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确定是癣
首先,我们要了解癣病有哪些特点。癣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故其发生与真菌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人体的手掌、脚底、指(趾)缝、大腿内侧、腋下、乳房下等处是癣病好发的部位。夏天气候炎热潮湿则癣病明显加重,冬天天气寒冷干燥则皮损减轻或消失。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病史较长、病损不典型的患者很难确诊。在皮损中找到真菌则是诊断癣病最有力的依据。真菌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镜检,在病损的边缘取一些皮屑或有病的毛发或指甲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再把玻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热片刻,但不要煮沸,以防烧干,然后盖上盖玻片并置于显微镜下寻找真菌。如果在显微镜下找到真菌的菌丝或孢子,就可以确诊癣病了。若一次找不到,可以再找一次。但应注意排除外用药的干扰,特别是抗真菌药物,所以最好停止擦药一周后再检查。二是培养检查,有时真菌数量很少,直接检查找不到,可以取少量皮屑或病发,经75%酒精消毒后(只消灭细菌,不杀死真菌)接种于沙氏琼脂培养基上,在室温下培养。经过1~2周时间,真菌就可以长出来,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的结构可以鉴定真菌的类型。如果经3~4周仍无真菌生长,基本上可以说明没有真菌存在。但培养检查也不是绝对的,查不到真菌也不能完全排除癣病。必要时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果是癣病一般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即使不是癣病,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Ⅱ 临床微生物检验之病原性真菌检验知识
临床微生物检验之病原性真菌检验知识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部分真菌对人类有益,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性真菌主要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病原性真菌检验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常见单细胞真菌的形态观察
1、新型隐球菌墨汁负染色片:可见菌体呈球形,大小不一,有很厚的荚膜,包围在菌体周围,透明发亮,并可见发芽的菌体。
2、白色念珠菌菌体形态:用患者的棉拭子标本常法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呈卵圆形,较葡萄球菌大2-5倍,细胞出芽伸长而成假菌丝,在假菌丝生长点上有芽生孢子及沿假菌丝顶端生长的`大而圆的厚膜孢子。
二、皮肤丝状菌的检查
材料:
病人的甲屑、皮屑或毛发、10%KOH溶液、载玻片、盖玻片、小镊子、普通光学显微镜等。
方法:
1、采标本:用钝刀在手、足、体癣损害部位边缘轻轻刮取皮屑,甲癣可用小刀刮取病损指(趾)甲深层碎屑。
2、制片:用小镊子取少许皮(甲)屑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1-2滴10%KOH溶液,覆加一盖玻片,在火焰上缓慢加热,以加速角质溶解,使标本透明,然后轻轻加压使成薄片,驱走气泡并吸去周围溢液。
3、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用高倍镜观察菌丝、孢子的特征。镜检时光线应稍弱,使视野稍暗。阳性标本常可查见分支菌丝或孢子。
三、真菌的培养
材料:
菌种、沙保氏培养基、平皿、载玻片、盖玻片。
方法:
1、一般培养:分别将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于22℃-28℃下培养(深部真菌可培养于37℃环境),一周后观察菌落特征。真菌菌落在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
酵母型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圆形、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类酵母型菌落:同酵母型菌落,圆形、较大、白色,但菌落根部有假菌丝长入培养基内。
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有许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中央有皱折,外围有放射状沟。其正面和背景又可显示各种不同颜色。
2、小培养(玻片法):在无菌平皿中先倾注10-15ml沙保葡萄糖琼脂,待凝固后,无菌操作将琼脂切成约0.5cm的方块,再将琼脂块移放在灭菌的载玻片上,然后在小块培养基四边接种已分纯的真菌菌种,盖上无菌盖玻片,移入有一定湿度的无菌平皿内,置22℃-28℃孵育。动态观察生长过程,根据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真菌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