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历的书写要点
(一)入院病史的收集:询问病史时要对患者热情、关心、认真负责,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协作,询问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应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测和先入为主。当病人叙述不清或为了获得必要的病历资料时,可进行启发,但切忌主观片面和暗示。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出生地,现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邮政编码,电话,入院时间,记录时间,病史叙述者(注明可靠程度)。填写要求:(1)、年龄要写明“岁”,婴幼儿应写“月”或“天”,不得写“成”、“孩”、“老”等。(2)、职业应写明具体工作类别,如车工、待业、教师、工会干部等,不能笼统地写为工人、干部。(3)、地址:农村要写到乡、村,城市要写到街道门牌号码;工厂写到;车间、班组,机关写明科室。(4)、入院时间、记录时间要注明几时几分。(5)、病史叙述者:成年患者由本人叙述;小儿或神志不清者要写明代诉人姓名及与患者的关系等 .
2、主 诉:(1)、主诉是指患者入院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发生时间、性质或程度、部位等,根据主诉能产生第一诊断。主诉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般以不超过20字为宜。(2)、不以诊断或检验结果为主诉内容(确无症状者例外)。主诉多于一项时,可按主次或发生时间的先后分别列出。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按症状出现的先后,详细记录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经过和诊疗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1)、起病时间、缓急,可能的病因和诱因(必要时包括起病前的一些情况)。(2)、主要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其演变过程。(3)、伴随症状的特点及变化,对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和阴性症状(或体征)亦应加以说明。(4)、对患有与本病有关的慢性病者或旧病复发者,应着重了解其初发时的情况和重大变化以及最近复发的情况。(5)、发病以来曾在何处做何种诊疗(包括诊疗日期,检查结果,用药名称及其剂量、用法,手术方式,疗效等)。(6)、与本科疾病无关的未愈仍需诊治的其他科重要伤病,应另段叙述。(7)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食欲、食量、睡眠、大小便 、体力和体重的变化等。
4、既往史:既往史是指患者本次发病以前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按时间先后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1)、既往一般健康状况。(2)、有无患过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发病日期及诊疗情况。对患者以前所患的疾病,诊断肯定者可用病名,但应加引号;对诊断不肯定者,简述其症状。(3)、有无预防接种、外伤、手术史,以及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过敏史等 .
5、系统回顾:按身体的各系统详细询问可能发生的疾病,这是规范病历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医师在短时间内扼要了解病人某个系统是否发生过的疾病与本次主诉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现病史以外的本系统疾病也应记录。(1)、呼吸系统:有无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喘史等。(2)、循环系统:有无心悸、气促、紫绀、水肿、胸痛、昏厥、高血压等 。(3)、消化系统:有无食欲改变、嗳气、反酸、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呕血、黑便、黄疸史等。(4)泌尿生殖系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腰痛、水肿史等。(5)、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皮肤或粘膜出血点、淤斑、么复鼻衄、牙龈出血史等。(6)、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有无畏寒、怕热、多汗、食欲异常、消瘦、口干、多饮、多尿史,有无性格、体重、毛发和第二性征改变等。(7)、神经系统:有无头痛、眩晕、失眠、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瘫痪、惊厥、性格改变、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史等。(8)肌肉骨骼系统:有无肢体肌肉麻木、疾病、痉挛、萎缩、瘫痪史,有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史等 .
6、个人史:(1)、出生、成长及居留的地点和时间(尤其应注意疫源地和地方病流行区),受教育程度和业余爱好等。(2)、起居习惯、卫生习惯、饮食规律、烟酒嗜好及其摄入量,有无其他异嗜物和麻醉毒品摄入史,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3)、过去及目前职业,劳动保护情况及工作环境等。重点了解患者有无经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并应注明接触时间和程度等。(4)、有无冶游史,是否患过下疳及淋病等。(5)、对儿童患者,除需了解出生前母亲怀孕及生产过程(顺产、难产)外,还要了解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7、婚姻、月经及生育史:(1)、结婚与否、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是否近亲结婚。若配偶死亡,应写明死亡原因及时间。(2)、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如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或绝经年龄等,记录格式如下:初潮年龄 行经期(天)/月经周期(天) 末次月经时间(或绝经年龄)经量、颜色、有无痛经、白带情况(多少及性状)等。(3)、已婚女性妊娠胎次、分娩次数,有无流产、早产、死产、手术产、产褥热史,计划生育情况等。男性患者有无生殖系统疾病。
8、家族史:(1)、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有无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死亡者应注明死因及时间。(2)、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需问明两系Ⅲ级亲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参附录一)。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必须认真、仔细,按部位和系统顺序进行,既有所侧重,又不遗漏阳性体征。对病人态度要和蔼、严肃,集中思想,手法轻柔,注意病人反应,冷天要注意保暖。对危急病人可先重点检查,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详细检查 ;不要过多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其具体内容如下:1、生命体征:体温(T)(C)、脉率(P)(次/min)、呼吸频率(R)(次/min)、血压(BP)(kPa )。
2、一般情况:发育(正常与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强迫或辗转不安),步态,面容与表情(急性或慢性病容、表情痛苦、忧虑、恐惧、安静),神志(清晰、模糊、昏睡、昏迷),能否与医师合作。
3、皮肤及粘膜:颜色(潮红、发绀、苍白、黄染、色素沉着),温度,湿度,弹性,有无水肿、皮疹、淤点淤斑、皮下结节或肿块、蜘蛛痣、溃疡及疤痕,毛发分布情况等;如有,应记述部位,范围(大小)及形态等。
4、淋巴结: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性、瘘管、疤痕等)。
5、头部及其器官(1)、头颅:大小,形态,有无压痛、包块,头发(量、色泽、分布、秃发及斑秃)。婴儿需记录前囟门大小、饱满或凹陷。(2)、眼:视力(必要时检查),眉毛(脱落、稀疏),睫毛(倒睫),眼睑(水肿、运动、下垂 ),眼球(凸出、凹陷、运动、斜视、震颤),结膜(充血、出血、苍白、水肿),巩膜(黄染),角膜(透明、混浊、反射),瞳孔(大小、形状、对称、对光及调节反应)。(3)、耳:听力,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4)、鼻:有无畸形 、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副鼻窦区压痛。(5)、口:口腔气味,唾液分泌,唇(畸形 、颜色 、疱疹、皲裂、溃疡、口角偏斜),牙(龋齿、缺齿、义齿、残根,以如下形式标明位置,如:龋齿3+4 ),牙龈(色泽、肿胀、溢脓、出血、铅线),粘膜(发疹、溃疡、出血),舌(形态、舌质、舌苔、溃疡、运动、震颤 、偏斜),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 ),咽(色泽、分泌物、反射),喉(发音清晰或嘶哑、喘鸣、失音)。
6、颈 部:是否对称,有无强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肿块,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硬度 、压痛、结节、震颤、杂音、随吞咽上下活动度)。
7、胸 部:(1)、胸廓(对称、畸形 、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有无异常搏动、静脉曲张。乳房疾病按乳房检查要求描述。(2)、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呼吸类型,有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触诊:语颤,有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叩诊: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肺下界、肺下缘移动度。听诊: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注意对称部位)等。(3、)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心前区隆起。触诊:心尖搏动(性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部位、期间)和心包摩擦感。叩诊:心脏左、右浊音界(相对浊音界)用各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表示,并在表下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表1)。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度、分裂、P2与A2的比较、额外心音、奔马律)有无杂音(部位、性质、时期 、强度、传导方向)和心包摩擦音。右侧(cm) 肋间 左侧(cm) Ⅱ Ⅲ Ⅳ Ⅴ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cm
8、血管检查:(1)、桡动脉:脉率,节律(规则或不规则、脉搏短绌),有无奇脉、交替脉,左、右桡动脉脉搏的比较,动脉壁的性质、紧张度。(2)、周围血管征:有无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水冲脉。
9、腹 部:(1)、视疹: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脐,有无皮疹、条纹、疤痕、包块、静脉曲张(如有,记录血流方向)、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搏动。(2)、触诊:腹壁: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感及包块(部位、大小、形态、硬度 、压痛、搏动、移动度)。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应测量腹围。肝脏:大小(右叶以右锁骨中线从肋缘至肝下缘、左叶以剑突至肝左叶下缘多少厘米表示之),质地、表面,边缘,有无压痛和搏动。胆囊:大小,形态,有无压痛。脾脏:大小,硬度 ,表面,边缘状态,有无压痛。巨脾以三线法表示。肾脏:大小,形状,硬度 ,移动度,肾区及输尿管压痛点有无压痛,有无膀胱膨胀。(3)、叩诊:肝浊音界,有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及肾区叩击痛。(4)、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或消失),有无振水音、血管杂音。
10、肛门及直肠:有无痔、肛裂、脱肛、肛瘘。肛门指检时应注意肛门括约肌紧张度、狭窄、内痔、压痛,前列腺大小、硬度 ;特别注意有无触及肿块(大小、位置、硬度、移动度等)。指检退出时应注意指套便染的颜色 .
11、外生殖器:根据病情需要做相应检查。(1)、男性:阴毛分布,有无发育畸形、阴茎疤痕、尿道分泌物,包皮,睾丸,附睾,精索,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2)、女性:必要时请妇科检查。男医师检查必有女医护人员陪同。
12、脊柱及四肢:(1)、 脊柱:有无畸形 、压痛、叩击痛,活动度。(2)、四肢:有无畸形 、杵状指(趾)、静脉曲张、骨折、水肿、肌肉萎缩、肢体瘫痪或肌张力增强,关节(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受限、强直)。
13、神经系统:(1)、生理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2)、病理反射 :巴彬斯基(Babinski)征等。(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克尼格(Kernig)征。(4)、必要时做运动、感觉及神经系统其他检查。14、专科情况:记录专科疾病的特殊情况,如外科情况、眼科情况 、妇科情况等(参见各专科病历书写要点)。
(三)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记录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如系入院前所做的检查,应注明检查地点及日期。
(四)摘 要: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主要资料摘要综合,重点突出阳性发现,以提示诊断的根据。
(五)初步诊断:写在病历最后的右半侧。按疾病的主次列出,与主诉有关或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排列在前。诊断除疾病全称外,还应尽可能包括病因、疾病解剖部位和功能的诊断。
(六)入院诊断:入院诊断由主治医师在病人入院后72小时内作出。用红墨水笔书写在病历最后的左半侧(与初步诊断同高处),标出诊断确定日期并签名。
(七)记录审阅者签名:签名应写在病历最后的右下方。签名上方划一条斜线,以便上级医师审阅、修改后签名。 1、门诊病历封面内容要逐项认真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门诊号、公(自)费由挂号室填写。X片号、心电图及其他特殊检查号、药物过敏情况、住院号等项由医师填写。
2、初诊病人病历中应含“五有一签名 ”(主诉、病史、体检、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和医师签名)。其中:①病史应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个人史,婚姻、月经、生育史,家族史等 ;②体检应记录主要阳性体和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③初步确定的或可能性最大的疾病诊断名称分行列出,尽量避免用“待查”、“待诊”等字样。④处理意见应分行列举所用药物及特种治疗方法,进一步检查的项目,生活注意事项,休息方法及期限;必要时记录预约门诊日期及随访要求等。
3、复诊病人应重点记述前次就诊后各项诊疗结果和病情演变情况;体检时可有所侧重,对上次的阳性发现应重复检查,并注意新发现的体征;补充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特殊检查。三次不能确诊的患者,接诊医师应请上级医师诊视。与上次不同的疾病,一律按初诊病人书写门诊病历。
4、每次就诊均应填写就诊日期,急诊病员应加填具体时间。
5、请求其他科会诊时,应将请求会诊目的、要求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清楚,并由本院高年资医师签名 .
6、被邀请的会诊医师(本院高年资医师)应在请示会诊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意见。
7、门诊病人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填写住院证。
8、门诊医师对转诊的病员应负责填写病历摘要。9、法定传染病应注明疫情报告情况。
2. 喘息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症状 与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缺乏特征性。哮喘的发病特征是 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 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 二、体检 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发作期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紫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 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二、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着疗效;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①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吸入; ②以0.1%肾上腺素0.01ml/kg 皮下注射(最大不超过0.3ml/次)。在进行以上任何一种试验后的15~30min 内,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若有条件可爱治疗前后测呼气峰流速(pef)或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0),治疗后上升≥15%者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pev1.0>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在婴幼儿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1)婴幼儿期哮喘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夜间憋醒、语言不连续及喂养困难,诱因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运动、大哭、大笑和情绪波动。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伴有过敏性鼻炎、胃食道返流也可以引起哮喘。由于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或镇咳药物治疗无效,而此时给予抗哮喘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具有以上特点的婴幼儿可以考虑沿用“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名称。 (2)如果患儿的“感冒”反复地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使用抗哮喘药物治疗后才好转,则应考虑哮喘。 (3)目前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①有特应性体质(湿疹),其喘息症状常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 ②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 不论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由必要的。尽管一部分患儿存有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缩短或减轻喘息的发作,亦符合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原则。 (4)在对婴幼儿时期喘息的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鉴别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先天性上下气道畸形等可具有喘息、气促或胸闷的疾病。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1.持续咳嗽>1月,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排出其他员应引起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严重度分级及治疗期间的重新评估 一、临床表现 在哮喘的流行病调查中不断提示哮喘诊断不清的直接后果是治疗不当。其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对间歇发作的哮喘症状能耐受,其症状一过性的现象更加重了病人对此病满不在乎的意识。由于哮喘症状的非特异性,常导致病人就诊时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诊断。很多病人因诊断为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采用不恰当和无效的一系列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建立哮喘的正确诊断,才能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喘息,但喘息不一定是哮喘,一个更恰当的观点应该是“有喘息症状者,在排除其他疾病之后,应首先考虑是哮喘。”哮喘起病可呈急性或逐渐进展。由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作均为慢性发作,咳嗽、喘息逐渐加重,亦有重度发作。开始干咳、喘息、呼吸增快、烦躁不安及呼吸窘迫,伴有呼气延长,应用辅助肌呼吸,紫绀、冷汗淋漓,坐位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胸部过渡充气,心动过速、奇脉出现则与病情严重度及发作不同时期相关。急性发作常由于接触一些刺激因素如冷空气、有毒烟雾,接触过敏原等,气道在10分钟内很快收缩,似为大气道内平滑肌痉挛引起。年长儿起病较急且多在夜间,室内积存较多变应原以及血内肾上腺素在夜间分泌减少有关,发作经数小时到一日。当病人在呼吸极度困难时,哮喘最主要体征——喘息可以不存在,这种病人只有在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减轻气道阻塞,有足够空气在气道中移动才可表现出喘息。呼吸短促可十分严重,病儿行走困难甚至不能说话。腹疼很常见,特别是年幼儿,可能由于紧张应用腹部及横膈肌引起。由于过度呼吸用力可引起低热。 胸部体征表现为在中度至重度哮喘吸气出现三凹症,在呼气时因胸部内压增高,肋间隙反见凸出,颈静脉怒张。叩诊两肺呈鼓音,心浊音界缩小,提示已发生肺气肿,并有膈下移,致使有时可能触到肝、脾。此时呼吸音减弱,全肺可闻及喘鸣音及干啰音,严重病例两肺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尤其处于哮喘持续状态时。并由于严重低氧血症、引起肺动脉痉挛,使右心负荷增加,导致心功能衰竭。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肺部常可闻及干、湿啰音,并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现象。可先由鼻痒、打喷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对食物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疼及荨麻疹等症状。如对食物敏感度较轻,则发生症状较迟。只有轻度哮喘反作间歇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并在体检时没有任何体征,桶状胸是慢性严重持续哮喘气道阻塞的表现,郝氏沟是吸气时横膈及前外侧胸部严重反复收缩后果。无合并症,即使严重哮喘也很少见到杵状指。在合并感染时痰量较多,炎性分泌物阻塞可导致肺不张,大多见于右肺中叶,有的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偶见合并纵隔气肿和气胸,对合并变应性鼻炎 及鼻窦炎,应积极治疗。严重慢性发作患儿可表现代谢障碍、营养不良、驼背成类似侏儒的状态。 二、儿童哮喘的分期与严重程度评估 1.为了便于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将哮喘全过程划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
3. 什么是奇脉什么病症时出现它
西医: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着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是由于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使心脏舒张充盈受限所致。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中医:①指奇经八脉。详见该条。
②脉学名词。与色泽不相符合的脉象。《素问·五脏生成》:“凡相五色之奇脉……”王冰注:“奇脉,谓与色不相偶合也。”
诊断奇脉的标准是什么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减少所致。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一方面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入肺循环的血量减少,另一方面肺循环受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这些因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也减少,形成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故又称“吸停脉”。明显的奇脉触诊时即可检知,不明显的可用血压计检测,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以上
什么病症时出现它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奇脉的产生机制是由于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