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挝石、寿山石、昌化石如何辨析
近一两年老挝石非常火爆,大有睥睨四大国石、唯我独尊之势。“老挝石”产自老挝,2014年8月大量进入国内,主要进入了福建市场。老挝石颜色以红为主,极品者颜色很正,大部分色淡,肌理和质地与寿山善伯洞、杜陵等品种极为相似,除刀感不同外,流水纹、桃花等肌理特征一应俱全,虽与我国四大名石的精品相比稍有差距,但质地良好,更适合把玩。
《老挝石》
根据不同开采地的差异,老挝石可分为“山料”、“水料”:
“山料”是在山上的原生矿中开采出来的石料。这类石料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褪色问题,因此等级不高,市场价位较低。普通的老挝白玉冻、黄冻、红花冻多为“山料”。
“水料”是从矿山周围水域中挖掘出来的石料。这类石料的产生是由于矿石从山体滑落,掉入水中,经过流水、泥沙长期覆盖、重刷,其表面形成了一层“石皮”,因此性质稳定,不会褪色,是老挝石中的中上等级品种。例如老挝田黄就是“水料”。
根据老挝石的色彩、外观等,一般将老挝石分为老挝白玉冻、老挝黄冻、老挝红花冻、朱砂白冻、老挝田黄、老挝三彩等。
在挑选老挝石时,业内人士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材质、纯净度和色彩。一般来说,材质越细腻,油润度越高越好;纯净度越高、透明度越高越好;色彩要挑不易褪色的品种,色彩分界越清晰越好。
老挝石中有百分之八十像巴林,仅有百分之二十像寿山;而这百分之二十中,仅有不到百分之十者很难区别。
老挝田黄、寿山田黄、昌化田黄差异辨析
老挝田黄&寿山田黄
1、同等大小的老挝田黄与寿山田黄相比,重量稍微偏轻一点。
2、大多数老挝田黄油润度不够。虽然老挝田黄磨光后同样非常光滑,但光滑并不代表油润度,缺乏寿山田黄特有的清朗、清澈,给人感觉浊了点。
3、从历史文化价值来讲,寿山田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高,但也正是由于开采时间久,已经接近资源枯竭;老挝田黄则因发现时间晚,目前数量最为充沛,然而上等品占比非常低,可以说仅为前两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寿山石》
田黄是福建寿山石的一个品种,也叫田黄石或者黄田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效寿山村田地中,是我国独有的印石。已有一千多年开采和利用历史,在清朝主要作为皇室的印玺用石和雕刻用材,随着时代前进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已有很多部专着问世。根据现代研究成果可以把田黄定义为:田黄是产于寿山溪田地中、具有六德特征和其它标志、主要由迪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的块状独石。主要有田黄,白田,黑田,红田,绿田等品种,按石皮特征可以分成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乌鸦皮田黄等等。按色泽的浓淡可以分为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橘皮黄田黄等等。
老挝田黄&昌化田黄
1、从雕刻下刀的刀感而言,两者软硬度差不多,刀感也差不多。
2、品质一般的老挝田黄原石,仔细看表皮会有一层朦胧的白色。但上等的老挝田黄则没有,跟昌化田黄很难区分。
3、用水砂打磨原石表层,会发现昌化田黄略亮一点。如果用手搓一搓昌化田黄的表皮,第二天看还是会有润度,感觉里面水分更足。而老挝田黄用手搓一搓第二天会恢复原样。
4、相比原石,两者雕刻出来的作品更容易看出差异。用昌化田黄做好的作品,在打蜡之后光泽度比老挝田黄更高,润泽度更高,而老挝田黄作品放置几天后会有些发干、发白。
5、总体来说,同样等级情况下,昌化田黄比老挝田黄质地要好,例如,同样是中等级别,昌化田黄会更黄,更润,老挝田黄则表皮会干涩一些。但高等级的老挝田黄品质也非常好,质地肯定超越中等级的昌化田黄。
《昌化石》
昌化田黄则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北区西北面的玉岩山一带的田地中,与我国着名鸡血石可谓同出一脉,虽然从被发掘至今资料记载有二十多年时间,但也是珍贵的印石。由于其形成环境、地质成份以及特征跟田黄十分相似,所以昌化田黄石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绿田等品种,此外还有银裹金和金裹银二种,尽管田黄石有不同色调,但黄色是基本的,这是鉴定标志之一。
寿山田黄石与昌化田黄石的形态特征异同点分析:
1、石形及其形成机理
田黄石的原石均经过搬运、磨蚀作用,而使其成为自然卵形,无明显棱角,手摸有滑感。两者都有过以上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生成。寿山田黄石一般体形偏小,形态相对比较规则。昌化田黄则体积比较大,形态比较多样,所以不管在体积还是重量都有着优势,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赏玩性;
2、石皮及其形成机理
大部分田黄都有石皮,薄厚不等,颜色各异,有黄、白、黑等色。石表面包一层浓淡厚薄不均的黑皮者,状如乌鸦之羽毛,俗称乌鸦皮。肌里为黄色,外部包一层白皮的,叫“银裹金”。肌里近纯白的白田,而包有一层黄皮的,叫“金裹银”。这点我在上面也提到过,两者的都有共同的称呼;在这里简而概之:寿山田黄石的石皮一般比较细腻、油润,表皮有比较规则的细孔,就像我们人类皮肤的毛孔一般,而昌化田黄石皮相对会粗犷、略干燥,显得土味比较重,石皮表面的毛孔也不是特别规则,而且通常的石皮会带金沙等。
Ⅱ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 寿山石鉴别方法
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总结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专用标志使用
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寿山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保养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容易变,石色也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Ⅲ 怎样区分寿山石和老挝石
寿山石和老挝石同属于叶腊石的一种,区分的话一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看,一种是刻。如果单纯用肉眼看的话,初学者一般是分不出来的,但是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老挝石大部分都有纹路,(搜林石雅集,教你分辨)特别明显的纹路,这是寿山石没有的,老挝石与寿山石的高山石很像,有时候几乎用肉眼分辨不出来的,再有一种是用刀刻,老挝石通常比寿山石会偏软。
Ⅳ 寿山石怎么鉴定
寿山石,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总结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综合评价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间宝物。这八品是:美品(美不胜收);奇品(奇妙无比);妙品(妙不可言);绝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难以见到);怪品(怪异多味);极品(完美无瑕)。
Ⅳ 寿山石鉴定方法是什么
寿山石鉴定方法是看质感、看肌理、看技法、看刀法。
一、看质感
寿山石鉴别方法第一看是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5)寿山石老挝石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寿山石的养护: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Ⅵ 寿山石是什么如何鉴定寿山石
寿山石是叶腊石中的一类,这是铝硅酸盐矿物,与所有的矿产一样,寿山石也是地质运动的产物。据地质工作者勘察,寿山石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由于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引起了特定成分的岩石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寿山石的取名与它的发现地有关,因它最早发现于福建寿山,所以以寿山为名。寿山石是“四大印章”之一的宝石,它是福建的特色名贵石材,也是中华瑰宝。真正的寿山石具有石质细腻、晶莹、色彩绚丽、色泽天然、色界分明等特点,从欣赏价值方面看,它的价值是很高的,再加上它相当稀有,又被赋予了人文历史意义,所以寿山石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收藏品。寿山石珍稀宝贵,价格也不菲。市面上有一些人为了赚取利益,以次充好,以石膏加工仿制寿山石以此来忽悠购买者,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所以学会鉴定寿山石很重要。正常情况下,鉴定寿山石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看外形。这个要看三点,形状、棱角以及皮相,根据寿山石的不同种类,它的外形表现也不尽相同。以其中的田坑石和水坑石为例,田坑石为自然石块,棱角不明显,但有石皮,而水坑石则棱角分明,没有石皮。二是看质感,寿山石的质地细腻,多呈微透明或不透明状态。三是看颜色,寿山石的色彩比较斑斓,以白、黄色、棕三色居多,红、草绿等颜色兼搭,总体色相靓丽,色彩有规律可循。四看纹理,寿山石大多纹理清晰,存在着天然的分隔纹路。
Ⅶ 寿山石怎样鉴别真伪品相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寿山石的真伪:
1、外形
包括寿山石的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等。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为“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2、色彩
主要看色相和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是有规律可循。
3、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及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触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4、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和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具备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7)寿山石老挝石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1、寿山石的质量技术要求包括:
1)开采
主要为赋存在白垩纪火山碎屑岩中的火山热液矿床。开采时要注意围岩蚀变、矿脉走向及其几何形态的变化,做好矿体预测。遇到矿体时,除与周边围岩紧密相连的大块原石可在围岩中采取微量炸药爆裂方式分离原石外,其余情况下均应采用手工作业方式取石。作业前应查看原石产出情况,找准合适的切入点,避免损伤原石。
2)养护
石料的养护以“保持润泽,切忌高温”为原则,应浸泡在水中或覆沙土和稻草,以保持湿度。开料时采用水锯,谨防燥裂。经去除杂质制成原坯石料。
3)管理
寿山石资源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实行采矿许可证制度。开采的寿山石应进行鉴定、拍照、登记、备案,由寿山石保护管理机构出具产地证明,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
2、寿山石的产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Ⅷ 如何分辨寿山石与老挝石
怎么辨别老挝石这一年来成为话题,从照片和纯外观上来看,新手人士很难区别,但笔者相信只要上手一试便知。为何外观的“像”,就能令大家如此迷惑呢,那是因为多数人没有从内心深处倾听。任何一方的石头,都不可能做到与寿山石百分百的“像”,内在的质地更难现一致。
为什么会有这种“像”的情况呢?除了相同的人文地理环境,还有就是石头本身色泽、皮相等外衣的阻挡。如果剥去外衣,呈现透澈、纯洁的本质,没有任何石种不是肉眼不能识别。内心深处的识别,从本真出发,触摸精神层面的共识,它是一眼即知、马上判断。荔枝、坑头等透明的石头,因为没有颜色的阻拦,或是本体的冰清玉洁,一眼望到底,是故最难在它们身上有种“似曾相识”的认知。
另外,芙蓉等蜡性石头,如山秀园、汶洋等,直接以完美无暇的体貌示人,至今未有迷惑出现,更遑论于手感上的滑、滞之别。这些都是从外相出发,除了石头自身的配合外,还有就是主体人可用刀具等对于各种石头内心深处的探知了。
笔者往返于各大市场之间,对各种石头均有涉及,对大家常问起的挝石与寿石中主要的区别之处做出总结,本文主要涉及三类的内容。
这二个石种的差别本无意提及,因为是最近的热门,所以有兴趣聊聊了。
寿山田黄地里已经很难有十克以上的田黄出来,可老挝的产量还是劈天盖地的,如果没有区别,后者对于价值的冲击能一下子冲垮关卡。老挝有产量优势,田黄身价有诱惑力,因此有人一度闭口不谈二个石种的分别。
老挝田石
但二种石头的比较,从出身上着手依旧可观一二。老挝“田”多数是山产独石,“严重”区别于寿山田黄田产的身份;前者产处多干燥,难以在吸纳外围养分上发挥十足功力,后者有着田中丰沛泥水元素无时不刻的滋养。这造就了,老挝“田”很难做到从外至里的纯一黄色,多是外现黄皮、内现白心或红心的情况。但是,外地的石友说福州的石商比较聪明,知道老挝的内心碰不得,就以薄意工艺来规避风险。
寿山田黄石
不能通过内心的情况观察二个石种的区别,寿山田黄的萝卜丝可谓帮上大忙了。它如同守护寿山核心的门神,它的存在如警卫时刻警惕,使其身份不容混淆质疑。这方面,老挝可能也有所谓的“丝”,但是比较粗,用“纹”来形容会更恰当。有的一部分石友可能会觉得,寿山田黄中没有丝的怎么办?
其实外相的皮、格、丝都是寿山田黄的重要特征,还可佐以这个石种的“温、润、细、结、凝、腻”六德去判断,这些条件足以抵御一切外力的冲击。另外来讲,寿山田黄石极为珍贵,一些上份量的在老挝田未出产前,就频见于网络、书刊、拍场等,在身份的判断上足可安枕无忧。份量田黄如此,一些古董级别的田石,在拍场上未见低下一丝高贵的头,更可说明田黄的垄断地位了。
因为从老挝从出产到现在,从没有放松过对这个石种的认识,手上收藏也颇丰,可以在分别上言语一二了。上面的二“田”区别,因为挝“田”的相似度还不够所以难度不大,但接下来要辨别的这个老挝流水纹“杜”就要叫不熟者头大不已了。
寿山杜陵石
寿山杜陵的密度在寿山体系内都是出了名的,若是二章相碰必发出清脆的“锵锵”之声,这种特征首先就有别于老挝。质地上的区别表现在刀感上,入刀于杜陵会崩弹而出,有别于挝“杜”的粘刀。
除此之外,从外观上,二者之间的差别也甚大。二者辨别最大的难度出现在流水纹上,老挝的流水纹有种像松木横切纹理的感觉,整齐谨慎、线线分别;杜陵的流水纹更加立体,也有更加自由一些的感觉,再有类似于虱子球类的特征相佐,岂可无别?
当然如上只是从普遍程度上的常见区别,不排除个别出现与文中描述不一致的情况。
老挝杜陵石
如果前两步不行,剩下的还是以石种的特征来帮助辨别了,杜陵常有的砂钉,虽在挝“杜”上也有出现,但频率比较低;棺材灰又是挝“杜”极少或没有企及的地方。
如上,细微处的分别,再于生活中用于组合手段进行判断,二者差别将被无限放大。
老挝杜陵石线条更“拘谨”
接下来的识别难度将更高,那就是令人迷惑不已的老挝朱砂、桃花类了。
因为朱砂、桃花的大量存在,作为“外衣”或“内衣”阻挡了石质的呈现,而这些无数的砂点与寿山类是无二无别的。至今为止,还时有发生将老挝当成寿山买的。笔者在二类石种上不曾少花钱,是故今天还是大胆地呈现它们了。
老挝水洞
从外观上,寿山水洞已绝产多年,现存的量若现于人们面前,多是有包浆的情况,或者是外现油黄的表象,这点异于老挝这类石头的光鲜。另外,从纯净度来讲,寿山水洞可以从多针或有无水泡等部分证明身份。
一寿山当地的石农讲,水洞有留白部分是加分的地方,有种似水凝珠的感觉。有些情况可以从这种清透的底来判断,但例外的情况始终会出现。无论如何这些差别从图片上看都是极其细微,只是在艺人或篆刻动刀后可于手端立辨。
综上二种石头的比较,从目前面市的情况下来看,寿山在蜡性石种(芙蓉、汶洋、山秀园)、白晶石种(坑头晶、高山晶)、萝卜丝石种(田黄、荔枝)等表征极难为外石所窥破。除此之外的识别,普遍是如上所说的,但个体位的差别也是千变万化,具体情况还是要以经验判断。(此文转载自寿山石文化网,仅供印友参考学习,作者:零陵香,原文标题:理性讨论怎样分辨寿山与老挝)
Ⅸ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 寿山石鉴别方法
寿山石是我国特有的玉料,因其玉质晶莹滋润,色彩斑斓,具有极高的人文性和升值性,从古至今,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为寿山石疯狂。但是,大家也知道寿山石的资源有限,而寿山石又如此的火爆,导致造假的寿山石也应运而生,因此怎样鉴别寿山石真假成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鉴别寿山石。
Ⅹ 老挝石和寿山石哪个好
肯定是寿山石好,但是老挝石中的精品肯定是要比寿山石的普品好的
寿山芙蓉石与老挝石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质地、颜色和文化底蕴。
1、从质地上来讲。
寿山石性不好的用油保养即可,老挝石在脱水的情况下,即使用油仍然会十分快速地褪色;即使不褪色,颜色也会起着变化。
脱油后的老挝石全无油养时的滑腻,而是带涩的感觉。且无油养时的色彩萎靡不振,上油后又“鲜活乱跳”,这说明其质不够细密结实,凝润度并不及外表来得光鲜。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没有寿山石那种越磨越亮的细腻感。
2、从颜色上来讲:
老挝石颜色过于单调,主要的颜色有红、黄、白,而寿山石颜色多样,多姿多彩。
老挝石:
寿山芙蓉石:
3、从文化底蕴方面来讲。
老挝石的出现,以福州为主战场,以中、低价位的准确定位,是对以寿山石为主的雕刻石的阵容补充与完善。
三点告诉你寿山石和老挝石的区别
从老挝石“入侵”福州,就一直有人关注这个石种,怎么分辨寿山石和老挝石就成了许多石友们心中的共同的疑问。此篇文章仅对老挝石与寿山石的识别进行探讨。
有种说法认为,老挝石中有百分之八十像巴林,仅有百分之二十像寿山;而这百分之二十中,仅有不到百分之十者很难区别。来看看文章的用词“很难区别”,并不是不能识别,通过类似者对比,还是不难看出之间的端倪。
总之,老挝石虽然外表光鲜、内韵不足,但产量极大,即使仅有百分之十达到收藏的程度,其市场容量仍然是巨大的。如果人云亦云,否决一个石种,并不是玩石人应有的心态,只有海纳百川,才能为自己赢得从容不迫的地步。
而雕刻石的核心是寿山石,寿山石的核心是田黄,其他雕刻石的价值是依托于核心价值而存在。
其中皇家文化是田黄不可忽略的主要部分,田黄光辉史始于皇家的祭天文化,其有着“福、禄、寿”的隐喻,之后王侯将相争相跟风模仿、收藏,依托于田黄材质身上的各项技艺也日臻完善以至颠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寿山才达到今天价位。
(10)寿山石老挝石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
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寿山石长期在人的手上、脸上摩挲,石与皮肤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使石质更加润通灵,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