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密度现场检测方法

密度现场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30 23:11:40

1.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 m1- 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 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聚:1、用弹簧测力计测中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ρ=Gρ水/(G-F)四、替代法1、固体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 (m2-m1)/ ρ水,求出物体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体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1、U型管法:适用于与水不相容的液体

2. 密度的测量方式

我对物质结构不了解,没法给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只能简单的考虑,密度应该跟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乘以单个原子的质量差不多,之所以各种物质密度不同,应该因为物质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或者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不同。比如一个极端的情况,重原子气化后,原子虽然很重,但以气体方式存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相对于固体是很小的,它的密度相对于由轻的原子组成的固体也是小很多倍的。

密度的计算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会简单的就能得到结果。

找到一点东西,希望有用:

元素的结晶密度变化规律,从总体看,一般是以周期表中部的硼、铝以及铁、铂族元素,结晶时密度最大,向周期表的左侧或右侧,元素的结晶密度逐淅变小,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例外,如氟、氯原子的有些结晶方法就密度增高,而还有些元素的某些结晶方法,则密度显着变小。

什么会如此呢?其原因最主要与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以及与在结晶时成键结合方法有关。

由于元素的原子半径,不论是共价半径还是金属原子半径,一般都是以周期表最左边的,碱金属元素最高,向周期表右部原子半径不断减小,所以从铁、铂族元素与硼、铝元素,到周期表左侧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晶密度不断变小是必然的。

而从硼铝和铁铂族元素向右,结晶密度一般情况下变小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这些元素,在其结晶过程,不同原子间的成键结合方式,会由前半周期金属元素的,一般形成紧密堆积性结晶键,改变为非紧密堆积的有间隙分子式结合,并且越向周期表右部的元素,结晶过程相互吸引形成结合键时,二相邻原子之间的平均间距越大。

原因是由于元素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数增多,会使的一原子结晶时,可发生偏心运动成键的外层成键电子轨道,与相邻内层电子距离变近,成键时不易于向相邻原子可与之吸引形成结晶性键的成键吸引位点,大幅度偏转接近所致(具体机制请看笔者关于元素化学结合成键方面论文)。

所以尽管从硼、铝及铁铂族元素向右,物质原子的质量不断增大,但其结晶时的密度,却由于成键距离变远,与成键结合方法不紧密堆积,堆积间隙大,从而使周期表内向右,元素结晶密度反而会不断变小。

至于碳原子在结晶形成金刚石时,密度会反常的变大,最主要是元素核外的4个外层电子或全部6个核外电子,在很高温度下相互接近与结晶时,运动轨道可能全都表现强烈偏心运动特征,以及不同电子轨道可能发生了内外互相穿插,这样在其结晶之后的冷却过程,由于所有电子轨道一起收缩造成原子半径显着变小所致。

而氟.氯.砷等元素以某种方法结晶后,密度反常提高,主要是由于其结晶时和相邻元素比起来结晶的结合方法比较紧密所致,而氮、砷等元素以外的方法结晶时的密度,之所以又变为显着偏低,则是由于其结晶凝结时,不同原子之间结合方法更为松散的原因造成。

http://www.daixian.ccoo.cn/blog/blogshow.asp?aid=10195

3. 现场常用什么法测定土的实际干密度

取样检测的话:套环灌沙法或套环灌水法! 试验检测后经过计算得出的湿密度减去含水就是干密度了。

4. 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哪三种分别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对物质密度的测量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测量物质的密度时要能恰当地选用器材,正确理解测量中的原理、方法以及巧妙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现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用观察比较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察比较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与确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比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

例题1.将16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甲所示的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

分析:运用观察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标准,这一般在“图”中已画出;然后观察对象与标准去比较;最后做出判断.这里的标准就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分度,只有认清它,才能准确读数。

本题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必须知道盐和水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可以通过图甲读出,然后计算出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答案:1.1 × 103 kg/m3

二.使用替代法测量物质密度
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

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采用溢水法。将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细心收集被溢出的水,并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体积,该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固体的体积。

对液体采用标记法。将同一容器分别盛水与待测液体至同一记号处(或盛满),容器内水的体积就是待测液体的体积。

例题2.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石蜡的密度,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不下沉,可用细线把它和一铁块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因此该实验还需要的辅助器材有:铁块、细线。

实验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蜡的质量

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
把铁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1
把铁块和石蜡用细线栓在一起,放入量筒内,让石蜡和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水面的位置的读数V2
算出石蜡的体积

,则

三.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
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

,再与物质密度

比较:




,则为空心,若



,则为实心。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求出

,再与

比较:


5. 测量密度的方法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
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
m1-
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
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
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称重法
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聚:1、用弹簧测力计测中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ρ=Gρ水/(G-F)
四、替代法
1、固体
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
(m2-m1)/
ρ水,求出物体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体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1、U型管法:适用于与水不相容的液体
在U型管法中注入一定量的注水,再注入一定量的被测液体,分别测出液体交界面到达水面和液体面的深度h1、h2,根据两液体对交界面的压强相等,由p
1=p2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ρ水h1/
h2。

阅读全文

与密度现场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黄金真假 浏览:975
两肩下榻训练方法 浏览:47
如何选电机的计算方法 浏览:613
带眼镜的正确方法 浏览:675
英皇芭蕾课程教学方法 浏览:604
部队组织训练的方法 浏览:91
高尿酸的治疗方法果蔬 浏览:936
橡木砧板初次使用方法 浏览:370
工业内水计算方法 浏览:575
杜高犬训练方法 浏览:634
胃肠感冒高烧最快治疗方法 浏览:650
大型台式电脑连接网线方法 浏览:698
加湿罐安装方法 浏览:779
磁力支架使用方法 浏览:750
什么方法积分落户最快 浏览:198
大班的篮球课程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610
冷藏柜门封条的安装方法 浏览:471
三相辐射加热管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97
如何防止风险的方法 浏览:277
幼儿园简单的折花方法 浏览: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