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酶活力的常用测定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取样法和连续法。
1、取样法
在酶反应开始后不同的时间,从反应系统中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并用适当方法停止其反应,再根据产物和底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别进行分析,求得单位时间内酶促反应的变化量。
2、连续法
基于底物和产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系统添加酶的变性剂以终止反应,常用的连续测定法是光吸收测定法,即根据产物和底物在某一波长或波段上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差别而建立起来的连续观测方法,几乎所有的氧化还原酶都可用此法测定。
此外如荧光法、旋光法、电化学法也是常用的连续测定方法。对不易直接测定的反应,可使用酶偶联分析法,即用过量、专一的“偶联工具酶”,使被测反应继续进行到某一可直接测定的阶段。近年来,酶活性的测定工作正向两个方向发展,超微量酶活的灵敏测定,实现测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1)生物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酶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转化速率来表示,即酶催化的转化速率越快,酶的活力就越高;反之,速率越慢,酶的活力就越低。所以,测定酶的活力就是测定酶促转化速率。酶转化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酶活力的测定既可以通过定量测定酶反应的产物或底物数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定量测定酶反应底物中某一性质的变化,如黏度变化来测定。通常是在酶的最适PH 值和离子强度以及指定的温度下测定酶活力。
B. 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检测有哪些国家标准
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6‐201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GB 4789.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GB/T 4789.1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与肉制品检验
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检验
GB/T 4789.2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食品检验
GB/T 4789.2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检验
GB/T 4789.2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食菜、豆制品检验
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检验
GB 4789.26‐201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T 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
肠杆菌科噬体检验方法
GB/T 4789.32‐200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GB 478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的鉴定
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GB 4789.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粪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
GB 4789.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
GB 4789.4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GB 478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的测定
C. α–淀粉酶制剂活力测定方法
(1) 在比色试管中,加入1ml标准糊精溶液和3ml标准稀碘液,混匀,作为比较颜色的标准管。
(2) 在25mm×250mm试管中,加入2%可溶性淀粉溶液20ml,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5ml,在60℃水浴中平衡约5min,然后加入预先用缓冲液稀释好的酶液0.5ml,立即计时并充分混匀。定时取出1ml反应液加入预先盛有3ml比色稀碘液的试管中,然后每隔1min重复此操作,当试管中的颜色与标准管颜色相同时,即达到终点(比色时两试管面向直射光线,凭肉眼观察),记录反应总时间。此反应应在3min之内达到终点,如反应时间不在此范围内,应重新调节样品或酶的稀释度在做。
(3) 计算α–淀粉酶活力 以1ml酶液于60℃、Ph6.0的条件下,在1h液化可溶性淀粉的克数为1个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单位(g/ml)=(60/T×20×2%×N)÷0.5
式中,60—酶活定义中反应时间为60min;
T—反应时间(min);
20—可溶性淀粉的毫升数;
2%—可溶性淀粉浓度;
N—酶液稀释倍数;
0.5—测定时所用酶液量(ml)。
D. 土壤生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取两个样本(实验&对照)
拿一个放在适合环境
静置
最后观察微生物数量/测pH值看活性
大概是这样了吧
E. 如何检查一种酶的制剂是否达到纯的制剂
我们知道这里指的纯是指酶纯度达到了酶的指标即比活力达到要求,可另一方面比活力达到要求,而蛋白中含有污染病毒,核酸,宿主细胞杂蛋白,及分离中带人的有害物质等等,这也是等于没达到纯化,所以在分离时要选择正确的分离方法,在每步分离后计算纯倍数,收获率,比活力,最后当产品的纯度,活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达到要求,这就 好 了
F. 如何进行农药抑菌活性测定
纹曲宁分别与9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组合混用,通过测定制剂中的活菌含量和制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活性,筛选出5种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的表面活性剂组合A、B、C、D和E.纹曲宁分别与这5种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0 ∶3混配后,降低了药剂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在1∶500倍的稀释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和超过了临界胶束浓度,增加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水稻表面的滞留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纹曲宁中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后,能提高纹曲宁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噻唑类杀菌剂(thiazoles),市场上常见的“噻唑类杀菌剂”主要有:噻菌铜(龙克菌)、噻枯唑(叶枯唑)、噻菌茂、噻唑锌、噻森铜、噻唑菌胺(ethaboxam)、土菌灵(etridiazole)、辛噻酮(octhilinone)、苯噻硫氰(benthiazole)。
噻唑菌胺(ethaboxam)一种中等内吸性杀菌剂。主要防治卵菌病害。对不同的病菌活性有差异。该药低毒、无致畸性,对蜜蜂安全。与甲霜灵、嘧菌酯无交互抗药性。
拌种灵( amicarthiazol ),“2-氨基-4-甲基-5-甲酰苯胺噻唑]”,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属于噻唑类杀菌剂。
拌种灵通常主要用在防治禾谷类作物由担子菌引起的多种病害。该药剂在细菌病害防治上的应用主要是在中国,自1980年以来相继报道了拌种灵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等细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 。噻唑类药剂因其复杂的作用机制一直被视为研究的热点,如烯丙异噻唑在离体条件下几乎没有抑菌活性,只能在施用水稻上才能表现防病效果[3];敌枯唑在离体和活体上表现不同的作用机制[4]。同时拌种灵又含有与萎锈灵相同的毒性结构——苯胺基甲酰基,目前萎锈灵的作用机制业已明确,主要干扰菌体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呼吸链上复合物处琥珀酸—辅酶Q之间氧化还原酶系,抑制生物能量的合成[5]。
benthiavalicarb-isopropyl,由组合化学和Ihara化学工业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含氟苯并噻唑-氨基甲酸异丙酯的新型杀卵菌剂。具有保护、治疗活性,持效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渗透性好。
1.把实验室用的普通滤纸用打孔器打成0.5cm直径的圆片,装在试管中密封灭菌(121度,20分钟)。
2.将已经培养好的菌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取1ml该菌悬液至灭过菌的(121度,20分钟)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约4毫米厚吧)已灭菌的培养基(温度约45度,用手摸瓶壁不感觉烫手即可),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匀,静置凝成平板。
3.将用于试验的农药配制成几个所需的浓度,用无菌镊子夹起一片滤纸放入药液中浸透,夹出时在容器边缘停靠片刻,滤掉多余的药液,把滤纸片放在平板中凝好的培养基的中心,用镊子稍用力按一下,使之与培养基充分紧贴。
4.按上述方法,每个浓度做3个重复,以灭菌水浸湿的滤纸片做空白对照。
5.在适当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大小,计算抑菌率就OK了!
G. 如何测定微生物酶活性
看是什么酶了,比如我们做过的蛋白酶就是:
样品管处理:吸取0.5%酪蛋白溶液2 mL置于试管中,在40℃水浴中预热5分钟后加入同样条件下预热好的酶液1 mL,立即计时。反应10分钟后,由水浴取出,并立即加入10%三氯乙酸溶液3 mL,室温下放置15分钟后,4℃、6000转/分离心10分钟。
↓
对照管处理:同时另作一对照管,即取酶液1 mL,先加入3 mL10%的三氯乙酸溶液,然后再加入0.5%的酪蛋白溶液2 mL,40℃水浴中保温10分钟,室温放置15分钟,4℃、6000转/分离心10分钟。
↓
显色: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样品处理及对照处理上清液和水各1 mL,然后各加入0.55mol/L的碳酸钠溶液5 mL,混匀,立即加入Folin试剂1 mL,立即混匀,40℃水浴中显色15分钟。
↓
吸光度测定:以加水的那一管作为空白,测定样品及对照在680nm下的吸光度A680。
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