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脂与矿物油的鉴别
一、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加氢氧化钠,加热发生皂化反应!
矿物油---烃,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政法大学采用的油脂和矿物油检验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油脂和矿物油的薄层色谱分析。
2、矿物油的荧光光谱分析。
3、油脂和矿物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三、 掺入矿物油的鉴别
原理:根据食用油脂能被碱化而矿物油不被碱化的特性,将两者区分开来。
方法:取待测油样1 ml置于100 ml三角瓶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V氢氧化钾:V水=3:2)1 ml及无水乙醇2 ml,接空气冷凝管,回流皂化约 5 min。皂化时应不时振摇,使之加热均匀。皂化结束,加沸水25 ml摇匀,观察瓶内溶液。如呈混浊或有油状物析出,则表明有不能被皂化的矿物油存在;如所掺矿物油是挥发性的,则在皂化时可喷出特殊的气味;如掺有0.5%以上的矿物油即能被检出。
怎样鉴别食用油的品质
--------------------------------------------------------------------------------
发表时间: 2007-06-08 识假辩假
一.食用植物油脂的品质特性
1.香油 香油以芝麻为原料榨取而成,根据加工设备的不同可分两个品种:芝麻油和小磨香油。芝麻油,又称麻油或大槽油,用压榨法制成。颜色为浅黄色、黄色和棕红色三种。小磨香油颜色深红,是把炒熟的芝麻,经过研磨,加水搅拌、扬荡而制成,油中保留有芝麻酚等呈香物质,有一种令人爽心的特殊香气。
2.胡麻油 胡麻油以在胡麻为原料榨取制成,按精炼程度不同, 分为毛渍和精炼油二种。毛油为褐黄色,精炼油为浅黄色,且有一种特殊气味。
3.花生油 花生油以花生仁为原料榨取而成,由于精炼程度的不同,颜色分为三种:乳白色、浅黄色和橙黄色。花生油色泽清亮透明,具有花生的清香气味和滋味。
4.豆油 豆油以黄豆为原料榨取制成。有二种颜色为浅黄和和棕色,有豆腥味,加热时可出现泡沫。
5.棉籽油 棉籽油以棉花籽为原料榨取制成,可分毛棉油、卫生油和棉清油三种。毛棉油,有棉籽腥味,呈黑褐色或浅红色两种颜色;同于毛棉油未经精炼,油中含有游离棉酚,长期食用易导致慢性中毒。卫生油颜色呈浅黄至深黄,有碱味,特别是新油中碱味更深,而且不如拜油清亮透明。棉清油是精炼后的棉籽油,颜色呈浅黄色或黄色,且澄清透明,其亚油酸含量较高。
6.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以向日葵籽为原料榨取制成,颜色呈浅黄色或青黄色二种,油体清亮透明,气味芳香,滋味纯正。
7.菜籽油 菜籽油是以菜籽为原料榨取制成,可分油菜籽和芥菜籽油两种,颜色呈金黄色和棕黄色。
二、食用油脂质量的鉴别食用油脂的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透明度:油脂的透明度说明油脂的精炼程度,磷脂去除程度,水分杂质的多少,有无掺假现象以及是否适合食用等。测定透明度时,先将油脂混匀,然后倒入一个玻璃筒中,静置24小时后应透明,不混浊,无云雾状的悬浮物,即为透明。气味:用手指蘸一点油,抹在手心中,搓后闻气味,食用油不应有哈喇味或其它异味。
滋味:具有该油脂应有的滋味,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水分和杂质:水分用烘干法。油定杂质彩用石油醚、丙酮等有机溶剂进行溶解过滤后,用烘干法测定。水分杂质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油脂的保管。水份、杂质过多时,油脂很快变坏。油脂的水份规定在0.5— 0.3%之间,杂质含量限制成0.1— 0.2%之间。
色泽:内销食用油脂一般不规定色泽,外销货规定以重铬酸钾比色法测定,以色浅的为好。
三、变质植物油脂的鉴别
胡麻油、菜籽油、葵花油、黄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卫生油等植物油脂、鉴别其它是否已变质,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正常植物油清亮透明,有其榨制原料的香气;变质植物油一般颜色混浊不清,有苦、辣等异味,这种油炒的菜口涩异常,如食生柿,难以下咽。有的油即使混浊不清,甚至乳黑不能透明,或有浅色云絮状悬浮物,但胡麻、菜籽、葵花等料香味依然浓香可辨,一是有了颜色较深的浆膏状"油脚",仍可食用。植物油存放不宜过久,最长不得超过半年,盛装植物油应选 用陶瓷制品密封贮藏。
时下,正值食用植物油销售旺季,个别不法商人乘机在油中掺假,宁夏曾发现过在油中掺小米汤、浓茶水的事件,有关媒体报道掺矿物油,工业用油冒充食用油的事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帮助消费者识别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
一、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 在介绍感官鉴别方法前,先介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指标有:色泽、气味、滋味、酸价、水分及挥发物、杂质、加热试验、含皂量等七项。色拉油和烹调油是高级精炼油,除无加热试验,含皂量外,其他指标均有,同时还增加了透明度、过氧化值、不皂化物烟点、冷冻试验等五项指标,要求更高,有一项指标超标,视为不合格产品。具体指标详见附表。
二、感官鉴别方法 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鉴别,可从透明度、气味、滋味、色泽、沉淀物、水分等方面观察判断优劣和是否掺假。
1.透明度。纯净的油应完全透明,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水分、杂质等物质,才出现混浊,使透明度下降。鉴别方法是先将杆油管口用手指按住,插入油的底部,吸出油后在乳白色灯前观察判断,以透明、微浊、混浊分级,透明最好。
2.气味。每种油都有独特的气味,如花生油有花生香味,熟葫麻油有葫麻香味,打开油桶盖时,鼻子靠近就可闻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上一两滴油样,两手合拢摩擦发热, 3.滋味。滋味的鉴别是用干净玻璃棒,取两滴油样,涂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其滋味,口感好或良好者,是佳品;带有酸、苦、辛辣味者,为变质品;焦苦味者,为酸败油。
4.色泽。纯净的油是无色、透明、常温下带粘性液体。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使其带色。鉴别方法是用玻璃管吸取无残渣油样,移入试管或比色管内,在白色背景反光线下观察,色越浅油质越好,但小磨芝麻油除外。
5.沉淀物。沉淀物俗称油脚,主要成分是杂质,在一定条件下沉淀于油的底部,透明的玻璃瓶和塑料油桶,都可观察到,沉淀物越少越好,优质油应无沉淀物。
6.水分。水分是影响油质酸败的因素之一,掺假的油也反应在水分增加上,鉴别一般用烧纸方法。用干净的杆油管从油的底部抽取少许油样,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火燃烧并观察现象:燃烧正常者,水分在0.20%以内,符合标准;发出“吱吱”响声者,水分在0.20%以上,超过标准;发出“叭叭”爆炸声者,水分在0.40%以上,严重超标。掺米汤和浓茶油的油水分都严重超标。
7.掺矿物油。掺矿物油的油品,拧开油桶盖可闻到,也可用荧光反应鉴别,取油样和已知矿物油各滴两滴于滤纸上,移入荧光灯照射,有天青色荧光出现者,证明已掺矿物油。
8.掺米汤。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用淀粉的碘反应鉴别,先将油样滴在白纸上,再在油样上滴碘油,变深蓝色者,证明已掺米汤。
❷ 脂肪检测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操作流程
脂肪检测方法可用索式提取法:
一、索式提取法(经典方法)
1、原理:
样品经前处理后,放入圆筒滤纸内,将滤纸筒置于索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或石油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粗脂肪)
采用这种方法测出游离态脂,此外还含有磷脂、色素、蜡状物、挥发油、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为粗脂肪。
2、 适用范围与特点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宜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此法只能测定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无法测出,要想测出结合态脂肪需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后变成为游离态的脂肪方能测出。
另外此法是经典方法,对大多数样品结果比较可靠,但需要周期长,溶剂量大。
二、实验操作流程
1、滤纸筒的制备
将滤纸剪成长方形8×375px ,卷成圆筒,直径为150px,将圆筒底部封好,最好放一些脱脂棉,避免向外漏样。
2、称取样品,将样品烘干磨细,称取一定量与纸筒封好上口,最好用测定水的样品。
3、索式抽提器的准备
索氏抽提器由三部分组成,回流冷凝管、提取管、提脂瓶组成。提脂瓶在使用前需烘干并称至恒重。其它要干燥。
4、抽提
将装好样的纸筒放入抽提管 , 倒入乙醚,乙醚的量从提取管加入,加入的量为提取瓶体积的2/3 接上冷凝装置,在恒温水浴中抽提,水浴温度大约为55℃左右,可用滤纸检验,理论值抽提6-8小时,实际值3-4小时,但也根据样品性质来决定。
5、回收乙醚
当乙醚在提取管内即将虹吸时立即取下提取管,将其下口放到乙醚回收瓶内,使之倾斜,然后将提取瓶放到100-150℃烘箱烘至恒重。
6、计算
脂肪%= (W2-W1)/W x 100
W2——瓶和样品重(g)W1——瓶子重量(g) W——样品重量(g)
或:脂肪%=(抽提后滤纸与样品重量—抽提前滤纸重量)/样品重量 × 100
滤纸筒应事先放入烧杯与100-105℃烘箱烘至恒重。
(2)油脂感官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索式提取法注意事项
(1)样品应干燥后研细,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紧密,不能往外漏样品,否则重做。
(2)放入滤纸筒的高度不能超过回流弯管,否则乙醚不易穿透样品,使脂肪不能全部提出,造成误差。
(3) 碰到含多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处理,等其干燥后连同滤纸一起放入提取器内。
(4) 提取时水浴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使乙醚刚开始沸腾即可(约45℃左右),回流速度以8-12次/时为宜。
(5) 所用乙醚必需是无水乙醚,如含有水分则可能将样品中的糖以及无机物抽出,造成误差。
(6) 若用干样品测定脂肪,可按下式计算原来样品脂肪的含量
脂肪(%)= (W1-W2)(100-A) / W
A— 100克样品中水分的含量(g)
(7) 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而且还可以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这样可防止实验室微小环境空气的污染,如无此装置,塞一团干脱脂棉球亦可。
(8)如果没有无水乙醚可以自己制备,制备方法如下:在100ml乙醚中,加入无水石膏50克,振摇数次,静止10小时以上,蒸馏,收集35℃以下的蒸馏液,即可应用。
(9)将提取瓶放在烘箱内干燥时,瓶口向一侧倾斜45度防止挥发物乙醚易与空气形成对流,这样干燥迅速。
(10)如果没有乙醚或无水乙醇时,可以用石油醚提取,石油醚沸点30-60℃为好。
(11)使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直接用火源加热,应用电热套、电水浴、电灯泡等。
(12) 这里恒重的概念有区别,它表示最初达到的最低重量,即溶剂和水分完全挥发时的恒重,此后若在继续加热,则因油脂氧化等原因会导致重量增加。
(13) 在干燥器中的冷却时间一般要一致。
❸ 食用油脂常规快检项目速查有哪几种方法
乳与乳制品很容易变质,因此其安全检测项目也较多。以下列出了一些乳与乳制品常规快检项目,用户只需点击含有下划线的链接,就可进入该快检项目页面查询相对应的产品,方便用户速查。
导致乳制品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乳与乳制品的高营养特性,一旦遭受微生物污染即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食用后发生中毒。
2、运输、加工过程中有机与无机物的污染。
3、人为的掺杂造假使隐患增加。
安全检测项目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鲜乳感官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能再收购、出售和食用。
牛乳呈红色、绿色或显着黄色时。
牛乳中有肉眼可见物或杂质时。
牛乳中有凝块或絮状沉淀时。
牛乳中有畜舍味、苦味、霉味、臭味、涩味和煮沸味以及其他异味时。
2、乳粉感官检测:有乳粉色泽异常,结块硬且不易碎,生虫有脂肪酸败味时不能再食用。
3、乳粉冲调后感官检测:取乳粉四汤匙,开水25O克冲调,出现下列情况时不能再食用。
液体中有白色凝块、乳清呈淡黄绿色。
品尝有酸味和陈腐味、霉味、苦味或涩味。
胶态不均匀,有大颗粒或大凝块,甚至水乳分层。
放置0.5h后,出现上层如水样,下层蛋白凝固,有沉淀,不能溶解并有多量杂质。
4、炼乳感官检测:出现乳变稠或褐变,凝结成膏状呈咖啡样物质,乳液上层脂肪上浮,有异臭味时不能再食用。
5、酸牛乳感官检测:有酒精发酵味、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时不能再食用。
6、奶油感官检测:出现色泽不均匀,表面有霉斑或局部霉变,有较明显的异味,如鱼腥味、苦味等时不能再食用。
7、硬质干酪感官检测:出现腐败味、霉味、化学药品味和石油产品等气味时不能再食用。
8、含乳饮料感官检测:出现脂肪上浮,有不良气味和滋味时不能再食用。
9、乳制品外包装检测:超出保质期的乳与乳制品不能再食用。
❹ 科学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油脂
一、科学检验食物中油脂方法如下:
1、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2、将食物放在水中,看水面上是否有油珠出现来判断否含有油脂
二、科学检验食物中油脂主要项目如下:
1、理化指标: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试验和溶剂残留量;
2、特征指标:碘价、脂肪酸组成、皂化值、不皂化物、折光指数、相对密度;
3、卫生指标:苯并芘、黄曲霉素b1、总砷、铅;
❺ 常用油脂的品质检验有哪些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油的色泽、滋味、气味、透明度来分辨油脂的品质。
❻ 植物油检测项目有哪些
植物油检测项目:铅、总砷、烟点、标签、色泽、酸值、熔点、酸价、水分、BHA、BHT、含皂量、透明度、无机砷、冷冻试验、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游离棉酚、气味、滋味、不溶性杂质、溶剂残留量、水分及挥发物、黄曲霉毒素B1、不溶性杂质(杂质)、加热试验(280℃)、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等。
百检植物油检测标准
ASTM D6871-2003(2008)电气设备用自然(植物油)酯液的规格
ASTM E1346-1990(2010)感官评定用食用植物油的散装取样、处理和制备规程
ASTM E2881-2013e1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提取和衍生来自火灾残留物与液体样品的植物油脂的试验方法
BS 684-2-20-1977脂肪和油脂的分析方法.其他方法.植物油胡萝卜素的测定
BS 684-2-20-1977(R2009)脂肪和油脂的分析方法.其他方法.植物油胡萝卜素的测定
BS EN ISO 6320-2000动植物油脂 折射指数测定 也编号为BS 684-1.2:2000;替代BS 684-1.2:1996
BS EN ISO 6321-2002动植物油脂 开放性毛细管的熔点测定(滑动点) 校正13911:2002年5月10日; BS 684-1.3:2002
BS EN ISO 10539-2002动植物油脂 碱度测定 替代BS 684-2.5:1989
BS EN ISO 12193-2004动植物油脂 使用直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
BS EN ISO 15301-2001动植物油脂 原脂和原油中沉积物的测定 离心机法 也称为BS 684-2.53: 2001
❼ 植物油脂的检测有哪些
食用植物油中涉及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色泽、加热试验、烟点、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浸出油溶剂残留量、黄曲霉毒素B1等。
色泽:植物油通常是淡黄色或淡绿色等不同的色泽,这是由于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E的氧化物等油溶性色素存在所致。不同油料、不同加工方法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色泽。每种植物油有其正常的颜色范围和数值,如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花生油不得超过黄25红2,一级大豆油不得超过黄70红4,一级菜籽油不得超过黄35红4。若超过此范围值表明油脂精炼不好或已劣变。
280℃加热试验:主要用来鉴别磷脂含量多少的一种简易方法。油脂中磷脂含量多时,经加热后产生絮状沉淀物;油脂酸败时,油色则变深或变黑。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的280℃加热试验,油色不得变深,无析出物;二级油油色允许变深,但不得变黑,允许有微量析出物。
烟点:是油脂在空气中被加热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衡量的指标之一。烟点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一些沸点相对较低的物质而引发的,如游离脂肪酸、甘一酯、不皂化物等。一般精炼程度低的油脂的烟点远低于色拉油及高级烹调油。国家推荐性标准规定色拉油的烟点为不低于220℃。
酸价:是油脂的精炼程度和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米糠油和椰子油可能由于油料中本身游离脂肪酸含量高外,酸价高说明油脂精炼程度较低,或由于某种因素如温度较高、含水量过多、含有某些金属离子或长期存放与空气接触氧化,导致油脂劣变。酸价高的油脂不宜储存,也不宜食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油酸价不得超过1.0mgKOH/g,二级油酸价不得超过4.0mgKOH/g,色拉油酸价不得超过0.3mgKOH/g。
过氧化值:油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氢过氧化物,是油脂自动氧化的初级产物,它具有高度活性,能够迅速地继续变化,分解为醛酮类和氧化物等致使油脂酸败变质。因此,氢过氧化物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氢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值高的油脂不宜食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的过氧化值不得超过20meq/kg,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的过氧化值不得超过12meq/kg,色拉油的过氧化值不得超过10meq/kg。
羰基价: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氢过氧化物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有一定程度的分解、聚合,其分解产物会产生许多羰基化合物如醛、酮等。该项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用来评价油脂的品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羰基价不得超过20 meq/kg,色拉油不得超过10 meq/kg。
浸出油溶剂残留量:食用油脂的制取多采用浸出的方法。浸出溶剂是以六碳烷烃为主要成份的六号溶剂,溶剂内含有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化合物,其中芳香烃毒性较大,烷烃毒性较小,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使神经细胞内的类脂物质平衡失调。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浸出油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50 meq/kg。
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生长的后期分泌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分子由一个二氢呋喃环和一个香豆素构成。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主要危害肝脏器官,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及引起癌症,是危害最大的天然毒素之一。黄曲霉毒素B1在黄曲霉毒素群中的毒性最强,在食品中的分布最广。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20μg/kg,其他植物油中不得超过10μg/kg。
❽ 油品检测的指标和方法都要哪些
油品检测方法:品质检测:色度、粘度、水分、闪点、总酸值、总碱值、不溶物、残碳、倾点、水分离性、泡沫特性、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积碳、FTIR、锥入度、滴点、四球试验等;
污染监测:颗粒计数、滤膜分析、漆膜倾向指数(VPR)等;
磨损分析:光谱元素分析、PQ 指数、直读铁谱、分析铁谱、滤膜分析等;
分析项目: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全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成分配比、配方分析、元素分析、失效分析等。
油品检测范围:
原油: 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等。
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 无铅汽油、 航空汽油等。
防锈油:脱水防锈油、硬膜防锈油、挥发性防锈油、快干防锈油、电镀防锈油、软磨防锈等。
皮边油:皮革边油、皮带边油、皮具边油、皮手袋边油、真皮边油、皮包边油、哑光边油等。
衍生品:石油焦、润滑脂、化学纤维、沥青、石蜡等。
润滑油/剂: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特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剂、汽车润滑油/剂、合成润滑油等。
油品添加剂:燃油添加剂、抗静电剂、脱色剂、助燃剂、抗爆剂、节油剂、防水剂、除炭等。
金属加工用油:防腐杀菌剂、极压抗磨剂、铜合金缓蚀剂、防锈添加剂、油性剂、降凝剂等。
油品检测
油品检测指标:
GB/T259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260石汕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38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
GB/T503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792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
GB/T5487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8017石油产品蒸汽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8018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8019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8020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1132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最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