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哪些
三七粉泡水喝也是活血化瘀的好方法,平时还可以多吃:
1、葡萄:1997年,美国威斯康新大学发现,每天喝三杯紫葡萄汁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力40%,类似 阿斯匹灵的溶栓、抗凝血和溶纤维作用。尤其葡萄皮中所含的类黄 酮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2、柠檬:柠檬中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缓解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3、凤梨:凤梨中包含生物与凤梨蛋白,不仅能使血凝块消退,还可及早制止血凝块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⑵ 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像崴脚就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当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过去之后,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
2、有时候热毛巾不是随身就能准备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倒一些在伤处,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患处有发热的感觉。
3、除了外用的药物,还有一些口服药物,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三七片等。不过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4、对于经血不畅的女性来说,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糖姜茶、阿胶等物品,能够有助于经血顺畅。
5、平时注意运动,多活动活动身体,像冬天容易长冻疮的部位要多加按摩,使血流通畅,不容易淤堵。
⑶ 中医活血化瘀的偏方有哪些
刚好看到,你可以参考下。
中药:
三七
三七具有活血以及养血的作用,并且能够双向调节。而三七粉长期服则是能够软化血管,有效的促进身体中血液运行更加顺畅,同时对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每天一勺昌弘三七粉服用之后能够活血养颜
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调节月经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压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够很好的扩张身体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红花
服用红花能起到止痛以及疏通经络的作用,有效的扩张身体中的血管,降低患有高血压的可能,并且还能够很好的抑制身体出现心率过快的情况,保证身体健康。不过红花虽好,日常服用的时候仍旧需要注意用量,每次服用最好能够控制在3~10克作用,孕妇千万不能够服用。
丹参
丹参也具有很好高的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很好的调整心率情况,并且增加冠脉血流量。除此之外还能够抗变态反应,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
⑷ 什么药物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腾冲治药厂的大活络丸效果不错,云南虽然偏远,但污染相对少,中成药可多选云贵一带的厂商。
⑸ 血管堵塞吃什么好疏通
茄子
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因此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作用。
洋葱
含有一种较强血管扩张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于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蜂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K、B2、B6、胡萝卜素,能改善冠状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
蜂蜜生姜茶
蜂蜜生姜茶的主要成分是蜂蜜、生姜和红茶。除了生姜的作用,蜂蜜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能迅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加强心脑血管 [1] 功能,促进肝脏解毒,防止动脉硬化,促进睡眠。
⑹ 吃什么能快速疏通瘀血,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忌食寒凉 - 多吃:黑豆、黄豆、香菇、茄子、油菜、羊血、芒果、番木瓜、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子、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红糖、黄酒、葡萄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油腻寒凉。 适度运动 - 心肺功能被唤起非常有助于消散淤血。但是中老年血瘀体质的人不宜参加剧烈、爆发、竞技的运动。 保证规律睡眠 - 早睡早起是非常重要的,血瘀主要是因为肝气不舒,最晚23点之前睡觉才能保证肝血更新。 乐观专注 - 多多的和乐观开朗的人在一起参与团体活动。培养一些兴趣,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爱好里,体会聚精会神的乐趣。春分节气小贴士春分节气介绍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从太阳到达黄经0°时始。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其后北半球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日出越来越早。今年的春分为3.21-4.4。《春秋繁露》“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节气要注意润燥祛火(南方若是湿冷则注意祛湿保暖)、节精养神。血淤体质春分饮食小贴士:适宜:春笋、白萝卜、油菜、小白菜、生姜、芝麻、香菇、青鱼春分时节,随着阳气越来越盛,在大量气血从里向外走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气血郁滞,最容易出现故疾复发或明显地感到身体某些部位疼痛。而肝主疏泄,所以疏通气血自然落实到肝的头上。饮食上要多选择春笋、白萝卜、油菜、橘皮、韭菜、小白菜、生姜等养肝行气之品。另外,春季多风,南方还会阴雨绵绵,风湿相结,易使人肢体关节疼痛。若你身在潮湿的地方,宜吃些祛风、除湿的食物,如芝麻、香菇、青鱼、薄荷、荞麦、红豆、洋葱等。少吃:肥肉、蟹黄、蛋黄、奶油、动物油、红烧肉、肘子、涮羊肉厚味内积,易生热、生痰,若逢阴雨天气(尤其是南方),易阻滞于体内引发疾病。故饮食宜清淡,不宜吃红烧肉、肘子、涮羊肉等肥厚之味、燥热之食。平日里荤菜最好交替使用,一日一种,或搭配食用;做荤菜时可放些辛温祛湿的调料,如生姜,橘皮丝。同时为了不影响气血运行,肥肉、蟹黄、蛋黄、奶油、动物油等少食为好,它们滋腻、湿气重,而且容易导致血脂增高。忌吃:黄花菜、大蒜、酱菜、鸡蛋、小蒜、兔肉《云笈七签》曰:“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发痼痰,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勿食兔肉、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养生论》曰:“是月行途,勿食阴地流泉,令人发疟瘴,又令脚软。”血淤体质春分运动小贴士:户外活动,勤动手脚春季运动是活血化瘀最廉价的方法。放风筝,爬山,在郊外或公园或树林散步、做操,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肉,还可以放松心情。有些末梢循环不太好的血瘀质,手脚的温度并不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暖和,此时应多活动上、下肢。如果是手凉,就多做甩臂、推拳、甩拳等;如果是脚凉,可跳绳,或叉步跳、原地跑步。总之,让自己动起来。血淤体质春分起居小贴士:防风护体,揉捏手指通经络《黄帝内经》记载:“风为百病之长”,即是指风邪在各种致病外因中排第一位,它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遍及。此时气温虽然有所回暖,但多风,还是得多多防范的,以免引发风湿、过敏等疾病。每天关注次日天气预告,若变天,宜做好防护准备。外出时关闭家里门窗,以防风沙入内;备上薄的丝巾、口罩,护好口鼻、脖子;再者一件带有帽子的防风外套也是不可少的。另外,为了让气血更好的运行,还可以每天揉捏手指指尖,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因为在手指头的两侧,分布着人体经络的井穴。如果说人体的经络是一条流动的河流,那么井穴便像水流开始的泉源。血淤体质春分情绪小贴士: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宋神宗时代的潞公的养生格言是:“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酌中恰好即止。”意思是让心意闲适而自得其乐,不勉强自己,也不强求别人,随遇而安,豁达洒脱,乐观开朗,身心自由。不要因为外在的事物伤了身体的和气,也不要做过分或者不当的事情伤害了身心的和谐,以适中恰好为度。在这个阴阳相半的时节,更是应该如此,以保持情绪稳定,阴阳平衡。血淤体质春分茶饮小贴士:清肝去火茶清肝去火茶:菊花3克、玫瑰花3克、枸杞子3克,开水闷泡十分钟。菊花,清肝明目,去火利咽;玫瑰花舒肝理气,枸杞子滋补肝肾,清肝去火效果很好,是非常适合血瘀质春季饮用的茶饮。
⑺ 有什么办法通血管
提醒:身体经常出现这3种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1、头晕
通常人体在健康状态,脑部不缺乏氧气和血液的时候,是不会出现头晕的现象。但是如果时常感觉到头晕的话,可能就是血脂偏高了。这是因为当我们的血脂升高之后,血液流速就会开始变得缓慢,时间一长血管中就会出现毒素和脂质堆积的情况。如果毒素堆积过多,就容易出现血管堵塞,脑血管也从而出现血流缓慢,就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的情况,也就出现头晕的现象。
2、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血脂作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病,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将这些缓解血脂的小方法养成习惯。
当养成习惯每天去做,就是成功的一大步。像抽烟、喝酒这类的坏习惯我们也要戒掉,将我们生活保持在健康饮食、多补充水分、早睡早起,对于缓解高血脂来说就是赢。
⑻ 哪些草药可以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呢..
活血通脉胶囊,中成药,成分:水蛭。国药准字Z0059。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通脉止痛。用于症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见有眩晕、胸闷、心痛、体胖等属于痰瘀凝聚者。
1、稳定斑块,疏通血管。
2、增加血流量,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3、降血粘,通血管,抗凝溶栓。
⑼ 中药求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偏方
中医处方 (一) 【辨证】瘀血阻滞,日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名】解毒活血汤。 【组成】银花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没药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叶汉帜方。 中医处方 (二)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淑芬方。 中医处方 (三) 【辨证】寒邪外邪,络脉不通,气血阻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温经活血汤。 【组成】泡附子15克,干姜6克,当归15克,赤芍30克,地龙12克,鸡血藤30克,牛膝15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蜈蚣1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少敏方。 中医处方 (四) 【辨证】气虚凝滞,热毒炽盛。 【治法】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方名】芪忍归草汤。 【组成】黄芪(盐水炙)50克,忍冬藤50克,忍冬叶50克,当归12克,甘草节8克。 【用法】先将药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再煎煮,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秋侠方。 中医处方 (五) 【辨证】风寒湿邪侵袭,郁久化热,热郁成毒,热毒结聚于经络。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名】活络通脉清解汤。 【组成】元参90克,银花藤90克,当归60克,丹参60克,川芎40克,灵仙20克,路路通20克,皂角刺20克,蒲公英90克,土茯苓9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此药还可用于外洗。 【出处】僧焰如方。 中医处方 (六)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否,阻寒血脉。 【治法】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方名】和营通络汤。 【组成】当归30克,血通15克,细辛6克,虻虫3克,虫3克,水蛭3克,灵仙24克,秦艽15克,桂枝15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中医处方 (七) 【辨证】寒凝瘀阻,瘀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通脉。 【方名】清营拓脉饮。 【组成】当归50克,泽兰50克,双花50克,元参25克,生地25克,钩藤25克,生黄芪50克,米壳20克,薏米30克,鸡血藤25克,水蛭15克,生地20克,蟾酥0.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中医处方 (八) 【辨证】瘀血凝滞,脉道不通,郁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疏通血脉,凉血化瘀。 【方名】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成】当归60克,乳香10克,黄芪30克,银花60克,刘寄奴12克,甘草30克,桃仁10克,元参3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郑静嫦方。 中医处方 (九) 【辨证】火毒湿热内盛,复因外感风邪,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鸡香汤。 【组成】鸡血藤30克,元参60克,双花60克,甘草30克,乳香10克,土茯苓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郭俊男方。 中医处方(十) 【辨证】气血两虚,邪毒深重,毒延全身。 【治法】生肌,败毒。 【方名】驱淫保脱汤。 【组成】苡米30克,茯苓60克,桂心3克,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候士林方
⑽ 活血化瘀的方法都有哪些
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临床上具体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瘀血证有轻重,治疗时应选用不同的方药。 ②祛瘀过猛,易于伤正,因此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③本法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活血化瘀,不能从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