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饲料赤霉酸检测方法依据

饲料赤霉酸检测方法依据

发布时间:2022-06-20 03:10:21

怎么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

通过看、摸、闻、尝等几种简易感官可以判定方法鉴别饲料是否霉变。
一、识别霉变玉米的小妙招:
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方法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 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方法3: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
方法4: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颗粒。
二、教你区分好豆粕和霉变豆粕
豆粕的毒素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豆粕中豆皮的含量,因为豆皮是霉菌毒素最浓缩的地方,豆皮含量越高,豆粕的霉菌毒素含量也越高。
方法1:看形状,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 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方法2:观色泽,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致,品质均较差。
方法3:闻味道,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方法4:凭经验,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觉发滞。
三、如何判别麸皮的好坏
方法1:闻,新鲜的麸皮有淡淡的麦香味,反之,则没有,甚至有臭味;
方法2:摸(抓),水分干的麸皮,用手抓紧松开,麸皮立即就会散开,散开慢的,说明水分大;
方法3:仔细看,有特别白特别细的白粉,说明掺有滑石粉;皮发绿黄的说明有稻糠的加入。

❷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较为复杂,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还有的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测定的范围在5-100μg/mL。但目前也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称取10g样品,先用10mL1mol/L的盐酸酸化,然后用100mL氯仿萃取30min(可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20mL,用1mol/L氢氧化钠50mL进行反提取两次。将提取液浓缩至20mL左右,再用氯仿液50mL萃取两次。浓缩至2mL左右使用硅胶60板,用氯仿一丙酮(2:98或4:96)作为展开剂,在紫外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光,即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❸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李季伦1980年研究发现,许多农作物如小麦、大豆等植物中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有许多种衍生物,例如7一脱氢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酸、8一羟基玉米赤霉烯酮。同时,植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结构和对生物体的影响与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作用是一致的。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玉米赤霉烯酮国家限量标准,根据我国《GB13078.2-2006饲料卫生标准》要求:配合饲料、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不超过500 μg/kg 。根据2011年最新出台的《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要求,谷物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应低于60μg/kg。根据正在修订的《饲料卫生标准》,最严格的仔猪、青年母猪配合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100 μg/kg。此外,法国规定谷物、菜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允许量为200 μg/kg;俄罗斯规定硬质小麦、面粉、小麦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允许量为1000μg/kg;乌拉圭规定玉米、大麦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允许量为200μg/kg。可见,各国已逐步认识到玉米赤霉烯酮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但还未达成一致的限量标准。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仪,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仪,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测试仪CSY-YG710真菌毒素检测仪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通过检测线荧光定量卡中的荧光强弱程度,定量分析待检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残留含量,玉米赤霉烯酮定量分析仪,玉米赤霉烯酮检测仪,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仪,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测试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饲料、面粉、食用油、调味品中玉米赤霉烯酮,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❹ 请教:饲料用的动物油脂鉴别的指标和测定方法有哪些

饲用油为高能量饲料。由于价格高,市场上的饲用油掺假现象严重。被检出的掺假物主要有水,溶点较高的动物油中还检出面粉和食盐。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简易判定油脂是否掺假的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再对饲料中常用的油脂进行逐一介绍。
(一) 油脂的检测项目
1、总脂肪酸
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之脂肪酸总量。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之指标。
2、游离脂肪酸
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之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形蚀性,而且会降低嗜口性。
3、水分
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设备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败,并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杂质
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之物质。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存椅造成沉积。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
包括白酶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之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成分对动物有害,如水肿因子。
6、酸价
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之评价油脂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供签定。油脂酸价之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所产生羟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7、过氧化价
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该过氧化价可做氧化程度判断。但过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价反而会降低。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之正确判断。
8、羰基化合物
测定油脂中经酸败而产生的羰基化合物含量,亦为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一种方法。
9、TBA试验(硫代巴比妥酸试验),一般要求不大于2。
通常TBA与上述油脂氧化生成物作用而呈红色,于530毫米下测吸光度,可供酸败程度之鉴定。TBA试验可测出丙二醛(Malonaldehede)含量,丙二醛乃油脂氧化过程中第二阶段产物,故本试验无法测出初期氧化变化,加之丙二醛本身亦不稳定,可再氧化变成丙二酸(Malonicacid)人造成氧化与否之误判。
10、Kreis试验
此为醛类及酮类化合物之简便呈色反应,可做油脂氧化变质与否之定性反应。
11、AOM(活性氧法,Active Oxygenmethod)
系将油脂保持一定高温而通入定量空气以促进氧化而评价。油脂之稳定性以过氧化价达到某一定值所需时间来表示,不同种类油脂有不同过氧化物标准,通常对植物性油脂之过氧化物标准为100meg/千克;对动物性油脂则为20meg/千克(如猪油),并以不超过20小时为饲料级油脂规格。由于AOM测定系采用光电比色法,对某些颜色较深之饲料级油脂而言,其有效性虽有待商榷,但仍不失为最佳之方法。
12、安全性及其他
农药、多氯联苯、杀虫剂、氯戴奥兴及其他具毒性物质均可能移行油脂中,为防止可能之中毒,应行李一伯二氏(Liberman Buchard)反应及Hdphen反应及其他试验检出。
(二)油脂的鉴别
1、不同油脂其物理特性亦不同
故可由粘度、折光率、色泽、碘价、皂化价、溶解性、比重、融点、沸点等鉴别油脂是否纯品。
2、动植物油脂之鉴别
动植物油脂之鉴别是基于其所含特征成分,如动物性油含胆固醇(Cholesterlo)而植物性油则为植物固醇(Phytosterol)。致动物性油脂的不皂化物中含有胆固醇,而植物性油脂的不皂化物中则含有植物固醇。由其定性可认定动植物油之区分。
3、鱼油鉴别
鱼油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经氧化反应所生之乙醚不溶性之氧化物通常不溶于热苯,而亚麻酸所生成之乙醚不溶性多六氧化物可溶于热苯。
4、硬化油之鉴别
硬化油通常含有微量触媒(如镍人又因氢化而产生异油酸(Isl-Oleic acid)。可由这些物质的存在与否而判别之。
5、猪油中含牛油之鉴别
猪油与牛油之Boemer数值不同,可由其测定值辨别之,通常纯猪油的值为73.4-78.1℃;牛油为62.8-67.1℃,猪油+10%牛油为67.7-75.4℃,猪油加20%牛油为65.3-73.9℃。
6、矿物油鉴别
通常矿物油比重为0.84-0.93,碘价6-12,折光率1.490-1.507,不溶于酒精,可利用油脂中不皂化物之比重、碘价、对酒精溶解度等做鉴别之依据。
7、石蜡烃的鉴别
本品乃石油中抽出废弃之碳氢化合物,秤取样品1.43克,置试管(具0.1毫米刻度,长15厘米,内径10毫米),加入甘油二氯醇7毫米及水1.2毫米,于65℃加热振荡后静置10分钟(65℃),然后测其不溶解部分之容积即可判别石蜡羟之存在,其容量0.1毫米约等于5%石蜡羟。
(三)油脂酸价的检验
测定原理:用中性乙醇和乙酸混合溶剂溶解油样,然后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油样质量和消耗碱液的量计算出油脂酸价。
用到的仪器有:滴定管:25毫升;三角瓶:250毫升;天平:感量0.001克;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试剂瓶等。
用到的试剂有:0.1摩尔/升氢氧化钾(或氢氧化纳)标准溶液;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摩尔/升碱液滴定至中性。
具体操作步骤:称取混匀试样3—5克,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毫升,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摩尔/升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秒不消失,记录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
计算结果 酸价(毫克KOH/克油)=V×C×56.1/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毫升;C—氢氧化钾溶液浓度,摩尔/升;m—试样质量,克;56.1—每毫升1摩尔/升碱液相当于氢氧化钾的质量56.1毫克。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克KOH/升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四)油脂的通用感官检测法
1、气味检查
要注意是否酸败,即有无哈喇味:①盛装油脂的容器开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②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③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上下闻其气味。
2、滋味检查
每种油脂都有其固定的独特滋味。通过滋味的鉴别可以知道油脂的种类,品质的好坏,酸败程度,能否使用等。用嘴尝试油脂,不正常的变质油脂会带有酸、苦、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质量好的油脂则没有异味。方法是用玻璃棒取少许油样,点涂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其滋味。
3、色泽检查
每种油脂都有它固有色泽,根据这一点可鉴别油脂是否具有该种油脂的正常色泽、按油脂组成而言,纯净的油脂是无色、透明,常温下略带粘性的液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国家标准规定,色泽越浅,质量越好。
色泽的鉴别方法如下:一般用直径1—1.5米长的玻璃插油管抽取澄清无残渣的油品,油柱长约25—30厘米(也可移入试管或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前反射光线下观察。冬季气温低,油脂容易凝固,可取油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液态,并冷却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4、透明度
品质正常的油脂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碱脂、类脂、蜡质和含水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浑浊,使透明度降低,一般用插油管将油吸出,用肉眼即可判断透明度,分出清晰透明。微浊、混浊、极浊、有无悬浮物、悬浮物多少等。
5、沉淀物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机械杂质(泥砂、料坯粉末、纤维等)和碱脂、蛋白质、脂肪酸粘液、树脂、固醇等非油脂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层,称为沉淀物。品质优良的油脂,就没有沉淀物,一般用玻璃扦油管插入底部把油吸出,即可看出有无沉淀或沉淀物多少。
6、植物油脂水分和杂质的感官鉴别
油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不易和水混合,但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碱脂、固醇和其他杂质等能吸收水分,并可形成胶体物质悬浮于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的水分,这部分水份一般是在制油过程中混入的。同时,还混入些杂质,油脂中的水分和杂质含量过多时,不仅降低其品质,还会加快油脂水解和酸败,影响油品贮存的稳定性。植物油脂水分和杂质和鉴别是按照油脂的透明、混浊程度,悬浮物和沉淀物的多少,以及改变条件后所出现的各种现象等,凭人的感觉器官来分析判断的。鉴别方法如下:
(1)取样判定法。取干燥洁净的扦油管一支,用大拇指将玻璃管上口按住,斜插入装油容器内至底部,然后放开大姆指,微微摇动,稍停后再用大拇指按住管口,提取观察油柱情况。在常温下,油脂清晰透明,水分杂质含量在0.3%以下;若出现混浊,水分杂质含量在0.4%以上;若油脂出现明显的混浊并有悬浮物,则水分杂质含量在0.5%以上。把扦油管的油放回原容器,观察扦油管模糊不清,则油品水分在0.3%-0.4%之间。
(2)烧纸验水法。取干燥、洁净的扦油管,用食指按住油管上口,插入静止的油容器里,直至底部,放开上口,扦取底部沉淀物少许,涂在易燃烧的纸片上点燃,听其发出的声音,观察其燃烧现象。燃烧时纸面出现气泡,并以出“吱吱”响声,水分约在0.2%—0.25%之间;如果燃烧时发生油星四溅现象,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水分约在0.4%以上;如果纸片燃烧正常,水分约在0.2%以内。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明水(如装油的容器口封闭不严,漏进雨水或容器原来带水所引起)。
(3、)钢筋勺加热法。用普通的钢精勺一个,取有代表性的油样约250克,在炉火或酒精灯上加热到150—160℃,看其泡沫,听其声音和观察其沉淀情况(霉坏、冻伤的油料榨得的油例外)如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说明水分较大,约在0.5%以上;如有泡沫,但很稳定,也不发出任何声音,表示水分较少,一般在0.25%左右。加热后,撇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若油色没有变化,也没有沉淀,说明杂质一般在0.2%左右;如油色变深,杂质约在0.49左右;如勺底有沉淀,说明杂质多,约在1%以上。用这种方法,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60℃。
7、掺入食盐的识别
方法一:从油桶底部取少许油样,用嘴尝,如有咸味则说明该油中掺有食盐。
方法二:从油桶底部取少许油样放入干净的试管(需用蒸馏水冲洗)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加热至沸,继续加热1—2分钟,稍冷却,趁热过滤,或静置冷却,待分层后用滴管吸取下层液体,在滤液(或下层液体)中加入1—2滴1.7%硝酸银溶液(称取1.7硝酸银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确认被测油中掺有食盐。
8、掺入面粉的识别
从油桶底部取少许油样放入干净的试管(需用蒸馏水冲洗)中,加热融化后加入2滴碘溶液,若变为蓝色,则表示油样中含有淀粉。

❺ 饲料中霉菌毒素怎么检测

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很多,但由于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复杂,在样品中分配不均和基质的干扰,使其分析更加复杂。饲料的样品基质对霉菌毒素的影响最大,因为饲料是由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物质中的霉菌毒素检测的程序是不同的。

通常,首先要对怀疑被污染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样品处理,从样品中提取毒素,分析之前再进行洗脱除去杂质的干扰。在实际的分析中,有些方法可直接进行分离和定量,有些方法在分离和定量之前需要对霉菌毒素进行衍生。

有些霉菌毒素具有一个荧光特性的发色基团,如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玉米赤霉烯酮(ZE),样品的提取物经常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分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和污染物。

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品色谱的比移值(Rf)和保留时间来定性霉菌毒素,通过荧光强度和吸光度来定量霉菌毒素。一些霉菌毒素含有单端孢霉烯团,最大吸收值还不清楚,通常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色谱进行检测。这些样品在提取后,上样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柱前衍生。

TLC和HPLC的方法对单端孢霉烯团有效,但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强。TLC对谷物中的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是50~100μg/kg。

❻ 用于饲料中玉米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限量数值是多少

黄曲霉毒素:≤50ppb

赤霉烯酮:≤500ppb

呕吐毒素:1000ppb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

(6)饲料赤霉酸检测方法依据扩展阅读:

从化学结构上看,黄曲霉毒素是高度取代的香豆素。其中 AFB1类为甲氧基、二呋喃环、香豆素、环戊烯酮的结合物。AFG1类结构为甲氧基、二呋喃环、香豆素和环内酯。自然环境下,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只检测出AFB1、AFB2、AFG1、AFG2、AFM1和 AFM2,其中以 AFB1存在量最大也毒性最高,AFM1是AFB1的代谢产物,毒性仅次于 AFB1。

❼ 猪饲料出厂前都有哪些检测指标

猪饲料的质量检测指标饲料是满足猪营养需要的保证,饲料的营养缺乏、不平衡或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不但影响猪的生长、繁殖,甚至危及猪的健康,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外观检测
对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外观检测是首要的一步,也是最简单、最初步的检测方法。检测的项目主要有:
1.视觉 观察饲料的形状、色泽,有无霉变、虫子、硬块、异物、夹杂物等。
2.嗅觉 饲料是否有腐臭、酸败、焦化味道。
3.味觉 通过舌舔和牙咬检查饲料的苦、辣、酸、甜、咸味道。
4.触觉 通过手捻,觉察饲料的粒度大小、硬度、黏稠性,有无夹杂物及水分的多少。
5.显微镜检测 是根据外表特征或细胞特点,对单独或者混合的饲料原料和杂质进行鉴别和评价。判明原料的纯度和质量。该法设备简单(用50-100倍放大镜和100—400倍立体显微镜),快速准确,分辨率高,费用低,较易实现。
(二)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的项目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粗脂防、矿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对豆饼(粕)不但要测定粗蛋白质含量,还要测定尿素酶活性。对鱼粉除测定蛋白质外,还要测定含盐量、尿素和粗灰分。骨粉和磷酸氢钙既要测定钙、磷含量,又要测定氟含量。
(三)霉菌和毒素检测
饲料由于贮存不当,可污染霉菌,并产生霉菌毒素,其中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等。
霉菌及霉菌素污染饲料后,其危害性性有两方面:一是引起饲料变质,如颜色、味道、气味等变差,适口性降低,某些成分被分解,营养价值降低;二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引起猪急性或慢性中毒。黄曲霉毒素属剧毒物质,幼猪和公猪较敏感,可影响肝脏的功能,损害肝脏组织。天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引起猪发生雌激素亢进症。
(四)动物试验
该法直接,效果好,但需时间较长,费用多。如消化试验、饲养实验、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试验等。

❽ 饲料厂怎么检测黄曲霉毒素上台设备多少钱检测一次样品成本多少钱越详细越好

如果有自己的检测室的话再买点检测试剂盒的,是不贵的,也就千把块钱的,这个是我看到的一家做食品检测试剂的网站上的关于
黄曲霉毒素B1酶联免疫试剂盒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和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致癌性、污染频率均居于首位。薄层色谱一直是检测黄曲霉毒素常用的方法,但此方法制备样品及分析样品时费时又费力。而使用黄曲霉毒素B1 ELISA试剂盒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本试剂盒是应用ELISA技术研发的新一代真菌毒素检测产品,操作时间短 于60min,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误差和工作强度。下面的额是检测方法,检测限灵敏度之类的
三方3方元的那家做食品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是利用竞争ELISA方法,在酶标板微孔上预包被羊抗鼠抗体。检测时,加入黄曲霉毒素Bl抗体孵育,它与包被的羊抗鼠抗体结合,洗板后加入标准品或样品溶液及黄曲霉毒素Bl酶结合物,他们竞争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l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TMB底物显色;加入反应终止液后在450nm波长酶标仪下进行检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l浓度与吸光度成反比。

详细技术指标:

样品检测限:

饲料------------------------------2.5μg/kg
麸皮、玉米皮------------------5μg/kg
回收率----------------------------85%±10%
精密度-----------试剂盒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在要不然你直接打第三方检测的电话,更直接把

❾ 用什么样的仪器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CSY-E96H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牛奶、酒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B1-2,3-环氧化物)含量。并且可以连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药物残留检测仪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水产品批发市场、面制品生产基地、养殖场、粮库、超市、商场、各大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部门。

❿ 饲料中有哪些农药残留检测项目

饲料检测项目:
1、铬、铅、汞、砷、镉含量
2、氟、氰化物(HCN)计含量
3、霉菌含量
4、黄曲霉毒素B1
5、亚硝酸盐含量
6、游离棉酚含量
7、异硫氰酸酯含量
8、恶唑烷硫酮
9、六六六含量、滴滴涕含量
10、沙门氏杆菌(不得检出)
11、细菌总数

阅读全文

与饲料赤霉酸检测方法依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鸡蛋的方法 浏览:444
路由vpn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68
吊车头的拉线安装方法 浏览:81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25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14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8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96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32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37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16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02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94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93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78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600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48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91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82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36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20