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注入法:首先将磷脂与胆固醇等及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50℃~6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得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将类脂质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再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待脂质形成一层薄膜后,加入水相水化洗膜形成较为均匀的悬浊液即为脂质体。这是迄今为止制备脂质体最简单的方法,但包封率可能较低,且形成的粒径可能较大。
逆相蒸发法:先将脂质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再加入水相溶液,最后除去有机溶液,即可获得脂质体溶液。但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可能呈多相分布,且极性溶剂的存在可能会抑制蛋白的活性。
超声分散法:包括探针超声法和水浴超声法。探针超声法可破坏多室脂质体形成更为均一的小单室脂质体;而水浴超声法相比探针超声的破坏性更小,重复性高,使脂质体更均一。但超声处理易引起脂质体溶液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药物降解。
高压均质法:依托高压均质机的作用,将类脂质材料溶解后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形成初乳,再经高压均质机处理形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脂质体溶液。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这是一种新型技术,利用液压泵产生高压使流体分散、撞击、剪切等,从而实现物料的细化、乳化、均质等目的。该技术制备的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分布窄的优点且包封率高,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请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