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
1.趋势分析
当有大量数据时,我们希望更快,更方便地从数据中查找数据信息,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图形功能。所谓的图形功能就是用EXCEl或其他绘图工具来绘制图形。
趋势分析通常用于长期跟踪核心指标,例如点击率,GMV和活跃用户数。通常,只制作一个简单的数据趋势图,但并不是分析数据趋势图。它必须像上面一样。数据具有那些趋势变化,无论是周期性的,是否存在拐点以及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是内部的或外部的。趋势分析的最佳输出是比率,有环比,同比和固定基数比。例如,2017年4月的GDP比3月增加了多少,这是环比关系,该环比关系反映了近期趋势的变化,但具有季节性影响。为了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引入了同比数据,例如:2017年4月的GDP与2016年4月相比增长了多少,这是同比数据。更好地理解固定基准比率,即固定某个基准点,例如,以2017年1月的数据为基准点,固定基准比率是2017年5月数据与该数据2017年1月之间的比较。
2.对比分析
水平对比度:水平对比度是与自己进行比较。最常见的数据指标是需要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我们是否已完成目标;与上个月相比,要了解我们环比的增长情况。
纵向对比:简单来说,就是与其他对比。我们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以了解我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和地位。
许多人可能会说比较分析听起来很简单。让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登录页面。昨天的PV是5000。您如何看待此类数据?您不会有任何感觉。如果此签到页面的平均PV为10,000,则意味着昨天有一个主要问题。如果签到页面的平均PV为2000,则昨天有一个跳跃。数据只能通过比较才有意义。
3.象限分析
根据不同的数据,每个比较对象分为4个象限。如果将IQ和EQ划分,则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维度和四个象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象限。一般来说,智商保证一个人的下限,情商提高一个人的上限。
说一个象限分析方法的例子,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过:通常,p2p产品的注册用户由第三方渠道主导。如果您可以根据流量来源的质量和数量划分四个象限,然后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比较每个渠道的流量成本效果,则该质量可以用作保留的总金额的维度为标准。对于高质量和高数量的通道,继续增加引入高质量和低数量的通道,低质量和低数量的通过,低质量和高数量的尝试策略和要求,例如象限分析可以让我们比较和分析时间以获得非常直观和快速的结果。
4.交叉分析
比较分析包括水平和垂直比较。如果要同时比较水平和垂直方向,则可以使用交叉分析方法。交叉分析方法是从多个维度交叉显示数据,并从多个角度执行组合分析。
分析应用程序数据时,通常分为iOS和Android。
交叉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多个维度细分数据并找到最相关的维度,以探究数据更改的原因。
‘贰’ 热物理问题的主要数值方法
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也是指1公克的水在1大气压下温度上升1摄氏度所产生的能量 ; 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即使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的平衡。
‘叁’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及导热热对流和什么
热量传递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常把它分成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热量传递现象往往是这三种基本方式的不同主次的组合。应该指出,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虽然只有三种,但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热量传递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需要在认清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才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热量传递简称传热。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差的存在,就有热量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因此热量传递就成为一种极普遍的物理现象。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即根据不同的热量传递过程得出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与相应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热量传递方式具有不同的传递规律,相应的研究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
传热学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尽管各个领域中遇到的传热问题形式多样,但研究传热的目的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强化传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一定的温差、体积、重量或泵功等)增加所传递的热量。
(2)削弱传热或称热绝缘,即在一定的温差下使热量的传递减到最小。
(3)温度或传热控制,为使一一些设备能安全、经济地运行,或者为得到优质产品、工艺,需要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关键部位的温度或传热速率进行控制。
‘肆’ 物理问题: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有什么(两种)
恩,第一种,要t最小可以提高温度。第二种,如果你在青藏高原烧的话就快了。当海拔升高时沸点就变低了。。所以在平原水要烧到100度才会沸腾。。在高原可能80度就可以沸腾了。第三种,放少点水不就可以啦。,第四种。哈哈最简单。用微波炉加热。微波炉加热物体时是从内部和表明一起加热。这样时间就少了。第五种用热水加热最快。很简单的问题、哈哈
‘伍’ 什么是热物理
第八章 热物理学简介
§8 - 1 热力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一 热物理学概述
研究的是热运动(宏观物体中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运动。物体的各种宏观性质,例如物体的力学性质、电磁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均受热运动的影响)的规律及其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以及与物质其他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理论基础:
● 热力学(宏观理论)
基本研究方法:热力学以基本规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得出有关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宏观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方面的结论。
热力学定律的普适性: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 统计物理学(微观理论)
基本研究方法:认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集体表现,而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特点: 阐明了热力学定律的统计意义
理论结果也往往是近似的。
● 热力学方法与统计物理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二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 热力学系统:在给定范围内,由大量的微观粒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
● 外界或环境: 对所研究的热力学系统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
● 孤立系:与外界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系统。
● 封闭系: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热力学系统。
● 开放系: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热力学系统。
● 平衡态:热力学系统内部没有宏观的粒子流动和能量流动的状态,这时系统的各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三 态参量和态函数
● 微观量:描述组成该系统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及其固有性质的量,如粒子的动量、能量和固有磁矩等。
● 宏观量:描述组成该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集体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质的量,如气体的容积、压强和总能量等。
● 态参量:可以独立改变的,并足以确定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的一组宏观量。
几何参量:如气体的体积、固体的应变
力学参量:如气体的压强、固体的应力
化学参量:如各化学组分的质量和摩尔数
电磁参量:如电场和磁场强度、电极化和磁化强度
●态函数:平衡态确定的其他宏观量,可以表达为以态参量为自变量的函数。
●单相系(均匀系):各部分的性质完全一样的热力学系统。
●复相系:如果整个系统不是均匀的,但可以分为若干个均匀的部分,即可以分为若干个相。
四 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零定律表明,处在同一平衡态的所有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决定系统热平衡的宏观性质 温度。
温度的特征: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 温度计
◇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 理想气体温标:用气体温度计(气体为测温物质)来实现。
定体气体温度计:
: 定体气体温度计与待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值;
p: 测得的并经过修正的气体温度计中的气体压强值;
规定 与p成正比
, (8. 1)
a ?确定
规定纯水的三相点(水、冰和水蒸汽三相平衡共存的温度)=273.16 K,
ptr =(在水的三相点时所测得的)该气体温度计中气体的压强,则
.
将该式所确定的比例系数a代入式(8. 1),可得
.
实验表明,用不同的气体作为测温物质,由上式定出的温标基本相同,稍有差别。在温度计内气体密度(或压强ptr)趋于零的极限情况下,它们都趋于一个共同的极限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用它计量的温度为
. (8. 2)
◇ 热力学温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引入的一种不依赖于物质的具体测温性质的温标)
用该温标确定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是基本的物理量,其单位为K(kelvin,开尔文,简称开)。 把水三相点温度 规定为热力学温标的基本固定温度,按定义永久不变。
◇ 摄氏温标的新定义
规定它由热力学温标导出,摄氏温度t定义为
. (8. 3)
◇ 可以证明,在理想气体温标适用的温度范围内,理想气体温标与热力学温标是一致的。
五 物态方程
1、 物态方程的定义
在平衡态下,热力学系统的温度和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反映了各种气体在密度趋于零时共同的极限性质。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是
, (8. 4)
气体物质的量
摩尔气体常量
3、 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
对于实际气体,人们导出了各种类型的物态方程:
● 范德瓦耳斯方程(是对气体的结构作了一些简化假设后推导出来的)
对于1 mol气体有
, (8. 5)
其中Vm是气体的摩尔体积,a和b是由实验测定的常量(见表25-2),它们分别是考虑到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分子本身的大小而引进的修正。
● 卡末林昂内斯方程(形式上比较复杂,然而准确度较高的经验公式)。
, (8. 6)
或 , (8. 7)
式中的 或 等系数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力系数。它们都是与实际气体性质有关的温度的函数,可用实验来测定。
答疑:What is a triple point(纯水、纯冰和水蒸汽三相平衡共存的温度)?
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在一定情况可以共存:
冬天的火锅:水、汽态共存。
夏天冷饮内置冰块:水、汽、固态共存。
但要得到确定的实验规律,需把单一的纯物质(如纯水)密封在封闭的容器中,研究它处在热平衡态下的性质。
水的三相点设备
三相点管置于存有冰水混合物的保温瓶中。三相点管内存有纯冰、纯水和水蒸气,三者平衡共存。三相点管中央置温度计管。
关键是获得真正纯的不含杂质的三相共存,是获得三相点的关键。据溶液结冰时先结出的是纯溶剂的原理可解决此问题。实验步骤:
1) 将三相点管浸入冰水混合物中半小时,使其温度降至0度左右。
2) 将压碎的干冰装入温度计管,使三相点管内的水围绕温度计管的外壁形成一层冰衣。
3) 当冰衣厚度达5~10mm时,将温度计管内的干冰换成温水,使冰衣沿温度计管外壁薄薄地融化一层。由于杂质都留所融化的水里,所以在温度计管外壁周围就实现了纯水、纯冰和水蒸气的三相共存状态。
§8 -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热力学过程与功
●热力学过程:当热力学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时,叫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
●非静态过程: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往往经历了一系列的、不能简单地用态参量和态函数来描述的非平衡态,这种过程称为非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在准静态过程进行中的每一时刻,系统都处于平衡态,这只有在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一个系统的热平衡态可用少数宏观参量(p ,T,V)来描述,它在参量空间(p – V相图)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因此准静态过程可用p - V图上的一条曲线来表示。
图25 - 2 带有活塞的容器 图25 - 3 准静态过程的功
● 元功
若流体体积的变化为 ,外界对流体所作的元功为
. (8. 8)
① 当系统被压缩时,dV < 0,A > 0,外界对系统作正功;
② 当系统膨胀时,dV > 0,A < 0,外界对系统作负功。
●在一个有限的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体积由V1变为V2,外界对系统所作的总功为
. (8. 9)
● 功不是由系统的状态唯一地确定的,功不是态函数。在无限小过程中所作的元功不是态函数的全微分,记为 而不是dA.
在一般情况下,准静态过程中的元功可写为
,
: 广义坐标或外参量; : 广义位移,
: 广义力。
广义位移 广义力 元功
△S(液膜面积改变) γ( 单位长度的表面张力) △S.γ(外界做功)
(体积) (压强) .
(角位移) M(力矩) M .
(电荷) (电动势) .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系统经历的一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A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之和,等于热力学系统终态2和初态1的内能之差
, (8.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含热量交换在内的能量守恒定律。
若热力学系统经历一个无穷小的过程,
. (8. 11)
对于简单系统, ,有
. (8. 12)
● 内能U是(热平衡)态函数(是物质中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dU是态函数U的全微分,它与达到这个状态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没有关系。
● 功和热量则都与具体的过程有关,Q和A仅用来表示无限小过程中的无限小量,它们都不是态函数的微量差,即它们都不是全微分,尽管Q和A都不是全微分,但它们之和dU却是全微分,是与过程无关的。
三 焓
当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讨论等压过程时,引进态函数焓H.
在有限的等压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
.
定义焓为
, (8. 13)
●焓的重要特性:
在等压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的焓的增量
, (8. 14)
● 焓是一个态函数,
它由热力学系统的状态确定,对于既不等压也不等体的过程同样可用。例如,体系在压强和体积两者都不同的状态之间变化,对终态和初态各有 , .
两式相减,可以得到一个普遍的公式,即
. (8. 15)
对于等压过程,有
. (8. 16)
在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对于等体过程 ,
,对于等压过程.
在热力学中,我们感兴趣的是态函数U和H的改变量。
四 热容
一个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
定体热容 , (8. 17)
定压热容 . (8. 18)
摩尔热容 :1mol物质的热容;
比热容或比热c: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
● 定体热容=?
在等体过程中,由
. (8. 19)
● 定压热容 与定体热容 之间的关系
(8. 20)
证明思路:
1)求内能U(V,T)的全微分
(8. 21)
2)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导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Q的表达式
. (8. 22)
3) 由定压热容的定义
,
4)由 和上式可得
.
证毕。
‘陆’ 物理加热方法有哪些
明火加热:其中包括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等,或垫着石棉网的烧杯、三角烧杯、坩埚等直接加热。热域加热:包括水域、油浴已经相对比较少用的沙浴;
加热仪器:比较常见的是电炉、烤箱等
‘柒’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化学热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有时兼用物理方法改变钢件表层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以便得到比均质材料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金属热处理工艺。由于机械零件的失效和破坏大多数都萌发在表面层,特别在可能引起磨损、疲劳、金属腐蚀、氧化等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层的性能尤为重要。经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复合材料。心部为原始成分的钢,表层则是渗入了合金元素的材料。心部与表层之间是紧密的晶体型结合,它比电镀等表面复护技术所获得的心、表部的结合要强得多。
化学热处理工艺包括渗剂的化学组成和配比,渗剂分解反应过程的控制和参数测定,渗入温度和时间,工件的准备,渗后的冷却规程及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后工件的
清理以及装炉量等等。无论何种化学热处理工艺,若按其渗剂在化学热处理炉内的物理状态分类,则可分为固体渗、气体渗、液体渗、膏糊体渗、液体电解渗、等离
子体渗和气相沉积等工艺。
‘捌’ 热物理数据有哪些
1、分子热运动: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B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内能:
A、内能定义:
B、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C、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D、内能与机械能不同:(二者是不同形式的能,没有联系)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E、热运动: 。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内能的改变、热量
A、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4、改变内能的方法: 和 。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解释事例: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5、热值和热量的计算
A、定义: 。
B、单位:
C、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 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C、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D、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
E、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 ,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F、炉子的效率:
①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6、比热容
A、比热容:⑴ 定义: 。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B、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C、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7、能量守恒定律
A、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B、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C、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四冲程内燃机,热机效率
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 冲程、 冲程、 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 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 能转化为 能。另外压缩冲程将 能转化为 能。
‘玖’ “热效应的数值大小与具体途径有关”如何理解~~化学
楼上的哥们没理解楼主的意思。楼主的意思应该是在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部分封闭体系与环境的热量交换(热效应)不是状态函数,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我不知道我这么说楼主理解不,因为我不知道你这个“如何理解”是需要解释到啥程度,你是具体题目碰到障碍了还是对概念不懂。你看看吧不明白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