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基本技法就是笔法,线条和结构的把握。由以笔法最为重要,通常是先练习笔法再结构。表现形式很简单,就是一幅完整作品的具体体现。
⑵ “现代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书法因其内涵不明确、外延不周延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书法种类。稍微准确的提法是,现代书法泛指七十年代以后,在用笔、表现手法、创作思路、艺术风格逆反于传统书法和传统书法观念的书法作品总称
托古涂鸦型石开是也,众人皆美我独丑,众人皆硬我独软,众人皆工我独紊,深的当代叛逆心态喜欢价格不菲 究其来源,似是当代出土文物里面劣质碑版有
关,按文物根据是有出处的,似乎是当年勉强能文,素无书法训练人士所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考之有据也。画字派多位画家所为,不按书法笔法要求,转用绘画笔法,左涂右抹,上下翻飞,时有奇观,当属画字派,先前郑板桥等扬州八怪、张大千题画已现端倪,当代大张旗鼓也,王镛是也
画不足字来扶,也是一道,画家也不容易,画不像不行,画得像又不行,没招啊,狂涂派把纸戳破,把笔弄烂,把墨乱泼,多人多人,不胜枚举也。。。。。。
以字代画派似乎找回现代汉字的古典象形意义。
⑶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须具备哪些艺术表现手段
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多临帖,自然会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欣赏。
⑷ 书法形式有哪些
一、条幅:
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一种是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另一种是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二、楹联:
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三、中堂:
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中堂是国画装裱中直幅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内容多为四尺整张的福、寿、龙、虎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对联”,也有悬挂祖训、格言、名句书法题字或者祖先肖像、山水、老虎画的。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四、斗方:
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斗方是中国书画装裱样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尺幅较小,一般指25—50厘米见方的书画作品。民间年画中,把这种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称作 “斗方”。现年画中亦有斗方的体式。一尺见方的小斗方,又称为“斗方小品”或“小品斗方”。
斗方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五、匾额:
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图案花纹。有的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
古代官府衙门一般都会悬挂匾额
六、条屏:
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其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挂的称“堂屏”或“条屏”,如“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条屏”。
七、扇面:
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八、册页:
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因画身不大,亦称“小品”,又称册叶,叶册。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册页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经摺式),较小的竖条称为“折子”;也有的裱成单片,称为“散装”。
一般册页均取偶数,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十六、二十四开等,页数再多可分为两册,每本册页的前后各加素白副页(又称护页)两开或四开。 一般都外镶边框,上下加檀木、楠木或宋锦裱装的硬壳板面做为封面和封底,收叠时成一部书状。这样无论是欣赏、携带,还是保藏都比较方便。
九、手卷:
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有两种:
一是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二是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⑸ 两汉书法有哪些表现形式
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门颂》等为最着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着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着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⑹ 书法的五种表现形式
一、端庄雄伟美(崇高、英雄气概)
二、飘逸秀丽美(田园诗风韵)
三、纵横奇倔美(夸张、怪诞、反常)
四、工整精细美(气象和谐)
五、古朴美
⑺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书法,以基本笔画为基础。基本笔画分为永字八法。主要动作有提按,转锋,收笔,顿笔只出现在捺中。
掌握基本笔画后,考虑结构。具体细说很难说清,需要具体学习。
当字的结构也掌握到一定火候时,应注重整体章法。字与字的呼应。
表现为许多作品形式,常见的有方堂,条幅(分横式或竖式),条平,扇面等等。如有兴趣还可继续深入了解。
一张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有正文,落款,盖章。有时除名章外还有引首章盖在作品开头。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⑻ 传统书法的七种表现形式有哪些
书法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书法作品的形式有条幅、横幅、楹联、中堂、斗方、三开、条屏、扇面、匾额、册页、手卷等。
⑼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书法,以基本笔画为基础。基本笔画分为永字八法。主要动作有提按,转锋,收笔,顿笔只出现在捺中。
掌握基本笔画后,考虑结构。具体细说很难说清,需要具体学习。
当字的结构也掌握到一定火候时,应注重整体章法。字与字的呼应。
表现为许多作品形式,常见的有方堂,条幅(分横式或竖式),条平,扇面等等。如有兴趣还可继续深入了解。
一张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有正文,落款,盖章。有时除名章外还有引首章盖在作品开头。
⑽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体现
书法以抽象的线条为基本材料,通过有机组合,形成美的构架与造型。其间,动态的线与字的造型均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线的长与短、粗与细,走势的刚劲与柔和;节奏的急促与舒缓,以及墨的浓与淡,色泽的枯与润,间架的紧与松,字形的清秀与遒劲,字间结构的疏与密,笔的走势与流动感等等,都可以使书写的内容具有独立的形式美的特征。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体现了线条与组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