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目标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并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认识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四舍五入法
求比较大的数的近似数。
(5)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
交流。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并能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简单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平角、周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3.图形与变换
(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了解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4)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四、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五年级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3)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相互转化。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能用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并会正确地画高。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测量
(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用方格纸估计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能用不方法计算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能正确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米3、分米3、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6)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2.可能性
(1)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目标
(注:根据现使用教材,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及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分解。)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理解倒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比较熟练的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3)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5)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
(6)能区别比值和化简比。
2.数的运算
(1)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乘、除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4)掌握比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正比例、反比例
(1)掌握比例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比例尺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掌握按给定的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3)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及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
(1)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复式百分数统计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选学扇形统计图;会懂得有关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4)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所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能解决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有关利息、税金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不超过三步应用题)
3.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4.初步感受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贰’ 在正方形小格中怎么数矩形 算上正方形 以4*4的方格为例 谁知道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按面积大小来数
‘叁’ 小学一年级数学8格方格连续涂8个正方形有几种方法
有两种,第一种是8乘1,第二种是2乘4。
以下是乘法的相关介绍: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乘法
‘肆’ 请归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伍’ 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是什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小学数方格简便方法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陆’ 小学数学题,数方格。
如果方格之间不重复,
50÷3=16……2,
16×16=256,
一共256个九宫格。
‘柒’ 小学数学中,数一共有多少格子的题怎么做
按一定顺序来算
(我以长,宽为4个小长方形的长宽来当图给你讲拉)
先算1小格的有16个
2小格的有4*3+4*3=24个
4小格的有3*3+3*3=18个
6小格的有2*3+2*3=12个
8小格的有1*3+1*3=6个
12小格的有2+2=4
16小格的有1个
所以共24+18+12+6+4+1=65个
你画个图,,然后分类别数就可以了
‘捌’ 小学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简便运算,主要就是活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达到简算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要多观察数的特点。
‘玖’ 小学数学数格子的方法
数格子要先看底层有几个格子,在看被隐藏的格子,从正面和侧面算出来被隐藏的格子,加在一起。
‘拾’ 这个小学一年级奥数题有什么简便做法
我是做出答案来了,但是基本上是一点点技巧+一个个列举做了很久做出来的,没想到应该用什么推理方法。答案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