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

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07 17:22:31

㈠ 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1:制动(REST)
制动对于骨骼肌的损伤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制动主要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不动的状态。运动终止后的制动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然后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处置过的患部固定住。受伤后固定二三天,不仅可防止病发症的发生,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过早的活动患部,不仅会出现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使其机能损伤进一步加重,是恢复时间托的更长。
2:冷敷 (ICE)
冷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因为冷敷既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减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时又可以减少机体组织坏疽的产生,在受伤后4-6小时内所产生的肿胀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还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细血管的侵透性变少,减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压(COMPRESSION)
在几乎所有的急性损伤中动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侵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加压包扎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弹力绷带放进冷冻室,这样可同时起到冷敷和加压的作用。还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绵橡胶做的垫子来进行加压包扎。例如,踝关节扭伤时,可以用"U"字形的海绵橡胶垫子套在踝关节上,然后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采用以上的加压包扎可以防止和减轻踝关节周围的浮肿。冷敷是间断性的,而加压则在一天中都可以连续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压一样,抬高对减轻内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仅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患部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减轻。

㈡ 砸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你好。
根据砸伤部位而定。

一般如果有出血,应该迅速用无菌纱布,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用洁净的布类物品按压止血。不过之前需要确定有没有骨折。如果有骨折,则不应按压。

--------

不过,你说的砸伤的情况太多,每个部位的砸伤及程度,处理的方式都是不一定的。
大体上,四肢砸伤,应注意是否有开放性骨折,是否伤及动脉静脉血管,主要以止血固定为主。
腰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的砸伤,首先不应该移动患者,以免造成腰椎颈椎错位。

㈢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置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
他们热爱运动,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但常常因缺
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
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
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
擦伤
---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即可;
如擦
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
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
成,
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
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在痛点
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
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

搓揉及热敷。
三、
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
殊处理,经冷敷处理
24
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
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
第二天热敷。
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
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
2-3
次,加理疗。
四、
扭伤
---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
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
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
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
也不同。

㈣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第五十条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二)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三)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四)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第五十一条 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五十二条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

第五十三条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五条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4)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案例:青岛明确突发事件处置具体措施

青岛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口头报告基本情况,1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发生重大事故领导须立即赶赴现场。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青岛市把校园突发事件分为八类,包括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校园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校园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等。

青岛市规定,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要做好5方面工作,包括事件报告、报告内容、处置程序、处置要求和处置责任。事发单位要按照隶属关系,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事发30分钟内口头报告基本情况,1小时内书面报告详细情况。市教育局接到通知后,要按照事件等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将处置情况跟踪报告。此外,视事件等级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哪些领导及部门须赶赴现场,青岛市都作了规定。

㈤ 职工伤亡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

(一)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二)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三)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四)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五)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

(六)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5)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及时修订相关预案:

(一)制定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

(三)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五)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

(六)其他应当修订的情形。

㈥ 怎样处理应急突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八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

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五十八条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第五十九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电、建设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第六十条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级人民政府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受影响地区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

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6)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_网络

㈦ 应急处理的原则

(1)-安全:安全包括乘客的安全和地铁员工的安全,无论哪个城市的地铁,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任何处理程序都必须首先考虑安全因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后续工作。(2)最小区域。尽量缩小故障所影响的区域,避免故障的扩散。

(3)最小中断。尽量缩短故障影响正常运营的时间,这就要求高效地解决故障。

(4)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运营时段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如果发生在高峰期,就要求更快速地做出反应。

(5)事件发生的地点不同的地点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站厅和站台乃至站外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6)事件发生的历史。对以往的事件要做好总结,历史的经验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㈧ 在战场上怎样对受伤的士兵进行处理

战场救护
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战伤救护的四项技术
(一)创伤止血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急救包或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
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目的。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肩腑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处的尺、桡动脉。下肢出血时,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蹭稍下方的股动脉;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
(二)伤口包扎
伤口包扎是为了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包扎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以下只介绍最常用的三角巾包扎法。
1.头面部包扎
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打在前颌,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骨节下方打结。
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四指宽,取三分之一处托往下颌,长端经耳前头顶至对侧耳前下方与另端一端交叉,然后绕过前颌、枕后于对侧打结。
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部,拉紧两底角交叉至前额打结。口、眼、鼻处可剪洞。
2.肩、胸(背)部包扎
肩部燕尾式包扎法。将燕尾夹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分别绕胸背于侧腑下打结。
胸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侧肩上,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打结,然后再和顶角相结。
3.腹臀部包扎
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部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
臀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斜放于伤侧臀部,项角接近臀裂处,用顶角的带子在腿根部缠绕打结。将向下的一角反折向上在对侧髂嵴上与另一角打结。
4.四肢包扎法
手(足)包扎法
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角绕至手腕打结。包扎足部与手部相同。
肘、膝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叠成适当宽度,将中段斜放于伤口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三)骨折的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反,用两条布带分别固定骨折上下端,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如无木板,用胶鞋代替也可。无材料时,可用背包将上臂固定于本人胸部。
2.前臂骨折固定法。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手掌、背两侧(只有一块木反时,放于手背侧),用手帕或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再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伤员从腋下到脚跟的木反用布带分别固定于伤肢外侧。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的木板按大腿骨折固定法固定。
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四肢骨折时,应由上而下固定,固定时要露出指(趾),以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固定材料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垫以棉、布等物;离体断肢应包好随伤员一起后关,以便再植;固定松紧要适宜。
(四)伤员的搬运
1.单人徒手搬运法。背式、抱式。2.双人徒手般运法。椅式、拉车式。3.脊椎骨骨折搬运法。两人用手将伤员平托于硬板(或门板)单架上。严禁抱头、脚和使身体屈曲,以免加重损伤。
二、几种特殊战伤的处理
(一)脑膨出
遇有因火器穿伤使脑组织膨出伤口者,首先松解衣扣、腰带和装具,以保持呼吸道畅通。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脑组织,然后用纱布折成圆圈放在脑组织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布带轻轻包扎固定。切勿压迫膨出脑裨,并禁止将其送回伤口内。后送时,将头部垫好,并使伤侧向上。天冷时,要注意保暖。
(二)开放性气胸
胸部受伤空气由伤口进入胸膛,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叫开放性气胸。遇到此类伤员应迅速严密饩民,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出。封闭的方法是:用急救包外皮内面(无菌面)迅速紧贴于伤口,然后用多层纱布棉花作垫,用三角巾加压包扎。后送时,伤员取半卧位。
(三)腹部内脏脱出
腹部受伤伴有肠等内脏脱出时,应尽快抢救,方法如下:
1.先盖上干净的敷料保护好脱出的内脏,再用厚敷料或宽腰带围在(也可用干净的碗罩住)脱出的内脏周围,然后进行包扎。注意不要压迫脱出的内脏,并禁止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内,以免加重污染。
2.包扎前后伤员应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松,以降低腹腔内的压力。
3.伤员要严禁饮食或口服药物。

阅读全文

与战伤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柔性防水胶带安装方法 浏览:418
硅胶怎么用香蕉水去除最简单方法 浏览:187
鸡蛋茶的食用方法 浏览:973
ppr带水接管方法视频 浏览:1000
钢丝绳安装三通的方法 浏览:962
40除32简便方法 浏览:330
测出自己怀孕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74
汽车平面轴承安装方法 浏览:571
学唱相声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04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杂化方法 浏览:846
桃木剑打磨方法视频 浏览:645
脑神经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36
眼睛黄素瘤治疗方法 浏览:830
回血鸽子配对方法视频 浏览:183
蜂蜜怎么熬制作方法 浏览:214
平板闪退的解决方法 浏览:453
单色釉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434
适用于对比研究的方法 浏览:311
荒岛上快速获得淡水的方法 浏览:157
增多肌肉的训练方法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