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小麦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14 22:13:10

❶ 种小麦当前及后期管理技术要点,应该如何掌握

小麦生育后期是指从抽穗开花到成熟收获期约40天。虽然时间短,但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后期小麦管理的主要方向保护刀片功能抽穗后,旗叶、倒叶和亚穗节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为籽粒灌浆提供碳水化合物。因此,保护旗叶和倒立叶,延长其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强度对提高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灌浆时注意事项:一般应在晴天无风时,从孕穗期到灌浆初期灌浆。早期灌浆水,谷物已灌浆,不易倒伏,小麦灌浆后一周左右应及时灌浆。小麦成熟前15天停止浇水,不宜浇水小麦黄水。不要风快浇,风停浇,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温度过高的天气条件下浇水;风雨到达前不要浇水,防止倒伏。浇水不宜过大,而是要使底层水分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致过早腐烂。

❷ 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要想使麦子的产量提高,我们在播种麦子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在播种前,我们要把土地的整体质量给提上去。首先,我们要用旋地机把土地旋5到10厘米,使土壤变松,再次把田地里面一些较大的碎土块给彻底的粉碎。第二步,我们要选用一些优质的小麦品种,做好充足的发芽试验,计算出合理的播种量。


第三步,我们要讲究播种技术。首先气温要保持超过0度以上,土地化冻深度为3到5厘米为初播期,保证我们在播种时为高产期,时间要把握准确,每垄的间距为15厘米宽,播种后,要进行镇压2到3厘米。当天气处于干旱的情况下要超过4厘米,要保证每平方麦子的麦穗数目在600到700株左右,如果说品种为早熟的,还要适当加大麦穗数目。


第四步,苗期的基本管理。当麦苗龚出土壤后,我们要尽快排查出缺苗的土地,及时的把缺德麦苗给补上,以免后期造成缺苗状态,影响后期的产量。在播种试验田时,我们要选择同一品种,如果是商用粮田可补早熟品种。(2)当田间出现杂草,我们要进行除草。田间要有阔叶草、双子叶杂草、以及出现一些野麦时,我们要根据麦苗的情况来进行药物除草,当小麦在3叶时,喷药处理最为合适,每亩地要用百分之72的2.4-D丁酯40到50毫升,百分之65的野燕枯80毫升,在配上博林牌的喷施宝等一些植物生长的调和剂5毫升混合液,最后根据农药的药剂来进行配水处理。(3)追肥,当我们看到哪块土壤缺少底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追加。


第五步,收麦前的治理。(1)麦子叶面追肥,避免小麦后期脱肥,导致后期养分不够,造成减产,加强浇灌强度,使麦穗的颗粒更大,更饱满。(2)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指着三方面,防治赤霉病、根腐病和防止害虫的发生。


第六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收获与伏松土地的技术。(1)我们要及时掌握小麦的收获时间,抓紧收割和晒粮。(2)当我们及时把麦子进行晒晾进场后,要及时把麦子进行烘干处理,是水分低于百分之十四,要做到符合国家收购小麦的二等质量以上,这样才能卖出一个更好的价格。(3)收割完麦子之后,我们要及早进行土地整理,把没有深松的土地尽量的伏松,争取做到“伏雨春用”,争取做到“春早秋防”,是土地最大限度的存储秋雨,为来年春天少雨的季节做一定的准备,充分发挥好土壤“水库”的重要作用。


第七步,秋天时我们一定要把土地整理好,肥料也要深施。(1)我们要重视土地的质量,把土地进行深松,最好要用耕地的汽车,把地深犁一遍,增加土壤的水库容积量。(2)在北方地区,每年冬天都会很冷,所以每年基本上土地都会上冻,出现冻土。在土地上冻之前,我们要加大肥料的投入,使来年开春化冻之时,是土地有一定的养料保障。

❸ 古代小麦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是怎样的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古代以来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已有4000多年。

我国小麦古时主要在北方种植,南宋时期北人南迁,南方开始发展种植。

到明代时,小麦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小麦栽培的技术。

在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别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

当时中亚的大宛、安息等地都有麦的种植。《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落馈赠的食品中就有麦。

小麦起源于外高加索及其邻近地区。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早,据考古发掘,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距今4000年以上。

云南省剑川海门口和安徽省亳县也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碳化小麦。说明殷周时期,小麦栽培已传播到云南和淮北平原。

甲骨文中有“来”和“麦”两字,是麦字的初文。《诗经》中“来”、“麦”并用,且有“来”、“牟”之分,一般认为“来”指小麦,“牟”指大麦。后来古籍多用“麦”字。以后随着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的推广种植,为了便于区别,才专称“小麦”。

❹ 小麦如何种植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❺ 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对于冬小麦种植,我们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优良品种,同时确保该品种适合当地的土壤生产条件,气候条件,肥力条件,种植系统和目标产量。根据不同的土壤生产水平选择不同的品种。在土壤层厚,土壤肥力高的旱地选择耐旱,耐肥的品种;在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上选择抗旱和耐旱的品种;在肥料和水分条件良好的高产田中,选择具有高产量潜力的抗倒伏和耐肥品种,同时,该品种的综合抗性较好。简而言之,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单产的增加,应适时更换新品种。
为了获得高产播种质量,首先要确保冬小麦整齐,均匀,结实地出苗。为了达到出苗标准,有必要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三适播种”,一播全苗。
1)播种适量水分。为了一次播种整个冬小麦幼苗,确保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促进根部脱落,提高抗旱,抗洪和抗旱能力。抗倒伏性。幼苗。冬小麦播种的含水量标准是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75%至80%,即,取少量土壤,用手紧紧握住,并在摔倒时将其弄碎。如果种植前水分含量不足,请提前浇水以产生水分。
2)适时播种。为了确保冬小麦不仅能在冬季之前播种出强壮的苗木,而且还能安全地过冬,必须准确掌握播种日期。合适的播种期是10月4日至13日和河南西南的10月15日至23日。具体播种期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气象条件综合确定。主要原则是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越冬。
3)适量播种。通常根据品种的特征来确定,包括分power力,每亩穗数,分till率,土壤肥力和播种日期。对于穗形成率高,分er能力强的品种,如果早播,田间土壤肥力较高,应减少播种量。否则,应种植更多。有时必须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水肥管理。冬季追肥的小麦幼苗结实,通常在冬季前不施用速效氮肥,以防止过度生长。它可以与冷冻水和少量追肥速效氮肥结合使用,例如每667m2施用10kg碧卡水溶肥,以巩固冬天前的分till,并增加冬天前到耳朵的分rate率。
春季的追肥包括绿色肥料,立式肥料,拔节肥和穴肥。返还绿色肥料的作用是增加有效的分till并增加穗数。但是,如果在一般的高产田在冬季施用化肥,则为了控制种群,在复兴期间不施用化肥。取而代之的是,控制是主要任务,耕作用于保存水分。具体方法是刮擦小麦幼苗,使用三齿耙清理行之间的杂物和黄色叶子,并保持水分并提高温度。冬小麦分till高峰后施用人体肥料和拔节肥,可以促进大分till的形成,争取大穗,同时也促进前三叶的生长和基二,三叶的伸长。和四个节点。这种施肥非常重要,它是冬小麦施肥的最有效时期。另外,在冬小麦孕穗期早熟阶段,应进行根外追肥,以补充冬小麦生育后期所需的营养,促进光合产物向谷粒的运输。对改善冬小麦品质和品质的影响。
冬季灌溉是根据温度,湿度和土壤湿度确定的。合适的温度是每日平均温度约39。冬季灌溉还为时过早,气温仍然很高,蒸发量很大,不能起到蓄水增湿的作用。同时,这会导致小麦幼苗生长时间过长,并且无法抗冻。冬天的灌溉时间太晚,温度低,土壤结冰,水无法渗透,这会使小麦幼苗冻结或窒息死亡。播种条件也是考虑是否进行冬季灌溉的重要条件。王庙通常不缺少水和肥料,也不需要冬季灌溉。弱苗不适合冬季灌溉,以防止苗冻死。冬季的灌溉水量不应太大,以免遇到低温时地面上的水和结冰的结皮,从而导致植物上部结冰,根系窒息和分till死亡。
冬小麦疾病主要包括锈病和白秆病。害虫主要包括蚜虫和蚊。防治锈病应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在铁锈的高发病期可以进行药物控制。用525mL / hm2的杀虫剂对患病的植物进行处理,并用450kg的水喷洒2-3次,效果显着。
白茎病的防治。白茎病应加强田间管理,加大排水措施,降低田间湿度;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在耕种之间深耕农田,将白秆病转化为上层。发生锈蚀后,可用50倍硫氰酸甲酯甲基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500倍液喷洒。
蚜虫。最好结合农业控制和药物控制来预防蚜虫。播种时,请深耕并干燥农田,以消除深层土壤中的病原。选择抗病力强的新小麦品种,当蚜虫严重发生时可以进行药物控制。使用50%蚜虫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phoxim EC 2000双重液体喷雾预防剂。

❻ 小麦怎么种植

(一)整地1、土地平整。2、土层深厚。3、结构良好。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深——适当加深耕作层;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碎——土渣细小;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1、小麦施肥特性(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4)施肥方法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追肥:追肥占40%。(5)种植密度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A、播期。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2、栽培特点(1)要苗齐、苗壮。(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3)达到壮苗越冬。(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措施(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2、田间管理:1追肥。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2清沟排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3预防倒伏。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长江中下游小麦在4月中旬前后抽穗,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2、管理措施。(1)合理排灌。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a、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b、病害:一是赤霉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锈病的防治。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

❼ 小麦种植的步骤

小麦的种植方法,详细的步骤和过程。
一、播种

1、播期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
2、播法可采用7.5cm,15cm单条或30cm双条机械播种。
3、播深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4、密度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5、播量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6、播种质量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
二、施肥
1、有机肥生产用肥料,应以本有机生产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如使用经1个月~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秋肥可选择碧卡颗粒水溶肥。
2、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和颁发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根据小麦生长和需肥情况补充。
3、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
三、田间管理
1、压青苗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2、松土除草
(1)松土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2)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方法。
(3)生育期灌水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
(4)病虫害防治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的多样化,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物理和人工防治为主。
四、收获
1、收获时期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2、收获要求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3、贮藏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小麦种植方法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后2~6天后开花。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一、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河南省已大面积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就亩产400—500千克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群体与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基本苗在正常播期内每亩10—12万;晚播麦每亩25万左右;越冬前总茎数每亩80—90万;最大叶面积系数应为7-9。产量结构:成穗数要求每亩45—50万;每穗粒数30粒左右;干粒重40克左右。
2、栽培要点
(1)肥力基础:要求麦田有机质含量为1%一1.5%;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标准氮肥40—50千克,标准磷肥25—50千克,钾肥(硫酸钾)7.5一10千克。并应做好配方施肥。
(2)播期与播量:适时麦(10月5日前后),基本苗为每亩8—12万,并要求严格按计划苗数、千粒重、发芽率计算播种量。晚播麦(10月下旬),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要求灌水3—5次(底墒水,冬水,拔节一孕穗水,灌浆水等)。
(4)及时除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除蚜及白粉病的防治。
(5)适时收获:要求在蜡熟末期,若面积大,也可提前到蜡熟中期收割,

❽ 小麦的种植方法,详细的步骤和过程。

一、播种

1、收获时期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2、收获要求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3、贮藏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❾ 小麦的管理方法

现就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

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

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❿ 小麦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早上好
一般我国每年3~4月份播种春小麦,8~11月份播种冬小麦。但是不同地区有其适宜的播种时期。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
小麦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条播落籽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中后期群体内通风、透光较好,便于机械化管理,是适于高产和有利于提高工效的播种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宜适当加宽行距有种于通风透光,减轻个体与群体矛盾。
撒播多用于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粘重、整地难度大时宜撒播,有利于抢时、抢墒、省工,苗体个体分布与单株营养面积较好,但种子入土深浅不一致。整地差时深、露、丛籽较多,成苗率低,麦苗整齐度差,中后期通风透光差,田间管理不方便。
穴播也称点播或窝播,在稻茬麦田和缺肥或混套作地区采用,施肥集中,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但花工较多,穴距较大,苗穗数偏少,影响产量提高。
供您参考

阅读全文

与小麦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现实 浏览:507
一氧化氮有哪些检验方法 浏览:94
日本电池检测方法 浏览:101
如何快速让心跳加速的方法 浏览:117
餐巾纸盒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499
野钓小罗非闹窝解决方法 浏览:285
木扶手与立柱连接方法 浏览:533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浏览:369
来电显示位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1
单元阀安装方法 浏览:549
一个口腔里溃疡最快解决方法 浏览:652
鱼石脂软膏的使用方法 浏览:525
苹果手机的通知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69
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计算方法 浏览:578
sbs包管子简单方法 浏览:83
鱼贝类品质评定方法有哪些 浏览:837
水泵灌注桩施工方法视频 浏览: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浏览:134
醋鹅子做醋方法步骤 浏览:53
召唤电脑灵魂的方法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