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基准位置度的检测, 如图:在三坐标上如何检测位于116度和270度的两孔的位置度0.05(用的PC DMIS)
首先建立一个工件坐标系,原点一定要设置在中间的那个小孔的圆心。将x轴旋转到中间小孔的圆心和右边小孔的圆心所构造的直线上。然后按照被测孔的理论角度和被测孔到中间小孔的圆心的理论距离构造一个理论的被测孔,最后实际测量被测孔,评价实际被测孔和理论构造的被测孔的距离,如果距离在0.05内说明孔合格,超过0.05说明不合格。根据工件的精度要求合理选择安全裕度。这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最好不要用软件上的位置度来分析,很麻烦还不直观。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补充一下你的问题,图纸上没有标基准,并不是表明没有基准,当基准的一个中心孔的时候,基准可以不标,但不是没有基准。
② 同轴度如何测量
两个孔的公共轴心线是指两孔各自被测表面长度的中点连线;假使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圆柱表面,它们的公共轴心线应该在图样上另做规定。
几种测量机通常采用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一、应用系统功能法:
即测量机软件系统中自带的同轴度和同心度测量标准子程序,用户在测量时可方便地进行调用。
二、极坐标测量法:
这是一种类似于平台测量的检测方法,其基准元素可以通过圆柱、阶梯柱、直线以及圆/圆等测量后构造的直线获得。可以说,几乎所有用作基准元素的单一基准或组合基准都将包括在内,而被测要素则更为简单,通常情况只是圆的测量。
其操作步骤如下:
1、测量单一基准轴线或公共基准轴线并用其建立第一轴(同心度测量除外);
2、将基准轴线清零(即平移原点到基准中心);
3、在被测元素(孔或轴)上测若干截圆(通常测两端);
4、输出被测截圆极径(PR值);
5、取其输出较大PR值的2倍为所测同轴度误差。
三、求距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圆心到基准轴线距离的方法求得同轴度误差。与极坐标测量方法不同的是,被选定的基准轴线无须清零,但评定同轴度误差时同样要取计算结果中最大距离乘以2。
-关于两个相邻较远的短基准同轴度的测量: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困扰测量机用户的问题,事实上已经证明由此单从测量数据上来看将有相当一部分工件被视为“超差品”,而那些“超差品”经装配实验后证明大多数没有问题。这就不得不需要引起测量机操作员的注意。分析其原因,既不是机器精度太低,也不是系统软件计算错误,主要是图样标注不妥。
对此,可采用以下几种相应的测量方法:
1、当基准元素为孔时,可插入配合间隙较为合适的心棒,以延长基准轴线的实测长度;
2、采用建立公共基准的测量方法,模拟专用心棒进行检验的方法,分别测量两圆柱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参看前面公共基准轴线的建立方法和极坐标测量法);
3、在基准圆柱表面内测量更多的点,(多用于连续扫描测头)以加大计算的信息量,使系统确定最大内接圆或最小外接圆时有充足的表面形状信息。
③ 外圆和内孔的同轴度如何测量,用简易检具
简单的一把游标卡尺或者壁厚千分尺,就可以大致测量外圆和内孔的同轴度了。
一些测量现场,由于没有精确测量需要的工具。所以,利用手边的一些常用测量工具来实现检验,还是很必须的。
选择使用游标卡尺还是千分尺,这个还是要看同轴度的精度要求。
测量结果,壁最薄的地方,就是偏心最厉害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