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这样的题目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啊
解: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按顺序从小到大或者用同一个依据来数,这样不会错
第一道长方形的题目:小的长方形有2✖3=6个,横向由2个小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3个,纵向由3个小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2个,由4个小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2个,由6个小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有1个(就是最大的那个长方形),所以一共有:6+3+2+2+1=14个长方形。
第二道四边形的题目:以最左边的竖线(即长方形的宽)为高的梯形(四边形)有2+1=3个,以最右边的竖线为高的梯形(四边形)有2个,另外以最右边的竖线就是其中一条边的不规则四边形有2个,与两边竖线均无关的四边形有2+1=3个,与两边竖线均有关的四边形(即最大那个长方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3+2+2+3+1=11个四边形。
Ⅱ 单位换算题有哪些
1、0.15千克=(
)克
3.001吨=(
)吨(
)千克
2、3.7平方分米=(
)平方毫米
5.80元=(
)元(
)角
3、(
)分米=1.5米
(
)吨(
)千克=4.08吨
4、510米=(
)千米
5米16厘米=(
)米
5、5千克700克=(
)千克
0.95米=(
)厘米
6、4700米=(
)千米
3650克=(
)千克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指同一性质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换算。常用的单位换算有长度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压力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电容单位换算等。
古代重量单位换算:
1、10圭
= 钧 =
30斤
2、24铢 =
两
3、6铢 =
1锱(zī)
4、4锱(zī)
=
1两
5、1担(古同:儋dàn)(dàn)
=
100公斤
6、1斤 =
16两(古代)
=
1.6斤(现代)
7、锊(lüè)
=
333.333333克【合六又三分之二两】
Ⅲ 这道题怎么做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答案为A,最快方法是画图
令x-2y=k,则y=0.5x-0.5k
本题要求k的最大值,也就是要求直线y=0.5x-0.5k与y轴相交的点最低。结果如图
Ⅳ 小学奥数中单位一问题好难啊,有没有简便方法学呀
“是”字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是”字前面的量是部分量.分数应用题中,“是,占或者相当于”的后面都是单位“1”
(1)某农场有黄牛180头,水牛的头数是黄牛的6分之5.水牛有多少头?
“是”的后面是黄牛,即黄牛就是单位“1”, 那么“是”前面的水牛就是部分量
问题中求的是水牛,就是求部分量
部分量=标准量(单位“1”,)×分率=180×5/6=150头
(2) 某农场有水牛150头,是黄牛头数的6分之5..黄牛有多少头?
“是”的后面黄牛就是单位“1”,问题中就是求的单位“1”——黄牛
标准量=部分量÷分率=150÷5/6=180头
Ⅳ 单位换算窍门口诀
1、添0或去0的单位换算方法
口诀:大单位变小单位,在数字后面加0,进率有几个0就加上几个0;小单位变大单位,去掉数字后面的0,进率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例1:25米=(250)分米
300厘米=(30)分米
解析:25米变为分米为单位时,属于大单位变成小单位,要在25后面加上0,因为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10有一个0,所以要在25的后面加上一个0,变成250就可以了。300厘米变为分米为单位时,属于从小单位变成大单位,要去掉300后面的0,因为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10有一个0,所以把300去掉一个0,就变成了30。
这种方法在一至三年级换算单位时使用,而且在小单位变大单位时,要变的数字后面的0的个数,要大于等于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的0的个数,否则,需要去掉的0的个数不够,就必须通过移动小数点的方法来做了。
为了方便计算,这句口诀还可以简单记为:大变小,加0,小变大,去0,进率有几个0就加上(或去掉)几个0。
2、化成分数的单位换算方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还学到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方法一中,遇到小变大的情况时,数字后面的0的个数有时会小于需要去掉的0的个数,这时,换过单位后的数字就要写成分数的形式,这个分数也可以化为一个小数。
口诀:进率在分母,数字在分子
例2:5角=(5/10)元=(0.5)元
46克=(46/1000)千克=(0.046)千克
解析:5角变成以元为单位时,属于小变大,进率是10,需要去掉一个0,但是5的后面没有0可以去,所以最后要变成一个分数,根据换单位的口诀,这个分数的分母就是角和元之间的进率10,分子就是角前面的数字5,要填的分数就是5/10。把分数化成小数时,看分母有几个0,就把5化成几位小数,5/10的分母有一个0,所以化成小数就是0.5。
46克变成千克时,也属于小变大,把克和千克的进率1000写在分母,46写在分子的位置就可以了。化为小数时,因为分母有三个0,化成的也应该是三位小数,但是克前面的数字46只有两个数,所以要在46的左边先加上一个0,凑够三个数,在加的那个0的左边点上小数点,就变成了0.046。
3、移动小数点的单位换算方法
口诀:大单位变小单位,小数点向右移,进率有几个0就向右移几位;小单位变大单位,小数点向左移,进率有几个0就向左移几位。
这句口诀的内容和第一种方法其实意思相同,在一个整数的后面加上0或去掉0时,其实就是移动这个整数的小数点的过程。
例3:3.12千米=(3120)米
78平方分米=(0.78)平方米
解析:把3.12千米变成以米为单位时,属于大单位变小单位,小数点应该向右移,因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有三个0,所以把3.12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就变成了3120米。
把78平方分米变成以平方米为单位时,属于小单位变大单位,小数点应该向左移,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有两个0,所以把7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0.78就可以了。
这句口诀也可以简单记为:大变小,向右移,小变大,向左移,进率有几个0就向右(或向左)移几位。
同学们要注意,在用这三种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一定要记清楚换算的方向和和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特别是单位之间的进率,内容比较多,如果记不清或是记错,会直接影响做题的正确率。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见图1。
4、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换算方法,还有一类单位,就是时间单位,共有六个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它们之间的换算需要有计算过程:
口诀:大单位变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
简单记法:大变小,乘以进率;小变大,除以进率。
例4:15分=(900)秒
36分=(0.6)时
3年=(36)月
60时=(2.5)天
解析:分变为秒,属于大变小,用15乘以进率60,得900秒;分变为时,属于小变大,用36除以进率60,得0.6时(没有学过小数除尘时可以写成分数,依照第二种方法,进率在分母,数字在分子);年变为月,属于大变小,用3乘以进率12,得36;时变为天,属于小变大,用60除以进率24,得2.5。
Ⅵ [数算]这个题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谢谢啦
根据“
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月饼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看哪7盒的和能被5整除。不可能为答案的数
17+29+38+44=128,那么选择答案中哪3个的和个位数是2?
显然是24+33+35=92.因此答案是D、36
Ⅶ 有没有简便的刷题方法
根据“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月饼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看哪 盒的和能被 整除。不可能为答案的数 + + + = ,那么选择答案中哪 个的和个位数是 ?显然是 + + = .因此答案是D、
Ⅷ 密度单位换算有没有简便一点的理解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各个物理量的含义。比如Kg/m3和g/cm3之间换算,到底是1000还是1/1000.那就计算好了。1Kg/m3=1000g/1000000cm3=1/1000
g/cm3.同样其他的密度单位如此换算就好。
Ⅸ 问一下一道很简单的题,有没有什么简便方法
求出过点(-1,0)且平行于x+3y-5=0的直线,那就是x+3y+1=0
注意到正方形的性质,就是x+3y-5=0会和他的对边关于x+3y+1=0对称,所以另一边显然就是x+3y+7=0
然后可以设另两边分别为3x-y+k=0和3x-y+(6-k)=0,这两条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k和6-k,之间的距离为6-2k(为了计算的方便你之前可以设一步k<3),你画个图就知道了,他和另外两边,也就是x+3y-5=0与x+3y+7=0在X轴的截距之差是相等的,也就是说6-2k=12,k=-3,另外2条直线就搞定了。自己整理下吧。
Ⅹ 孩子在上三年级,不会做数学里的单位换算,有好的方法教他吗
庞东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此次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上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本次考试,我班应考17人,实考17人。平均分分;85分以上有5人,优秀率18%;60分以上有20人,及格率71.4%;40分以下有3人,低分率10%。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我会填(20分)平均得分15.5分,错的最多的是第1小题和第4和6小题,分别有17人填错。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比如第一小题有10人出错,“有一种。按理说,这个题,学生只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就能得到结论。但就是因为考试前一天,我在给学生复习时,讲到了一题“一瓶水500克4瓶水重【】克,合【】千克,学的知识死,更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第4小题,好多学生错误,这一题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考查,应用比例基本性质来解决,是相当容易理解的,但题目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学生就无法做对了。。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第二题是判断题,第三题是选择题,都有失分现象第四大题:我会算(28分)平均得分21.5分,其中1,计算题(18分),平均得分14.4分,错的最多的是第3小题,有11人出错,其次是第1,2题都有8人出错。2,求各式中x的值题(9分)平均得分7.7分,错的最多的也是第3小题,有12人出错。3,求体积填空题(12分)平均得分9.4分,错的最多的第1,2小题,分别有22,19人填错。计算题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口算为基础(课前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但是学困生一旦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例如:,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和验算。第五大题:我会画(6分)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平均得分5分,有11人做错。正确率为90%关键错在角度画的不准,长度确定不好,还有个别学生将放大画成了缩小第六大题:解决问题(25分)平均得分18分.正确率是63%,错的最多的是第3,4,小题,分别有20做错。这是整个卷面体现老师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人做错.主要原因是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没有乘1/3.第4小题是一道等积变形题,用方程解很容易解决的一道题,有22人做错,主要原因已知条件,第三是不会求近似值.这个大题的每个小题正确都达不到100%,或多或少有错,有极个别学生本大题只得了3—6分,真的可以认为是全错。二、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7题。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体现我会画和解决问题的第4,6,7题的方法上。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三、今后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6、同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庞东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此次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上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本次考试,我班应考17人,实考17人。平均分分;85分以上有5人,优秀率18%;60分以上有20人,及格率71.4%;40分以下有3人,低分率10%。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我会填(20分)平均得分15.5分,错的最多的是第1小题和第4和6小题,分别有17人填错。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比如第一小题有10人出错,“有一种。按理说,这个题,学生只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就能得到结论。但就是因为考试前一天,我在给学生复习时,讲到了一题“一瓶水500克4瓶水重【】克,合【】千克,学的知识死,更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第4小题,好多学生错误,这一题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考查,应用比例基本性质来解决,是相当容易理解的,但题目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学生就无法做对了。。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第二题是判断题,第三题是选择题,都有失分现象第四大题:我会算(28分)平均得分21.5分,其中1,计算题(18分),平均得分14.4分,错的最多的是第3小题,有11人出错,其次是第1,2题都有8人出错。2,求各式中x的值题(9分)平均得分7.7分,错的最多的也是第3小题,有12人出错。3,求体积填空题(12分)平均得分9.4分,错的最多的第1,2小题,分别有22,19人填错。计算题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口算为基础(课前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但是学困生一旦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例如:,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和验算。第五大题:我会画(6分)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平均得分5分,有11人做错。正确率为90%关键错在角度画的不准,长度确定不好,还有个别学生将放大画成了缩小第六大题:解决问题(25分)平均得分18分.正确率是63%,错的最多的是第3,4,小题,分别有20做错。这是整个卷面体现老师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人做错.主要原因是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没有乘1/3.第4小题是一道等积变形题,用方程解很容易解决的一道题,有22人做错,主要原因已知条件,第三是不会求近似值.这个大题的每个小题正确都达不到100%,或多或少有错,有极个别学生本大题只得了3—6分,真的可以认为是全错。二、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7题。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体现我会画和解决问题的第4,6,7题的方法上。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三、今后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6、同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