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柑橘树新嫁接叶稍变焦,是什么病
可能是柑橘碎叶病,的防治方法--柑橘碎叶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继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后发现为害柑橘的一种病毒病。
1、用腊斯克枳橙作指示植物,通过鉴定选择无病母本树剪取接穗。如找不到无病母本树,可通过热处理或热处理与茎尖嫁接相结合进行脱毒,获得无病毒母株。
2、选用构头橙、酸橘和红橘等抗、耐病砧木。发病树靠接耐病砧木对恢复树势有一定效果,但保留病树会增加病害扩大蔓延的机会。
3、对不同来源的柑橘植株进行嫁接、修剪或采穗时,剪完一批植株后,剪、刀等工具用1比5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次氯酸钠溶液浸渍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后擦干,以防止机械传播。
⑵ 柑橘病害防治方法
柑橘在 种植 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的病害疾病,所以我们去学习掌握防范这些疾病的 方法 很重要,有什么好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柑橘病害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柑橘病害防治方法
柑橘的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霉烟病防治方法:可用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或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柑橘虫害的防治方法
柑橘花蕾蛆
1、花蕾蛆:在花蕾露白时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同时还能防治蚜虫。
红蜘蛛
2、螨类 (红、黄、白蜘蛛):用40%隐螨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34%扫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以上三种杀螨剂交替使用或混用。
蚧壳虫
3、蚧壳虫:在其孵化初期,即4月下旬、5月中旬,40%速扑蚧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可防治矢尖蚧、红蜡蚧、黑点蚧、吹绵蚧等。
蚜虫
4、蚜虫、粉虱:用啶虫咪或吡虫啉制剂1000~2000倍液喷雾。
柑桔潜叶蛾
5、潜叶蛾:可用溴氰菊酯、功夫乳油等药剂于新梢叶长到1~1.5厘米时均匀喷施;凤蝶,可采用人工灭杀嫩芽、嫩叶上虫卵或小蚕样的幼虫,也可采用黄板诱杀成虫或用灭扫利、敌百虫等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杀菌剂和杀虫剂可以混用(碱性农药单独使用),既能提高药效又能降低劳动强度。
柑橘苗碎叶病的危害
柑橘碎叶病是由柑橘碎叶病毒(CTLV)引起的,主要危害以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橘树。枳及枳橙砧柑橘树受害后,砧穗接合部环缢和嫁接口以上的接穗部肿大,叶脉黄化,类似环状剥皮引起的黄化。
柑橘苗碎叶病
剥开接合部树皮,可见接穗与砧木的木质部间有一圈缢缩线,受强风等外力推动,病树砧穗接合处易断裂,断裂面光滑。碎叶病病害程度加重后,植株矮化,根系腐烂,甚至死亡。
柑橘碎叶病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种植无病毒苗木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 措施 。选购苗木时,一定要了解苗圃育苗情况,以确定所购苗木是通过脱毒的无病毒植株。
柑橘苗碎叶病的发病原因
柑橘苗碎叶病主要由园间病株是该病的侵染源,一般通过嫁接传播,亦可由病株汁液污染的刀剪传播,并能通过菟丝子传到枳橙上,未发现传毒昆虫。
柑橘苗碎叶病识别及处理方法
柑橘苗碎叶病的识别方法:常用的木本指示植物有腊斯克枳橙、特洛亚枳橙、卡里佐枳橙和厚皮来檬等。在腊斯克枳橙上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透明黄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缘缺损,叶片畸形,茎上有稍凹陷的纵向沟条,枝条弯弯曲曲,严重时,植株显着矮化。
柑橘苗碎叶病
柑橘苗碎叶病处理方法:病株率在20%以下时,一律挖除,并进行土壤消毒或更换新土,过6~12个月后再补种无病毒柑橘苗木;病株率在20%以上时,可采取靠接枸头橙砧或香橙砧2~3条,1年后黄化树势可恢复,或者根茎垒营养土,促使嫁接口以上萌发新根。
柑橘流胶病防治方法
方法一、柑橘尽量多施生物有机肥,少施氮肥(尿素),多施磷钾肥。
方法二、柑橘园如有积水地区,应该及时开深沟进行排水。
方法三、发现有柑橘流胶的果树,即先将病部的粗皮刮去,(青色为宜)再纵切裂口数条深达木质部,然后涂波尔多液+托布津+“护树将军”,杀菌消毒,使病斑迅速脱落,伤口愈合。
方法四、如柑橘流胶病严重的应该采用涂灌方法进行防治,可以用波尔多精1000倍或自配0.6%等量式波尔多液灌根,水量看树龄大小而定:大树为1桶、小树减半。
方法五、可以采用叶面用药进行防治柑橘流胶病, 叶面用药预防为主,最好在发病前用药。 药剂有:三乙磷酸铝、甲霜灵锰锌 落叶果用:“新高脂膜”+杀虫剂+杀菌剂喷施,连用3次可收到较好效果。
方法六、冬季对柑橘树进行防寒措施,如树干刷白、冬季培土,在柑桔采收后施一次有机肥,有保暖防寒的作用。结合修剪,去除病虫枝、枯枝及徒长.
⑶ 柑橘碎叶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柑橘碎叶病毒Citrustatterleafvirus。
分类地位:发形病毒属Capillovirus,线形病毒科Flexi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6.0.06.001.00.002。
病毒异名:Citrangestuntvirus(Roistacher,1988)。
病毒提纯:昆诺藜病叶加0.01mol/L(pH7.6)磷酸盐缓冲液(含0.1%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0.1%抗坏血酸和0.01mol/LNa-EDTA)匀浆,提取液加Mg-皂土,搅拌,7000r/min,离心15min,用CCl4乳化悬浮液,7000r/min,离心15min,留水相,加8%PEG,0.02mol/LNaCl和1%TritonX-100搅拌,7000r/min,离心15min,沉淀悬浮于0.01mol/L(pH7.6)柠檬酸-磷酸钾缓冲液(含0.1%2-巯基乙醇,0.1%抗坏血酸和1%TritonX-100),差速离心,再用限定孔径的玻璃珠柱层析,最后通过10%~4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Nishioetal.,1989)。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极弯线状,长600~650nm*13nm。
②核酸。正义、单链RNA,单基因组,分子质量2.83*106u,有6496个核苷酸。
③蛋白质。分子质量27ku。
株系:有不同的分离物,有的不引起寄主的嫁接口病变,有的不引起豇豆枯斑。
其他:该病毒属于发形病毒属(Nishio等,1989),与苹果茎沟病毒存在血清学关系,与日本西部广泛分布的百合矮化和褪绿病毒也有亲缘关系(Inoue等,1979)。
⑷ 柑橘碎叶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
枸橘品种Rusk幼苗:将它嫁接到无病毒柠檬砧木中,再将待测组织嫁接到下面的芽中,10~14d后,将砧木剪短迫使枸橘抽芽,症状表现最适温度20~24℃(Miyakawa,1978)。
枳橙: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畸形、皱缩、变小、茎上出现黄白色条斑。
厚皮莱檬: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皱缩、畸形。
墨西哥莱檬: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及明脉。
昆诺藜:通过叶片摩擦接种,产生褪绿或坏死斑;接种叶上部叶片表现为明脉、扭曲和矮化。
豇豆:接种叶出现红褐色枯斑,但不同株系产生的症状差异较大(Iwanami等,1991),最适温度为30℃(白天)和25℃(夜间)。
枯斑寄主:菜豆、豇豆、昆诺藜。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60~65℃。
②稀释终点。10-4~10-5。
③体外存活期。7d。
血清学检测:可利用ELISA进行检测(Kawai&Nishio,1990)。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得到两条典型的dsRNA带。亦可用分子生物学PCR检测。本病毒与苹果茎沟病毒有血清学关系。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柑橘碎叶病毒,可经柑橘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影响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已有发生。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检疫性有害生物,应作为防治重点。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东亚、北美洲、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均有发生。
检疫国家地区:保加利亚、荷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乌拉圭、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秘鲁、意大利、荷兰、阿尔及利亚、冰岛、摩洛哥、斯洛伐克等。
应检植物:柑橘繁殖材料。
检疫措施:进口柑橘繁殖材料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此类病毒。入境后经检验,确认无病后才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⑸ 柑橘苗碎叶病危害极大,柑橘苗碎叶病有哪些危害
柑橘压叶病分布于浙江、台湾省、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和湖北等省(区)。主要危害以枳及其杂种为砧木的柑桔树。受损后,植株变黄变弱,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伤株在接穗处嫁接,接穗在接穗上方膨大,植株矮小,叶脉发黄;剥去接穗的皮层,可以看到接穗与砧木木质部之间有一圈褐色的收缩线,受到强外力推动时,界面容易断裂,裂纹表面光滑。
如果是本地病毒分离物,则不可能培育柑橘及其杂交品种作为砧木。在杀死的隐源芽和枳砧之间植入健康的茎块,只能延缓病情。前12年接穗生长正常,随后出现开花、发黄等症状,56年内死亡。在砧木和接穗之间,芽会收缩,强风有时会吹掉这些芽。从感染的植株上采摘接穗,用三叶橙或三叶橙作为砧木,繁殖的幼苗通常在种植两三年后开始生病,植株衰退,果实没有商业价值。
⑹ 柑橘碎叶病怎样防治
柑橘碎叶病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和湖北等省(自治区)。主要为害以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橘树。植株受害后黄化衰弱,严重时整株枯死。受害植株嫁接接合处环缢,接口以上的接穗部肿大,植株矮化,叶脉黄化;剥去接合处皮层,可见接穗与砧木的木质部间有一圈褐色的缢缩线;受较强外力推动时,接口易断裂,裂面光滑。一些以枳作砧木的甜橙品种,如柳橙、哈姆林甜橙、红脐橙和椪柑等,感染此病后常发黄矮化,在穗砧接合部出现黄色环状,木质部有类似蜂窝状的小孔,遇强风极易折断。柑橘碎叶病因病毒在指示植物墨西哥来檬和厚皮柠檬上出现碎叶症状而得名。
病穗接在指示植物厚皮来檬和腊斯克枳橙上时,新抽出的叶片出现扭曲破碎和凹凸不平的症状。昆诺阿藜和豇豆也可以作为鉴定症状的指示植物。
⑺ 柑橘碎叶病有哪些发病症状
碎叶病为害以枳和枳橙作砧木的柑橘树。枳砧芦柑染病后嫁接接合处环状缢缩,接口以上肿大,出现明显黄环,砧木部萎缩,产生离层,手推或遇强风,易在嫁接口处折断,裂面光滑。病株树冠黄化明显,从部分叶脉呈短条状黄化发展至全部叶脉和叶片黄化,根系老化、坏死。病株生长衰退、矮化,以至枯死。枳橙(如鲁斯克、特洛亚等)染病后新叶呈现黄斑和叶缘缺损扭曲,其中鲁斯克枳橙对本病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植物。厚皮莱檬染病后新叶出现黄斑和叶缘缺损。其他一般品种被侵染后无明显症状。此外,该病毒侵染豇豆、蚕豆后在接种叶上出现枯斑,侵染昆诺藜后在接种叶和新叶上产生黄斑,侵染克里芙兰烟,引起系统轻度斑驳和花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