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循环平稳检测方法

循环平稳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1 13:06:39

‘壹’ 气体检测采样方法有哪些

i.气体采样器 j.4升气体采气袋 k.铝合金箱体 l.检测箱使用说明书 m.使用说明光盘 4. 分析方法 当发生化学事故时,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

‘贰’ 双怠速法的检测方法与过程

双怠速检测法是用来检测车辆尾气排放的,检测线都有专门的设备来检测车辆尾气排放,进行双怠速检测时,会有一个显示器来提示驾驶员如何做,一般是从怠速加速到额定转速的70%,运行30秒后再恢复到怠速状态,然后怠速运行15秒后,用仪器读取30秒内的平均值就是怠速污染物的测量结果。

‘叁’ 请问怎么用gnuradio实现频谱检测

gnuradio里面有一个实例,usrp_spectrum_sense.py 可以参照一下

‘肆’ 气密性检测常用方法

我不清楚你所说的直接法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

方法一般有两种:

1,加压法。将反映容器密封,加入一定气压的气体(Ne等无毒气体),然后在容器,导管等衔接处涂抹肥皂水或是餐洗剂,有气泡发生就为漏气出。

2,降压法。跟方法一相反,将容器密封后启动真空泵等是容器内排气。当容器内气压稳定后,用酒精滴到容器等衔接处,气压计指数变大则为漏气处。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低气压仪器或真空仪器一般用降压法,而且很方便(作低气压试验时身边一般都有酒精)不过这个方法不小心的话会有损电离真空计或是其他指针式气压计,如发生漏气的话,气压计会先变小然后猛然增大(真空泵效力越大越明显)。相对来说假法比较安全(然应容器内没有有害气体的话)。但是我不喜欢,因为擦不干净会粘粘糊糊,很麻烦。

‘伍’ 感知无线是什么

线电通信频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目前的频谱管理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矛盾情况:频谱使用是动态的,但频谱分配是固定的;频谱是稀有资源,但频谱利用率不高,且存在大量空闲;可分配频谱很少,但无线通信业务量和新技术在快速发展,频谱需要量也在快速增长。

导致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定分配频谱方案和独占频谱使用权(即业务接入权或频谱准入权)原则,因此有必要改变目前的频谱分配和频谱准入的管理办法,目前ITU和FCC等无线电法规部门都已开始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但由于固定频谱分配方案过去在频谱规范管理方面曾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同时存在巨大的经济和政治背景,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很困难。

因此,现阶段最实际的办法是通过改变业务接入权或频谱准入权,以开放频谱使用、提高频谱使用效率和充分利用空闲频谱。特别是如果能够将已分配但大量空闲的频谱资源加以合理利用,目前频谱资源的紧张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军事通信对抗环境,往往既定的通信传输频段因被敌方干扰或传播环境恶劣而无法通信,必须寻找可以利用的空闲频谱进行通信。这样,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开放频谱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问题。

目前已有一些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的方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开放频谱必须保护已购买频谱者的利益,同时不能对授权使用该频谱的业务和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它们的正常通信。感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提供了一种按伺机的方式共享和利用频谱的手段,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采用的是基于频谱授权的静态频带分配的原则。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频谱资源贫乏的问题日益严重,然而绝大多数国家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却不容乐观[1]。认知无线电技术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提出的。认知无线电是一种用于提高无线电通信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再利用已经分配给授权用户,但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和环境下并没有被占用的频带,即动态再利用“频谱空穴”;并能够根据输入激励的变化实时地调整其传输参数,在有限信号空间中以最优的方式有效地传送信息,以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证通信的高可靠性和无线频谱利用的高效性[2]。认知无线电的一个基本的认知周期要经历三种基本过程:感知频谱环境;信道识别;功率控制和频谱管理。其中,认知无线电的首要任务是感知频谱环境,即频谱空穴的检测和选择。

2 频谱环境的感知

感知频谱环境是认知无线电首要的任务,它体现了认知无线电最显着的特征:能够感知并分析特定区域的频段,找出适合通信的频谱空穴。目前,认知无线电可能最先使用的两个频段是超高频电视频段400MHz-800MHz和已分配较少的3GHz-10GHz频段[3]。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已分配频段供认知用户使用。可见,认知无线电将会面对不同种类的用户,也就要求不同的灵敏度和感知速度,因此频谱环境的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有:匹配滤波器法、能量检测法、循环平稳特定检测法等等。

3 极弱信号的检测问题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极有可能出现接收机的位置距离原始发送机太远,以至于它们从边缘开始接受信号的情况。此时,频谱环境的感知可归类为极弱信号的检测问题。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改进频谱检测法来提高弱信号的检测概率,还可以引入“协同机制”来更好地改善极弱信号的接收问题。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协同机制的原理,如图3所示,接收机R距离授权发送机P很远,只能从P用户功率边缘上接受信号,即接收极弱的信号。此时C1进行频谱检测后,极有可能误认为该频带是频谱空穴。为了防止对授权用户P造成干扰,我们引入协同机制。假设存在认知用户C2满足条件:C2处于P发射的功率主瓣范围内,并且C2与P 之间的距离相对于R 与P 更近。这时,由C2 作为C1 的中继点来感知P的发射功率,则能比较准确地分辨出P是否在和R进行通信。C1将数据包发送给C2,由C2 来转发,如果P 与R 正在通信,C2 就返回给C1一个信息,由C1决定是否等待或是寻找另外的频谱空穴。这样,C1 和C2就构建了协同的关系,使C1 更快更准确地感知频谱环境。上述的模型是比较简单的情况,只考虑了两个认知用户。当模型更复杂些,例如多用户的感知网络时,就必须考虑怎样建立协同机制的问题了。一些文献给出了相关讨论,提出在多用户的感知网络中,两两绑定的协同机制是比较实用的,即每两个认知用户为一组,相互协同完成频谱环境的感知[7]。该协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感知频谱环境的准确性与效率,并且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

5 感知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系统,它能够自动地检测周围的环境情况,智能地调整系统的参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不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的条件下从空间、频率、时间等多维地利用空闲频谱资源进行通信。它区别于其他传统无线电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对环境情况的感知能力、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系统功能模块的可重构性、自主地工作和运行等。

感知无线电技术是无线电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其应用会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对于频谱管制者而言,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可用频谱数量,提高频谱利用率,有效利用资源;对于频谱持有者而言,利用该技术可以在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开发二级频谱市场,在相同频段上提供不同的服务;对设备厂商而言,该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具备感知无线电功能的设备将更具竞争力;对终端用户而言,可以带来更多带宽,在感知无线电技术成熟后,用户则可以享受到单个无线电终端接入多种无线网络的优势;在军事通信方面,根据感知无线电的特点可以“见缝插针”地利用空闲频谱通信,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对抗能力。因此,感知无线电技术必将是未来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无线电资源管理和无线接入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

6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CR主要出于初级阶段,各项理论和技术处于研究和探索中,但它已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很多着名学者和机构投入到它的研究中。启动了很多正对此的研究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IEEE802.22工作组的工作,该工作组制定了利用空闲电视频段进行宽带无线接入的技术标准,这是第一个引入认知无线电概念的IEEE技术标准化活动。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也应运而生,惊奇CR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研究预计,频谱利用率将提高3% 到10%。它的长远目标是与各项技术更好的结合,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对频谱的需求,目前,认知无线电技术炙手可热,应用前景一片大好。

综上可知,认知无线电技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穴并合理利用空穴的能力,可以实现高效灵活的频谱资源配置和工作状态调整。认知无线电首要的任务是感知频谱环境,本文对比分析了三种频谱检测的方法:匹配滤波器法、能量检测法和循环平稳特性检测法,针对其优缺点给出了各自适用的环境。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协同机制”用于改善极弱信号的接收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科

技发展和CR技术成熟,在不久的未来,认知无线电将有效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陆’ 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

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大体有:物理量测定、不可见光检验、荧光检验、吸附与转移。

1、度量衡检验法:几何形状及尺寸精度、质量、密度、粒度、粘度等。

2、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原理采用各种光学仪器检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组分。

3、电性能检验法:利用电工原理采用电工、电子仪器检测材料的各项电性能和电参数。

4、机械性能试验法: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这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如拉伸强度、疲劳强度、硬度等。

5、无损检测:在不损坏被检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性能、状态、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有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等探伤方法。

‘柒’ 目前我国的检测设备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进行里程校准

如下方法进行里程校准:1、直接测量法:将被测量的量直接的用同类标准的量来比较得到被测计量仪器校正量值的测量方法,在进行中不必测量与被测的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但要对不属于测量对象而却影响被测量值的影响量进行计量仪器校正。2、间接测量法:通过对被测量的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的测量,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3、相对测量法:计量器具仅指示被测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从而得到被测量的方法称为相对测量。4、绝对测量法:计量器具可以直接测得被测量的整个量值。而计量仪器校验的方法还有接触测量法,非接触测量法与离线测量法和在线测量法等。

‘捌’ 什么是循环监测最简便的方法,保证尿量30毫升以上

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

一.量:

1.根据体重调整

2.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二.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5%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5g, 250ml:12.5g,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100ml:0.9g, 250ml:2.25g,500ml:4.5g )

3.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4. 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注意:

1.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注意改善循环。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RI 4:1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分泌会诊。

下面对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案为例:10%GS 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你算一下和我前面讲的是否吻合)。

补液

(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① 估计病人入 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第一个24小时只补l/2量)② 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热散失的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度.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③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 2000ml计算

补什么?

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① 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② 胶体液常用:血、血浆 、右旋糖酐等③ 补热量常用l0%葡萄糖盐水;④ 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 2%乳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怎么补?

具体补液方法:

① 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肢体 ②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0滴.相当于每小时250m1 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直壁;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要快.

(2)安全补液的监护指标

①中心静脉压(CVP):正常为5~l0cm 水柱 CVP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陕补液;CVp增高,血压降低表示心功能不生,应减慢补液并结强心药;CVP正常,血压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应做补液试验 10分钟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50m1,若血压升高,CVP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为心功能不全

② 颈静脉充盈程度:平卧时两静脉充盈不明显,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显甚呈怒张状态,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补随过多

③ 脉搏: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表示补液适当:若变快,变弱,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

④ 尿量:尿量正常(每小时50ml以上)表示补液适当

⑤ 其他: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等

尽管疾病的类别千变万化,病人的自然状况亦各异,凡此种种都对补液时的具体操作方式`途径提出了分门别类的规则,章程:就这一点上说补液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补液时采取的基本理论及补液后要达到的治疗目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病人都是一致的,无差别的,就这一点上说补液似乎并非毫无规律可言。

补液的量和质

烧伤补液

国外早就有各种烧伤早期补液公式,Brooke公式等。在国外公式的基础上,国内不少医院根据自己的经验,也总结出不少烧伤早期补液公式。但大多数公式大同小异,只是输液总量及胶、晶体比例略有不同。

国内的补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1.5ml(小儿2.0ml),另加水分,一般成人需要量为2000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或平衡盐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开始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补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一半,水份仍为2000ml。

国内另一常用公式,即

Ⅱ、Ⅲ度烧伤面积(%)×100±1000=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ml)

过重过轻者加减1000ml。总量中,以2000ml为基础水分补充。其作1/3为胶体液,2/3为平衡盐溶液。

Parkland公式

即在第一个24小时内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轮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4ml。其理论基础是,人体被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强,不仅晶体物质能通过,蛋白质也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此时无论输入胶体液或晶体液,均不能完全留在血管内维持血容量,而由相当一部分渗至血管外进入的组织间。因此,输入的液体要扩张包括血管内外的整个细胞外液,才能维持循环血量,这样输液量就要显着增加;而细胞外液的主电解质为钠离子,因而输入含钠离子的晶体液较输入含钠离子的晶体液较输入胶体液更为合理。也有学者主张用高渗盐溶液。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认识到伤后24小时内单纯补给大量晶体液、水分及盐类会使病人负荷过大,还可能造成血浆蛋白过低,组织水肿明显,进一步促使病人在休克后发生感染,所以仍主张第一个24小时内适量补给胶体液,这样可以减少输液量,减轻水份的过度负荷,更有利于抗休克、回吸收以及休克期之后的治疗。

静脉输入液体的种类视情况而定。水分除口服的外,可用5%葡萄糖溶液补充。胶体液一般以血浆为首选,也可采用5%白蛋白或全血,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深度烧伤可补充部分全血。也可选用右旋糖酐、409液、706液等血浆增量剂,但24小时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1500ml。应用平衡盐液的目的是一方面避免单纯补充盐水时,氯离子含量过高可导致高氯血症;另一方面可纠正或减轻烧伤休克所致的代谢酸中毒。若深度烧伤面积较大,出现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或血红蛋白尿时,部分平衡盐溶液量可改用单纯等渗碱性溶液,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或碱化尿液。为了迅速使游离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减少圣肾脏的刺激和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可能,除碱化尿液并适当增大补液量以增加尿量外,在纠正血容量的同时可间断应用利尿药物,常用的为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200ml,每4小时1次。如效果不明显时,可加用或改用利尿酸钠或速尿。另外对老年、吸入性损伤、心血管疾患、合并脑外伤等病人,为了防止输液过量,亦可间断地输注利尿药物。

有一点要强调,任何公式只为参考,不能机械执行。要避免补液量过少或过多。过少往往使休克难以控制,且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过多则可引起循环负担过重及脑、肺水肿,并促使烧伤局部渗出增加,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感染。

为此,可根据下列输液指标进行调整:

①尿量适宜。肾功能正常时,尿量大都能反映循环情况。一般要求成人均匀地维持每小时尿量30~40ml。低于20ml应加快补液;高于50ml则应减慢。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多;有心血管疾患、复合脑外伤或老年病人,则要求偏低。

②安静、神志清楚、合作,为循环良好的表现。若病人烦躁不安,多为血容量不足,脑缺氧所致,应加快补液。如果补液量已达到或超过一般水平,而出现烦躁不安,应警惕脑水肿的可能。

③末梢循环良好、脉搏心跳有力。

④无明显口渴。如有烦渴,应加快补液。

⑤保持血压与心率在一定水平。一般要求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脉压在20mmHg以上,心率每分钟120次以下。脉压的变动较早,较为可靠。

⑥无明显血液浓缩。但在严重大面积烧伤,早期血液浓缩常难以完全纠正。如果血液浓缩不明显,循环情况良好,不可强行纠正至正常,以免输液过量。

⑦呼吸平稳。如果出现呼吸增快,就查明原因,如缺氧、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急性肺功能不全等,及时调整输液量。

⑧维持中心静脉压于正常水平。一般而言,血压低、尿量少、中心静脉压低,表明回心血量不足,应加快补液;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仍低,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多表明心输出能力差。补液宜慎重,并需研究其原因。由于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较多,特别是补液量较多者,可考虑测量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入压(PWAP)以进一步了解心功能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输液指标中以全身情况为首要。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做到迅速准确。静脉输液通道必须良好,必要时可建立两个,以便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均匀补入,防止中断。

补液的量和质

全肠外营养(TPN)

一.应用准则

1、TPN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① 病人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营养;主要是小肠疾病,如SLE、硬皮病、肠外瘘、放射性肠炎、小肠切除>70%、顽固性呕吐(化疗等)、严重腹泻等。

② 大剂量放化疗,骨髓移植病人,口腔溃疡,严重呕吐。

③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④ 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

⑤ 重度分解代谢病人,胃肠功能5~7天内不能恢复者,如>50%烧伤,复合伤,大手术,脓毒血症,肠道炎性疾病。

2、TPN对治疗有益:

① 大手术: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

② 中等度应激:7~10天内不能进食。

③ 肠外瘘。

④ 肠道炎性疾病。

⑤ 妊娠剧吐,超过5~7天。

⑥ 需行大手术,大剂量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病人,在治疗前7~10天予TPN。

⑦ 在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的其他病人。

⑧ 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改善营养2~4周等粘连松解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⑨ 大剂量化疗病人。

3、 应用TPN价值不大:

① 轻度应激或微创而营养不良,且胃肠功能10天内能恢复者,如轻度急性胰腺炎等。

② 手术或应激后短期内胃肠功能即能恢复者。

③ 已证实不能治疗的病人。

4、TPN不宜应用:

① 胃肠功能正常

② 估计TPN少于5天。

③ 需要尽早手术,不能因TPN耽误时间。

④ 病人预后提示不宜TPN,如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

二.营养物质的代谢:

1、 葡萄糖: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1克相当于产生4Kcal热量。正常人肝糖元100克,肌糖元150~400克(但在肌肉内,活动时利用)禁食24小时全部耗尽。一般糖的利用率为5mg/kg min。

2、 脂肪:供能,提供必需脂肪酸。1克相当于产生9Kcal热量。

3、 蛋白质:构成物体的主要成分。1克氮相当于产生4Kcal热量,1克氮相当于30克肌肉。

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热量称非蛋白质热量(NPC)。

基础需要量:热卡25~30Kcal/kg d,氮0.12~0.2 g ;NPC/N=150Kcal/kg (627KJ/1g)。

三. 营养状态的评估:

1、 静态营养评定:

① 脂肪存量:肱三头肌皮折厚度(TSF)但与同年龄理想值相比较:>35~40%重度(Depletion) ;25~34%中度;<24%轻度。我国尚无群体调查值,但可作为治疗前后对比。平均理想值:男:12.5mm ;女:16.5mm 。

② 骨骼肌测定:臂肌围,肌酐/高度指数。

③ 脏器蛋白质:

a、 血蛋白质:1/3在血管,2/3在脏器。每日合成/分解15克,半衰期20天,故仅在明显的蛋白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较长后才显着下降。

b、 转铁蛋白:半衰期8天,故对营养不良较敏感。但缺铁肝损害时误差较大。

④ 免疫功能测定

淋巴细胞总数(TLC)=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

2、 动态营养平定:

氮平衡=摄入量—排出量(尿素氮g/d+4g)

3、 简易营养评定法:

参 数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体重血白蛋白g/lTCL(×106/l) 下降10%~20%30~35>1200下降20%~40%21~30800~1200 下降>40% <21 <800

四. 能量消耗的推算:

1、Harris –Beredict公式

男:BEE=66.47+13.75W+5.0033H—6.755A

女:BEE=65.51+9.563W+1.85H—4.676A

*BBE:基础能量消耗 W:体重Kg H:身高cm A:年龄。

校正系数 因 素 增 加 量

体温升高1℃(37℃起)严重感染大手术骨折烧伤ARDS +12% +10~30% +10~30% +10~30% +50~150% +20%

2、 体重法:

BBE=25~30Kcal/kg d×W

3、 每日营养底物的配比

葡萄糖量=NPC×50%÷4

脂肪供量= NPC×50%÷9

氮供=0.16~0.26g/kg d

热/氮=100~150Kcal/1g

胰岛素量=葡萄糖量÷4~5

维生素:水乐维他2~4支

维他利匹特1支

微量元素:安达美1支

电解质:10%氯化钾 40~70ml

氯化钠 8~12支

液体总量=50~60ml/kg d×W

五. 营养液的配制技术(三升袋)

1、 洁净台启动20分钟后使用;

2、 配制人员穿洁净工作衣或隔离衣,洗手,酒精擦拭至肘部以上;

3、 配制好的营养液置4℃冰箱保存;

4、 营养液的配伍禁忌:

① 葡萄糖pH3~4时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② 葡萄糖加入氨基酸后会发生聚合反应,在室温时就可发生,最终聚合成褐色素。

③ 氨基酸有氨基与羧基,是两性物质,遇酸呈酸性;遇碱呈碱性。故Cl与Na影响营养液的PH值

④ 维生素大多不稳定,维生素B在氨基酸中能分解维生素K1,而维生素K1遇光易分解,可用避光口袋。

5、三升袋宜24小时匀速输入。

补液的量和质

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

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Kg.h)计算,其中1/5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玖’ 如何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准确性。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宏观阐述

摘要 您好,1、人: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拾’ 什么是滑窗迭代算法

TCP的首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字段就是16位长的窗口大小,它出现在每一个TCP数据报中,配合32位的确认序号,用于向对端通告本地socket的接收窗口大小。也就是说,如果本地socket发送一个TCP数据,其32位确认序号是5,窗口大小是5840,则用于告诉对端,对端已经发出的4个字节的数据已经收到并确认,接下来,本地socket最多能够接收从第5个字节开始的5840个字节长度的数据。这是由接收方进行的一种流量控制,接收方通过告诉发送方自己所能够接收数据的大小,达到控制发送方发送速度的目的。
结构体struct tcp_sock中有很多成员数据跟滑动窗口协议相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滑动窗口都是指本地socket的接收窗口。
成员window_clamp表示滑动窗口的最大值,滑动窗口的大小在变化的过程中不能超出这个值。它在TCP连接建立的时候被初始化,被置为最大的16位整数左移窗口的扩大因子,因为滑动窗口在TCP首部中以16位表示,window_clamp太大会导致滑动窗口不能在TCP首部中表示。
成员rx_opt是一个struct tcp_options_received结构体,它有两个成员snd_wscale和rcv_wscale,分别表示来自对端通告的滑动窗口扩大因子(本地发送数据报时需要遵守),和本地接收滑动窗口的扩大因子。snd_wscale从来自对端的第一个SYN中获取。rcv_wscale在本地socket建立连接时初始化,它赋值的原则是使16位整数的最大值左移rcv_wscale后,至少可以达到整个接收缓存的最大值。接收缓存最大值在协议栈中由全局变量mysysctl_rmem_max表示,它是256*(256+sizeof(struct sk_buff))后的值,为107520,但sysctl_tcp_rmem[3]所表示的接收缓存的上限更大,为174760,所以,取后者,这样的话,rcv_wscale的值几乎可以说是固定的,为2。所以window_clamp的值就是 65535 << 2 = 262140。可见,window_clamp的值超出了接收缓存的最大值,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在滑动窗口增长的时候,会考虑接收缓存的大小这个因素的。
rcv_wnd表示当前的接收窗口的大小,这个值在接收到来自对端的数据后,会变动的。它的初始值取接收缓存大小的3/4跟MAX_TCP_WINDOW之间的最小值,MAX_TCP_WINDOW在系统中的定义为32767U。然后,还要根据mss的值作一个调整,调整逻辑是:如果mss大于3*1460,则如果当前的rcv_wnd大于两倍的mss,就取两倍的mss作为rcv_wnd的值;如果mss大于1460,则如果当前的rcv_wnd大于3倍的mss,就取3倍的mss作为rcv_wnd的新值;否则,如果rcv_wnd大于4倍的mss,就取4倍的mss作为rcv_wnd的新值,我们的实验环境的mss值为1448(因为tcp首部有12字节的时间戳选项),所以rcv_wnd最后被调整为1448*4=5792。

阅读全文

与循环平稳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鼎经纬仪测量方法 浏览:566
电视安装支架怎么安装方法 浏览:547
石材横梁与立柱的连接方法 浏览:300
碧然德净水壶使用方法 浏览:663
抓老鼠最简单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42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视频 浏览:152
烧电焊焊方通的技巧与方法 浏览:706
三种房贷计算方法 浏览:293
99999简便计算方法说明 浏览:444
户外报警器参数错误解决方法 浏览:209
空翻日常训练方法 浏览:771
缸外过滤器的使用方法 浏览:292
苹果5s手机悬浮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20
糖尿病人怎么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 浏览:319
微信缓存和聊天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64
手机水凝膜使用方法 浏览:83
涂芦荟胶正确方法 浏览:43
食用冰块的储存方法 浏览:757
家庭简单运动方法 浏览:153
手机外壳模型制作方法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