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
ax(b+c)=axb+axc
cx(a-b)=axc-bxc
例1:38X101,我们要怎么拆呢?看谁更加的靠近整百或者整十,当然是101更好些,那我们就把101拆成100+1即可。
38X101
=38X(100+1)
=38X100+38X1
=3800+38
=3838
例2:47X98,这样该怎么拆呢?要拆98,使它更接近100。
47X98
=47X(100-2)
=47X100-47X2
=4700-94
=4606
二、基准数法
在一系列数中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来代表全部的数,要记得这个数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
例: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10310+1
=10311
三、加法结合律法
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
5.76+13.67+4.24+6.33
=(5.76+4.24)+(13.67+6.33)
=30
四、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1000
五、提取公因式法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
例:
0.92×1.41+0.92×8.59
=0.92×(1.41+8.59)
=9.2
⑵ 数学简便计算,有哪几种方法
简便计算主要有三大方法,分别是加减凑整、分组凑整、提公因数法。
它采用数学计算中的拆分凑整思想,通过四则运算规律,从而简化计算。
就像68+77=?
大多数人不一定立刻能算出结果,
如果换成70+75=?
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一口算出和是145。
这里其实就是把77拆分成2+75,
68+77
=68+2+75
=70+75
=145
遇见复杂的计算式时,
先观察有没有可能凑整,
凑成整十整百之后再进行计算,
不仅简便,而且避免计算出错。
①加减凑整
【例题1】999+99+29+9+4=?
题中999,99,29,9这四个数字与整数1000,100,30,10都是相差1,4就可以拆分成1+1+1+1,把这4个1补到999,99,29,9上,原式就可以简化成:
999+99+29+9+4
=999+99+29+9+1+1+1+1
=999+1+99+1+29+1+9+1
=1000+100+30+10
=1140
【例题2】5999+499+299+19=?
看完例1,再来看看例2,还是末位都是9,自然要用我们的凑整法了,不过稍有不同,因为例2中没有4来拆分成1+1+1+1。
没有枪没有炮,自己去创造!
先把它加上1+1+1+1,然后再减去4,不就相当于式子加了一个0吗?
5999+499+299+19
=5999+1+499+1+299+1+19+1-4
=6000+500+300+20-4
=6816
②分组凑整
在只有加减法的计算题中,将算式中的各项重新分下组凑整,也可以使计算非常方便。
【例题3】100-95+92-89+86-83+80-77=?
题目中的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硬算是非常费劲的,但是似乎又不能拆分凑整,再观察题目可以发现从第2个数95起,后面的数都比前一个小3。
根据加法减法运算性质,我们给相邻的项加上括号。
100-95+92-89+86-83+80-77
=(100-95)+(92-89)+(86-83)+(80-77)
=5+3+3+3
=14
凑整法不仅可以用在加减计算中,乘除加减混合运算也常常会考到。
③提取公因数法
这就需要用到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数,
又称为提取公因数法。
如果没有公因数,我们可以采取乘法结合律变化出公因数。
a×b=(a×10)×(b÷10),
a×b÷c=a÷c×b,
a×b×c=a×(b×c)。
【例题4】47.9x6.6+529x0.34=?
很明显题目中的6.6+3.4=10,我们想办法凑出一个3.4,这就用到了a×b=(a×10)×(b÷10)。但是即使10凑出来,仍然不能提取公因数来简便计算,这就得用到乘法分配律,52.9x3.4=(47.9+5)x3.4,创造出一个47.9,方便我们提取公因数。
47.9x6.6+529x0.34
=47.9x6.6+529÷10x10x0.34
=47.9x6.6+(47.9+5)x3.4
=47.9x(6.6+3.4)+17
=496
简便计算的考察重点在于四则运算规律的灵活运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对于四则运算规律必须牢记在心,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
⑶ 数学计算的规律有哪些
谈数学解题的规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弱化解题的作用.要克服题海战术,强化解题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解题的规范.
解题的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四个方面.
一、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
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
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3)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二、语言叙述规范
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
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三、答案规范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四、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1)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它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⑷ 简便计算的方法规律
(1)125×88
=125×(8×11)
=125×8×11
=1000×11
=11000;
(2)38+38×99
=38×1+38×99
=38×(1+99)
=38×100
=3800;
(3)98×101
=98×(100+1)
=98×100+98×1
=9800+98
=9898;
(4)25×19×4
=25×4×19
=100×19
=1900;
(5)45×(200+2)
=45×200+45×2
=9000+90
=9090;
(6)75+34+125+366
=(75+125)+(34+366)
=200+400
=600.
⑸ 找规律的方法
如N(N正负1)除以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除以2的N减1次方,等等
⑹ 数学简便计算,有哪几种方法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一、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
ax(b+c)=axb+axc
cx(a-b)=axc-bxc
例1:38X101,我们要怎么拆呢?看谁更加的靠近整百或者整十,当然是101更好些,那我们就把101拆成100+1即可。
38X101
=38X(100+1)
=38X100+38X1
=3800+38
=3838
例2:47X98,这样该怎么拆呢?要拆98,使它更接近100。
47X98
=47X(100-2)
=47X100-47X2
=4700-94
=4606
二、基准数法
在一系列数中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来代表全部的数,要记得这个数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
例: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10310+1
=10311
三、加法结合律法
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
5.76+13.67+4.24+6.33
=(5.76+4.24)+(13.67+6.33)
=30
四、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1000
五、提取公因式法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
例:
0.92×1.41+0.92×8.59
=0.92×(1.41+8.59)
=9.2
⑺ 数学计算的各种规律
这是每行的第一个数字的通项公式:n^2-2n+2,n是行数。
若行数为20,则把n=20代入方程就得出第20行的第一个数字。
求第20行第7个,就+7,n^2-2n+2+7=369
即:第20行第7个数是369
⑻ 小学数学计算中的规律有哪些
小学数学计算中的规律有哪些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⑼ 找规律填数有哪些方法
找一道题,然后假设是平方啊,加减乘除,累加累减,自己开动脑筋不断的去尝试。通过思考和动脑的过程,你的大脑会越来越灵活,开始擅长并喜欢找规律。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动脑才是核心。唯有思考,才能超越别人。这个道理可以用在任何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