、有忧国忧民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记者有时是一种明显的符号代表,忧国忧民是正义感的基础,但遇事和表现要非常清醒和冷静。

8、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懂政治是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标志。

9、既要服从指挥又能独立作战──换言之,既能独立作战又要服从指挥。

10、有合作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仅为自己,也能为所有的盟员单位服务。

头脑准备

一、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的功课: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根据日本出镜记者的经验,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A4纸上。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3、 找细节。

4、 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

注意: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突发事件当中的报道思路(以隧道高速路发生火灾为例)

1、直接要素。为什么会发生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状况是什么。事故规模是多大。几点发生,损毁了几辆车。事故发生后

的情况怎样,死了多少人,造成多大的交通瘫痪,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要素。

2、间接要素。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应对设备和措施,应急道路是否存在,是否能够有水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原因等等。

3、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法律上有什么不完善,保险问题,经

济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直接损失,对于社会一般性的影响,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设备、流程上的预警等等。

4、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关注课题是什么。汽车构造上,刹车或者零件制造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相同的事故,通道的建设,技术的革新还有文明的暗示等等。

三、直播之前的准备

1、知识。包括看书、看资料,了解正在发生什么,下一步可能要发生什么,发生此事的背景,但凡能拿到手的资料一定不要放过。

2、体验。有些事情自己不体验的话,事实上光靠看书是得不到相关的经验的。

3、故事。当后方需要,而前方记者觉得实在没有话说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故事。

4、人际资源。现场最权威的嘉宾,最合适的采访对象,可以解答问题的专家等等。

四、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

a) a、复述者。

平时能不能把别人刚刚说给你的一件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在不添油加醋的情况下能够表述地非常好。这是必须要培养的一个基本的素质。

突发事件报道当中复述是非常有用的,你需要采访很多人,但是你并不能让每个人话都呈现在1:1的采访当中,你需要转述很多人的话,特别是当表述者的逻辑和表达并不非常优秀的时候,这时候你作为一个合适的复述者就变得至关重要。

b) b、观察者。

不光是眼睛的观察和适当的采访,观察者一定要使你观察到的东西,让观众也都能看见。

a)

c、分析者

五、出镜记者的日常训练办法

经验一:多说。不断地把看过的新闻和别处听来的新闻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经验二:多写。不是把你即将要说的话写下来,而是把你平时的感受和经常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写下来。当你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书面表达者的时候,你填词造句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现场报道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还在想用什么词更好,你就会顾此失彼。

经验三:小结。每次做一个大的直播或者大的活动之后,写一个大概半页纸只给自己看的小结。比如怎么协调跟技术部门的关系,这个技术应用的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方式,做下次直播的时候,翻一翻上次的总结很有用。

六、准备10做1

准备10做1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准备1做1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

很多记者不关注大直播的全体,只关注自己这个局部要采集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报道“神舟七号”火箭发射这一块,是不是只准备与火箭有关的内容。

经验,一定先要了解整个大系统是怎么回事,火箭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几次发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也要对其它系统,整个整体有充分的了解,全部了解完,再准备火箭发射这一块,这样比单纯只准备火箭要把握得更准,更有底气。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用副词,不如拿出结结实实的数据。比如不要说“近日如何如何”,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

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在公用信号的情况下记者说什么

现在大量的直播事件采用公用信号,记者不能进入直播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公用信号是干净的。这个时候现场记者还能做什么?

首先,要做一个观察者,现场记者要发掘到底什么是观众看不见的。比如在一场球赛中,进球的刹那被完整直播,那个球星的妈妈坐在看台上是什么表情,对方的教练是什么表情,在进球那一刹那,有多少观众在为这个球欢呼呢,现场记者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观察者,并且在事后描述出来。

第二情,要在现场做一个分析者。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

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现场报道的内容要尽量依托现场的细节、道具、背景、人群等等。

在唐家山堰塞湖,一般记者报道容易用数字展现,“底下将近3米,高度将近2.5米。”白岩松采取的方式是说,“我现在身高是1.79米,我给大家演示一下”。不用说太多的话。要准备多少语言才能够完成这样一种冲击力呢?

把长问题切

割成几个小问题

不少记者会跟主持人要求,你就问我这一个问题,然后从头回答到尾。其实越长越危险!切割成几个问题,多回合的交流可以有效减缓心理压力。

记者会发现,当你回答完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有点紧张,等主持人进行第二个问题时,你的心情就会缓解下来。

细节是现场报道最重要的生命线

点题

策划类的报道,点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节目最后有一两句,这样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提升作用,显得你的出镜比较有档次。

情绪也是现场感

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本人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

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3个救命秘诀

开好一个头

如果头能开好的话,就给自己的心理打下厚实的基础,你就成功了一半。给自己准备一个开场白,三五句开场白之后,你的心就会踏实下来。

说破了就不是问题

给自己准备几句万灵的话

直播中有时会突然脑袋一片空白。应对类似情况应该学习香港歌手谭咏麟。谭咏麟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忘记歌词,他的解决办法是指着台下的观众大声喊:“你怎么来了,好高兴”就这样带过了。

现场直播

时可能会碰到的10个问题

现场有一个人让你开始,一个人不让你开始,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开始。

如果不到你,你开始了,会有人告诉你还没开始,再等会儿。但是如果给你了,你没开始,所有的人会看到你愣在那儿,而导演并不知道你出什么问题了。导演能做的就是赶紧把这个场转掉,交回到演播室,你就等于出了一个差错。

直播时耳机里有多路声音干扰怎么办?

第一,可以放缓讲话速度,语速越快干扰越大。

第二,如果慢慢讲仍然不能抵御干扰,可以把耳机摘下来。

摘下来就意味着你放弃跟导播、主持人连线的可能,所以能不摘还是不要摘。

如果一定要摘,一定要在镜头对准你,并且你一定要确认红灯亮的时候,确认切出去的情况下摘。你摘的动作一定要慢,一定要让主持人、编导看到,我现在把耳机摘掉了,请不要再对我提问了。

连线时没有作好准备或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第一,

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拒绝;

第二,

用之前了解到的基本知识弥补一下。

第三,

遇到极其专业的问题,可以说我不知道,没有关系。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整镜头的运动路线怎么办?

直播中突然需要大幅调动镜头,但没有机会提前告诉摄像,要

先说这个,再说这个,摄像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什么镜头。这种情况下最保险方式是,记者带着摄像走。这样让摄像跟着记者的身位移动,就把这个线路说清楚了。

怎样打破直播时越急越快的恶性循环?

唯一办法就是在一句话之后断一下,咽口唾沫再开始,没有关系。最好在直播之前就把恶性循环打破。(见下条。)

怎样才能不陷入恶性循环?

依托现场的时候,就像演讲的时候有PPT一样,记者看到这一堆废墟,看到了那个旗帜,看到了那个门围,自然就知道要说什么了。但是脑子里只有自己之前写的那段话的时候,就太恐怖了,记者就得不断想下一句话是什么,那个句号之后,好像写了一个“是”,“是”后面是什么,你就完蛋了。

怎样营造现场感?

在香港,大家都说记者直播的时候不要站在那边,好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尝试生动一点,让家里的观众好像在现场一样,所以除了比快以外,也要比现场感。

在一次出镜中,一个女记者很紧张跑来跑去,令观众觉得置身其中,现场感非常强烈,

应该说把现场感百分之二百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当时的情况是,最混乱的场面已经发生过了,对那个记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她竟然可以令大家觉得还值得一看,还会多看几眼。

直播时大量数据背不下来怎么办?

直播中可以自然地看稿。如果讲一些很重要的数据,看了一眼再跟大家讲,可能观众会觉得记者事先做了很多功课,掌握了很多数据证据,不是在乱讲。

直播时耳机突然没有声音了怎么办?

出现任何技术故障的时候,不停止说话是最安全的应对方式。直播时记者的耳机突然没有声了,也就是说那一瞬间,记者跟导播系统没法连接了,这个时候该正常地说,“非常抱歉,我没有听到你提的问题,我只能先把我看到的情况跟观众朋友沟通一下。”

千万不要做的10件事

千万不要准备整段的词,这会给你套上一个枷锁

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比如说,记者首先说天不错,接下来说旁边人很多。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稿子:“今天的天气万里无云,温度是25摄氏度,4级风……”忘掉了一个环节就有可能全部忘掉了,这是自己害自己。

千万不要忘了 PGM减1

就是播出信号声源减去自己说话的声源,否则你一边在说话的时候一边在耳机里可以听到自己延迟一秒以后的声音,这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比任何的干扰都大,

在试声音的时候,因为你是通过电话在试,所以提前试不出来?你一定要在试的时候提醒录音师说给我减1了吗?

千万不要给大系统添麻烦。

记得在地震的后期,有两个平面媒体的记者在唐家山已经告急的情况下,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又上了大坝,最后是动用了救援资源把这两个人救下来。,这两个人直到被救下来的时候都非常高兴,非常得意。你看我作为一个现场记者,我到一线去了。我们且不从大的社会效益的角度评价这两个人的行为,是否给整个的灾区救援带来更大的负担。但是当你是一个让人不放心的人,给大系统添麻烦,给领导添麻烦,你就可能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千万不要随意破坏和后期导演的时间约定

在直播开始之前导演通常会告诉前方记者,这一段直播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作为前方记者,一定要遵守约定。如果记者一下子说了八分钟,在直播中导演不好打断记者,但是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会完全打破,在导演的心目当中你就是爱超时的人,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千万不要把话铺得太满。



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比如某个段落,记者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移动时这三秒钟可以不说话,因为你是镜头跟随,观众不会觉得这当中断了。相反,你铺满了,你就是一个话唠。

千万不要做没有必要的出镜

干说背景信息不能说明什么的时候,没有必要出镜。

最常见的比如一则常规的新闻:“几月几号第七届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各种摊位都是农业新技术成果展览的内容,我们经常看到的记者出镜就是“8月6号第七届农展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这次参加的一共175个单位。” 这个镜头应该是在高角度拍摄的农展馆的展览画面当中解决问题,这就不需要出镜了。

千万不要把摄像变成死的

90%现场报道的记者的身后摄像是死的,不是摄像的能力不够,而是记者的观念不够,没有把摄像机调动起来,根据你的语言推、拉、摇、移,把现场大量的信息都丢了。

千万不要假装“刚好碰上”

我们所有的记者在现场请嘉宾全是设计好的,全是严丝合缝,一看就是在等着采访,这种情况下,记者还经常垫一句话,“我们在现场刚好遇到了谁谁”。

在现场的嘉宾的功能是什么,一定是他不可代替,一定要一个环节让他解读,这时候嘉宾的出现天然就不假,因为有一种内容的悬念。现场可以变成临时演播室,记者上来就说,“今天谁谁跟我在这儿进行报道。”直接说破,这样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流程。

千万不要霸住镜头

现在有不少记者,让所有镜头集中在他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特别在突发事件面前。坚决不能出现记者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或者仅仅是单边镜头推拉摇移!单边直播一定要提前多角度拍摄画面,在直播中插画面!

千万不要连线一结束马上就走

前方记者说完结束的契口后,前不要马上撤离镜头做万事大吉状,要直视镜头至少1分钟以上,手按耳麦做倾听演播室信号状,不时频率稍慢地颔首点头~~~直至导播喊:OK,信号切走了,没你戏了后台呆着去吧。

千万不要随便在报道中下结论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尽量戒绝“居民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汛情平稳”这样的话,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推荐的5种工作模式

直播车+现场报道短片

当直播车能抵达的现场,不如新闻现场的时候,一定要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有的时候直播车的作用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以直播的方式拍摄的短片传回去,并且只要传回去就能播出,这就是胜利。

出镜=记者+摄像

我们现在80%的出镜现场只是一个凝固的照片,从头到尾报道,镜头的景别没有变过,这么一个取景框能有多少信息?这个原因是记者和摄像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记者要陈述什么样的内容,要提前告诉摄像,说什么,得摇到这个,这个东西很重要。你尊重他,你刺激他,摄像会激起无穷的创作动力。

直播前,把行进的路线,将说到的内容跟摄像说一遍。比如先会从那边的碎房子说起,其中说到这个碎房子的情况,然后这边的旗杆,之后说那个门框……而且问摄像,这对摄像的运动路线来说,是舒服的吗?如果记者的语言逻辑这样安排是最舒服的,但摄像说没有办法这么给,记者就得调整自己的语言逻辑。

把尾句给摄像,清楚地告诉摄像,尾句不要回记者或者尾句一定要回记者。如果不回记者,告诉摄像,最后一句话大概说到什么,落在什么上。

做好“第一个” 不平均分配体力

用50%左右的精力去准备头10%的内容,不要平均分配体力,为什么?只要把开始的部分做好了,后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

如果开始的部分磕磕绊绊,把自己扔在那儿,后面会不断地出现错误。

第一,

要对第一场格外在乎。

第二,

第一场如果是两个小时,就要对头几分钟格外在乎。

第三,

如果这头十几分钟,要面临几个嘉宾,要对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格外在乎,

延时

现场直播一般不延时,是否延时取决于前方记者的判断。如果安全就不延,不安全才延时。

如果现场不安全,可以提前将画面拍回来,记者再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出现场,直播时插画面,这样可以保证直播中双方对话。

语录

你要活在现场,不要立在现场。(指记者的出镜形式)

永远不要被你准备的东西绊住了手脚,现场永远是最有魅力的。

如果把所有的词都背下来,那么你的脸上永远呈现的是下一句话的表情,因为你永远在想“下一句话该说什么”。

杂项

出镜背景

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比如不少记者出镜会选择在树丛前面,出镜的内容是关于房地产,也可能是关于楼市,这就不如选择在大型房地产广告前出镜。

行走的出镜形式

现在常态的中近景形式太多,很少用到行走的形式。比如站在商店门口说,是不是可以变成边走边说?

有一个相对来说的经验:如果背景是静的,记者就要是动的,如果背景是动的,记者就要是静的。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日本媒体在医院的采访,记者没有“观众朋友你好,我现在在成都现场的医院,现在怎么怎么样”的正像亮相,全部是在医院采访各个方面的画面。

头发和化妆

有的女记者喜

欢披头发,但是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

女主播,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都不合适。

透明伞

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地图

地图可以表现报道点在哪儿,为什么在这里做现场报道。

像台风等天灾的报道中,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的细节。很多地名和地理位置,记者烂熟于心,但是观众并不了解。

语速

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出镜记者面试资格审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三、资格审查所需材料
(一)《报名信息表》
(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
(三)毕业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专业条件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名称为依据,目录中没有的专业以公告中公布的专业名称为依据。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出具本人学生证(无学生证的,出具所在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具的有关院系及专业、资格证等情况的证明)。其最终是否符合报考岗位的学历、专业和资格证条件,以本人毕业时取得的有效毕业证所载学历、专业和资格证名称为准;
(四)招聘岗位要求的获得全国普通话测试一级乙等及以上,获得省级以上主持或表演类大赛奖项者可放宽至二级甲等资格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
(五)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正式在编在册人员,出具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其报考的证明原件1份;
(六)港澳学习、国外留学归来人员报考的,需出具学历认证材料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
(七)其他与报考资格相关的材料。
面试方式及内容
播音主持人、出镜记者面试均采取专业化面试。播音主持人面试内容分为现场播音测试、模拟现场主持出镜测试、才艺展示;出镜记者面试内容分为模拟现场主持出镜测试、模拟新闻现场同期采访测试、才艺展示。

㈤ 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1、具备良好的记者素质。 2、长相对得起观众(化妆很有必要),着装得体。 3、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并能根据报道内容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4、话筒放置得体(如果有话筒)。 5、遇事不惊且灵活多变,能够抛开他人的眼光专注报道内容

㈥ 出镜报道如何体现视频新闻的特点

出镜报道有真实性、时效性、直观性、针对性和平等性特点,是电视新闻现场出镜报道的取胜之道。

现场报道是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有机融合的体现,要求记者最大程度的描述现场情况,为接下来的报道营造气氛。

向观众介绍新闻事件并进行相关的评论,并伴有图像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视频传播特色的报道方式。

视频曾经是电视台的专利,谁也不会想到时代发展到今天,不仅广播直播室配备视频设备,连报纸也都成立了自己的音视频部,新媒体五花八门的视频直播更是层出不穷。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可以用视频直播表达“我在现场”时。

电视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直播报道依然是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直播连线将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第一时间接近新闻现场和真实状况。不管媒体环境怎么变。

总结如下:

观众要看到鲜活的新闻现场的需求没有变,而且比过去更强烈。日渐式微的传统电视,更要利用新闻直播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直播去创造与观众的黏性。因此,对出镜记者的媒介素养和报道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㈦ 现场报道、连线报道与出镜报道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摘要 你好,现场报道、记者出镜及现场报道及其作用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的所做的图象报道。现场报道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㈧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

1、具备良好的记者素质。
2、长相对得起观众(化妆很有必要),着装得体。
3、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并能根据报道内容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4、话筒放置得体(如果有话筒)。
5、遇事不惊且灵活多变,能够抛开他人的眼光专注报道内容,还能够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协助自己的工作。
6、有一定的导演能力,与同事(尤其是摄像)配合良好。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但愿对你有一定帮助,呵呵

㈨ 播音主持与出镜报道这门课程第八章现场报道的知识点有哪些

播音主持与出镜报道这门课第八章现场报道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现场报道概述,第二节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特点,第三节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原则,。

㈩ 《出镜记者如何提高现场直播报道能力》3000字左右

现场报道中记者的把握能力
在西方电视新闻界有个习惯: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采用其他形式去报道。道理再也浅显不过: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
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这时候,记者要贯彻现场报道节目意图,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又是整个报道活动的核心,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在这里,记者的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昭然彰显。
既然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发挥记者这种地位和作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所谓发挥作用,实际上就是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1、现场观察与判断能力
在新闻现场用眼睛观察搜集素材,被称为“观察采访”。具有记者眼睛和摄像机眼睛双重观察。
记者到了报道现场,第一任务就是观察现场、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情况、确立采访思路。例如,当记者接到一个新闻线索,大运公路发生特大车祸,大客车与货车相撞,死伤严重。记者赶到现场,就应迅速观察现场各种情况:两车相撞,客车损坏严重,乘客挤压在车内,救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重伤者从车窗救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这是现场第一种情况。这里又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一下子堵塞成百台车,两边都排成长龙,交通严重受阻,交通警察想方设法疏通,运作慢车道,进行单向轮流行驶,解决交通问题。这是第二种情况。现场还有反映货车违反交通通规则强行转弯,车速过快,与直行客车猛撞,造成严重死伤。这是第三种情况。这些情况,要靠记者迅速观察,迅速适应现场,突出重点,进行报道。
记者到达新闻现场,现场的事件还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记者必须在现场作出报道,不容等拍摄完了再回电视台慢慢分析仔细推敲。这时,要求记者敏锐地判断复杂情况中,哪一方面有新闻价值,如上面的例子,若目睹医务人员撬开车厢,爬到车底,不顾油污和血腥 ,满头大汗,迅速抢救还有生存希望的伤者。记者就应把注意力放在现场这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上,选拍人物、细节、气氛,加以描述和报道。
2、现场应变与选择能力
发现新闻线索是作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灵敏的“新闻警觉”。有许多报道,原来是要报其他问题的,忽然发现现场有更大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记者就得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如获1998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的《振兴开封座谈会开成了催眠会》,最初记者是被派去报道一个报告会,到了会场,却发现听报告的人有五分之一趴在桌上睡大觉,有的在聊大天,于是,记者改变原来的报道意图,把报道报告会变成报道一些干部的精神状况和无精打采的神情的消息,成为一条好新闻。
3、现场控制和描述能力
这是现场报道的基本功,要求记者要准确、有感染力地描述现场的情况,如浙江卫视报道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记者描述风浪,描述自己站在报道现场被风刮得呼吸困难,一不小心可能被刮跑;描述树木被拔、棚架倒塌;描述风速,用手中的测速仪器,等等。不仅要对现场最能表现事物的特征作描述,还要抓住生动的细节,对环境和人物加以合理的概括报道。
4、现场设计和提问能力
现场报道,多数要进行现场采访。现场采访,离不开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记者手拿话筒,活跃在事件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真实地表现和再现丰富多彩的现场空间,创造时空复合的全方位信息场。
向被采访者提问题,是需要有很高艺术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要演好这出戏,记者提问举足轻重。作为观众与被访者之间的记者,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不单单是代表电视台或代表个人在提问,心里应该时刻装着群众,知道哪些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哪些是应该引导观众知道的。现场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问得能够回答,要问得能够表现报道主题,要一针见血,具体而尖锐。我们有一些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提问题大而空,经常可以听到:“请你谈谈休会”、“有什么感想”、“感觉怎么样”等等。有的记者在提问时,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使被采访者无所适从,不知要回答哪个问题好。这是亟待研究改进的。
现场报道彻底摆脱了新闻电影的制作模式对电视新闻的影响,改变了过去那种先拍画面,后写解说,再配音播报的老一套的新闻制作过程,这种报道形式使声画同步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以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响,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观众见其人,闻其声,如临其境。随着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应大力提倡,广泛运用。
当然,现场报道是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好形式,但并不是所有报道都可以采用这种报道形式。例如,简单的活动,如工程竣工,商店开张;静止的、固定范围的活动,如开大会,做报告;没有活动过程的事件,这些都不宜作现场报道。现场报道,要选择活动的、行进的、变化的、有情节的事件来报道。
电视事业的发展,传媒竞争的激烈,自然对电视节目,对电视从业人员,对电视记者带来新的、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要当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记者共同应该具备的政治水平,新闻敏感,采访与写作能力外,还应该掌握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的本领。现场意识是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也是提高电视新闻总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倡导进行现场报道,同时,还应倡导学习和赶上国际先进的现场报道方式,使我们在提升电视新闻的报道质量和特色新闻专栏的品位方面,在增强电视与其他媒体竞争能力方面,更胜一筹。

阅读全文

与出境记者报道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柔性防水胶带安装方法 浏览:418
硅胶怎么用香蕉水去除最简单方法 浏览:187
鸡蛋茶的食用方法 浏览:973
ppr带水接管方法视频 浏览:1000
钢丝绳安装三通的方法 浏览:962
40除32简便方法 浏览:330
测出自己怀孕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74
汽车平面轴承安装方法 浏览:571
学唱相声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04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杂化方法 浏览:846
桃木剑打磨方法视频 浏览:645
脑神经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36
眼睛黄素瘤治疗方法 浏览:830
回血鸽子配对方法视频 浏览:183
蜂蜜怎么熬制作方法 浏览:214
平板闪退的解决方法 浏览:453
单色釉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434
适用于对比研究的方法 浏览:311
荒岛上快速获得淡水的方法 浏览:157
增多肌肉的训练方法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