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9个字“出得来”、“分得开”、“跑得快”
出得来:所要检测的物质要能被检测到。要针对物质的特性要考虑检测器的选用及参数设定,以及流动洗脱力的强弱。
分得开:所有的检测组份要能完全分离,之间不相互干扰。要考虑流动相溶剂的选择;比例的优化;流动相PH的控制,是否要加离子对试剂;色谱柱的选型等凡是影响色谱分离因素都要考虑到。以进行优化。
跑得快:在满足可检测性与完全分离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各项条件,以达到快速检测,降低分析运行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你所说的“10——90,
5——35,60——100,45——95等”应该是指的梯度洗脱吧?
‘贰’ 如何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植物或中药提取物中的多糖成分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250 nm 紫外检测和使用梯度洗脱,6 种还原单糖的12苯基232甲基252吡唑啉酮衍生实现了良好的分离并具有良好的峰形。对单糖组成的定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单糖组成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用所建立方法对一个多糖中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获得良好的重复性。
‘叁’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水中的多环芳烃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中的多环芳烃;此方法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水中的多环芳烃的检测
取样;取1000mL水样(富集时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减),加入5g氯化钠和10mL甲醇待净化。净化;SPE柱:WelchromCI8E(500mg/6ml)活化:10ml二氧甲烷、10ml甲醇以及10ml水上样:将处理好的水样加入到SPE柱洗脱:10ml正已烷分三次洗脱,收集洗脱液,60°CN浓缩近干,用乙睛定容至1ml,供HPLC分析色谱条件;试验仪器:APS80-16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PS-C18(250mmx4.6mm,5μm)柱温:20°C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流动相:甲醇-水采用梯度洗脱:如表1所示
‘肆’ 水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怎么样的呢
含量=[(浓度X稀释倍数)/供试品称样量]X100%
首先确定样品成分,获取该成分的纯品(对照品),将对照品溶液配制成与样品成分浓度相当的浓度(比如样品浓度是10mg/ml左右,对照品溶液就配制成10mg/ml)。
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进行色谱分析,获得对照品成分峰面积与供试品溶液峰面积
此时已知对照溶液峰面积,对照溶液浓度,求供试品溶液浓度,因为成分在液相中响应值不变,故对照品溶液浓度/对照品溶液峰面积=F(即响应因子)=供试品溶液浓度/供试品溶液峰面积,求得供试品溶液浓度。
(4)iptg液相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四高一广”的特点:
①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加高压。
②高速: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分钟,有些样品甚至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小时。
③高效: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
④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
⑤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⑥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柱子可分离不同化合物
⑦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伍’ HPLC、UV、GC、TLC是什么检测方法
TLC:薄层色谱法.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根据比移值(Rf)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Rf)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用于跟踪反应进程。
PC:纸色谱法.是一种可以测试物质的纯度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快速的完成分析,而且对材料的限制很少,所以是一种极方便而且有用的分析方法。纸色谱法用的分离原则跟薄层色谱法一样,物质分布在一个固定相与流动相。固定相通常是滤纸,流动相会带着物质在上面流动,这个装置将会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物质对固定相的附着力和对流动相的溶解度而分离出来。分析颜料时,如果颜料中含有不只一种物质,不同颜色的物质会就根据溶剂和不同溶质的极性分开,这是因为不同的分子结构极有可能有不同的极性。这些不同的极性造就对溶剂的不同溶解度,使各种溶质会在溶剂扩散的不同位置沉淀在固定相上以斑点呈现,就可以根据固定相上的斑位置及大小作分析。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GC: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固体物质的色谱分离方法。例如活性炭、硅胶等作固定相;气液色谱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液体的色谱分离方法。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义、类型流程图是什么
楼主你好: 在所有色谱技术中,液相色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LC)是最早(1903年)发明的,但其初期发展比较慢,在液相色谱普及之前,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主流。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将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术应用到液相色谱上来,使液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填料制备技术、检测技术和高压输液泵性能的不断改进,使液相色谱分析实现了高效化和高速化。具有这些优良性能的液相色谱仪于1969年商品化。从此,这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就被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也称高压液相色谱法或高速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只适合分析较易挥发、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化合物,而HPLC则适合于分析那些用气相色谱难以分析的物质,如挥发性差、极性强、具有生物活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现在,HPLC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气相色谱,位居色谱法之首。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广义地讲,固定相为平面状的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也是以液体为流动相,也应归于液相色谱法。不过通常所说的液相色谱法仅指所用固定相为柱型的柱液相色谱法。通常将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理分成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四大类。其实,有些液相色谱方法并不能简单地归于这四类。按分离机理,有的相同或部分重叠。但这些方法或是在应用对象上有独特之处,或是在分离过程上有所不同,通常被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名称。按分离机理的分类类型主要分离机理主要分析对象或应用领域吸附色谱吸附能,氢键异构体分离、族分离,制备分配色谱疏水分配作用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与制备凝胶色谱溶质分子大小高分子分离,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离子交换色谱库仑力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分析离子排斥色谱Donnan膜平衡有机酸、氨基酸、醇、醛分析离子对色谱疏水分配作用离子性物质分析疏水作用色谱疏水分配作用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手性色谱立体效应手性异构体分离,药物纯化亲和色谱生化特异亲和力蛋白、酶、抗体分离,生物和医药分析液相色谱仪流程图现在的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做成一个个单元组件,然后根据分析要求将各所需单元组件组合起来。最基本的组件是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系统(记录仪、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配置流动相在线脱气装置、梯度洗脱装置、自动进样系统、柱后反应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等。图8-1是具有基本配置的液相色谱仪的流程图。详情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网www.rmhot.com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过程:输液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入,流动相将样品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组分因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送至数据系统记录、处理或保存。
‘柒’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环境中哪些污染物进行分析检测
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仪技术发展较快,尤其在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更是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作为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如美国EPA531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荧光检测器测定饮用水中的N—甲基氨基甲酸酯杀虫剂;EPA547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的草甘膦;EPA550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UV和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EPA605方法是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电化学法测定废水中的联苯胺类化合物;EPA610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UV和荧光法测定废水中的多环芳烃;EPA6610方法里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法测定废水中的氨基甲酸酯农药;EPA6651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废水中的草甘膦除草剂;EPA8310方法用LC/荧光分析固体废弃物中的多环芳烃,就连气体中的有害有机物不少也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鲁创仪器)
‘捌’ 用高效液相测定样品时,怎么做这个样品的检测限,检测限与能检测出来的最低浓度有什么关系
1. 关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的定义:
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
2. 计算公式为:
D=3N/S (1)
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
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
S=I/Q (2)
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
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
D=3N×Q/I (3)
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3. 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 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
4.注意事项
由式(3)可见,信噪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的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的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定义:
①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平均高度;
②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的1/2;
③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均方根值计算。
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的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的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的噪声峰值计算。
检测限的概念 由于缺少明确的定义和术语上的混淆
由于缺少明确的定义和术语上的混淆,检测限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常有将仪器检测限和方法检测限误用的现象。尽管如此,能被大多数分析工作者接受的概念是:检测限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范围,使犯第一类与第二类误差的可能性在接受范围内,高于分析过程产生的噪声的最小可检测量。
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近年来的分析工作实践已表明,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着几类检测限,且每一种检测限均有其本身的含义。这几类检测限分别是:仪器检出限(IDL)、最低检测限(LLD)、方法检测限(MDL)、和定量检测限(LOQ)。
确定检测限时,仪器的噪声和空白值是很重要的依据。在未分析样品时或者分析空白时,分析仪器通常会产生信号即噪声。在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程序中要求经常分析空白值,因此某一项目的空白值的均值及其分布即标准差是已知的,由于来自多次重复分析的结果、空白值已经相当精确,而且在正态曲线上分布很窄。
仪器检测限的确定是产生高于平均噪声3个标准差的浓度值,或是产生的信号为5倍信噪比时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值。
最低检测限是在多次能产生足够大的信号值的试验中有99%的可能产生可检测信号的组分的量,由反复分析接近零浓度但不超5倍于仪器检测限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将测定的均值的标准差乘以5%概率时,由正态概率表查得的因子是1。645,为使第一类和第二类判断要概率都在5%,将1。645扩大一倍为3。 290。例如对某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20次测定,其标准差为6ug/L,最低检测限为6×3。290=20 ug/L。
方法检测限与最低检测限不同,被分析的样品经历了整个分析方法的全过程。由于经过如萃取、浓缩等步骤的影响,方法检测限将高于最低检测限。方法检测限的确定是在无显着偏性的情况下,使用校正过的仪器,由有经验的分析者进行全过程分析。例如,可将某被测组分加入到有关的基体中,并使其浓度与预计方法检测限相接近。重复7次分析,计算标准差(SD),由单侧t分布表查出99%置信水平,自由度f:7-1=6时的t值(t=3。14)。标准差
乘以t值的结果即 为所求的方法检测限。
定量检测限对实验室有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特定的条件下,有关的标准方法上已经推荐各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低检测水平为实际的定量检测限。不同的实验室虽然使用相同的分析步骤,相同型号的分析仪器,分析的样品基体相同,但所得出的方法检测限是会不同的,因此实际定量检测限在不同实验室也会是不相同的。美国的水与废水标准分析方法认为实际定量检测限一般为方法检测限的5倍,它是具有可信度的、实用的、日常工作可达到的检测限。用定量检测限报告的数据是可靠的。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化学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玖’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原理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拾’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怎么操作啊简单吗
一.开机程序
1.打开氮气总阀,拧紧分压阀。
2.打开稳压电源和色谱仪开关。
3.启动计算机,运行软件,调用预先编辑好的控制方法,下载到色谱仪。
4.待柱箱温度达到控制方法设定的初始值后,测量柱流量:
在皂膜流量计里加入几滴检漏液,把软胶管接在检测器出口;
按色谱仪键盘上的TIME,显示屏出现t=0∶00∶00 1/t=0.00,按ENTER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CLEAR回零;
若以皂膜流量计的1ml刻度为基准,则测得的柱流量为1(ml)×1/t(s-1),10ml、100ml依此类推;
调节柱头压,得到所需的柱流量。
5.打开空气泵和氢气发生器。
6.调节辅助控制面板流量表的空气和氢气分别至35psi和20psi,把检测器A控制面板的空气和氢气调节钮开到最大,按点火开关点火。
7.慢慢把检测器A控制面板的辅助气调节钮开到最大。
二.软件(HP3398A GC Chemstation)的使用要点与样品的简单测定
1.控制方法:
菜单操作:运行->编辑控制方法->系统system1;
按Edit编辑控制方法;
在Inlet栏选择Back,设置进样器温度;在Oven栏设置柱箱的升温程序;在Detector栏选择Front,设置检测器温度;在General栏Signal项选择1:DetA,2:DetA;
按Send将控制方法下载到色谱仪,关闭,保存。
2.采集:
菜单操作:采集->简单采集->适用于system1;
指定文件前缀、标识符,选择所需的控制方法,按开始;
待色谱仪上的NOT READY指示灯(红)灭后,用微量进样器在进样口2快速进样,马上按色谱仪键盘上的START,计算机屏幕实时显示采集数据的情况;
采集结束后,待红色指示灯灭再开始下一次进样;
若采集过程中要停止,先按色谱仪键盘的STOP,再按采集窗口的STOP。
5.关闭空气泵和稳压电源。
6.关闭氮气总阀,表头回零后拧松分压阀。
将色谱仪上的检测器A控制面板的空气、氢气和辅助气调节钮关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